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构改革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适应性转型 被引量:6
1
作者 孟亚男 林顺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1,共9页
中央到地方各级社会工作部的设置势必会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以及功能发挥产生根本性影响。长期以来,党政双线管理传统下的社会工作在应对基层治理的多重诉求中面临困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中“大社会工作”的格局体现... 中央到地方各级社会工作部的设置势必会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以及功能发挥产生根本性影响。长期以来,党政双线管理传统下的社会工作在应对基层治理的多重诉求中面临困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中“大社会工作”的格局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工作管理“由虚向实”的实践转向以及在基层治理中实现统合的工作策略,要求当前的社会工作必须“适应性”转型,在问题转换的基础上,响应党和国家的治理需求,锚定基层“软治理”的新定位,探索创新实践形态,加强“大社会工作”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基层治理 适应性转型 大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案件独任审理应扩大适用范围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90,共10页
司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保障民众权利、维护法律统一、彰显社会正义的功能。《民事诉讼法》修订前,我国将独任制与简易程序、合议制与普通程序简单对应,不仅导致因缓解案多人少矛盾而出现的“形合实独”“合而不议”等现象无... 司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保障民众权利、维护法律统一、彰显社会正义的功能。《民事诉讼法》修订前,我国将独任制与简易程序、合议制与普通程序简单对应,不仅导致因缓解案多人少矛盾而出现的“形合实独”“合而不议”等现象无法根除,而且与中基层法院的基本功能亦不相适应。审判组织形式与诉讼程序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以案件难易程度为主要标准并结合法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准)确定法官资源的合理投入。随着四级法院职能分层及审级制度改革,有必要扩大民事案件独任审理的适用范围,探索建立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以“独任制简易程序为主、独任制普通程序次之、合议制普通程序为辅、合议制简易程序为例外”、中级法院一审二审均以“合议制为主、独任制为辅”的模式,并加强立案庭法官团队建设,建立立案阶段审判组织形式的确定机制和独任制与合议制之间的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任制 简易程序 普通程序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与公共政策样态变迁及其逻辑理路——基于中国能源政策变迁的探索
3
作者 孙雪松 李睦濡 李鑫涛 《党政研究》 2025年第5期86-100,127,共16页
基于中国能源政策,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政府注意力在能源政策领域的配置变化与政策样态变迁,分析政府注意力转移的链接关系,并构建能源政策选择转化逻辑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能源政策进行政策分期,梳理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与能源政... 基于中国能源政策,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政府注意力在能源政策领域的配置变化与政策样态变迁,分析政府注意力转移的链接关系,并构建能源政策选择转化逻辑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能源政策进行政策分期,梳理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与能源政策样态变迁的逻辑理路。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在能源政策领域的注意力配置始终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理念,兼顾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能源政策样态演进具有连贯性与渐进性特征,可具体分为政策均衡期、政策断续期、政策迭代期三个政策时期,不存在显著的政策碎片期。能源政策变迁历程体现出我国政府注意力配置的三大特征,即保持政策理念的相对稳定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得政策迭代较为稳定;相同的政策理念在不同政策背景之下体现为不同的政策目标;政府有能力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聚焦某一政策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注意力 政策样态 能源政策 能源安全 文本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如何突围:量子科技崛起背后的多源流耦合逻辑
4
作者 张维冲 李维 祝娜 《情报杂志》 2025年第10期120-128,85,共10页
[研究目的]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创新生态系统快速演化的背景下,颠覆性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突破与扩散机制亟需深入探究。尤其在技术潜伏期与快速扩散阶段,亟须厘清多因素如何耦合影响技术演化进程,以揭示新兴... [研究目的]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与创新生态系统快速演化的背景下,颠覆性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突破与扩散机制亟需深入探究。尤其在技术潜伏期与快速扩散阶段,亟须厘清多因素如何耦合影响技术演化进程,以揭示新兴技术崛起的内在逻辑,助力政策制定与企业战略布局。[研究方法]将多源流理论引入技术创新研究领域,构建颠覆性技术演化的多源流耦合模型,系统探讨问题流、技术流、市场流、政策流与知识流五大源流如何协同作用,推动技术突破与扩散。以量子科技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验证模型适用性,重点剖析动态反馈机制与“机会之窗”在技术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结论]多源流的有效耦合是实现技术突破与扩散的核心机制,动态反馈机制与“机会之窗”的临界点共同决定技术扩散的节奏与规模。所提出的多源流耦合模型突破了传统研究对单一因素的依赖,为理解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量子科技 多源流理论 多源流耦合模型 技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