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丁锡嘉 周涛 +1 位作者 张家磊 朱亮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34期19-21,共3页
小型先进模块化反应堆(SMR)是当今核能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以国际主要核大国业已成熟的小堆技术和中核集团的“玲珑一号”为例,从安全法规要求、技术安全目标等方面分析,证明小堆拥有严格的安全法规,高于三代核电标准的技术安全目标,... 小型先进模块化反应堆(SMR)是当今核能技术发展的热点领域。以国际主要核大国业已成熟的小堆技术和中核集团的“玲珑一号”为例,从安全法规要求、技术安全目标等方面分析,证明小堆拥有严格的安全法规,高于三代核电标准的技术安全目标,与不断加强防人因失误管理工作,显示小堆技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堆 核安全 技术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热工耦合对超临界水堆系统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娟 周涛 +2 位作者 罗峰 王晗丁 程万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4-810,共7页
物理-热工耦合是超临界水堆系统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日本超临界水冷热堆Super LWR的堆芯设计为例,借助Dragon编制中子截面数据库,建立双群中子扩散方程计算模块,联系同时建立的热工计算模块,得到超临界水堆的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模型... 物理-热工耦合是超临界水堆系统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日本超临界水冷热堆Super LWR的堆芯设计为例,借助Dragon编制中子截面数据库,建立双群中子扩散方程计算模块,联系同时建立的热工计算模块,得到超临界水堆的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模型。通过对比稳态与瞬态工况下耦合前、后的热工工况,分析物理-热工耦合条件下的超临界水堆系统热工特性。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物理-热工耦合将导致内、外组件堆芯功率峰值沿轴向发生明显偏移,使得部分节点的包壳温度升高,但包壳最高温度降低;在瞬态工况下,物理-热工耦合将导致堆芯包壳最高温度的发生位置有所改变。发生给水加热丧失瞬态后,在某一时刻,外部组件的包壳最高温度将转而超过内部组件的包壳最高温度。可见,物理-热工耦合对包壳最高温度的大小和发生位置均可能产生明显影响。计算分析可为超临界水堆瞬态及安全分析提供相应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堆 耦合 瞬态 给水加热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矩形通道自然循环流动停滞与临界热流密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盛程 周涛 +2 位作者 张蕾 肖泽军 黄彦平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在华北电力大学自然循环实验室进行了自然循环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流动停滞及传热恶化现象进行了观察。提出自然循环饱和沸腾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停滞-传热恶化发生机理。即自然循环流量漂... 在华北电力大学自然循环实验室进行了自然循环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流动停滞及传热恶化现象进行了观察。提出自然循环饱和沸腾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停滞-传热恶化发生机理。即自然循环流量漂移发生后会产生流型变迁不稳定,继而造成流量的持续波动,并导致停滞现象,从而使出口附近的液膜层在一定的热流密度下被完全蒸发并引起CHF现象。而窄矩形通道内,由于受间隙尺寸的限制,蒸汽流对加热面上的液膜层产生挤压作用,加热面上液膜层厚度因此会变得较薄,在较小的加热量下便能发生传热恶化。基于机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引入了考虑窄通道间隙尺寸效应的无量纲约束数Nconf和反映自然循环流动特点的特征因子C,分别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根据实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多元回归拟合,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发现,随着通道入口流速和系统压力的增大,CHF均增大;而随着出口干度的增大,CHF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自然循环 流动停滞 临界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铅铋自然循环热分层现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子威 周涛 +1 位作者 邹文重 霍启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36-2242,共7页
为保障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的安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对ADS铅铋自然循环热分层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铅铋自然循环中,热分层最严重的区域存在于变温段,且在回路中热分层状态不同。回路温差较大时,流速提高,... 为保障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的安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对ADS铅铋自然循环热分层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铅铋自然循环中,热分层最严重的区域存在于变温段,且在回路中热分层状态不同。回路温差较大时,流速提高,热分层现象较明显。回路管径较大时,流速降低,热分层现象不明显。流速较低时,局部区域热分层现象趋于消失;流速较大时,最大温差截面温差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 铅铋合金 自然循环 热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铅铋共晶合金中纳米颗粒的热泳运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娟 周涛 +2 位作者 方晓璐 王尧新 杨旭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采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热泳理论,对铅铋共晶合金(LBE)中金属纳米颗粒的热泳现象进行研究。计算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并观察不锈钢纳米颗粒在不同流体中的热泳速度。对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热泳速度的计算结果表明,LBE中纳... 采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热泳理论,对铅铋共晶合金(LBE)中金属纳米颗粒的热泳现象进行研究。计算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并观察不锈钢纳米颗粒在不同流体中的热泳速度。对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热泳速度的计算结果表明,LBE中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不锈钢颗粒的热泳速度要比碳纳米管颗粒低两个量级,与铜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相近。对不锈钢纳米颗粒在不同流体中热泳速度的计算结果表明,不锈钢颗粒在LBE中的热泳速度要比在水和四氟乙烷中低1个量级,比在机油和乙基乙二醇中高2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共晶合金 热泳 纳米颗粒 液态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汽轮机侧齿汽封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子超 周涛 +2 位作者 马栋梁 刘亮 盛伟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7-279,共3页
