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建强 高攀 +1 位作者 董长青 杨勇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共5页
生物质是未来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其氮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分析生物质氮氧化物产生的机理和工程实践发现:生物质在锅炉燃烧时,其氮氧化物的生成及脱除过程受燃料类型、燃烧... 生物质是未来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其氮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分析生物质氮氧化物产生的机理和工程实践发现:生物质在锅炉燃烧时,其氮氧化物的生成及脱除过程受燃料类型、燃烧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影响较大;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是适合生物质锅炉的一种脱硝的技术,还原剂的类型、喷射点及喷射方式是影响脱硝效率的关键;控制好脱硝技术的关键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在生物质锅炉脱硝中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要达到稳定的脱硝效率,还需要锅炉具备良好的运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锅炉 氮氧化物 生成机理 脱硝技术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脱硝效率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再燃减少流化床N_2O排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长青 胡笑颖 +4 位作者 杨勇平 张俊姣 张汉飞 董智慧 李永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以生物质气化气作为再燃燃料,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了N2O脱除的实验研究。研究了生物质气化气投入位置、料层高度、再燃燃料比、烟气含氧量和反应温度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距布风板200 mm的B喷口较离布风板较近的A喷口(距布风... 以生物质气化气作为再燃燃料,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了N2O脱除的实验研究。研究了生物质气化气投入位置、料层高度、再燃燃料比、烟气含氧量和反应温度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距布风板200 mm的B喷口较离布风板较近的A喷口(距布风板100 mm)对应的N2O转化率高;反应温度为850℃、按照N2O/N2配置模拟烟气的情况下,B口喷入生物质气量为1%,床料CaO高度为10 mm时N2O接近完全分解;反应温度为850℃,床层高度大于20 mm时,从B口喷入大于0.4%比例的生物质气对应N2O分解率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N2O)排放 一氧化氮(NO) 生物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发电厂规划选址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聪 李薇 +2 位作者 李延峰 解玉磊 崔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2-1737,共6页
以区域电力-生物质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混合整数区间线性规划的方法,开发一个选址规划模型,研究厂址选择和生物质调配等问题。以经济和环境成本为目标函数,以原料、发电量平衡和环境污染限制等为约束条件,对提高电厂效益、确保电厂... 以区域电力-生物质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混合整数区间线性规划的方法,开发一个选址规划模型,研究厂址选择和生物质调配等问题。以经济和环境成本为目标函数,以原料、发电量平衡和环境污染限制等为约束条件,对提高电厂效益、确保电厂在所选厂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该方法应用到假例中,分析不同情景对厂址选择、发电成本和生物质调配的影响,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模型可应用到复杂的实例中,求得的结果能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电厂选址 规划模型 区间规划 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处理和热电偶测量的生物质火焰发射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树 李心语 +1 位作者 韩磊 陆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8-1275,共8页
结合火焰发射光谱检测原理和热电偶测温技术,对生物质火焰发射率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一种生物质火焰发射率的热电偶计算模型,并在生物质燃烧炉中对3种常见生物质燃料(松木、红木、稻壳)燃烧火焰进行检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波长下... 结合火焰发射光谱检测原理和热电偶测温技术,对生物质火焰发射率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一种生物质火焰发射率的热电偶计算模型,并在生物质燃烧炉中对3种常见生物质燃料(松木、红木、稻壳)燃烧火焰进行检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波长下,松木燃烧火焰发射率最大,其次是红木燃烧火焰发射率,稻壳燃烧火焰发射率最小,且发射率在光谱短波段达到最大值,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将发射率计算结果与光谱计算模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稻壳燃烧火焰发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3.02%,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火焰 火焰发射光谱 热电偶测温 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晓明 肖显斌 +4 位作者 刘吉 陈旭娇 覃吴 董长青 李文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生物质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成高品位氢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双流化床气化过程的基本原理,从燃气中氢气浓度、焦油含量和装置热效率等角度,介绍了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早期... 