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旁路蒸发系统对燃煤电厂脱硫系统水平衡和氯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双忱 武凯 +4 位作者 万忠诚 柴晋 张净瑞 刘其彬 温佳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8-307,共10页
针对传统脱硫系统和增设旁路蒸发系统后的脱硫系统,分别建立了物料平衡模型,将增设旁路蒸发系统前后脱硫系统的水平衡和氯平衡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增设旁路蒸发系统后,当脱硫废水中氯挥发的质量分数为2%时,在脱硫废水中水分完全... 针对传统脱硫系统和增设旁路蒸发系统后的脱硫系统,分别建立了物料平衡模型,将增设旁路蒸发系统前后脱硫系统的水平衡和氯平衡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增设旁路蒸发系统后,当脱硫废水中氯挥发的质量分数为2%时,在脱硫废水中水分完全蒸发的条件下,脱硫废水体积流量减少4.30%,工艺补充水体积流量减少14.60%,吸收塔出口烟气携带气态水质量流量减少12.83t/h;由于氯挥发的质量分数增加或脱硫废水中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减少,导致脱硫废水体积流量增加,工艺补充水体积流量增加,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升高,吸收塔出口烟气携带气态水质量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旁路蒸发 氯挥发 物料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经济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金光 陈正浩 +2 位作者 郭少朋 郝楠 李雨宸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8-1294,共7页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某住宅别墅为研究对象,对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及主要影响经济因素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折现率为8%时,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回收年限为27a,净现值最大值为1.1万元,其经济性略高于单一地源热泵系...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某住宅别墅为研究对象,对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及主要影响经济因素的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折现率为8%时,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回收年限为27a,净现值最大值为1.1万元,其经济性略高于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当折现率大于8%时,系统无法获取经济回报;通过敏感性分析,系统对初投资敏感程度最大,可节省人工费次之,电价最小;就目前而言,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在经济性方面还不具优势,未来可对系统配置及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完善,以减少其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地源热泵 经济性 净现值 敏感性分析 严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金属有机骨架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冉明皓 朱华清 梁海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2,169,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可提供活性位点多等特点,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了MOFs材料(MIL-100),掺杂金属元素后制备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改性MIL-100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可提供活性位点多等特点,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了MOFs材料(MIL-100),掺杂金属元素后制备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改性MIL-100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等对改性材料的结构、化学组成、碳和金属键之间的配位过程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亚甲基蓝吸附实验评价了改性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材料吸附率提升了28.43%,掺杂V元素后改性材料比表面积增加292.5%,孔容提高了约2倍;掺杂摩尔分数50%的氧化石墨烯后,改性材料比电容提高了165%,达到417.08F/g,说明改性MIL-100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导电性能。正是由于配位过程中几何结构的多样性使得改性MIL-100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导电性能,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金属有机骨架 电极材料 导电性能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废水回用于脱硫系统对脱硫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双忱 李洋 +4 位作者 辜涛 龚春琴 何川 樊帅军 徐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6,共11页
针对脱硫系统废水零排放中高盐废水重复利用的问题,通过搭建小型实验台,研究高盐废水回用于脱硫系统对其脱硫效率、石膏品质、浆液黏度及石灰石活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脱硫效率实验中,石灰石浆液中添加单盐分后,浆液对酸性气体SO... 针对脱硫系统废水零排放中高盐废水重复利用的问题,通过搭建小型实验台,研究高盐废水回用于脱硫系统对其脱硫效率、石膏品质、浆液黏度及石灰石活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脱硫效率实验中,石灰石浆液中添加单盐分后,浆液对酸性气体SO_(2)的缓冲性能提高,pH波动范围更小,脱硫效率提高;在相同浓度下,钠盐促进SO_(2)吸收传质效果更明显,尤其是Na_(2)SO_(4);相比不加盐分的石膏晶体,增加单种盐分后脱硫石膏晶体的形貌品质更好;从黏度影响气液传质系数的角度出发,盐分中的镁盐对传质影响显著,应控制镁盐浓度低于1 mol/L;浆液中的盐分NaCl能够促进石灰石溶解,而MgCl_(2)、CaCl_(2)对石灰石的溶解具有抑制作用,且不同盐分对石灰石离解效果的影响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废水 黏度 脱硫效率 石膏品质 石灰石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渣和粉煤灰等胶凝材料水化反应诱导机制实验与机理分析
5
