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用式”软件开发方法
1
作者 吴会松 谢阳 +1 位作者 田军 李莉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1-43,共3页
根据当前软件开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在保证当前开发质量及效率的前提下,还能让以后的软件开发人员重用已开发软件资源的“再用式”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结合了面向对象及快速原型法的优点:针对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多变性,用快速原型法... 根据当前软件开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在保证当前开发质量及效率的前提下,还能让以后的软件开发人员重用已开发软件资源的“再用式”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结合了面向对象及快速原型法的优点:针对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多变性,用快速原型法进行需求分析,在后续的开发中,以面向对象为基础,用各种“级别”不同的可重用软部件组装系统,在对软部件不断的创建(只在没有所需部件时才创建)、重用及组合中完成系统的开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的整体开发效率.最后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设计 软件重用 软件开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余家仁 刘趁花 +1 位作者 余忠 刘存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用处很大,通过冀中地区潜山油藏碳酸盐储集层的野外模拟调查,并解决了油田内中、上元古界及古生界层序问题;指导了油田地下断层裂缝的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油田潜山构造的北东向断层展布。类比研究潜... 野外模拟类比调查对油田地质研究用处很大,通过冀中地区潜山油藏碳酸盐储集层的野外模拟调查,并解决了油田内中、上元古界及古生界层序问题;指导了油田地下断层裂缝的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油田潜山构造的北东向断层展布。类比研究潜山古岩溶的发育特点为:晶洞、孔洞顺层分布,大型溶蚀缝、洞多沿断裂分布,是流体运动的主要通道。潜水面附近是水平岩溶发育带,任丘古潜山有三个水平溶蚀带。储渗空间类比研究认为,冀中油藏储集层类型主要有:缝一洞一孔复合型、溶洞一裂缝型及似孔隙型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类比法 碳酸盐岩 油田 地质研究 野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裂谷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成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祝玉衡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15,共5页
通过含油气系统研究,总结出了早白垩世的成藏规律:阿尔善组和腾一段为主要烃源岩;扇中河道砂和三角洲前缘砂是主要储油层;不整合面和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中央隆起带是油气最有利的富集区;深洼槽控制油藏的分布;发育多种油... 通过含油气系统研究,总结出了早白垩世的成藏规律:阿尔善组和腾一段为主要烃源岩;扇中河道砂和三角洲前缘砂是主要储油层;不整合面和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中央隆起带是油气最有利的富集区;深洼槽控制油藏的分布;发育多种油藏类型并在凹陷的不同部位有规律的分布。在总结成藏规律、盆地模拟及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对凹陷的优选、勘探程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质特征 生油岩 白垩统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家仁 雷怀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0-53,共4页
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冀中苏桥、文安地区井下岩心分析化验数据,论述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的岩石类型、储渗性能及孔隙结构等储集层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储渗性能的因素。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砂岩储集层虽然物性差,但对储气来说... 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冀中苏桥、文安地区井下岩心分析化验数据,论述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的岩石类型、储渗性能及孔隙结构等储集层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储渗性能的因素。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砂岩储集层虽然物性差,但对储气来说仍不失为较好的储集层。当局部地区存在沉积间断面的风化溶蚀或构造缝发育等特定条件时,其储集条件有变好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石炭纪 二叠纪 碎屑岩 储集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志刚 李明 +2 位作者 赵小军 芦玉社 黄奇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10,共5页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砂岩产层,基质岩块平均渗透率为03×10-3μm2,发育有四种裂缝类型。地面调查和岩芯统计分析等表明:该油田砂岩裂缝与灰岩裂缝相比,具有规模小、充填剧烈、低渗透等特点;裂缝分布主要受岩性、层厚、...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砂岩产层,基质岩块平均渗透率为03×10-3μm2,发育有四种裂缝类型。地面调查和岩芯统计分析等表明:该油田砂岩裂缝与灰岩裂缝相比,具有规模小、充填剧烈、低渗透等特点;裂缝分布主要受岩性、层厚、地应力等影响;产层中裂缝是主要渗透通道,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基质岩块形态取决于裂缝类型及组合,尺寸取决于裂缝频率。最后提出了储层裂缝分布网络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油田 中侏罗统 裂缝 低渗透砂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条件下平衡湿度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淑敏 段小群 徐成法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根据水与饱和硫酸钾溶液、粒度、时间等对平衡湿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平衡湿度影响的原因,并在大量煤样测试研究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平衡湿度测定方法的技术参数,确定了实验的合理条件,为等温吸附实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保证,提出了相... 