核电站汽轮机汽封系统的蒸汽泄漏量对电厂经济性有重要影响,采用数值求解方法,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求解湍流模型的封闭方程组,分析了核电厂汽轮机上不同形式侧齿汽封的流动特性和泄漏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进口压力下,... 核电站汽轮机汽封系统的蒸汽泄漏量对电厂经济性有重要影响,采用数值求解方法,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求解湍流模型的封闭方程组,分析了核电厂汽轮机上不同形式侧齿汽封的流动特性和泄漏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进口压力下,单低齿侧齿汽封的泄漏量低于双低齿侧齿汽封的泄漏量,有底齿的双低齿侧齿汽封和单低齿侧齿汽封的泄漏量都略高于没有底齿的。为优化核电厂二回路汽封系统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汽轮机 侧齿汽封 泄漏量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冷堆耦合条件下水棒热工特性分析
7
作者 周涛 程万旭 +2 位作者 刘亮 孙灿辉 陈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14-2019,共6页
超临界水冷堆中需要单独设计水棒结构,水棒中流过慢化剂水使得堆芯得到充分慢化。本文采用日本设计堆型作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S型、D1型、D2型3种不同水棒结构,并编制物理热工耦合程序,得到不同水棒结构及D2型水棒结构不同内层水棒外边... 超临界水冷堆中需要单独设计水棒结构,水棒中流过慢化剂水使得堆芯得到充分慢化。本文采用日本设计堆型作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S型、D1型、D2型3种不同水棒结构,并编制物理热工耦合程序,得到不同水棒结构及D2型水棒结构不同内层水棒外边长条件下慢化剂密度、冷却剂和慢化剂的平均密度及功率的轴向分布。结果表明:D2型双层水棒具有更均匀的慢化剂温度分布和轴向功率分布,随着内层水棒外边长的增大,轴向慢化剂密度均值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冷堆 耦合 水棒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液滴在窄矩形通道内热泳沉积特性的研究
8
作者 林达平 周涛 汝小龙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98-701,738,共5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微液滴随空气流在窄矩形通道内流动时的沉积情况进行了模拟,得到微液滴在窄矩形通道内的质量浓度分布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存在温度梯度的情况下,微液滴会在窄矩形通道的管壁处发生沉积,且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大,微液滴... 利用Fluent软件对微液滴随空气流在窄矩形通道内流动时的沉积情况进行了模拟,得到微液滴在窄矩形通道内的质量浓度分布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存在温度梯度的情况下,微液滴会在窄矩形通道的管壁处发生沉积,且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大,微液滴在管壁处的沉积效应增强;通过增大温度梯度,可以进行微液滴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窄矩形通道 热泳 温度梯度 沉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铅铋共晶合金中纳米颗粒的热泳运动研究
9
作者 刘亮 周涛 +2 位作者 方晓璐 王尧新 杨旭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8,共6页
采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热泳理论,对铅铋共晶合金(LBE)中金属纳米颗粒的热泳现象进行研究。计算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并观察不锈钢纳米颗粒在不同流体中的热泳速度。对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热泳速度的计算结果表明,LBE中纳... 采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热泳理论,对铅铋共晶合金(LBE)中金属纳米颗粒的热泳现象进行研究。计算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并观察不锈钢纳米颗粒在不同流体中的热泳速度。对LBE中不同种类纳米颗粒热泳速度的计算结果表明,LBE中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不锈钢颗粒的热泳速度要比碳纳米管颗粒低两个量级,与铜纳米颗粒的热泳速度相近。对不锈钢纳米颗粒在不同流体中热泳速度的计算结果表明,不锈钢颗粒在LBE中的热泳速度要比在水和四氟乙烷中低1个量级,比在机油和乙基乙二醇中高2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共晶合金 热泳 纳米颗粒 液态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颗粒物超临界水传热特性影响参数研究
10
作者 朱亮宇 丁锡嘉 +2 位作者 张家磊 周涛 秦雪猛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7-1034,共8页
研究含颗粒物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影响参数对超临界水堆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利用CFX软件模拟含颗粒物超临界水在管道中流动运行,得到颗粒物浓度、质量流量、工作压力、加热功率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的存在会使超... 研究含颗粒物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影响参数对超临界水堆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利用CFX软件模拟含颗粒物超临界水在管道中流动运行,得到颗粒物浓度、质量流量、工作压力、加热功率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的存在会使超临界水温度升高,壁面传热系数增大;壁面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增大而增大;壁面传热系数峰值随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并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超临界水 壁面传热系数 壁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铋共晶合金流动传热特性及不溶性腐蚀产物沉积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旭 周涛 +2 位作者 方晓璐 林达平 汝小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86-1392,共7页