作者 延齐伟 许洁 +3 位作者 苏基 左家海 孙志国 马宵颖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以铁尾矿渣、粉煤灰、氧化钙和水泥为原料制备胶凝材料,对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诱导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化产物随着水化反应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在水化反应的不同阶段产物不同:铁尾矿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钙矾石和... 以铁尾矿渣、粉煤灰、氧化钙和水泥为原料制备胶凝材料,对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诱导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化产物随着水化反应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在水化反应的不同阶段产物不同:铁尾矿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钙矾石和氢氧化钙;白云石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碳酸钙;石英石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和斜方钙沸石;蛇纹石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和单硅酸铝盐。水化产物的粘结、填充作用使材料的强度不断提高。其中蛇纹石胶凝材料的强度最高,铁尾矿胶凝材料的强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粉煤灰 水化反应 水化产物 胶凝材料 诱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吸附技术在电力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勇毅 杨定畅 +5 位作者 王峰 刘畅 马岚 邢浩若 崔凌霄 马双忱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8-146,共9页
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着系统繁杂,运行费用高、易结垢和腐蚀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一种一体化的多功能耦合系统,兼顾除盐、防垢等功能,用以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可在低能耗的前... 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着系统繁杂,运行费用高、易结垢和腐蚀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一种一体化的多功能耦合系统,兼顾除盐、防垢等功能,用以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可在低能耗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离子而不结垢。综述了电吸附理论的发展沿革、电吸附原理和双电层理论要点、电吸附结构及其工作流程等,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电吸附材料及其优缺点。基于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电吸附技术以其低能耗、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可望在电力行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附 电力行业 废水处理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融合策略在食用油真实性鉴别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7
作者 李艳坤 张伟 刘彦伶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9,共10页
对基于光谱、质谱、色谱等检测技术的数据融合策略及其在食用油真实性鉴别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广泛应用于食用油真实性鉴别的检测技术包括光谱、色谱、质谱、电子传感器等。然而,单一检测技术往往只关注某一特定的数... 对基于光谱、质谱、色谱等检测技术的数据融合策略及其在食用油真实性鉴别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广泛应用于食用油真实性鉴别的检测技术包括光谱、色谱、质谱、电子传感器等。然而,单一检测技术往往只关注某一特定的数据或指标,当食用油所含成分较复杂时,无法充分消除叠加效应、基线漂移、噪声等问题。数据融合策略分为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三类,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综合不同检测技术获取的数据,提取更丰富的数据特征信息,从而提高食用油真实性的鉴别效果。不同的新型检测技术之间,或将其与传统光谱、质谱、色谱等检测技术之间进行数据融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食用油掺伪鉴别、品种分类和产地溯源,未来可就改进现有分析方法、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开发新型融合算法、引入云计算提高食用油鉴别实时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数据融合策略在食用油真实性鉴别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食用油 真实性鉴别 检测技术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氨法碳捕集浆液中捕集产物结晶行为研究
8
作者 马双忱 高和利 +4 位作者 陈柳潼 贾俊 樊帅军 陈文通 王小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2-1639,共8页
以燃煤电厂碳排放为背景,利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结晶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的成核理论,采用温度、pH和电导率法研究了改变温度、搅拌转速、添加盐类添加剂前后碳酸氢铵结晶速率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 以燃煤电厂碳排放为背景,利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结晶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经典的成核理论,采用温度、pH和电导率法研究了改变温度、搅拌转速、添加盐类添加剂前后碳酸氢铵结晶速率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有无添加剂对生成碳酸氢铵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550 r/min的条件下,碳酸氢铵的结晶反应受到添加剂种类的影响,加入硫酸根离子会减缓反应的进行,加入氯化镁可以加快结晶的产生速率,并产生结构稳定的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铵 结晶 电导率 添加剂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AC)的技术发展和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柠涛 王茹洁 汪黎东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目的]旨在探讨面向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案例及其经济性评估,以期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文章综述了DAC技术的工作原理、类型、运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 [目的]旨在探讨面向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案例及其经济性评估,以期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文章综述了DAC技术的工作原理、类型、运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研究中的成本数据,评估了DAC技术的经济性,并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结果]研究发现,DAC技术能有效从空气中捕集CO_(2),具有布置灵活、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等优点。