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PFASs的研究多集中在水体和土壤,有关大气中PFASs的研究较为有限,其中有关中国大气PFASs的研究更少,且...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PFASs的研究多集中在水体和土壤,有关大气中PFASs的研究较为有限,其中有关中国大气PFASs的研究更少,且多集中在颗粒相.本研究在北京市设置1个采样点,于2021年6月和12月同步采集气相和颗粒相样品,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9种PFASs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大气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气粒分配特征,并探讨其来源、归趋和健康影响.结果显示,PFASs的总浓度为(166.75±101.67)pg·m^(-3),气相浓度((130.84±92.01)pg·m^(-3))高于颗粒相((35.91±17.28)pg·m^(-3)),对气相和颗粒相PFASs浓度贡献最大的物质均为PFOA.PFASs碳链越长,其气粒分配系数越大,会更多地分配在颗粒相中,气粒分配系数的对数和碳链长度呈现显著正相关.采样点的PFASs主要受来自北京周边的天津市、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气传输的影响,干沉降是其主要的大气沉降方式.展开更多
随着国内对肉奶的需求日益增长,北方草原因载畜量逼近其生态承载力而难以继续扩大产能。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南方生态草牧业的发展,对保障肉奶供应和缓解北方放牧压力至关重要。然而,南方草牧业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量化评估,其生产...随着国内对肉奶的需求日益增长,北方草原因载畜量逼近其生态承载力而难以继续扩大产能。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南方生态草牧业的发展,对保障肉奶供应和缓解北方放牧压力至关重要。然而,南方草牧业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量化评估,其生产生态协调问题也亟待研究。因此,聚焦南方草牧业的生产与生态协同问题,选取我国南方8个省份,从市级尺度评估2000—2020年间的牧草供需状况,并探讨其对生态保育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八省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总干草产量高达4.49×10^(11)kg,尤其在云南、贵州与四川西部,这些区域的牧草产量占总量的73.50%。尽管南方草地总体饲草富余,约71%的市域呈现盈余状态,显示出生态草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草牧业的发展也可能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不利影响。以云南省和四川省为例,共25个市域拥有较高的草牧业发展潜力,然而,这些地区生境质量较高,平均值达到0.52,而且在碳储量与产水量方面也表现出色,分别为837.24 g C/m^(2)与515.66 mm。这意味着在这些区域推进草牧业发展的同时,将会削弱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建议对南方草地的生态草牧业进行顶层规划,选择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压力小的区域发展草牧业,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的区域采取严格保育措施,以实现南方草牧业的生产和生态协同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PFASs的研究多集中在水体和土壤,有关大气中PFASs的研究较为有限,其中有关中国大气PFASs的研究更少,且多集中在颗粒相.本研究在北京市设置1个采样点,于2021年6月和12月同步采集气相和颗粒相样品,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9种PFASs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大气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气粒分配特征,并探讨其来源、归趋和健康影响.结果显示,PFASs的总浓度为(166.75±101.67)pg·m^(-3),气相浓度((130.84±92.01)pg·m^(-3))高于颗粒相((35.91±17.28)pg·m^(-3)),对气相和颗粒相PFASs浓度贡献最大的物质均为PFOA.PFASs碳链越长,其气粒分配系数越大,会更多地分配在颗粒相中,气粒分配系数的对数和碳链长度呈现显著正相关.采样点的PFASs主要受来自北京周边的天津市、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气传输的影响,干沉降是其主要的大气沉降方式.
文摘随着国内对肉奶的需求日益增长,北方草原因载畜量逼近其生态承载力而难以继续扩大产能。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南方生态草牧业的发展,对保障肉奶供应和缓解北方放牧压力至关重要。然而,南方草牧业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量化评估,其生产生态协调问题也亟待研究。因此,聚焦南方草牧业的生产与生态协同问题,选取我国南方8个省份,从市级尺度评估2000—2020年间的牧草供需状况,并探讨其对生态保育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八省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总干草产量高达4.49×10^(11)kg,尤其在云南、贵州与四川西部,这些区域的牧草产量占总量的73.50%。尽管南方草地总体饲草富余,约71%的市域呈现盈余状态,显示出生态草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草牧业的发展也可能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不利影响。以云南省和四川省为例,共25个市域拥有较高的草牧业发展潜力,然而,这些地区生境质量较高,平均值达到0.52,而且在碳储量与产水量方面也表现出色,分别为837.24 g C/m^(2)与515.66 mm。这意味着在这些区域推进草牧业发展的同时,将会削弱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建议对南方草地的生态草牧业进行顶层规划,选择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压力小的区域发展草牧业,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的区域采取严格保育措施,以实现南方草牧业的生产和生态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