作为ADS次临界堆首选的冷却剂材料,铅铋共晶(LBE)合金中出现微小颗粒物会威胁反应堆安全,同时缩短反应堆的使用寿命。为此,利用FLUENT软件对矩形通道中不溶性腐蚀产物的沉积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对连续相采用标准k-ε模型预测湍流变化,... 作为ADS次临界堆首选的冷却剂材料,铅铋共晶(LBE)合金中出现微小颗粒物会威胁反应堆安全,同时缩短反应堆的使用寿命。为此,利用FLUENT软件对矩形通道中不溶性腐蚀产物的沉积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对连续相采用标准k-ε模型预测湍流变化,对颗粒相采用离散相模型(DPM)跟踪颗粒运动轨迹。研究发现,沉积效率与流体和冷壁之间的温差呈正相关;近壁面是颗粒物的高浓度区、低温区,这种分布有利于颗粒物在壁面上的沉积;近壁面是高湍动能区,不利于颗粒物沉积。受到壁面边界层影响,出现二次流现象,即在径向上出现8个对称的径向循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颗粒物 沉积 矩形通道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矩形窄通道内细颗粒热泳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涛 杨旭 +2 位作者 林达平 樊昱楠 汝小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724,共7页
通过建立考虑空气含湿量影响的矩形窄通道模型,利用Fortran软件编程及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矩形窄通道内细颗粒的热泳沉积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Fluent软件计算矩形窄通道内热泳沉积率的方法,并与Fortran编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通过建立考虑空气含湿量影响的矩形窄通道模型,利用Fortran软件编程及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矩形窄通道内细颗粒的热泳沉积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Fluent软件计算矩形窄通道内热泳沉积率的方法,并与Fortran编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含湿量增大,热泳沉积率增加;在空气含湿量相同的条件下,热泳沉积率随着颗粒直径减小而增大,随着管道内压力增加而减少,随着温度梯度增大而增加;此外,不同粒子的热物性不同,导致其热泳沉积率不同;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虽能够反映热泳沉积率随空气含湿量、颗粒直径和压力变化的规律,但其计算结果偏小,可采取增大管道内空气含湿量及减小管道内压力的措施来提高细颗粒的热泳沉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热泳 含湿量 窄矩形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环形通道ONB发生机理的热流体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涛 盛程 +4 位作者 刘平 张蕾 洪德训 黄彦平 肖泽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74-1479,共6页
针对窄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ONB)发生特点较难把握的问题,基于热流体理论所描述的热阻力和热绕流机制,对不同循环方式下窄环形通道内ONB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热阻力的增加可能延缓ONB的发生;热绕流的增加可能提早ONB的发生.热... 针对窄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ONB)发生特点较难把握的问题,基于热流体理论所描述的热阻力和热绕流机制,对不同循环方式下窄环形通道内ONB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热阻力的增加可能延缓ONB的发生;热绕流的增加可能提早ONB的发生.热阻力和热绕流是相互依存而生的,通道结构、具体流动特性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其作用是提早还是延缓ONB的发生.通过适当的窄环形通道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流动模型,分析了入口过冷度和压力等参数对ONB点发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质量流量和压力的分别提高,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窄环形通道的ONB点发生都会推迟;随着入口温度的提高,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ONB点均提前;而当质量流量、入口温度和压力分别改变时,自然循环ONB的发生都要早于强迫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环形通道 过冷沸腾起始点 发生机理 热阻力 热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在粗糙管壁管道内运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达平 周涛 +2 位作者 李精精 杨旭 汝小龙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4-428,共5页
基于1 000mm×20mm×20mm的窄矩形通道,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细颗粒在管道内流动时的运动特性,并通过对比粗糙管道和光滑管道,得到了粗糙度对管道内温度场的影响以及细颗粒在窄矩形通道内的质量浓度分布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当存... 基于1 000mm×20mm×20mm的窄矩形通道,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细颗粒在管道内流动时的运动特性,并通过对比粗糙管道和光滑管道,得到了粗糙度对管道内温度场的影响以及细颗粒在窄矩形通道内的质量浓度分布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当存在温度梯度的情况下,细颗粒会在管壁处发生沉积,粗糙度会增大靠近管壁处的温度梯度,增强管壁附近的热泳效应和湍流效应,从而促进细颗粒在管壁附近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窄矩形通道 粗糙度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U型管蒸汽发生器自然循环回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军 周涛 +2 位作者 张蕾 洪德训 刘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5-739,共5页
自然循环在核动力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以AP1000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为对象,建立自然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单相水回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正流和回流流量、正流管管长和回... 自然循环在核动力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以AP1000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为对象,建立自然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单相水回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正流和回流流量、正流管管长和回流管管长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回流能大幅降低自然循环的重位压头、流量和放热量,不利于自然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U型管蒸汽发生器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铋与水自然循环流动传热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精精 周涛 +4 位作者 刘梦影 邹文重 苏子威 李云博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6,共8页
