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水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139,144,共5页
为识别及评估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建立了风险评估的模糊灰关联故障树模型,模型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基本事件的模糊概率;计算顶上时间模糊概率和基本事件的模糊重要度;以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作为参考列,以最小割集组成的特征矩阵... 为识别及评估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建立了风险评估的模糊灰关联故障树模型,模型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基本事件的模糊概率;计算顶上时间模糊概率和基本事件的模糊重要度;以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作为参考列,以最小割集组成的特征矩阵作为比较列,通过计算关联系数进而求出最小割集所代表的故障模式与顶上事件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以QP水库进行了实例计算,表明移民安置问题是该水库建设的主要风险因子,符合水库建设实际。该模型适用于处理复杂系统问题,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风险评估,及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树分析 模糊重要度 灰色关联分析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的中国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门宝辉 李国娇 +1 位作者 文滢 李安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重要着力点,摸清目前的水平及发展措施是水利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是量化当前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定...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重要着力点,摸清目前的水平及发展措施是水利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是量化当前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能确定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用CRITIC法对指标客观赋权,结合综合评价法计算2012—2021年我国的水利新质生产力水平,并根据LMDI乘法分解法分析驱动因素的贡献度。结果表明:2012—2021年我国水利新质生产力水平基本处于“中”和“中高”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状态层提升速度最快,响应层基本处于“中”水平;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项目投资力度,以增大科技项目成果数量、增加生态环境补水量、提升服务器存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新质生产力 评价指标体系 PSR框架 CRITIC法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补充电源多因素多目标优化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强 张验科 +1 位作者 罗笙月 卢垚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7,174,共8页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电源短缺情况下的电源规划优选问题,在考虑机组优化组合经济运行特性、多电源之间的互补特性、电价的波动特性的基础上,将建设、运行阶段的费用和效益视为一个整体,以总成本费用最小和运行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电...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电源短缺情况下的电源规划优选问题,在考虑机组优化组合经济运行特性、多电源之间的互补特性、电价的波动特性的基础上,将建设、运行阶段的费用和效益视为一个整体,以总成本费用最小和运行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电力系统特性的补充电源多因素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约束法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给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应用于某区域电力系统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各类电源资源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模型可以更为经济合理地给出在有限组补充电源方案中的优化推荐方案,对于电力系统中补充电源的策略优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多电源 补充电源 机组组合 电力电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机组轴系—分数阶基础的非线性耦合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李向东 孙万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1,共5页
为研究不同基础动力特性对水电机组振动的影响,将分数阶理论引入到水电机组—基础的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中。首先,对比分析了单自由度等效基础体系在整数阶和分数阶下的中高频特征,研究了不同阻尼项分数阶对基础宽频特性的影响。然后,... 为研究不同基础动力特性对水电机组振动的影响,将分数阶理论引入到水电机组—基础的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中。首先,对比分析了单自由度等效基础体系在整数阶和分数阶下的中高频特征,研究了不同阻尼项分数阶对基础宽频特性的影响。然后,对比分析了基础不同分数阶次与整数阶的非线性耦合动力效应。结果表明,基础的分数阶阻尼特性对机组的振动具有明显的影响,与传统的整数阶系统相比,考虑分数阶基础的耦合效应能够更全面、更丰富地反映机组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组 分数阶 基础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机组动态气隙传感器的多尺度分数阶信息融合法
5
作者 荆岫岩 孙尔军 +3 位作者 谭志锋 郝国文 李燕 孙万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针对水电机组动态气隙监测中产生的强噪声、尖峰特性和非高斯等复杂信号,将分数阶理论引入到机组动态信息融合处理中,通过分析定转子不同位置处传感器动态气隙的变化特性和信息相关性,提出并建立了动态气隙监测的多时间尺度分数阶信息... 针对水电机组动态气隙监测中产生的强噪声、尖峰特性和非高斯等复杂信号,将分数阶理论引入到机组动态信息融合处理中,通过分析定转子不同位置处传感器动态气隙的变化特性和信息相关性,提出并建立了动态气隙监测的多时间尺度分数阶信息融合法。结合机组运行和振动的数值仿真分析,针对不同噪声和故障信号的动态气隙传感器信号进行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数阶信息融合处理,并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结果进行了比较,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理论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充实了水电机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系统理论,也为复杂信号的处理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气隙 分数阶 信息融合 多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光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的水光优化配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继清 龙健 刘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69,共11页