生物质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成高品位氢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双流化床气化过程的基本原理,从燃气中氢气浓度、焦油含量和装置热效率等角度,介绍了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早期探索和发展现状,对目前几种典型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的炉型设计及相关试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内循环双流化床气化炉结构虽然简单紧凑,但是难以避免气化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串混问题;而外循环流化床通过外置返料器很好地解决了气体串混问题。分析了不同气化室优化设计方案对提升燃气品质的理论依据及其优缺点。最后对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氢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双流化床 焦油 气化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生物质燃烧中氮氧化物产生机理综述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建强 高攀 +1 位作者 董长青 杨勇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6,共10页
在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氮会转化为氮氧化物(NOx)释放,造成环境污染。为揭示NOx的转化机理,本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文献表明:固体生物质中燃料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不同氨基酸分布呈现较高的一致性;燃... 在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氮会转化为氮氧化物(NOx)释放,造成环境污染。为揭示NOx的转化机理,本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文献表明:固体生物质中燃料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不同氨基酸分布呈现较高的一致性;燃料氮在燃烧过程中首先进行热解,其产物分布在挥发分、焦油和焦炭中,挥发分氮、焦油氮进一步裂解生成NOx前驱物等气相氮物质,焦炭氮、气相氮燃烧生成NOx;NOx的生成与生物质种类、热力因素(温度、升温速率)、反应气氛、和其他条件(添加物)等因素有关。目前,研究只发现了一些实验规律,并未掌握燃料氮向NOx转化的详细机理,采用模型化合物结合计算化学的方法成为研究燃料氮转化机理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生物质 燃料氮 燃烧 氮转化 氮氧化物 挥发分氮 焦油氮 气相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粉煤灰载氧体化学链燃烧实验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石司默 董长青 +3 位作者 覃吴 王磊 李文艳 杨勇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10-4018,共9页
提出了一种以粉煤灰为载体制备的新型铁基载氧体。采用同步热重分析仪、小型流化床以及DFT分别研究了新型载氧体的活性与热稳定性,发泡剂含量与反应温度以及粉煤灰主要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新型载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载... 提出了一种以粉煤灰为载体制备的新型铁基载氧体。采用同步热重分析仪、小型流化床以及DFT分别研究了新型载氧体的活性与热稳定性,发泡剂含量与反应温度以及粉煤灰主要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新型载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载氧体在以CO为燃料的化学链系统中具有较高的活性;新型载氧体较大的孔隙率以及粉煤灰多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促使850℃下发泡剂含量为10.0%(质量)的新型铁基载氧体的最大转化率(84.9%)比Fe2O3/Al2O3的最大转化率(54.3%)高30%,且新型铁基载氧体在30个循环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载体制备采用的发泡剂含量以及反应温度对新型铁基载氧体性能影响很大,适当的发泡剂含量(约10%(质量))可提高新型载氧体性能。此外,高温下会造成载氧体的烧结现象。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粉煤灰与载氧体之间的界面作用以及协同氧化CO的电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粉煤灰和Fe2O3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使Fe2O3为电正性,促使CO在表面的相互作用,载体和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了载氧体与CO前线轨道能量差,进而促进了CO与Fe2O3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铁基载氧体 粉煤灰 密度泛函理论(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含氮模型化合物热解氮转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建强 高攀 +1 位作者 董长青 杨勇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27-1432,共6页