根据水与饱和硫酸钾溶液、粒度、时间等对平衡湿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平衡湿度影响的原因,并在大量煤样测试研究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平衡湿度测定方法的技术参数,确定了实验的合理条件,为等温吸附实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保证,提出了相应的试验参数及误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样 等温吸附 平衡湿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误差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胜来 胡学军 李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7,共4页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密闭取心地面饱和度修正方法———室内物理模拟法,并且导出了考虑岩石变形对饱和度影响的修正公式,从而可以根据地面分析的饱和度推测储层地下饱和度真值。结果表明,油藏水淹程度及原油溶解油气比均对饱和度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原油油气比越高,则饱和度误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 流体饱和度 含水饱和度 油藏条件 油气比 水淹程度 原油 岩心 孔隙度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藏产能动态预测方法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邱先强 任广磊 +2 位作者 李治平 卢菊红 刘银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7,116,共5页
煤层气体在开发阶段经历了解吸—扩散—渗流的复杂过程,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对产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研究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时,需要考虑自调节效应对孔隙变化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推导了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结合气、水产能方... 煤层气体在开发阶段经历了解吸—扩散—渗流的复杂过程,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对产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研究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时,需要考虑自调节效应对孔隙变化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推导了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结合气、水产能方程以及相渗曲线,并且考虑偏差因子随压力的变化,对煤层气藏产能进行动态预测,预测结果通过与实际生产数据历史拟合,验证了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煤层气井生产中后期不同敏感性条件下储层压力与时间成指数对应关系及其对气井生产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自调节效应好、渗透率高、朗氏压力高和煤层厚度大的煤层气藏产能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物质平衡 自调节效应 动态预测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模拟气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岗 郝石生 +1 位作者 朱雷 常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通过对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物碎屑灰岩加水热模拟气的研究,探讨了热解气的产率、组成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解气总体上以非烃气为主要组分,非烃中又以CO2含量最高,其高含量与碳酸盐岩分解有关;其次为... 通过对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物碎屑灰岩加水热模拟气的研究,探讨了热解气的产率、组成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解气总体上以非烃气为主要组分,非烃中又以CO2含量最高,其高含量与碳酸盐岩分解有关;其次为N2和H2,CO含量甚微。烃气中以烷烃为主,烯烃含量很低。在正异构烃组成中异构烃含量相对高。干燥系数和酸烷比随模拟温度升高而规律变化,可以用来衡量有机质的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碎屑灰岩 热模拟气 湖相 碎屑灰岩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与相邻褶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子煜 漆家福 +1 位作者 王立武 钱铮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据新地质资料 ,塔里木盆地和周边褶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 1)前震旦纪 :“古新疆克拉通”的形成 ;( 2 )震旦纪—中泥盆世 :“古南天山洋”的开合和“新疆克拉通板块”的重新拼合 ;( 3 )晚泥盆世—三叠纪 :“新疆克拉通板... 据新地质资料 ,塔里木盆地和周边褶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 1)前震旦纪 :“古新疆克拉通”的形成 ;( 2 )震旦纪—中泥盆世 :“古南天山洋”的开合和“新疆克拉通板块”的重新拼合 ;( 3 )晚泥盆世—三叠纪 :“新疆克拉通板块”的局部裂解与拼贴 ,“新天山洋”的开与合 ;( 4 )侏罗纪—第四纪 :冈底斯地块北向碰撞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 ,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区域构造格局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区域构造演化 褶皱带 前震旦纪 新疆 克拉通板块 印度板块 欧亚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评判方法在圈闭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樊敬亮 黄志全 +1 位作者 钱铮 欧阳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介绍了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圈闭含油气的可能性。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圈闭 ,考虑了不同地质因素对圈闭含油气性的不同影响 ,并根据地质家的经验和地质过程对圈闭含油气性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地质因素不同的权重 ,使圈闭... 