基于考虑系统负荷、新能源发电出力等时序变化特性的时序生产模拟法,建立了水光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从系统结构性、经济性、灵活性与可靠性方面综合确定最佳水光容量配比,并通过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光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金... 基于考虑系统负荷、新能源发电出力等时序变化特性的时序生产模拟法,建立了水光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模型;从系统结构性、经济性、灵活性与可靠性方面综合确定最佳水光容量配比,并通过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光系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光伏电站与水电站出力具有较好的年内、日内互补特性;对于2030年水平年,考虑枯期水电留存,913.6万kW水电配套400万kW光伏的方案综合性能更优,其新增非水可再生电量约60亿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特性 优化容量配比 时序生产模拟法 金沙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继清 刘佳利 +1 位作者 邓世浪 吴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相关生态指标捕捉关键水文变量,并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残差分析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江干流4座水文站32个水文指标以中、低度改变为主,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变异程度分别为64.70%、61.34%、51.70%、51.89%,基于DHRAM得到各站水文情势改变等级分别为3、3、2、3,综合判定4站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均为中度;中上游天峨、迁江站改变度比中下游武宣、梧州站高,应重点关注中上游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均是西江干流水文情势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情势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5.65%、60.07%、50.29%、55.22%,气候变化对于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文情势的影响大于上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变化 IHA-RVA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 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流条件下三桩基础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8
作者 刘钦 赵红宇 +4 位作者 余冰茜 张宁 王哲 刘磊 黄坤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用于模拟桩周的流场和局部冲刷。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利用冲刷试验对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进行了验证,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详细讨论了特定桩间距和水流攻角下三桩周围的局部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三桩基础的局部冲刷存在着最优桩间距、最不利桩间距和最不利水流攻角。为减小局部冲刷对基础的影响,在三桩及多桩基础的设计施工中,应当根据水流方向合理选择各桩位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三桩基础 局部冲刷 冲刷特性 桩间距 水流攻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超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研究
9
作者 闫晓宇 赵卓 +4 位作者 曹珊珊 杜修力 王瑾 刘从会 白少聪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随着我国交通网不断扩大,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成为山区、深谷地区常见桥型之一,目前其抗震研究成果较为欠缺。本文在开展单墩振动台试验基础上,建立经试验结果验证的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系统性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究地... 随着我国交通网不断扩大,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成为山区、深谷地区常见桥型之一,目前其抗震研究成果较为欠缺。本文在开展单墩振动台试验基础上,建立经试验结果验证的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系统性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究地震动特性、主桥跨径、桥墩高度、系梁个数等参数对超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结构周期较大,对长周期地震动更为敏感,对应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非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引起的超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大于非长周期地震动作用引起的地震响应,且当TP≈T1时地震响应最大;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纵桥向和横桥向均出现高阶振型效应,且随着墩高增大,高阶振型参与现象更为明显;沿纵桥向、横桥向输入时地震响应变化规律相同,当桥梁跨径为定值,墩顶位移幅值均随墩高的增高而增大,墩底弯矩峰值随墩高的增高而减小,当桥梁墩高为定值,墩顶位移幅值和墩底弯矩峰值均随跨径的增大而增大;横桥向地震动作用下,系梁展现出较好耗能能力,系梁合理布置有利于提高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的横向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墩 连续刚构桥 地震响应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西南干热河谷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要素研究
10
作者 张成 韦疏桐 +3 位作者 刘希宇 张尚弘 唐彩红 周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398-5412,共15页
