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群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基于开滦队列研究
1
作者
陶锦涛
吴寿岭
赵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34-4539,共6页
背景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而我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筛查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参加2018—2...
背景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而我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筛查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参加2018—2020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员工及离退休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参与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和服药史。患者空腹8 h后,于体检当日晨起抽取肘静脉血5 mL用于生化检测,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观察对象80859名,平均年龄(53.8±14.9)岁。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786/80859),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1%(732/80859),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07%(54/80859)。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高血压、糖尿病、饮酒比例、血尿酸、服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比例高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舒张压、心率低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P<0.05)。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房室传导阻滞组(n=8007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组(n=732)和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n=54)。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心率、高血压、BMI、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饮酒、ASCVD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尿酸血症、高BMI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心率增加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开滦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高龄、男性、高BMI、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尿酸血症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高心率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开滦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态变化与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2
作者
张萍淑
薛晶
+4 位作者
邢爱君
王连辉
马倩
符永山
元小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8-553,共6页
背景脑卒中患者通常伴有睡眠状态紊乱失衡,这在临床治疗中极易被忽视,且目前针对睡眠状态是否对该类疾病预后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态变化与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在...
背景脑卒中患者通常伴有睡眠状态紊乱失衡,这在临床治疗中极易被忽视,且目前针对睡眠状态是否对该类疾病预后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态变化与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诊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将病例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45例,预后不良亚组15例。选取同时期无脑血管狭窄且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及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昼夜睡眠-觉醒节律、日间睡眠-觉醒节律、夜间睡眠-觉醒节律指标以及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梗死脑区分布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睡眠周期颠倒、日间睡眠增多、夜间入睡困难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日间总睡眠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浅睡眠期、深睡眠期、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快速眼动(REM)睡眠期、REM睡眠期占比、深睡眠期占比高于对照组,NREM睡眠期占比、浅睡眠期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夜间总睡眠时间、浅睡眠期、NREM睡眠期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桥脑梗死占比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间深睡眠期(OR=1.203,95%CI=1.032~1.401)、桥脑梗死(OR=16.497,95%CI=1.142~238.391)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HI增高,睡眠状态特征为睡眠周期颠倒、日间睡眠增多、夜间入睡困难,且日间深睡眠期、桥脑梗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后循环
睡眠状态
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质量正常者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珊
朱国玲
+4 位作者
王谦
佟博
张海玲
张艳敏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正常的开滦研究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27 979例无NAFLD且体质指数(BMI)<24 kg/m2的开滦集团员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2006-2007年度与20...
目的:探讨体质量正常的开滦研究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27 979例无NAFLD且体质指数(BMI)<24 kg/m2的开滦集团员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2006-2007年度与2012-2013年度健康体检腰围变化将观察对象分为持续正常组、降低组、升高组及持续高组,比较4组NAFLD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变化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持续正常组、降低组、升高组及持续高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0.6%、15.3%、23.6%和31.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1.5%、15.7%、25.6%和31.7%,女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8.5%、14.5%、19.6%和31.2%。(2)影响NAFLD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持续正常组比较,升高组及持续高组NAFLD的发病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1.33和1.39,而降低组与持续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男性与总人群结果一致,OR值分别为1.38和1.35,女性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围升高和持续高腰围可使体质量正常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增加,在男性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腰围变化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群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基于开滦队列研究
1
作者
陶锦涛
吴寿岭
赵晓红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34-4539,共6页
文摘
背景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预后相关,而我国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筛查并消除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参加2018—2020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员工及离退休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参与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和服药史。患者空腹8 h后,于体检当日晨起抽取肘静脉血5 mL用于生化检测,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观察对象80859名,平均年龄(53.8±14.9)岁。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786/80859),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1%(732/80859),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07%(54/80859)。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高血压、糖尿病、饮酒比例、血尿酸、服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比例高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舒张压、心率低于无房室传导阻滞者(P<0.05)。进一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房室传导阻滞组(n=8007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组(n=732)和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组(n=54)。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心率、高血压、BMI、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饮酒、ASCVD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尿酸血症、高BMI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心率增加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开滦人群中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为0.97%,高龄、男性、高BMI、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尿酸血症及饮酒为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高心率为房室传导阻滞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开滦队列
Keywords
Atrioventricular block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y
Kailuan cohort
分类号
R541.7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态变化与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2
作者
张萍淑
薛晶
邢爱君
王连辉
马倩
符永山
元小冬
机构
华北
理
工
大学
附属
开滦
总
医院
神经
内科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心内科
河北省神经生物机能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201289,20231854)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3777116D)。
文摘
背景脑卒中患者通常伴有睡眠状态紊乱失衡,这在临床治疗中极易被忽视,且目前针对睡眠状态是否对该类疾病预后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态变化与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诊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将病例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45例,预后不良亚组15例。选取同时期无脑血管狭窄且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及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昼夜睡眠-觉醒节律、日间睡眠-觉醒节律、夜间睡眠-觉醒节律指标以及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梗死脑区分布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睡眠周期颠倒、日间睡眠增多、夜间入睡困难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日间总睡眠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浅睡眠期、深睡眠期、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快速眼动(REM)睡眠期、REM睡眠期占比、深睡眠期占比高于对照组,NREM睡眠期占比、浅睡眠期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夜间总睡眠时间、浅睡眠期、NREM睡眠期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桥脑梗死占比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间深睡眠期(OR=1.203,95%CI=1.032~1.401)、桥脑梗死(OR=16.497,95%CI=1.142~238.391)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HI增高,睡眠状态特征为睡眠周期颠倒、日间睡眠增多、夜间入睡困难,且日间深睡眠期、桥脑梗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后循环
睡眠状态
预后
病例对照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Keywords
Stroke
Brain infarction,posterior circulation
Sleep state
Prognosis
Case-control studies
Root cause analysis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质量正常者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珊
朱国玲
王谦
佟博
张海玲
张艳敏
吴寿岭
机构
华北
理
工
大学
附属
开滦
总
医院
消化
内科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心内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60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体质量正常的开滦研究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27 979例无NAFLD且体质指数(BMI)<24 kg/m2的开滦集团员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2006-2007年度与2012-2013年度健康体检腰围变化将观察对象分为持续正常组、降低组、升高组及持续高组,比较4组NAFLD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变化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持续正常组、降低组、升高组及持续高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0.6%、15.3%、23.6%和31.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1.5%、15.7%、25.6%和31.7%,女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8.5%、14.5%、19.6%和31.2%。(2)影响NAFLD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持续正常组比较,升高组及持续高组NAFLD的发病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1.33和1.39,而降低组与持续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男性与总人群结果一致,OR值分别为1.38和1.35,女性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围升高和持续高腰围可使体质量正常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增加,在男性中更为显著。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腰围变化
队列研究
分类号
R575.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群房室传导阻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基于开滦队列研究
陶锦涛
吴寿岭
赵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态变化与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萍淑
薛晶
邢爱君
王连辉
马倩
符永山
元小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体质量正常者腰围变化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王珊
朱国玲
王谦
佟博
张海玲
张艳敏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