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环境修复工艺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何理 李晶 +3 位作者 任丽霞 杜鹏 董焕焕 黄国和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3期1-4,18,共5页
介绍了3种应用相对广泛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即抽出处理法、可渗透反应墙和自然降解法,重点回顾和评述了地下水修复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探讨了结合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和不确定性研究的地下水修复系统优化设计,旨在为地下水资源的修复和管理... 介绍了3种应用相对广泛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即抽出处理法、可渗透反应墙和自然降解法,重点回顾和评述了地下水修复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探讨了结合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和不确定性研究的地下水修复系统优化设计,旨在为地下水资源的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修复技术 地下水修复系统 优化设计 不确定性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结构调整的上海市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三省 黄国和 +1 位作者 王冰 师华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99,共5页
基于上海市能源与电力统计数据,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及国内发电企业污染物排放相关研究报告,设定不同发电方式的装机比例,分析核算不同装机比例下SO2、NOX以及CO2的排放量与减排量。结果表明,装机比例提升10.0%,相比煤... 基于上海市能源与电力统计数据,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及国内发电企业污染物排放相关研究报告,设定不同发电方式的装机比例,分析核算不同装机比例下SO2、NOX以及CO2的排放量与减排量。结果表明,装机比例提升10.0%,相比煤电装机,天然气装机的SO2、NOX及CO2的排放量分别降低90.2%、91.3%与99.9%,减排效果显著。新能源装机比例由5.0%提升至10.0%,SO2、NOX及CO2分别削减3.0×103、3.8×103、3.6×107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装机 天然气装机 新能源装机 排放量 削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环境理论的南水北调水价准市场定价模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曾雪婷 李永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149,共4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极具社会公益性,又具经济效益的基础建设工程,其工程特点决定了其主要由国家投入、运营和管理,但由此带来的水价过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在南水北调水价管理体系中引入... 南水北调工程是极具社会公益性,又具经济效益的基础建设工程,其工程特点决定了其主要由国家投入、运营和管理,但由此带来的水价过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在南水北调水价管理体系中引入水市场理念,运用决策环境分析理论明确市场决策及政府决策在水价定形成中的作用;在结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上,按照完全成本核算的方法,合理计入资源与环境水价,并在两部制水价的基础上进行水价调整。以"准市场"化模式来完善工程水价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南水北调水价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决策环境理论 政府决策 市场决策 准市场化 水价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卫南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亮 李永平 +1 位作者 黄国和 曾雪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135,共6页
考虑到不确定条件下漳卫南灌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为了解决当灌区水资源用户供水目标不能满足需求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结合LFP模型与TSP模型的优点,开发了一种分式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FTSP)。选择漳卫南灌区最大控制性工程岳... 考虑到不确定条件下漳卫南灌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为了解决当灌区水资源用户供水目标不能满足需求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结合LFP模型与TSP模型的优点,开发了一种分式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FTSP)。选择漳卫南灌区最大控制性工程岳城水库的两个大型供水灌区作为验证实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决策情景所对应的经济效益和缺水风险不同,最优决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缺水风险之间的平衡;不同径流水平下,各用户的正常灌溉面积会发生相应变化,高径流水平时所有用户均能得到正常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卫南灌区 水资源管理 不确定性 分式两阶段随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的电力系统CO_2减排动态规划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烨 黄国和 李薇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1,共6页
推进电力行业开展二氧化碳减排,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将电力系统的电力生产与二氧化碳减排进行耦合,引入区间、随机和整数规划,构建不确定条件下的电力系统CO2减排动态规划模型;考查了电力需求和生... 推进电力行业开展二氧化碳减排,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将电力系统的电力生产与二氧化碳减排进行耦合,引入区间、随机和整数规划,构建不确定条件下的电力系统CO2减排动态规划模型;考查了电力需求和生产与二氧化碳产生和减排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探讨了不同减排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并对发电机组的扩容、碳减排技术设备扩建进行了动态规划。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和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等复杂特征,还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用电增长的运行和管理需求,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其研究结果能够为电力行业采用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二氧化碳减排 不确定性 动态规划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WAT模型研究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35
6
作者 郭军庭 张志强 +2 位作者 王盛萍 STRAUSS Peter 姚安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59-1567,共9页