介绍了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圈闭含油气的可能性。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圈闭 ,考虑了不同地质因素对圈闭含油气性的不同影响 ,并根据地质家的经验和地质过程对圈闭含油气性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地质因素不同的权重 ,使圈闭地质评价定量化 ,能及时、迅速地为勘探规划部署指明方向 ,并提供较准确的目标。华北油田 2 0 0 1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方法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 地质评价 模糊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共面裂缝气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银山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马洪泽 任广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101,共6页
考虑到实际压裂水平井得到的裂缝左右两翼并不完全在同一个平面上,为使产能方程预测结果能更切合实际的产量,重点研究气藏压裂水平井裂缝左右两翼与水平井筒形成不同夹角时的产能方程。根据点源累加求和的思想将裂缝的左右翼分成n等份,... 考虑到实际压裂水平井得到的裂缝左右两翼并不完全在同一个平面上,为使产能方程预测结果能更切合实际的产量,重点研究气藏压裂水平井裂缝左右两翼与水平井筒形成不同夹角时的产能方程。根据点源累加求和的思想将裂缝的左右翼分成n等份,求出地层中任意点的压降模型,进而推导出裂缝左右两翼与水平井筒成不同夹角时的产能方程,并利用该产能方程分析了左右两翼形成的不同角度组合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与水平井筒所形成的夹角越小,其压裂增产效果越差;当裂缝左右两翼都垂直或接近于垂直于水平井筒时,其压裂增产效果最好。因此,建议在气藏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应在工艺许可范围内尽量压出与水平井筒垂直的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水平井 压裂裂缝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油田流动单元识别及随机模拟——以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民安 潘纪顺 +2 位作者 熊运斌 孙宝玲 郭耀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6,共4页
流动单元的随机模拟是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手段.以文留油田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提出了针对复杂断块油气田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步骤.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系数、有效储集系数及流动指数等6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 流动单元的随机模拟是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手段.以文留油田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提出了针对复杂断块油气田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步骤.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系数、有效储集系数及流动指数等6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E、G、P 3类流动单元,并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定量模型.认为:E类流动单元动用较好,其剩余油分布主要因断层遮挡所致;G类流动单元由于层间或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P类流动单元由于渗流能力差,且储量丰度低,动用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随机模拟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廊固凹陷火成岩对烃源岩及油气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 马顺平 +2 位作者 韩桂玲 王权 董雄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7-620,共4页
对冀中廊固凹陷火成岩侵入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进行研究可知,火成岩侵入对镜质体反射率、H/C原子比等影响明显,而对烃比值、氢指数等影响不大,同时并未造成有机质过度熟化,而只是使生油高峰和湿气带上限提前。可见,火成岩侵入... 对冀中廊固凹陷火成岩侵入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进行研究可知,火成岩侵入对镜质体反射率、H/C原子比等影响明显,而对烃比值、氢指数等影响不大,同时并未造成有机质过度熟化,而只是使生油高峰和湿气带上限提前。可见,火成岩侵入并非只是对烃源岩和先存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其短期的烘烤作用会使有机质的成熟度迅速增加,从而相比正常演化阶段要有所提前,尤其对未熟—低熟阶段烃源岩,可加速其熟化。而且火成岩多层侵入可增大生烃阶段烃源岩的厚度,更有利于油气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烃源岩 烘烤作用 油气生成 廊固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15
作者 费宝生 刘建礼 陆艳芬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4期13-21,共9页
羌塘盆地为中生代大型的海相残留型构造盆地。盆地的南北缝合带及中央隆起带,宏观上可视为三条构造活动带,其间所夹持的两个相对稳定的地块,特别是南、北坳陷中部的两个复向斜区,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上三叠统—上侏罗统是盆地内的沉... 羌塘盆地为中生代大型的海相残留型构造盆地。盆地的南北缝合带及中央隆起带,宏观上可视为三条构造活动带,其间所夹持的两个相对稳定的地块,特别是南、北坳陷中部的两个复向斜区,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上三叠统—上侏罗统是盆地内的沉积主体,“两坳夹一隆”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和烃源层的发育和展布。生物礁、滩多分布在高隆起周缘的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于各组段中,但以侏罗系布曲组及索瓦组相对集中。盆地内发育有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和夏里组以及上侏罗统索瓦组四套主要烃源层,估算盆地的总生烃量为9930.92×108t,远景资源量为52.95×108t,具有雄厚的找油物质基础。