西南干热河谷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受到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垂向上植被分布格局迥异,低海拔区域为稀树灌草植被生态系统,高海拔区域为森林植被生态系统,是西南山区特殊的地理区系,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之一。基于Landsa... 西南干热河谷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受到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垂向上植被分布格局迥异,低海拔区域为稀树灌草植被生态系统,高海拔区域为森林植被生态系统,是西南山区特殊的地理区系,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之一。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获取了1990—2020年四个季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数据,揭示了近30年西南干热河谷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地形、气象、地表温度等要素分析了影响植被盖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干热河谷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域的气温和地表温度均呈现显著增加,高海拔温度增加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四个季节的NDVI在时间序列上亦呈现增加趋势,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增长速率(0.0077/a)显著高于稀树灌草生态系统(0.0027/a),且区域植被盖度均有向高植被盖度的趋势发展。在驱动要素方面,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要素导致水热条件不同,从而使得高低海拔的植被类型存在明显差异,气温和地表温度的增加是导致植被盖度增加的主要诱因,在低海拔区域年均地表温度在20℃时植被盖度增加最快,而高海拔地区15℃时植被盖度增加最快,而超过该温度阈值后植被增加的速度有所下降。研究为指导西南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建议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地表温度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Google earth engine(GEE)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nformer模型的月径流遥相关预报
11
作者 李继清 谢宇韬 +1 位作者 徐学军 吴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延长中长期径流预报的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从物理成因上考虑径流的影响因素,在前期降水径流的基础上增加遥相关因子,通过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因子选择,引入长时间序列预报中表现良好的Informer模型,构建了月径流预报的RF-Informer模... 为延长中长期径流预报的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从物理成因上考虑径流的影响因素,在前期降水径流的基础上增加遥相关因子,通过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因子选择,引入长时间序列预报中表现良好的Informer模型,构建了月径流预报的RF-Informer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雅砻江流域两河口、锦西、二滩3个水库的入库月径流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将遥相关因子引入流域月径流预报可以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相较于线性相关法,基于RF模型选择预报因子可以挖掘因子间非线性关系,提升预报效果;与RF-LSTM、RF-SVM、RF-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RF-Informer模型的误差最小,预报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径流预报 遥相关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Informer模型 雅砻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颗粒特性对海洋桩基局部冲刷的影响机理研究
12
作者 刘钦 谭林 +3 位作者 王哲 李鑫昱 张宁 邱国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70,76,共14页
海洋桩基长期承受波浪荷载、洋流荷载的作用,桩基周围会产生下潜水流、马蹄形漩涡和尾流漩涡等一系列水动力特征,与桩周土颗粒相互作用后极易导致桩基周围土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冲刷问题,严重威胁到海洋桩基础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与稳... 海洋桩基长期承受波浪荷载、洋流荷载的作用,桩基周围会产生下潜水流、马蹄形漩涡和尾流漩涡等一系列水动力特征,与桩周土颗粒相互作用后极易导致桩基周围土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冲刷问题,严重威胁到海洋桩基础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桩周局部冲刷机理展开研究,以提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冲刷防护措施。针对海洋桩基局部冲刷问题,通过不同粗糙度床面工况下的三维圆柱绕流模拟试验对流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显示三维圆柱绕流流场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实测水流速度分布基本一致,表明文中流体动力学模型用于桩周三维流场的计算更加准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和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局部冲刷CFD-DEM数值模型,研究了泥沙粒径、密度、休止角以及黏聚力等因素对局部冲刷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冲刷深度、冲刷平衡时间、冲刷坑范围、冲刷坑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泥沙颗粒粒径和密度的增大导致泥沙颗粒受到的曳力显著减小;泥沙黏聚力的增大使得泥沙颗粒之间的法向黏性接触力和切向碰撞接触力显著增大,二者均导致冲刷深度不断减小;泥沙休止角对颗粒的受力机制、运动机制和冲刷深度、平衡时间影响极其微小,仅对冲刷坑的形态和坡角造成一定影响。研究结论为泥沙冲刷桩基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桩基 局部冲刷 CFD-DEM 欧拉-拉格朗日 细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Copula函数的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及应用
13
作者 李继清 吴亮 +1 位作者 郑威 刘曾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4,60,共8页
