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屈顺喜 孟晓东 +3 位作者 付庆江 曹立瀛 吴治宇 张晖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间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29例病人的围手术期的资料。结果 29例手术均获成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间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29例病人的围手术期的资料。结果 29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全部取净。平均手术时间86±1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11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0.5 d。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胆囊管取石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引流用于直肠癌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效果观察
2
作者 江国超 王明君 +3 位作者 李云鹏 崔树青 张青松 戴世龙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观察腹壁切口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在直肠癌手术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19例,根据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切口缝合方式及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3... 目的观察腹壁切口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在直肠癌手术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19例,根据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切口缝合方式及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腹壁切口行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对照组腹壁切口行传统分层间断缝合,常规放置单根橡皮片引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疝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风险函数曲线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与切口疝的发生风险。采用Cox单因素、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Kaplan-Meier风险函数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疝发生风险均低于对照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放化疗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223,95%CI 2.033~51.407),改良手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HR=0.071,95%CI 0.016~0.319),P均<0.05;吸烟是术后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HR=5.147,95%CI 1.329~19.927),改良手术是术后切口疝的保护因素(HR=0.088,95%CI 0.011~0.695),P均<0.05。结论腹壁切口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用于直肠癌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的发生,有助于预防术后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 水平褥式折叠缝合 沟槽引流管 切口感染 切口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人群胆石症患病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一鸣 赵利 +2 位作者 曹立瀛 付庆江 刘四清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胆石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调查,排除因各种原因胆囊切除者;肝功能障碍者;拒绝接受肝胆超声检查或超声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99799例...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胆石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例开滦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调查,排除因各种原因胆囊切除者;肝功能障碍者;拒绝接受肝胆超声检查或超声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99799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有胆石症组和无胆石症组,计算胆石症的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石症的因素。结果 (1)在99799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9603例,女性20196例,年龄为(51.90±12.67)岁。检出胆石症2363例。胆石症、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患病率分别为2.4%、2.2%、0.1%、0.04%。(2)胆石症、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不同性别的患病率分别为男性2.3%、2.2%、0.1%、0.04%;女性2.5%、2.4%、0.05%、0.05%。(3)增龄、女性、BMI、hs CRP为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04(95%CI 1.04~1.05)、1.25(95%CI1.12~1.39)、1.34(95%CI 1.22~1.47)、1.22(95%CI 1.14~1.30)。饮酒为胆石症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0.80(95%CI0.70~0.92)。结论增龄、女性、肥胖、hs CRP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适量饮酒是胆石症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丹玲 孟令宇 +5 位作者 蒲志杰 许颖 韩然旗 吴俊艳 王冬梅 张景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R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3组,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SDR组...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R及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3组,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SDR组)31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2例,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DM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RBP4、hs-CRP,并测定OC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生化指标。结果 NDR组、SDR组、PDR组血清RBP4、hs-CRP水平显著高于NDM组(P<0.01)。血清RBP4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38,P<0.01)。Logisitic回归分析示血清RBP4、hs-CRP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RBP4、hs-CRP浓度在DR患者中显著升高,两者水平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刚 元小冬 +5 位作者 刘文兴 张萍淑 宋江华 张攀攀 江茜茜 王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观察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改变。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48只、正常组4只和假手术组12只。脑缺血组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TC染色观察缺血1、3、6、12、24和48h的脑缺血部位及范... 目的观察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改变。方法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48只、正常组4只和假手术组12只。脑缺血组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TC染色观察缺血1、3、6、12、24和48h的脑缺血部位及范围;HE染色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海马神经元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脑缺血组3、6、12、24和48h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19.67±5.46)%,(33.68±3.46)%,(54.65±6.13)%,(76.85±7.15)%,(81.81±4.09)%,P=0.000]。HE染色显示,脑缺血组缺血侧海马神经元产生损伤并不断加重,缺血6h后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缺血侧海马各区GFAP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数量不断增多(P<0.05),细胞体肿胀,突起不断增粗延长,GFAP阳性细胞增长在6h时增速最快,48h达到高峰(P<0.05)。结论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可引起缺血侧海马神经元损伤,并刺激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反应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星形细胞 海马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庞玉娟 陈晓红 +1 位作者 张景义 高景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7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 09~2015年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突破包膜和肿瘤直径。结果 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 09~2015年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突破包膜和肿瘤直径。结果 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30.9%(166/537),其中单纯VI区转移率24.95%(134/537),VI区+颈侧转移率5.21%(28/537),单纯颈侧率0.74%(4/537)。