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式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冯蕾 陈海平 +4 位作者 安连锁 徐玫 张衡 杨天亮 杨孝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61-2368,共8页
提出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优化集成方案,建立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分析计算模型,以330 MW机组为例,对3种集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功转换效率高于纯塔... 提出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优化集成方案,建立复合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评价的分析计算模型,以330 MW机组为例,对3种集成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塔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功转换效率高于纯塔式太阳能低于燃煤机组,通过单方案判断、多方案比选和财务盈利能力的分析得出,塔式太阳能产生的蒸汽引入燃煤机组主蒸汽是较理想的选择,其热功转换效率约为42.8%,太阳能净发电成本为2.68$/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复合发电系统 热经济性 状态方程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单元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经济性算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2 位作者 冯蕾 董恩乐 鲁光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0-1047,共8页
针对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的不同耦合方式,基于循环函数法以及q-γ-τ矩阵,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归并到机组主系统中,构造出不同耦合方式下热力系统质量单元进水系数矩阵方程,提出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单元进水系数通用矩阵模型,... 针对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的不同耦合方式,基于循环函数法以及q-γ-τ矩阵,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归并到机组主系统中,构造出不同耦合方式下热力系统质量单元进水系数矩阵方程,提出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单元进水系数通用矩阵模型,该模型全面反映机组主汽水系统结构以及太阳能辅助系统对整个热力系统的影响情况,且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使光煤一体化集成系统的热力特性与结构特性转化为计算机语言,使热力系统的分析计算程序化、精确化、简洁化,得出的矩阵方程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实例分析计算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为太阳能规模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燃煤机组 质量单元 通用矩阵模型 单元进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空冷技术 被引量:22
3
作者 卜永东 杨立军 +1 位作者 杜小泽 杨勇平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9,共11页
随着对水资源日益匮乏,以及对直流和蒸发冷却方式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电站空冷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空冷系统,翅片管束换热器都是构成空冷系统的主要设备。翅片管束结构形式不同导致的流动传热性能差异是造成空... 随着对水资源日益匮乏,以及对直流和蒸发冷却方式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电站空冷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空冷系统,翅片管束换热器都是构成空冷系统的主要设备。翅片管束结构形式不同导致的流动传热性能差异是造成空冷系统热力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现有直接空冷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强迫对流方式实现冷却空气和汽轮机排汽的热量交换,因此轴流风机气动特性和由数十台风机集群运行产生的集群效应将会显著影响直接空冷系统热力性能。电站间冷系统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通过冷却塔内外空气密度差产生的浮升力驱动环境空气流经空冷散热器实现热量交换。冷却塔结构形式,以及空冷散热器在冷却塔内外的布局方式是决定间冷系统热力性能的关键因素。由于直接或间接以环境空气作为电站冷端的冷却介质,因此自然环境条件成为影响电站空冷系统运行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对国内外电站空冷技术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论,并预测电站空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系统 间接空冷系统 空冷凝汽器 轴流风机 空冷散热器 空冷塔 翅片管束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器与燃煤机组回热系统耦合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2 位作者 鲁光武 高沛 张学镭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9,共5页