准确的水量推求是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其主要基于干流径流资料采用适线法进行水文频率分析,为保证可供水量设计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一般需要考虑不同的分布曲线和适线准则,同时为考虑各地区用水需求的差异,不可忽略可供水... 准确的水量推求是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其主要基于干流径流资料采用适线法进行水文频率分析,为保证可供水量设计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一般需要考虑不同的分布曲线和适线准则,同时为考虑各地区用水需求的差异,不可忽略可供水量的地区组成。建立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Copula函数的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模型选取两参数Gamma、P-Ⅲ和对数正态3种不同分布线型,基于相对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和均方根误差最小准则两种适线准则通过遗传算法完成优化适线求解流域各支流水量服从的最优分布线型,并以此为基础基于GH Copula函数构造流域下游设计断面可供水量的联合分布函数,计算可供水量的同时能够反映水量的地区组成。应用于流溪河流域,得出不同情景下各支流的最优分布线型,计算出不同保证率下流溪河流域下游控制断面可供水量范围。在流域各支流水量优化适线结果中,基于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进行优化适线的结果对于样本的低水点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而基于均方根误差最小准则进行优化适线的结果对于整体样本点据的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基于此结果使用GH Copula函数构造流域设计断面可供水量的联合分布函数求解流域可供水量可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地区组成并且较传统的可供水量推求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供水量计算 优化适线 遗传算法 GH Copula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估
14
作者 门宝辉 李国娇 +2 位作者 吕行 伍兴涛 庞金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351-536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气温升高,旱涝急转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三大城市群及重要粮食产地,受旱涝急转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时空特征并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对事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文时空演变研究方法与灾害风险体系,结合... 近年来随着气温升高,旱涝急转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三大城市群及重要粮食产地,受旱涝急转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时空特征并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对事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文时空演变研究方法与灾害风险体系,结合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基尼系数等方法,刻画了旱涝急转事件的特征,分析了演变趋势,评估了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在历史时期多时间尺度下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受旱涝急转事件威胁增加。(2)旱涝急转事件呈夏、秋高,春、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内事件热点区域由西部向东部转移。(3)旱涝急转灾害风险在石家庄市和沧州市较高,在太行-燕山山脉一带较低,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旱转涝的灾害风险高于涝转旱的灾害风险。(4)旱涝急转灾害各要素及风险分布处于比较均衡-相对均衡状态,但均存在少数人口承受异常高值的现象。研究明晰了京津冀地区旱涝急转事件的发展规律,为旱涝急转灾害预防及风险规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事件 京津冀 灾害风险评估 基尼系数 Mann-kedall趋势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混蓄长周期互补发电优化调度研究
15
作者 张验科 罗笙月 +1 位作者 卢垚键 王远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探究在大规模风电、光伏(简称风光)并网背景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对风光的长周期互补调节能力,以风-光-混蓄联合运行所消纳的风光发电量最大为目的,构建了一种以风-光-混蓄系统剩余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的风-光-混蓄长周期互补发电优化... 为探究在大规模风电、光伏(简称风光)并网背景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对风光的长周期互补调节能力,以风-光-混蓄联合运行所消纳的风光发电量最大为目的,构建了一种以风-光-混蓄系统剩余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的风-光-混蓄长周期互补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逐步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与未加装可逆式机组前的风-光-水系统相比,风-光-混蓄系统的风光消纳率期望值提高了8.56%,剩余负荷方差的期望值减小了99.38%,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能更好地发挥其风光调节能力,能在满足追踪电网负荷需求的同时提高风光发电的消纳率和风-光-混蓄系统的发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混蓄系统 长周期互补 发电优化调度 风光消纳率 剩余负荷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北京市水安全评价
16
作者 门宝辉 庞金凤 +3 位作者 伍兴涛 吕行 周娜 杨默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1,共10页
【目的】深入探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多要素协同作用对水安全的影响,全面分析北京市水安全演变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北京市水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了水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 【目的】深入探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多要素协同作用对水安全的影响,全面分析北京市水安全演变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北京市水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了水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CRITIC客观赋权法与集对分析法,综合评价了2010—2022年北京市水安全演变特征,并结合集对指数势识别其影响因子。【结果】①2010—2022年北京市水安全状况处于“基本安全”和“较不安全”之间,且波动较为明显,水安全情势虽呈改善趋势,但情势较为严峻;②子系统层面,除“山”子系统的变化呈现平稳并有微小变差趋势外,其余子系统的变化均呈现改善趋势;③影响因子识别方面,北京市水安全状况的关键影响因子有湖库富营养化比例和节水灌溉率,重要影响因子有水土流失率、土壤含水量、污水回用率、地下水开采程度。【结论】降低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比例、调整节水灌溉政策、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等是改善北京市水安全现状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水安全 集对分析 CRITIC 集对指数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s情景的滦河流域水源涵养量研究
17