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与肿瘤直径>1 cm有关(P<0.05)。术后17例患者暂时声嘶,1例失访,1例随访1.5年未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1例患者暂时低钙,2例失访,2例分别随访1.5和4年,仍需补钙。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肿瘤直径>1 cm是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个体化治疗,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 乳头状 危险因素 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位金属桩核冠MRI图像伪影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一 李晖 +2 位作者 王雅静 王立研 刘刚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牙位镍铬合金桩核冠MRI图像时伪影大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材料的选取。方法选用镍铬合金分别制成左上1(前牙)、6(后牙)标准桩核冠模型做为实验组,将模型固定于水模中。应用1.5 T MRI扫描仪,头线圈,对桩核冠模型行横断面、... 目的探讨不同牙位镍铬合金桩核冠MRI图像时伪影大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材料的选取。方法选用镍铬合金分别制成左上1(前牙)、6(后牙)标准桩核冠模型做为实验组,将模型固定于水模中。应用1.5 T MRI扫描仪,头线圈,对桩核冠模型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T2加权成像(T2WI)扫描。确定伪影最大的层面并测量伪影面积。应用SAS V8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之间金属伪影大小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1,P<0.05)。与测量层面相对应的前后牙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实际截面积分别为:前牙(0.73±0.05)cm^2、(0.43±0.06)cm^2、(0.43±0.04)cm^2;后牙(0.67±0.06)cm^2、(1.14±0.05)cm^2、(0.49±0.06)cm^2。前后牙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伪影面积分别为:前牙(3.88±0.22)cm^2、(3.11±0.37)cm^2、(3.93±0.33)cm^2;后牙(8.44±0.58)cm^2、(7.18±0.41)cm^2、(8.52±0.20)cm^2。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图像中,后牙比前牙金属伪影大(P<0.01)。结论在保证美观、结实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小金属牙冠、金属核的体积,在保证固位力的情况下,减小桩钉的长度和直径,来减小金属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桩核冠 影像伪影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肝外胆道结石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屈顺喜 孟晓东 +1 位作者 吴治宇 付庆江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57-459,共3页
面对复发(或残留)性胆管结石,很多患者不得不再次或者多次行手术治疗,然而开腹手术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随着腔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以ERCP为基础的内镜取石不断应用于针对复发性胆总管结... 面对复发(或残留)性胆管结石,很多患者不得不再次或者多次行手术治疗,然而开腹手术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随着腔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以ERCP为基础的内镜取石不断应用于针对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但其破坏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无法避免地带来诸如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及胆管结石的复发等严重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开口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结石 腹腔镜 纤维胆道镜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林华 刘晨 +1 位作者 王红阳 王亚囡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的差异,分析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Gln223Arg各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其多态性与OSAH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的差异,分析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Gln223Arg各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其多态性与OSAH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PSG)监测的OSAHS患者为病例组(221例),分为肥胖OSAHS组(107例),非肥胖OSAHS组(114例),同期查体的健康人为对照组(213例),分为肥胖对照组(110例)及正常对照组(103例)。所有受试者均抽血检测血清Lep水平,并做Lepr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Lep水平,非肥胖OSAHS组患者(13.59±5.01)μg/L和肥胖对照组患者(13.10±1.87)μg/L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者之间比较无差异,当OSAHS合并肥胖后Lep水平明显升高(19.01±3.43)μg/L,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显著。4组Lepr基因Gln223Ar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G基因型患者颈围大于AA/AG患者。结论 OSAHS患者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当合并肥胖时,Lep水平显著升高。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OSAHS的发病无关,但可能调节OSAHS患者颈部脂肪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瘦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文艳 赵静 +3 位作者 周瑞臣 李健 惠颖 郭庆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实现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和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行双低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双低组... 目的通过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实现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和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行双低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双低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00 m A,对比剂0.7 ml/kg碘佛醇(320mg I/ml)],51例行常规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50 m A,对比剂1.0 ml/kg碘佛醇(320 mg I/ml)]。测量两组患者血管内CT值和背景噪声,比较两组患者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及碘负荷量。结果双低组与常规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18.00 m Gy、33.86 m Gy,有效剂量分别为3.85 m Sv/(m Gy·cm)、7.25 m Sv/(m Gy·cm),碘负荷量分别为224 mg I/kg、320 mg I/kg。双低组主动脉弓SNR及CNR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1.783,P〉0.05);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SNR及CNR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1.739,P〉0.05)。双低组及常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69±0.47)分、(3.70±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3,P〉0.05)。结论采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无迭代技术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获得质量满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DPR基因表达水平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细胞DH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向君 蒲志杰 +6 位作者 孟令宇 马艳红 何海兰 熊浩 吴雪静 张浩军 李治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 OLETF大鼠醌式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存在K93T点突变,QDPR催化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成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能将二氢喋呤... 目的 OLETF大鼠醌式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存在K93T点突变,QDPR催化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成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能将二氢喋呤还原成BH4,提示生物喋呤代谢与叶酸代谢通路之间有串扰。文中通过研究QDPR基因表达水平对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DHFR表达的影响,探讨QDPR基因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高糖环境下NRK-52E细胞及OLETF大鼠DHFR蛋白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技术感染NRK-52E细胞,制作空载过表达、过表达QDPR敲低随机序列对照和敲低QDPR模型。每组再分别给予5.4 mmol/L正常糖培养基和30 mmol/L高糖培养基培养细胞72 h,模拟DN模型。实验分组:NRK-52E对照组、NRK-52E高糖组、空载过表达病毒对照组、空载过表达病毒高糖组、QDPR基因过表达组、QDPR基因过表达高糖组、敲低随机序列对照组、敲低随机序列高糖组、QDPR基因敲低组、QDPR基因敲低高糖组。观察高糖环境QDPR基因的表达情况对DHF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NRK-52E高糖组DHFR蛋白含量(0.33±0.16)低于NRK-52E对照组(0.6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ETF大鼠DHFR蛋白的表达水平(1.03±0.12)明显低于LETO大鼠的表达水平(1.5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载过表达病毒高糖组(0.63±0.08)相比,QDPR基因过表达高糖组DHFR蛋白含量(0.12±0.0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敲低随机序列对照组(0.52±0.08)相比,QDPR基因敲低高糖组DHFR表达量(0.6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FR蛋白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QDPR基因过表达使DHFR蛋白表达含量下降,QDPR基因过表达通过下调DHFR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DN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及介导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利平 孟燕 +2 位作者 元小冬 钱琳琳 张萍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214-220,共7页