盆地内发育了四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侏罗系(组合Ⅲ)布曲组—夏里组亚组合最好,是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应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和评价认为,北羌塘坳陷金星湖—东湖—托纳木地区和南羌塘坳陷比洛错东—土门地区是最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含油气远景 生储盖组合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金龙顶子火山空降堆积物体积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智 韩松 +2 位作者 邓亚平 张晔 于福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用梯形法、对数坐标直线交叉法、厚度对数-面积平方根法对吉林龙岗金龙顶子火山四海期空降堆积物的体积进行了估算,结果分别为0.096 km3,0.138 km3,0.109 5 km3,与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火山喷发模拟软件模拟的结果(0.10... 用梯形法、对数坐标直线交叉法、厚度对数-面积平方根法对吉林龙岗金龙顶子火山四海期空降堆积物的体积进行了估算,结果分别为0.096 km3,0.138 km3,0.109 5 km3,与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火山喷发模拟软件模拟的结果(0.105 km3)相近。对比分析认为;梯形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最后一条等厚线与零点等厚线间的体积,从而低估了实际喷出量;对数直线交叉法虽然减少了厚度与面积间的非线性相关性,但获得的两条直线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厚度对数-面积平方根法是在空降堆积物随着远离火山口呈指数性减薄的事实基础上提出的,是比较准确的体积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山脉 金龙顶子火山 空降堆积物 体积估算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南延长组长3段致密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义权 陆永潮 +5 位作者 刘树平 胡海燕 陈林 胡小辉 饶丹 王泽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13-3024,共12页
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以及X线衍射等分析,研究鄂南旬邑地区延长组长3段对油气富集有利的相对高效储层的发育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段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压实作用,大量的云母和塑性岩屑的存在... 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以及X线衍射等分析,研究鄂南旬邑地区延长组长3段对油气富集有利的相对高效储层的发育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段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压实作用,大量的云母和塑性岩屑的存在以及方解石连晶式胶结导致了储层的致密化;绿泥石薄膜的发育有效地阻止了石英等碎屑颗粒的次生加大,并增强了颗粒的抗压实能力,保护了原生孔隙和喉道,自生高岭石发育的晶间孔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自生伊利石的发育对储层发育没有影响;近地表暴露时期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是长石被溶蚀产生大量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较少的云母、塑性岩屑(其质量分数小于25%)和方解石(其质量分数小于6%)和相对较多的自生绿泥石以及古地貌斜坡带大气淡水淋滤的叠合是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旬邑地区 延长组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相对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元古界生油岩中正、异构烷烃热演化的特征及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宝泉 贾蓉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2-248,共7页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生油岩及热模拟实验表明,在有机质热演化的三个阶段中,正、异构烷烃在主峰碳位置,Pr/nC_(17)与Ph/nC_(18)值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本文重点揭示了过成熟阶段正、异构烷烃特征的某些“逆反”现象。
关键词 生油岩 烷烃 热模拟 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干酪根的油气生成模拟实验 被引量:41
19
作者 刘宝泉 蔡冰 方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本模拟实验主要对华北上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干酪根的热演化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上元古界下马岭组有机质具有某些新的热演化特征;同时,作者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中、上元古界油气生成演化模式,并确定了成熟度的指标界限,为... 本模拟实验主要对华北上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干酪根的热演化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上元古界下马岭组有机质具有某些新的热演化特征;同时,作者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中、上元古界油气生成演化模式,并确定了成熟度的指标界限,为中、上元古界有机质成熟度的划分和油气资源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元界 页岩 干酪根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宽城地区中上元古界、寒武系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及油源探讨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宝泉 方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32,共17页
华北燕辽沉降带中上元古界和寒武系较为发育,地层总厚近万米,其中油苗也较为普遍。本文对冀北宽城地区所出露的地层剖面,在大量的样品实验测试基础上,对中上元古界和寒武系的生油条件、地化特征及其油源作了初步探讨,认为Zjt、Zcg、Zjh... 华北燕辽沉降带中上元古界和寒武系较为发育,地层总厚近万米,其中油苗也较为普遍。本文对冀北宽城地区所出露的地层剖面,在大量的样品实验测试基础上,对中上元古界和寒武系的生油条件、地化特征及其油源作了初步探讨,认为Zjt、Zcg、Zjh、ZqX的深灰色灰岩和页岩为较好油气源岩,区内油气显示主要来自铁岭组灰岩和洪水庄组页岩;中上元古界中部的蓟县系有机质热演化较低,仍处于生油阶段,而其上覆的青白口系、寒武系和下伏的长城系有机质热演化较高,巳进入过熟阶段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元古界 寒武系 有机物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