但其商业化应用仍受到高成本、高能耗和大规模部署的技术挑战的限制。国内外的案例分析揭示DA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显示了通过技术改进和政策支持可能实现的优化潜力。[结论]尽管存在挑战,DAC技术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在储备技术,尤其对中国等面临严峻碳减排压力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集中研究力量开发更高效、低成本的吸收/吸附剂,改进系统设计,降低能源消耗,并积极探索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使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是实现DAC技术商业化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DA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实现碳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碳 碳中和 碳捕集和封存 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 负碳排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有机碘的转化、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孟璐瑶 温彩媚 +5 位作者 段恩喆 王敏 姚一杰 王祥学 马宵颖 金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79,共9页
土壤中有机碘的形成、转化及挥发对自然界中碘的迁移转化、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对土壤中碘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土壤中碘的形态和含量,重点对碘与有机质结合生成有机碘的反应机理、土壤中碘有机化的影响因素和土... 土壤中有机碘的形成、转化及挥发对自然界中碘的迁移转化、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对土壤中碘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土壤中碘的形态和含量,重点对碘与有机质结合生成有机碘的反应机理、土壤中碘有机化的影响因素和土壤中有机碘的挥发进行了阐述。土壤中IO^(-)_(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中间体物质HIO、I_(2),中间体通过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两种途径生成有机碘。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酶活性、Fe/Mn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浓度影响有机碘的形成和转化。有机碘的挥发在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中主要通过在体内生成挥发性甲基碘的过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碘 土壤 迁移转化 挥发性甲基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捕集的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茹洁 谢成 +1 位作者 杨晓彤 肖俊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大量CO_(2)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CO_(2)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最有效的技术方向。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的醇胺法捕集CO_(2)存在解吸能耗高的问题,寻找低能耗的碳捕集方法成为目前... 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大量CO_(2)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CO_(2)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最有效的技术方向。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的醇胺法捕集CO_(2)存在解吸能耗高的问题,寻找低能耗的碳捕集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基于相变吸收剂的碳捕集过程所需的再生能耗较传统的醇胺法大大降低,被认为是理想的替代方法。综述了CO_(2)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研究现状,探索了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相变机理,并对液-固相变溶剂的研究动向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相变溶剂 液-固分相 碳中和 化学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改性修饰及在废水有机物处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许勇毅 刘一博 +2 位作者 张荣哲 齐铁月 汪黎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1,66,共6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一种新兴催化材料,拥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可控的结构,广泛应用于高级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MOFs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数量众多的金属活性位点,能够快速活化氧化剂,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有效...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一种新兴催化材料,拥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可控的结构,广泛应用于高级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MOFs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数量众多的金属活性位点,能够快速活化氧化剂,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有效去除污染物。