为定量分析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应用SWAT模型对流域上游至下游的大阁、戴营和下会3个水文站径流进行模拟,采用情景法分析径流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模型校准期和验证期采用两个参数:p因子和r因子... 为定量分析潮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应用SWAT模型对流域上游至下游的大阁、戴营和下会3个水文站径流进行模拟,采用情景法分析径流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模型校准期和验证期采用两个参数:p因子和r因子来评价模拟的拟合度及不确定性。结果表明,3个水文站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p因子值分别为:0.70和0.77,0.87和0.82,0.92和0.78,r因子值分别为0.63和0.90,0.97和0.79,0.88和0.92,评价整个流域模拟有效性的模型目标函数g最佳值为0.66,说明该模型对潮河流域的产水量模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以1981—1990年为基准期,1991—2000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年径流量减少了4.10 mm,而气候变化导致年径流增加了29.68 mm;2001—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年径流量减少2.98mm,气候变化造成年径流量减少了14.30 mm。与1999年土地利用条件模拟径流值相比,几种极端情景法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林地情景下年径流增加了158.2%,草地情景下年径流增加了4.1%,林地和耕地情景下年径流分别减少23.7%和41.7%;不同气候变异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径流对降水的变化敏感性高于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水每增加10%,径流平均增加23.9%。温度每增加12%,径流平均减少6%。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产水量变化 SWAT模型 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规范与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峰 伯鑫 +1 位作者 易爱华 胡翠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94,99,共4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技术复核是指依据国家发布的标准与规范要求,针对重点项目环评报告书中有关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部分内容开展的技术复核工作,重点分析预测模型、基础数据与参数以及预测方法是否符合技术导则相关要求,并提出...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技术复核是指依据国家发布的标准与规范要求,针对重点项目环评报告书中有关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部分内容开展的技术复核工作,重点分析预测模型、基础数据与参数以及预测方法是否符合技术导则相关要求,并提出复核结论与建议。针对60多个重大环境敏感项目的技术复核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超过60%的被复核环评报告需返回修改或直接退回。复核案例及经验表明,污染源确定、模型应用规范化是大气环评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典型案例说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复核的主要内容、过程和复核结论,提出了加强技术复核有效性、提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水平的结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复核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姚安坤 张志强 +1 位作者 郭军庭 王盛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9,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生态过程、水文过程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基础。在对潮河流域1979年、1987年、1999年和2009年的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生态过程、水文过程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基础。在对潮河流域1979年、1987年、1999年和2009年的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RS技术,建立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流域30a来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特征,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为主。与1979年相比,2009年耕地和草地急剧减少,分别占流域的6.31%和13.28%,而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急剧增加,分别占流域的41.76%和36.26%,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占0.98%,未利用地和水域都有所减少,分别占0.27%和1.14%。流域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灌木林地,草地转化为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互相转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河流域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筼筜湖无机氮分布特征与赤潮灾害防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傅海燕 于淑杰 +3 位作者 黄国和 谢巧燕 陈韬 高攀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0-246,共7页
2012年6-12月对厦门市筼筜湖8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分析,测定了水温、水样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揭示筼筜湖无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水温和降水量对各形态无机氮分布的影响,旨在为分析筼筜湖的污染状况和赤潮灾... 2012年6-12月对厦门市筼筜湖8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分析,测定了水温、水样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揭示筼筜湖无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水温和降水量对各形态无机氮分布的影响,旨在为分析筼筜湖的污染状况和赤潮灾害防治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筼筜湖内湖无机氮平均浓度为2.03 mg·L-1,外湖无机氮平均浓度为1.950 mg·L-1,内湖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筼筜湖氨氮平均浓度为1.360 mg·L-1占无机氮浓度1.990 mg·L-1的68.30%,水体自净能力弱;水温对无机氮分布影响较小,降水对无机氮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无机氮 水温 降水量 赤潮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藻华灾害的固定化菌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柴天 刘晓宇 +3 位作者 许鹏成 傅海燕 陈旭丽 黄国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7-245,共9页
以活性污泥菌悬液分别与小球藻、盘星藻和斜生栅藻进行配比固定,构建了多种固定化菌藻体系,对其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比例对处理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在最佳配比分别为小球藻:菌=1∶1,盘星藻:菌=2∶1... 以活性污泥菌悬液分别与小球藻、盘星藻和斜生栅藻进行配比固定,构建了多种固定化菌藻体系,对其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比例对处理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在最佳配比分别为小球藻:菌=1∶1,盘星藻:菌=2∶1,斜生栅藻:菌=1∶1的菌-藻体系中,其中TN最大累积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9.03%、36.31%和34.34%,而PO34-P最大累积去除率分别为88.55%,91.73%和86.00%。在所构建的三种菌-藻体系中,活性污泥-小球藻体系在处理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水体时,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TN、NH4+-N、PO3-4P最大累积去除率分别达到98.82%,99.34%和94.01%,处理后的水体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标准,是藻华灾害原位治理的可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体系 固定化 富营养化 藻华灾害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菲分子结构与光谱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邹乔 姜龙 +2 位作者 杜显元 李兴春 李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89-1397,共9页