采用TG-FTIR联用实验系统,在氩气氛围下研究了含氮模型化合物甘氨酸酐热解失重特性以及NO_x前驱物的释放特性;研究了K、Ca、Fe金属盐对甘氨酸酐热解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40、60℃/min升温速率下,NH_3、HCN、HNCO为甘氨酸酐热... 采用TG-FTIR联用实验系统,在氩气氛围下研究了含氮模型化合物甘氨酸酐热解失重特性以及NO_x前驱物的释放特性;研究了K、Ca、Fe金属盐对甘氨酸酐热解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40、60℃/min升温速率下,NH_3、HCN、HNCO为甘氨酸酐热解的主要气相含氮产物,其中,NH_3产率最大,HCN次之,HNCO生成量最小;随升温速率增加,TG失重曲线右移,热解剩余物减少;且HCN和HNCO的产率增加,NH3产率降低;K、Ca、Fe盐均对甘氨酸酐热解氮转化具有催化作用,其中,K、Ca有利于促进NH_3、HCN的生成,Fe对HCN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但对NH3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含氮模型化合物 甘氨酸酐 热解 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油模型化合物脱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马帅 胡笑颖 +3 位作者 董长青 赵莹 王孝强 赵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形成的焦油不仅降低了生物质能的利用率,增加了系统的维护费用,而且严重影响了气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如何高效脱除气化过程中的焦油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生物质焦油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因此选择具有代表焦...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形成的焦油不仅降低了生物质能的利用率,增加了系统的维护费用,而且严重影响了气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如何高效脱除气化过程中的焦油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生物质焦油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因此选择具有代表焦油组成特征的模型化合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典型的焦油模型化合物的热解机理出发,从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两个方面综述了焦油模型化合物的脱除路径;以过渡金属催化剂为代表,概述其催化裂解焦油的反应机理;介绍了催化分解法中最新开发的催化剂以及等离子体法处理焦油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未来高效脱除焦油技术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焦油 模化物 催化分解法 等离子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和生物质灰中氧化钾含量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洋 李慧 +3 位作者 王东旭 董长青 陆强 李文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59-2765,共7页
通过模拟煤和生物质的灰成分并测试其熔融温度,探究了不同成分的灰中K_2O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作用。利用Fact Sage 7.0对各组灰分的熔融过程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和平衡计算,从矿物质反应和变化的角度为不同组分的灰中K_2O对熔融特性的影响... 通过模拟煤和生物质的灰成分并测试其熔融温度,探究了不同成分的灰中K_2O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作用。利用Fact Sage 7.0对各组灰分的熔融过程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和平衡计算,从矿物质反应和变化的角度为不同组分的灰中K_2O对熔融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XRD验证了计算中所预测的矿物质的存在。结果表明:灰中K_2O的含量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会受到灰分中硅、铝、钙等元素含量的影响。对于CaO含量较低的煤灰,适量增加K_2O的含量有助于降低灰分的初始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和半球温度,但对流动温度几乎没有影响;对于CaO含量较高的煤灰,适量增加K_2O的含量能够全面降低灰的熔融温度;对于生物质灰,当K_2O的含量低于30%时,增加K_2O的含量有助于降低灰熔点,继续增加K_2O的含量则对灰熔点几乎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钾 灰熔融特性 矿物变化 热力学模拟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生物质热解生成脱水糖衍生物的机理以及选择性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晓晨 叶小宁 +3 位作者 张智博 胡斌 陆强 董长青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7-1395,共9页
纤维素/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会形成多种脱水糖衍生物,包括左旋葡萄糖酮(LGO)、1,4:3,6-二脱水-α-D-吡喃葡萄糖(DGP)、1,5-脱水-4-脱氧-D-甘油基-己-1-烯-3-阿洛酮糖(APP)和1-羟基-3,6-二氧二环[3.2.1]辛-2-酮(LAC)等,这些脱水糖衍生... 纤维素/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会形成多种脱水糖衍生物,包括左旋葡萄糖酮(LGO)、1,4:3,6-二脱水-α-D-吡喃葡萄糖(DGP)、1,5-脱水-4-脱氧-D-甘油基-己-1-烯-3-阿洛酮糖(APP)和1-羟基-3,6-二氧二环[3.2.1]辛-2-酮(LAC)等,这些脱水糖衍生物均具有很高的化工应用价值。然而在常规热解过程中,这些产物的产率都非常低,使得后续的分离提取十分困难;而在适当的催化热解条件下,其产率可以大幅提升,从而实现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制备。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这4种脱水糖衍生物热解生成机理的实验以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随后总结了针对LGO和LAC这两种产物,现阶段已开发的选择性热解制备技术,包括最佳的催化剂以及催化热解反应条件;最后提出了未来在脱水糖衍生物生成机理以及选择性制备技术方面需要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生物质 热解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氮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攀 孙志向 +3 位作者 孔岩 周建强 董长青 杨勇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41-2546,共6页
