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牙位镍铬合金桩核冠MRI图像时伪影大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材料的选取。方法选用镍铬合金分别制成左上1(前牙)、6(后牙)标准桩核冠模型做为实验组,将模型固定于水模中。应用1.5 T MRI扫描仪,头线圈,对桩核冠模型行横断面、...目的探讨不同牙位镍铬合金桩核冠MRI图像时伪影大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材料的选取。方法选用镍铬合金分别制成左上1(前牙)、6(后牙)标准桩核冠模型做为实验组,将模型固定于水模中。应用1.5 T MRI扫描仪,头线圈,对桩核冠模型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T2加权成像(T2WI)扫描。确定伪影最大的层面并测量伪影面积。应用SAS V8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之间金属伪影大小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1,P<0.05)。与测量层面相对应的前后牙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实际截面积分别为:前牙(0.73±0.05)cm^2、(0.43±0.06)cm^2、(0.43±0.04)cm^2;后牙(0.67±0.06)cm^2、(1.14±0.05)cm^2、(0.49±0.06)cm^2。前后牙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伪影面积分别为:前牙(3.88±0.22)cm^2、(3.11±0.37)cm^2、(3.93±0.33)cm^2;后牙(8.44±0.58)cm^2、(7.18±0.41)cm^2、(8.52±0.20)cm^2。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图像中,后牙比前牙金属伪影大(P<0.01)。结论在保证美观、结实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小金属牙冠、金属核的体积,在保证固位力的情况下,减小桩钉的长度和直径,来减小金属伪影。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实现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和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行双低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双低组...目的通过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实现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和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行双低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双低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00 m A,对比剂0.7 ml/kg碘佛醇(320mg I/ml)],51例行常规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50 m A,对比剂1.0 ml/kg碘佛醇(320 mg I/ml)]。测量两组患者血管内CT值和背景噪声,比较两组患者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及碘负荷量。结果双低组与常规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18.00 m Gy、33.86 m Gy,有效剂量分别为3.85 m Sv/(m Gy·cm)、7.25 m Sv/(m Gy·cm),碘负荷量分别为224 mg I/kg、320 mg I/kg。双低组主动脉弓SNR及CNR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1.783,P〉0.05);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SNR及CNR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1.739,P〉0.05)。双低组及常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69±0.47)分、(3.70±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3,P〉0.05)。结论采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无迭代技术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获得质量满意的图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和周围脑水肿的发展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29例,记录患者发病1、3、7、14d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 sc...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和周围脑水肿的发展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29例,记录患者发病1、3、7、14d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 scale,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应用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床旁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双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同时于发病后1个月记录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脑出血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 29例脑出血患者发病3、7、14d患侧扰动系数明显高于健侧扰动系数(10.08±1.10 vs 9.65±1.10,10.68±1.79 vs 10.27±1.77,10.83±2.08 vs 10.17±1.62,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出血患者患侧扰动系数与水肿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96,P=0.008;r=0.331,P=0.003)。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与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271,P=0.015;r=0.595,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3d血肿体积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OR=1.157,P=0.002)。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较灵敏的反应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牙位镍铬合金桩核冠MRI图像时伪影大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材料的选取。方法选用镍铬合金分别制成左上1(前牙)、6(后牙)标准桩核冠模型做为实验组,将模型固定于水模中。应用1.5 T MRI扫描仪,头线圈,对桩核冠模型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T2加权成像(T2WI)扫描。确定伪影最大的层面并测量伪影面积。应用SAS V8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之间金属伪影大小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1,P<0.05)。与测量层面相对应的前后牙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实际截面积分别为:前牙(0.73±0.05)cm^2、(0.43±0.06)cm^2、(0.43±0.04)cm^2;后牙(0.67±0.06)cm^2、(1.14±0.05)cm^2、(0.49±0.06)cm^2。前后牙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伪影面积分别为:前牙(3.88±0.22)cm^2、(3.11±0.37)cm^2、(3.93±0.33)cm^2;后牙(8.44±0.58)cm^2、(7.18±0.41)cm^2、(8.52±0.20)cm^2。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图像中,后牙比前牙金属伪影大(P<0.01)。结论在保证美观、结实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小金属牙冠、金属核的体积,在保证固位力的情况下,减小桩钉的长度和直径,来减小金属伪影。
文摘目的通过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实现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和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行双低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双低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00 m A,对比剂0.7 ml/kg碘佛醇(320mg I/ml)],51例行常规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50 m A,对比剂1.0 ml/kg碘佛醇(320 mg I/ml)]。测量两组患者血管内CT值和背景噪声,比较两组患者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及碘负荷量。结果双低组与常规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18.00 m Gy、33.86 m Gy,有效剂量分别为3.85 m Sv/(m Gy·cm)、7.25 m Sv/(m Gy·cm),碘负荷量分别为224 mg I/kg、320 mg I/kg。双低组主动脉弓SNR及CNR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1.783,P〉0.05);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SNR及CNR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1.739,P〉0.05)。双低组及常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69±0.47)分、(3.70±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3,P〉0.05)。结论采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无迭代技术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获得质量满意的图像。
文摘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和周围脑水肿的发展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29例,记录患者发病1、3、7、14d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 scale,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应用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床旁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双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同时于发病后1个月记录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脑出血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 29例脑出血患者发病3、7、14d患侧扰动系数明显高于健侧扰动系数(10.08±1.10 vs 9.65±1.10,10.68±1.79 vs 10.27±1.77,10.83±2.08 vs 10.17±1.62,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出血患者患侧扰动系数与水肿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96,P=0.008;r=0.331,P=0.003)。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与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271,P=0.015;r=0.595,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3d血肿体积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OR=1.157,P=0.002)。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较灵敏的反应脑水肿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