作者 门宝辉 李国娇 刘灿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源涵养量对保障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6中SSPs情景的人口和GDP数据,构建了耦合SD和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SWAT模型,模拟预测并分析了3种SSP情景下的滦...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源涵养量对保障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6中SSPs情景的人口和GDP数据,构建了耦合SD和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SWAT模型,模拟预测并分析了3种SSP情景下的滦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流域水源涵养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流域东南的水源涵养量多于西北部的;3种SSP情景下的水源涵养量均比现状年多,其中SSP3的水源涵养量最多,为11.24亿m^(3);从影响因素来看,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蒸散发量呈负相关;流域水源涵养量主要来自草地、林地和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预测 SWAT模型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集分析法和Copula函数的水库分期设计洪水推求
18
作者 李继清 陈景 +1 位作者 谢宇韬 徐泽辉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72,共12页
通过耦合Critic权重法、局部比较法和模糊集分析法,提出了一种水库汛期分期的改进模糊集分析法。该方法通过Critic权重法将多个指标转化为综合指标,再利用局部比较法分析步长内综合指标的波动程度,以此客观确定汛期分期节点,然后将改进... 通过耦合Critic权重法、局部比较法和模糊集分析法,提出了一种水库汛期分期的改进模糊集分析法。该方法通过Critic权重法将多个指标转化为综合指标,再利用局部比较法分析步长内综合指标的波动程度,以此客观确定汛期分期节点,然后将改进模糊集分析法的分期结果与其他分期方法结果进行比较优选,确定最佳汛期分期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P-Ⅲ分布、两参数Gamm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广义极值分布4种线型,对设计要素进行边缘分布拟合并确定最优分布线型,并通过Frank Copula函数构建不同分期间洪峰流量、洪量的联合分布,推求分期设计频率,确定分期设计洪水的设计要素设计值和分期设计洪水过程线。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龙羊峡水库汛期分期和分期设计洪水推求,确定的龙羊峡水库汛期分期方案为:6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前汛期,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主汛期,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后汛期;推求的龙羊峡水库各分期设计洪水过程线显示,主汛期多为尖瘦型洪水,前汛期与后汛期多为矮胖型洪水,且主汛期的洪峰流量与洪量大于前、后汛期;汛期分期合理性检验表明,改进模糊集分析法较传统汛期分期方法确定的水库汛期分期节点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分期 改进模糊集分析法 分布拟合 分期设计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河流可溶性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植殷 杨亚宁 +5 位作者 王世杰 郑磊 刘仲娌 吕行 晏明全 肖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888-5899,共12页
北极河流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输出是北冰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过程,探究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分析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冻土融解过程常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开展北极冻土融解过程与... 北极河流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输出是北冰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过程,探究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分析北极DOC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冻土融解过程常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开展北极冻土融解过程与DOC浓度变化的研究。以北极六大流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DOCUVFW方法,结合遥感影像数据计算2003—2020年河口DOC浓度,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评估了冻土融解深度对河口DOC浓度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了冻土的土壤特性对DOC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3—2020年期间,北极地区通过河流由陆地汇入海洋的DOC浓度从76.7μmol/L增加到101.3μmol/L,呈显著上升趋势。(2)冻土融解深度对DOC的影响在初始融解期保持平缓,随后在快速融解期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贡献率为22.2%—77.1%,完全融解期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3)根据K-means将北极流域土壤分为4类,排水能力强的土壤导致河口DOC对活动层融解响应迅速,排水能力弱的土壤则促进土壤有机碳向DOC的转化;吸附能力强的土壤致使活动层融解后期DOC输出减少,吸附能力弱的土壤则促进河口DOC浓度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冻土活动层融解深度 广义相加模型 冻土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代表年风速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远坤 冯钰栋 马惠群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以长系列再分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代表年风速计算方法。采用威布尔分布计算测风年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的概率边缘分布,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对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边缘分布进行联结,以条件分布计算测... 以长系列再分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代表年风速计算方法。采用威布尔分布计算测风年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的概率边缘分布,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对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边缘分布进行联结,以条件分布计算测风年和代表年风速之间的差值,以推求代表年风速,并与规范推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气象站和测风塔年风速相关性优劣,Copula方法代表年风速计算结果精度均优于规范方法,为风电场资源评价中代表年风速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威布尔分布 风电 COPULA 条件分布 代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