采用TG-FTIR联用技术在氩气氛围下研究稻草、麦秆、杨木3种生物质热解过程中4种主要的含氮组分NH3、HCN、HNCO及NO的释放特性,并考察焦炭-N的产率。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3种生物质热解过程中,4种含氮组分的释放趋势均与TG-DTG曲线一致,... 采用TG-FTIR联用技术在氩气氛围下研究稻草、麦秆、杨木3种生物质热解过程中4种主要的含氮组分NH3、HCN、HNCO及NO的释放特性,并考察焦炭-N的产率。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3种生物质热解过程中,4种含氮组分的释放趋势均与TG-DTG曲线一致,热解后期(温度高于500℃)释放较少;不同生物质热解,4种含氮组分的释放规律有较大差异,且相对产量分布不同。3种生物质NH3和HCN的相对产量明显高于HNCO和NO,NH3最高,HCN次之,两者之和占70%以上。随着生物质中H/N质量比的增大,NH3的相对产量增加,HCN的相对产量先增加后减少,HCN/NH3物质的量之比逐渐减小。杨木热解过程中气相氮释放较少,燃料氮81.50%存在于焦炭中,而稻草和麦秆中大部分燃料氮随挥发分析出,焦炭氮产率分别为29.97%和3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 热解 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含氮模型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建强 董长青 +1 位作者 高攀 杨勇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由于生物质成分的复杂性,直接热解生物质很难获得其氮转化机理,利用含氮模型化合物热解成为近年来研究生物质NO_x生成机理的主要方式。首先总结了燃料氮在生物质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常用的模型化合物,综述了蛋白质、环二肽、氨基酸等模型... 由于生物质成分的复杂性,直接热解生物质很难获得其氮转化机理,利用含氮模型化合物热解成为近年来研究生物质NO_x生成机理的主要方式。首先总结了燃料氮在生物质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常用的模型化合物,综述了蛋白质、环二肽、氨基酸等模型化合物热解的一般机理,并对影响模型化合物热解路径的化学成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含氧量等因素做了分析。目前,通过模型化合物热解研究,研究人员可以得到生物质中燃料氮的转化机理,但有些机理还存在一些争议,结合计算化学理论分析可能获得更清晰的NO_x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氮转化 含氮模型化合物 燃料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氧体与氯化氢反应的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长青 霍小华 +2 位作者 张俊姣 杨勇平 王亮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7-541,共5页
针对生活垃圾化学链式燃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和腐蚀问题,研究了金属载氧体和HC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热力学平衡方法,分析了NiO、Fe2O3、CuO和CaSO4四种载氧体在不同温度下,水分和碳参与反应时氯气的生成情况;并进行了HCl和Fe2O3的高... 针对生活垃圾化学链式燃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和腐蚀问题,研究了金属载氧体和HC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热力学平衡方法,分析了NiO、Fe2O3、CuO和CaSO4四种载氧体在不同温度下,水分和碳参与反应时氯气的生成情况;并进行了HCl和Fe2O3的高温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氯气的生成影响显著;水分的加入会减少氯气的生成;在有水分参与的反应中,碳的加入会使氯气生成量降低.从氯气生成量角度考虑,温度在700~900K时,Fe2O3可用作生活垃圾化学链式燃烧过程的载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平衡 载氧体 氯化氢 垃圾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ROP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谐波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志钮 律方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3-16,共4页
为了提高谐波分析的速度和精度,将RPROP(Resilient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应用于电力系统谐波分析。该网络利用加汉宁窗插值谐波分析算法获得其权值和阈值的初值,并在此基础上采用RPROP算法训练。与BP(BackPropagation)算法不同,该算法... 为了提高谐波分析的速度和精度,将RPROP(Resilient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应用于电力系统谐波分析。该网络利用加汉宁窗插值谐波分析算法获得其权值和阈值的初值,并在此基础上采用RPROP算法训练。与BP(BackPropagation)算法不同,该算法根据一阶偏导数的符号信息调整可变参数,避免了受对参数调整意义不大的一阶偏导数幅值信息的影响,且不存在参数选择问题,提高了谐波分析的收敛速度、精确度和实时性。通过变学习速率且加动量项的BP神经网络与RPROP神经网络的比较验证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谐波分析 RPROP算法 神经网络 汉宁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参数垃圾电站锅炉温度对腐蚀的影响及其防护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作鹏 田欣利 谢广校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4,共8页
针对高参数垃圾电站锅炉受热面腐蚀严重的问题,总结了腐蚀速率随壁温的变化规律,根据管壁腐蚀介质的形态,将腐蚀曲线分为电化学腐蚀区、弱腐蚀区和高温腐蚀区,对各区域的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对于高温区域的高参数水冷壁... 针对高参数垃圾电站锅炉受热面腐蚀严重的问题,总结了腐蚀速率随壁温的变化规律,根据管壁腐蚀介质的形态,将腐蚀曲线分为电化学腐蚀区、弱腐蚀区和高温腐蚀区,对各区域的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对于高温区域的高参数水冷壁和过热器需重点防护;概述了目前普遍应用的防护方法,并建立了防护涂层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用户需求的差异给出了高性价比和经济型两种防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电站锅炉 腐蚀速率 温度 防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O_2/TiO_2催化H_2O_2氧化低温脱硝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琦 陆强 +4 位作者 仇志超 傅玉 唐诗洁 董长青 杨勇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3-1263,共11页