为了克服MOFs载流子复合较快、电子转移速率较慢等缺点,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活性、稳定性等性能,近年来对MOFs材料进行了大量改性修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综述了MOFs材料主流的改性修饰方法,包括掺杂外来元素、添加官能团、负载或包覆其他组分、作为前躯体衍生为其他材料等,研究了这些方法对MOFs物相结构、表面特征、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等的影响,指出了目前改性MOFs材料在废水有机物处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合成 催化降解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Cu-Ce/ZSM-5低温催化剂成型及脱硝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赵维元 王永光 +2 位作者 张毓太 王文波 齐立强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以ZSM-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Ce/ZSM-5脱硝催化剂,并通过挤条成型法制备了颗粒状催化剂。在得到Cu-Ce/ZSM-5催化剂最佳性能的基础上,探究了3种助剂对催化剂成型后机械强度和N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10%)-Ce(10%)/ZSM-5在低温... 以ZSM-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Ce/ZSM-5脱硝催化剂,并通过挤条成型法制备了颗粒状催化剂。在得到Cu-Ce/ZSM-5催化剂最佳性能的基础上,探究了3种助剂对催化剂成型后机械强度和N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10%)-Ce(10%)/ZSM-5在低温段160~200℃下具有更高的NO转化率。催化剂挤条成型试验发现在硝酸胶溶剂添加量为1%、拟薄水铝石粉添加量为15%、田菁粉添加量为5%时脱硝活性最高,同时机械强度最高,为104.69 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e/ZSM-5 双金属催化剂 挤条成型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废水水质调节对金属腐蚀及高温氯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马双忱 柴晋 +3 位作者 贾绍广 檀玉 张润盘 武凯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通过对脱硫废水的pH进行调节,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pH条件下20碳钢、304不锈钢的腐蚀特性,并探究不同pH条件下蒸发脱硫废水时,气态氯挥发量的变化及使用不同pH调质剂对氯挥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脱硫废水pH为9~10时,20碳钢、304... 通过对脱硫废水的pH进行调节,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pH条件下20碳钢、304不锈钢的腐蚀特性,并探究不同pH条件下蒸发脱硫废水时,气态氯挥发量的变化及使用不同pH调质剂对氯挥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脱硫废水pH为9~10时,20碳钢、304不锈钢的均匀腐蚀和缝隙腐蚀较为轻微,氯挥发量较小;Ca(OH)2溶液可以更好地抑制氯挥发,最大程度地实现脱硫废水中盐分的固相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高温烟气蒸发 pH 腐蚀 氯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氮磷浓度变化对蓝、绿、硅藻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侯秀丽 苑春刚 +3 位作者 李学平 任迎春 骆应梅 王定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探究滇池水体中藻类变化规律及营养盐对浮游藻类结构的影响,在滇池草海和外海共设10个采样点,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每月监测藻类变化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草海在每年9月至来年2月,蓝藻、绿藻呈互为消长的变化趋势,硅藻生物量... 为了探究滇池水体中藻类变化规律及营养盐对浮游藻类结构的影响,在滇池草海和外海共设10个采样点,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每月监测藻类变化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草海在每年9月至来年2月,蓝藻、绿藻呈互为消长的变化趋势,硅藻生物量在8-10月和2-4月含量较高,变化范围5.81~44.80 mg/L;外海以蓝藻、绿藻为主,两种藻类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1月呈互为消长,而来年2种藻5-7月逐渐升高、10月开始又逐渐降低。草海和外海水体中的总磷均以在5-9月含量最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82~3.37 mg/L和0.20~0.51 mg/L;总氮全年变化剧烈,草海总氮为2.85~11.7 mg/L,外海总氮为1.05~4.89 mg/L。总体上看,草海的氮、磷含量高于外海,说明草海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外海;而水体中绿藻生物量高于蓝藻成为绝对优势藻种,且绿藻生物量远远高于外海,表明高氮、磷水体中绿藻比蓝藻有更强的利用优势,致使在超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不占优势。滇池水体中氮磷比较低的月份,水体中蓝藻和绿藻共存;在高氮磷比的时间段,绿藻生长占优势,说明滇池水体中绿藻比蓝藻更适合高氮磷比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藻 绿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副产物硫酸氢铵特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焦坤灵 陈向阳 +2 位作者 别璇 刘道宽 马双忱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24,共17页
燃煤电厂加装以NH3和尿素为还原剂的脱硝装置后,还原剂NH3与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BS),ABS沉积会造成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效率降低、下游热力设备,如空气预热器(APH)和静电除尘器(ESP)堵塞等问题。ABS的生... 燃煤电厂加装以NH3和尿素为还原剂的脱硝装置后,还原剂NH3与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BS),ABS沉积会造成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效率降低、下游热力设备,如空气预热器(APH)和静电除尘器(ESP)堵塞等问题。ABS的生成和沉积与运行环境有关,但业内对ABS特性存在很多模糊认识。从ABS问题的出现入手,指出火电厂宽负荷脱硝情景下ABS影响加重的原因,对ABS在SCR反应器和空预器内生成、迁移和沉积的行为进行综述,总结了ABS的重要特性,如生成方式、生成温度、露点温度、挥发和沉积特性、分解特性等;并对ABS生成-迁移-挥发-分解-沉积的特性研究提出建议,指出了研究ABS迁移挥发特性对SCR和空预器整体影响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脱硝 硫酸氢铵 分解 空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镁铝水滑石吸附脱硫废水中高浓度Cl^-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双忱 刘亚争 +4 位作者 马岚 吴伟 赵兴辉 高然 林宸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1-617,共7页