选用密度泛函理论(DE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下对菲分子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其振动频率、极化率及热力学参数,对比了菲分子实测光谱图,首次对其振动频率进行了完全归属。此外,分析并讨论了其前线分子轨道、分子静电势和密立根... 选用密度泛函理论(DE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下对菲分子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其振动频率、极化率及热力学参数,对比了菲分子实测光谱图,首次对其振动频率进行了完全归属。此外,分析并讨论了其前线分子轨道、分子静电势和密立根布局,获得了HOMO-LUMO能隙、分子静电势分布、原子电荷分布等与分子性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数据,为后续其他多环芳烃分子的光谱检测技术及其光谱和电子结构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DET) 振动光谱 前线分子轨道 分子静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对Cr^(6+)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莉荣 张思思 王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7-1271,1275,共6页
为研究高炉渣吸附水中Cr^(6+)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实验考察了高炉渣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的pH值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6+)浓度为15 mg/L、常温(25℃)、振荡频率为120 r/min、高炉渣吸附剂投加量为0.2 ... 为研究高炉渣吸附水中Cr^(6+)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实验考察了高炉渣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的pH值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6+)浓度为15 mg/L、常温(25℃)、振荡频率为120 r/min、高炉渣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吸附时间为60 min、废水pH=1.5的条件下,Cr^(6+)去除率可达到80.93%,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实验得出,高炉渣吸附Cr^(6+)的吸附曲线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吸附 Cr6+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机会约束规划的滨州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三省 尹建光 +2 位作者 李薇 黄国和 王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2,共5页
为解决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水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基于对滨州新区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辨识,应用区间机会约束规划方法,构建了滨州新区不确定性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基于交互式求解方法,确定了不同风险水平下区域产... 为解决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水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基于对滨州新区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辨识,应用区间机会约束规划方法,构建了滨州新区不确定性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基于交互式求解方法,确定了不同风险水平下区域产业层水资源最优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区间机会约束规划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区域水资源系统规划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为区域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机会约束 水资源系统 优化 不确定性 滨州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对碱性品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莉荣 张思思 王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8-764,771,共8页
本试验研究了高炉渣对碱性品蓝的吸附性能,借助电镜扫描(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碱性品蓝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离子强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碱性品蓝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 本试验研究了高炉渣对碱性品蓝的吸附性能,借助电镜扫描(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碱性品蓝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离子强度和废水pH等因素对碱性品蓝去除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5℃)、吸附剂加入量为0.4 g、吸附时间为120 min、废水pH为8、初始碱性品蓝浓度为100 mg/L、离子强度为0 mol/L时,碱性品蓝去除率达78.31%;高炉渣对碱性品蓝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并且吸附是容易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吸附 碱性品蓝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对位卤代二苯醚的结构、电荷分布及光谱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龙 蔡啸宇 +2 位作者 张琛 邹乔 李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51-3156,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三种对位卤代二苯醚及二苯醚的分子结构、电荷分布及光谱振动进行定量化研究。选取B3LYP/6-31G(d)方法优化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分子结构,计算所获最优结构的红外及拉曼光谱振动频率,归属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光谱振动;借助...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三种对位卤代二苯醚及二苯醚的分子结构、电荷分布及光谱振动进行定量化研究。选取B3LYP/6-31G(d)方法优化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分子结构,计算所获最优结构的红外及拉曼光谱振动频率,归属对位卤代二苯醚的光谱振动;借助核磁共振和密立根电荷分布计算,并结合二苯醚电荷分布分析引入不同对位卤素取代基对二苯醚各原子电荷分布的影响,从电荷分布角度研究对位卤素取代基对对位卤代二苯醚特征振动频率影响的变化规律和振动机理。结果表明:在对位卤代二苯醚最优结构下,对位卤代二苯醚取代基电负性越小,原子半径越大,C—X键长越大,越易被自然环境降解;对位卤素取代基的引入对二苯醚电荷分布影响较大,取代基电负性越大,醚键对位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下降越多,间位碳原子的电荷分布变化受到卤素取代基与醚键氧原子的综合电子效应的影响,对邻位碳原子电荷分布影响不大;原子间电荷密度差对成键稳定性及特征振动频率影响较大,对位卤素取代基电负性越大,特征振动频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卤代二苯醚 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 密立根电荷分布 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大气环境的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阳 王苿 +3 位作者 金国华 申婧 丁峰 李鱼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4-1050,共7页