提出了利用LS-3型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对燃煤机组凝结水或给水进行辅助加热的两种集成方案,分别对N300-16.67/537/537,N600-24.2/566/566,N1000-25/600/600等3种不同型号的机组进行经济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大容量机组相比,小... 提出了利用LS-3型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对燃煤机组凝结水或给水进行辅助加热的两种集成方案,分别对N300-16.67/537/537,N600-24.2/566/566,N1000-25/600/600等3种不同型号的机组进行经济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大容量机组相比,小容量燃煤机组的投资节煤比较大,节煤量较大,投资成本较小;集成系统热经济性随太阳能集热系统辅助加热的凝结水(给水)流量比率的增大而提高,投资节煤比则相反;用太阳能集热器加热给水泵出口到省煤器入口的水,对改善机组热经济性和降低投资成本有利;在太阳能辐射强度1 000 W/m2的情况下,N300-16.67/537/537型机组的流量比率为5%时,节煤率为3.29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燃煤机组 热经济性 投资节煤比 流量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状态方程 被引量:1
5
作者 安连锁 冯蕾 +2 位作者 陈海平 Eric Hu 张志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基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热力特性,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提出一种新型再循环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集成方式,建立该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状态方程。该方程的结构与复合发电系统的结构一一对... 基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热力特性,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提出一种新型再循环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集成方式,建立该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状态方程。该方程的结构与复合发电系统的结构一一对应,能从整体上反映出太阳能以及机组辅助汽水进出系统对机组运行热经济性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以300 MW火电机组为例,分析再循环式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出口蒸汽替代热力系统各级抽汽的热经济性,结果表明替代蒸汽的运行参数越高,复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式 槽式太阳集热器 光-煤互补复合发电系统 热经济性 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鲁光武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6,33,共5页
为了克服两相流带来传热效果恶化以及避免流体分层现象,将疏水扩容器引入太阳能集热系统(DSG)代替汽水分离器。将DSG与300MW燃煤机组进行集成,给出了使DSG预热段及过热段仅为工质水及汽单相流的集热系统预热段、过热段的长度计算模型,... 为了克服两相流带来传热效果恶化以及避免流体分层现象,将疏水扩容器引入太阳能集热系统(DSG)代替汽水分离器。将DSG与300MW燃煤机组进行集成,给出了使DSG预热段及过热段仅为工质水及汽单相流的集热系统预热段、过热段的长度计算模型,以及蒸汽流量控制模型,以保证DSG出口蒸汽参数对应于所代替的燃煤机组汽轮机抽汽参数。同时,给出了DSG出口蒸汽代替300MW燃煤机组汽轮机前5段抽汽的5种设计方案,对各方案的热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新设计的DSG出口蒸汽取代燃煤机组汽轮机第3段抽汽的热电转换率最高(0.324),集成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 MW燃煤机组 太阳能集热系统 预热段 过热段 流量控制 疏水扩容器 热电转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草本生物质灰熔融及结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伟健 潘佩媛 张乃强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69,共10页
选取我国东北地区7种典型生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子电镜形貌分析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合生物质灰的灰熔融温度测定结果、生物质灰锥面积收缩率曲线以及由碱金属氧化物(K_(2)O、Na_(2)O)、碱... 选取我国东北地区7种典型生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子电镜形貌分析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合生物质灰的灰熔融温度测定结果、生物质灰锥面积收缩率曲线以及由碱金属氧化物(K_(2)O、Na_(2)O)、碱土金属氧化物(MgO、CaO)和Al_(2)O_(3)、SiO_(2)组成的三元体系,对7种典型生物质灰的沾污特性及结渣倾向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软化温度提出了新的预测生物质灰结渣的指标J。结果表明:当J<1,生物质灰具有严重结渣倾向;当1≤J<2,生物质灰具有中等结渣风险;当J≥2,生物质灰具有较低结渣风险。该结论为减少生物质锅炉或生物质燃煤耦合发电锅炉的结渣现象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熔融 结渣 软化温度 收缩率曲线 三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汽喷射式热泵的火电厂除氧器乏汽回收系统热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2 位作者 鲁光武 高沛 张学镭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398,共6页
针对火电厂汽轮机回热系统中的工质损失和热损失,以某电厂600MW机组为例,对采用蒸汽喷射式热泵将除氧器乏汽回收到低压加热器中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利用等效焓降法对各个节能方案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节能方案的热经济性... 针对火电厂汽轮机回热系统中的工质损失和热损失,以某电厂600MW机组为例,对采用蒸汽喷射式热泵将除氧器乏汽回收到低压加热器中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利用等效焓降法对各个节能方案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节能方案的热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氧器乏汽通过蒸汽喷射式热泵回收到5号低压加热器(方案4)的节能效果最显著,经济效益最好.与原方案相比,采用方案4,每发1度电平均可以节约标准煤0.3g,按机组年运行5 500h计算,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99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氧器乏汽 加热器 等效焓降法 蒸汽喷射式热泵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海水淡化系统能耗特性及其热力成本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海平 兰俊杰 +1 位作者 张才 仲雅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308,共6页