为制备镁铝摩尔比为4∶1的镁铝水滑石(LDH),实验采用共沉淀直接法,即在450℃温度下焙烧LDH 3 h,得到焙烧镁铝水滑石(CLHD)。取CLDH吸附剂于250 m L锥形瓶中,在一定条件下对5 000~20 000 mg/L高浓度Cl^-模拟溶液及实际脱硫废水进行脱氯... 为制备镁铝摩尔比为4∶1的镁铝水滑石(LDH),实验采用共沉淀直接法,即在450℃温度下焙烧LDH 3 h,得到焙烧镁铝水滑石(CLHD)。取CLDH吸附剂于250 m L锥形瓶中,在一定条件下对5 000~20 000 mg/L高浓度Cl^-模拟溶液及实际脱硫废水进行脱氯吸附实验和CLDH再生及重复使用性实验。探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的初始pH及CLDH的投加量对氯离子的脱除效果的影响,采用BET,XRD,FT-IR探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LHD吸附Cl^-是由于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结构记忆"),对Cl^-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及脱氯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大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吸附平衡后发生缓慢脱附反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模型,吸附量随Cl^-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佳脱氯效果参数为Cl^-浓度5 000 mg/L,之后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大,由于吸附点位数量一定,脱氯率降低; CLDH对吸附Cl^-的脱除率及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温度为65℃时,脱氯率及吸附量最大,当温度继续升高,CLDH对Cl^-的吸附效果大幅下降;改变pH值,CLDH对Cl^-的吸附效果差别较小,但当pH=8时达到脱氯率及吸附量的最大值;随着CLDH投加量的增加,脱氯率逐渐变小,最佳投加量为8 g/L。65℃、pH=8时的实际脱硫废水脱氯实验中,CLDH脱氯率可达50.90%,一次煅烧再生CLDH脱氯率稍降,二次煅烧再生CLDH脱氯率降低约50%,CLDH对脱硫废水脱氯具可再生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镁铝水滑石 吸附 Cl- 脱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燃煤电厂CCUS技术发展: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双忱 樊帅军 +2 位作者 武凯 杨鹏威 陈柳潼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但国内已有超低排放电厂投运的CCUS设备普遍存在捕集成本高、产物利用量有限等问题,开发成本低、捕集产物可有效利用的CCUS技术是电力环保的共同需求。为此,提出煤电CCUS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如应用等离子体氧化技术,首先氧化烟气中还原性污染物SO_(2)、NO等,而后以氨水为吸收剂协同脱硫脱硝脱碳,整体污染物脱除流程简单,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化工转化空间。继而提出稳定的氨源供给是实现上述一体化脱除的物质保障,构建燃煤电厂自给自足的制氨过程为煤电未来开发更丰富的产品线(氨能、肥料、化工品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 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 煤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式薄膜型声学超材料超低频隔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传敏 乔钏熙 +3 位作者 郭兆枫 杜鹏宇 陈炜 刘松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针对变电站50 Hz的超低频噪声较难控制的特点,设计一种半主动式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其隔声特性。该材料以钕铁硼磁铁作为中心质量块负载于边界固定的橡胶薄膜上,并装配通电螺线管作为半主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模拟及数值... 针对变电站50 Hz的超低频噪声较难控制的特点,设计一种半主动式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其隔声特性。该材料以钕铁硼磁铁作为中心质量块负载于边界固定的橡胶薄膜上,并装配通电螺线管作为半主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模拟及数值分析手段对其隔声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改变电流强度准确控制中心钕铁硼磁铁质量块的受力,最终改变薄膜张力,实现隔声峰频率的控制,与一般的薄膜声学超材料相比,其具有缓解薄膜材料疲劳等优点;并对薄膜厚度以及质量块厚度、大小对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声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材料对于50 Hz的超低频噪声隔声量达到130 dB,具有优良的隔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半主动式 薄膜声学超材料 超低频 隔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烟气中Hg排放形态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芳 刘凤 +3 位作者 金飞 张晓光 吕建燚 王云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3-488,507,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燃煤Hg排放控制技术,在分析Hg形态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设定模拟烟气组分(HCl、O_2、NO、H_2O、CO_2和SO_2)的初始浓度值,利用化学动力学计算软件Chemkin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l原子的存在会促进单... 为了深入研究燃煤Hg排放控制技术,在分析Hg形态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设定模拟烟气组分(HCl、O_2、NO、H_2O、CO_2和SO_2)的初始浓度值,利用化学动力学计算软件Chemkin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l原子的存在会促进单质Hg(Hg^0)向氧化态Hg转化,在一定范围内增加HCl的量有利于Hg的氧化;O_2会促进Hg的氧化但作用不如HCl明显;根据其所处的烟气气氛,NO既能促进Hg的氧化也能抑制Hg的氧化,在氧化性气氛中,NO的存在会提高Hg的氧化率;H_2O有利于Hg的氧化,而CO_2的存在会造成局部很强的还原性气氛,会抑制Hg的氧化;在不同条件下,SO_2可以促进或抑制Hg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 CHEMKIN 烟气组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