以H_2O_2为氧化剂对NO进行低温氧化脱硝,考察了非催化和纳米TiO_2催化作用下的H_2O_2氧化低温脱硝性能;并以纳米Ti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CeO_2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CeO_2/TiO_2催化剂,探究了其催化作用下H_2O_... 以H_2O_2为氧化剂对NO进行低温氧化脱硝,考察了非催化和纳米TiO_2催化作用下的H_2O_2氧化低温脱硝性能;并以纳米Ti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CeO_2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CeO_2/TiO_2催化剂,探究了其催化作用下H_2O_2的氧化脱硝性能,并筛选获得了催化剂的最佳CeO_2负载量;进一步针对最优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烟气工况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进行了XRD、H2-TPR以及XPS等表征分析.表征结果显示,CeO_2的负载量会影响催化剂中晶格氧的含量,晶格氧相对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这是促进H_2O_2活化分解的关键.实验结果表明,CeO_2/TiO_2催化剂能有效促进H_2O_2的活化分解实现低温脱硝,且CeO_2负载量为3%wt时,催化活性最高;在烟温为160℃、[H_2O_2]/[NO]物质的量比为2以及空速为30000 h-1时,NO转化率最高可达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NO氧化 纳米TIO2 CEO2 低温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氢剂作用下生物质快速热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陆强 郭浩强 +2 位作者 叶小宁 王昕 周民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共9页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会发生均裂等自由基反应从而生成不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供氢体的存在能够有效稳定这些自由基中间体,从而降低焦炭的生成,提高生物油产率及其品位,实现生物质的高效转化。概述了四氢萘、小分子醇类以及有机高分子聚...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会发生均裂等自由基反应从而生成不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供氢体的存在能够有效稳定这些自由基中间体,从而降低焦炭的生成,提高生物油产率及其品位,实现生物质的高效转化。概述了四氢萘、小分子醇类以及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等供氢剂作用下生物质快速热解特性、产物分布与供氢机理;总结了各类供氢剂作用下生物质快速热解的共性及各自特点;最后提出了未来在供氢剂筛选以及供氢剂作用下生物质热解过程定向调控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氢剂 氢自由基 生物质 快速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eO_2/γ-Al_2O_3催化甲苯水蒸气重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君 陆强 +3 位作者 冉泽朋 王孝强 董长青 杜小泽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9-1543,共5页
以单质镍为活性组分、CeO2为助剂、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Ni-CeO2/γ-Al2O3催化剂,以甲苯为生物质气化焦油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水蒸气重整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水/碳摩尔比(S/C)和CeO2负载量对甲苯转化率、产气组成及... 以单质镍为活性组分、CeO2为助剂、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Ni-CeO2/γ-Al2O3催化剂,以甲苯为生物质气化焦油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水蒸气重整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水/碳摩尔比(S/C)和CeO2负载量对甲苯转化率、产气组成及积碳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i-CeO2/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能力;在反应温度为850℃,S/C为3时,使用Ni-CeO2(3%)/γ-Al2O3催化剂,甲苯转化率可以达到90.4%,经反应后的催化剂含碳量仅为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重整 生物质气化焦油 甲苯 Ni-CeO2/γ-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发电锅炉高温腐蚀治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曲作鹏 钟日钢 +3 位作者 王磊 赵文博 田欣利 王海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0,共11页
垃圾焚烧发电锅炉水冷壁和过热器管壁的高温腐蚀防护是影响垃圾焚烧炉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垃圾焚烧炉运行的安全性,研究者从基材选择、施加表面涂层和温度控制等多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以增加受热面金属管道的使用寿命。在简介了... 垃圾焚烧发电锅炉水冷壁和过热器管壁的高温腐蚀防护是影响垃圾焚烧炉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垃圾焚烧炉运行的安全性,研究者从基材选择、施加表面涂层和温度控制等多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以增加受热面金属管道的使用寿命。在简介了锅炉高温腐蚀原理的基础上,分别评述了余热锅炉水冷壁和过热器高温腐蚀治理方案的研究进展。在水冷壁高温腐蚀提治理方法中,敷设浇注料往往会造成烟温后移,恶化尾部烟道腐蚀,而在表面涂层防护技术中,感应重熔技术因其涂层缺陷少、结合强度高、稀释率低,表现出了良好的防腐蚀效果。余热锅炉过热器受到显著的液相熔盐腐蚀,对于该部位的高温腐蚀治理除了提升材料等级外,应当严格控制入口烟温,适当调节燃烧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 高温腐蚀 表面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