以某电厂亚临界600MW火电机组及其海水淡化系统为例,基于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机组热力系统以及海水淡化系统的能耗特性,构建了基于质量单元的电-水热耗分摊模型和海水淡化热力成本计算模型,并以机组运行负荷、海水淡化系统的造水比、... 以某电厂亚临界600MW火电机组及其海水淡化系统为例,基于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机组热力系统以及海水淡化系统的能耗特性,构建了基于质量单元的电-水热耗分摊模型和海水淡化热力成本计算模型,并以机组运行负荷、海水淡化系统的造水比、煤价等作为敏感元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联产抽汽量一定时,淡化水的成本随着机组负荷的降低而增加;在负荷一定时,淡化水的成本随着抽汽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海水淡化造水的总成本随着标准煤单价的提高而增加,且标准煤单价对造水成本的影响较大;造水比对淡化水的热力成本影响较大,不同负荷下淡化水热力成本随着造水比的增大而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海水淡化系统 热力成本 造水比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加热燃煤机组凝结水系统单耗分析
10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1 位作者 鲁光武 高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7-380,共4页
针对燃煤机组回热加热器换热不可逆损失较大的问题,通过对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常规燃煤机组回热系统耦合机理的研究而进行系统的集成优化,并运用单耗理论分析300MW燃煤机组热力系统各设备的附加单耗在系统集成前后的变化情况,得出... 针对燃煤机组回热加热器换热不可逆损失较大的问题,通过对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常规燃煤机组回热系统耦合机理的研究而进行系统的集成优化,并运用单耗理论分析300MW燃煤机组热力系统各设备的附加单耗在系统集成前后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不同太阳能辐射强度下热力系统各设备附加单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级低压加热器附加单耗随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增强而降低,凝汽器与低压缸正好相反,但汽轮机组附加单耗随辐射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且汽轮机多输出功率随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增大。集成系统在设计太阳能辐射强度900W/m2时,汽轮机组附加单耗总值降低了0.124g/(kW·h),多输出功率14.8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燃煤机组 单耗理论 附加单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数据聚类的火电机组工况划分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仲 顾煜炯 +2 位作者 韩旭东 杨建球 黄元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针对调峰背景下火电机组非稳态工况增多,以及常见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运行数据聚类的工况划分模型。首先,考虑到运行数据中非稳态工况与稳态工况并存的情况,以功率作为特征变量,提出基于功率差值期望区间估计的... 针对调峰背景下火电机组非稳态工况增多,以及常见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运行数据聚类的工况划分模型。首先,考虑到运行数据中非稳态工况与稳态工况并存的情况,以功率作为特征变量,提出基于功率差值期望区间估计的稳态判别算法,筛选出历史数据中的非稳态工况;其次,由于稳态工况下外部边界条件变量的分布差异性,提出改进的多步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稳态工况的划分,并利用silhouette评价准则确定每步条件下的最佳聚类数;最后,采用某实际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通过与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比较,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工况分类数目较少以及样本分布不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运行数据 工况划分 稳态判别 多步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增量编码器瞬时角速度计算的扭振在线测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玉皓 顾煜炯 +2 位作者 马晓腾 赵鹏程 杨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195,共9页
扭转振动是弹性转轴在动态扭矩作用下引起的角振动。轴系的旋转运动和扭转振动具有相同的量纲,因此转角和扭角可以实现同源测量。利用旋转轴系角运动的矢量叠加原理,得出转轴各质点的线运动具有相位调制现象。提出了脉冲信号输出的广义... 扭转振动是弹性转轴在动态扭矩作用下引起的角振动。轴系的旋转运动和扭转振动具有相同的量纲,因此转角和扭角可以实现同源测量。利用旋转轴系角运动的矢量叠加原理,得出转轴各质点的线运动具有相位调制现象。提出了脉冲信号输出的广义增量编码器模型,并给出了瞬时角速度计算的扭振测量方法的一般流程。编码器的原理是通过定角度戳记转轴角运动的时间分量,相当于建立了角度和时间的离散关系,从这一角度分析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扭振信号采样定理的理论适用条件和实用公式。通过仿真与实验分别对上述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度进行验证,并将其封装为功能模块嵌入工程样机中,应用于国内两台1000 MW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组的扭振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轴系 扭振 瞬时角速度 增量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