铅铋合金和水一样具有一定的自然循环能力,被选为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中最有前景的冷却剂之一。对两者自然循环流动传热的比较分析研究,可以优化铅铋回路的设计。建立回路模型,计算铅铋及水的自然循环流量,验证了回路进行自然循环的可... 铅铋合金和水一样具有一定的自然循环能力,被选为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中最有前景的冷却剂之一。对两者自然循环流动传热的比较分析研究,可以优化铅铋回路的设计。建立回路模型,计算铅铋及水的自然循环流量,验证了回路进行自然循环的可行性。通过比较不同温差下相关参数如流速、雷诺数、努塞尔数,得出两者流动传热差异。根据热流体理论,铅铋和水自然循环中,两者的热阻力机制都起到主导作用,水流热阻力和热绕流机制作用强于铅铋流体,因此铅铋自然循环流动传热效果不如单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单相水 自然循环 流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通道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盛程 周涛 +1 位作者 李精精 段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30-1335,共6页
通过自然循环流动实验,取得5mm间隙窄矩形通道的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CHF)发生时的可视化图片,以及流量、壁温和实验段压差信号,并运用非线性分析技术对CHF发生过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自然循环压差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在半... 通过自然循环流动实验,取得5mm间隙窄矩形通道的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CHF)发生时的可视化图片,以及流量、壁温和实验段压差信号,并运用非线性分析技术对CHF发生过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自然循环压差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在半对数坐标中呈指数下降;自相关系数逐渐下降;三维吸引子相图表现出奇怪吸引子的特点。这表明了自然循环系统CHF的发生过程具有非线性混沌特性。自然循环CHF发生的初始阶段,由于流量脉动和流型往复变迁,流动和换热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周期性减小,随机性增大,但总能达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体现了混沌运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临界热流密度 非线性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自然循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周涛 李精精 +2 位作者 琚忠云 黄彦平 肖泽军 《核安全》 2013年第3期32-36,共5页
非能动技术在核电工程领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列举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在核电系统中的应用,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可靠性分析目前的数学研究方法,并简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非能... 非能动技术在核电工程领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列举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在核电系统中的应用,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可靠性分析目前的数学研究方法,并简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非能动自然循环的发展方向。由于非能动自然循环存在失效的可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对非能动自然循环物理过程失效及其可靠性予以足够重视和积极研究;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系统运行过程中要能动与非能动相互结合,同时选择精确模型,完善非能动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实现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非能动 可靠性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窄缝自然循环密度波不稳定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涛 刘亮 +2 位作者 李宇 李精精 肖泽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8-851,共4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其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2mm和5mm的矩形缝隙条件下的流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分析表明:2mm矩形窄缝的流量波动周期为4~5s,5mm的流量波动周期为5~7s;2mm矩形窄缝的上下振幅对称性不佳,5mm...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其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2mm和5mm的矩形缝隙条件下的流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分析表明:2mm矩形窄缝的流量波动周期为4~5s,5mm的流量波动周期为5~7s;2mm矩形窄缝的上下振幅对称性不佳,5mm的上下振幅对称性较好;随着加热量的增加,2mm和5mm矩形窄缝的波动周期均会增大。2mm矩形窄缝随着功率的增加,出现了流量漂移,密度波波动特征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波 矩形窄缝 不稳定性 自然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岛核事故辐射泄漏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泽雷 周涛 +1 位作者 樊昱楠 汝小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08,共4页
研究各个因素对核辐射泄漏的影响程度,对于控制核辐射泄漏、防止核辐射扩散有重要价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灰色理论中斜率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日本福岛核事故中辐射泄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西门监测点辐射... 研究各个因素对核辐射泄漏的影响程度,对于控制核辐射泄漏、防止核辐射扩散有重要价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灰色理论中斜率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日本福岛核事故中辐射泄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西门监测点辐射剂量值为对照序列,对厂区西门辐射剂量与受损的一号机组堆内水位和压力进行影响程度分析。选择一号机组内压力值、水位值为相关参数,计算得到各个参数与厂区西门辐射剂量的关联度或权重值。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致。考虑到基于灰色理论的斜率关联度法可以在源数据缺少完整性与连续性时使用,因此在核辐射泄漏影响因素研究中,这是一种值得发展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灰斜率 关联度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