将脆弱性的概念引入区域性大气环境研究中,在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的脆弱性研究框架(ESA framework)基础上,将地球信息系统(GIS)、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和有序加权平均(OWA)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大气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构建基... 将脆弱性的概念引入区域性大气环境研究中,在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的脆弱性研究框架(ESA framework)基础上,将地球信息系统(GIS)、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和有序加权平均(OWA)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大气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构建基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大气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验证模型的实用性,以探寻人类活动与城市大气环境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脆弱性评价 人类活动 多准则决策分析 有序加权平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一元醇类分子拉曼光谱振动峰的归属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乔 杜显元 +2 位作者 张琛 李兴春 李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选用B3LYP/6-31G(d)优化并计算了31种饱和一元醇类分子的拉曼光谱,以甲醇为例,考察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了碳原子数小于7的直链饱和一元醇拉曼光谱振动峰的归属。研究结果显示,B3LYP/6-31G(d)用于饱和一元醇类分子拉曼光谱振动... 选用B3LYP/6-31G(d)优化并计算了31种饱和一元醇类分子的拉曼光谱,以甲醇为例,考察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了碳原子数小于7的直链饱和一元醇拉曼光谱振动峰的归属。研究结果显示,B3LYP/6-31G(d)用于饱和一元醇类分子拉曼光谱振动的模拟计算较为准确,通过饱和一元醇拉曼光谱振动峰归属分析,确认C—O伸缩振动引起的振动峰可作为饱和一元醇类分子拉曼光谱的特征峰;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饱和一元醇类分子拉曼光谱的特征峰与其极化率、热力学、能量等主要参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ig.为0.015),为同系物的拉曼光谱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一元醇 拉曼光谱 振动峰归属 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水目标的干旱地区水权交易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雪婷 李永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3,98,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纯的行政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水资源配置的需求,需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价值规律使水资源得以更高效、高价值的利用。本研究从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入手,用不确定规划的方法构建水量权交易模型。该模型可在保证水资源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纯的行政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水资源配置的需求,需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价值规律使水资源得以更高效、高价值的利用。本研究从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入手,用不确定规划的方法构建水量权交易模型。该模型可在保证水资源配置收益的同时,以节水为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节水 水权交易 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减排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鱼 范英英 +1 位作者 李都峰 杜显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3-215,共3页
全球性气候变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作为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最佳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由此提出并受到广泛青睐,世界各国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也于哥本哈根大会上承诺在2020年实... 全球性气候变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世界性环境问题,作为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最佳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由此提出并受到广泛青睐,世界各国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也于哥本哈根大会上承诺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40%~45%的碳减排目标。在低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低碳发展现状,选取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的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社会经济增速不变、行业经济增长量等作为约束条件,运用区间规划方法构建基于结构减排的不确定性低碳经济发展碳排放总量控制优化模型,以碳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求解、分析,提出基于结构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碳排放总量控制优化方案,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减排 低碳经济发展 碳排放总量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低碳优化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伦 孙钊 +2 位作者 李庄 赵文晋 李鱼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117,共6页
结合"十二五"某城市群区域规划,选取规划中提出的碳强度、能耗强度两项指标为约束条件,构建了一种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低碳优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碳强度、碳汇面积、能耗强度、GDP等条件下,城市群... 结合"十二五"某城市群区域规划,选取规划中提出的碳强度、能耗强度两项指标为约束条件,构建了一种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低碳优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碳强度、碳汇面积、能耗强度、GDP等条件下,城市群"十二五"末期碳排放总量为3.70×107t,较2010年区域碳强度下降了35.56%,能耗强度下降了40.49%,城市群"核心区"碳强度下降了36.77%,能耗强度下降了37.99%,不仅满足国家《"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出2015年的碳强度、能耗强度较2010年分别降低17.00%和16.00%的要求,而且满足该城市群区域规划中提出2015年的碳强度、能耗强度较2010年分别降低18.00%和20.00%的目标,该优化方案为城市群的低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城市群 可持续发展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