近年来,内质网应激(ERS)和它所诱导的细胞凋亡被认为在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内质网(ER)正常功能紊乱时,会扰乱细胞内环境,引起ERS,从而激活一系列进化保守的自我保护性信号通路统... 近年来,内质网应激(ERS)和它所诱导的细胞凋亡被认为在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内质网(ER)正常功能紊乱时,会扰乱细胞内环境,引起ERS,从而激活一系列进化保守的自我保护性信号通路统称为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最初,UPR旨在恢复ER内部平衡,保护细胞存活,但如果这些尝试失败,UPR将转而激活凋亡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文章对ERS反应进行介绍,综述了ERS激活跨膜蛋白激酶(IRE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6(ATF6)介导的促存活通路及ERS介导的包括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半胱天冬氨酸蛋白12(Caspase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等促细胞凋亡途径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未折叠蛋白反应 Caspase12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 跨膜蛋白激酶(IRE1) 活化转录因子6(AT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测在脑出血患者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英杰 元小冬 +5 位作者 吴宗武 闫翠平 周立富 江茜茜 宋江华 王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和周围脑水肿的发展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29例,记录患者发病1、3、7、14d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 sc...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和周围脑水肿的发展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29例,记录患者发病1、3、7、14d头颅CT显示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 scale,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应用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床旁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双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同时于发病后1个月记录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脑出血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 29例脑出血患者发病3、7、14d患侧扰动系数明显高于健侧扰动系数(10.08±1.10 vs 9.65±1.10,10.68±1.79 vs 10.27±1.77,10.83±2.08 vs 10.17±1.62,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出血患者患侧扰动系数与水肿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96,P=0.008;r=0.331,P=0.003)。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与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271,P=0.015;r=0.595,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3d血肿体积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OR=1.157,P=0.002)。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较灵敏的反应脑水肿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脑水肿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脑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脑动脉血流分流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萍淑 吴小英 +3 位作者 孔祥慧 元小冬 邓红亮 张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后,其远端的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向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方法选择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证实的单侧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9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 目的观察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后,其远端的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向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方法选择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证实的单侧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9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5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49例),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ACA、PCA、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据此判断是否有ACA、P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的情况及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94例患者中,患侧PCA向同侧MCA形成脑血流分流者47例、未形成脑血流分流者47例,患侧ACA向同侧MCA均未形成脑血流分流。依据脑血流分流的形成情况,判断患侧PCA与同侧MCA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者47例,没有患侧ACA与同侧MCA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者。结论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具有患侧P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的特征,没有明显的患侧ACA向MCA供血区域分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脑动脉血流分流 软脑膜侧支循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血流速度 血管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MRI在脑卒中患者躯体感觉相关脑皮质中枢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佳慧 张萍淑 +3 位作者 元小冬 张亚杰 周立富 刘业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613-616,共4页
脑卒中后感觉功能减退会直接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对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和躯体感觉受损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对患者存在的躯体感觉受损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文章通过进一步理解伴... 脑卒中后感觉功能减退会直接导致运动功能的下降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对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和躯体感觉受损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对患者存在的躯体感觉受损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文章通过进一步理解伴有躯体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感觉中枢的激活情况和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对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 脑卒中 躯体感觉障碍 感觉相关中枢 体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参与脑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慧 元小冬 +3 位作者 张萍淑 钱琳琳 乔思佳 刘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558,共3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脑参与认知加工,包括注意转换,语言,图像,决策和推理以及认知控制[1-2]。大脑-小脑环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Keser等[3]研究证明,大脑-小脑环路的存在表明皮质-脑桥-小脑途径和齿状核-红核-丘脑-皮质途径的作用是调节自... 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脑参与认知加工,包括注意转换,语言,图像,决策和推理以及认知控制[1-2]。大脑-小脑环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Keser等[3]研究证明,大脑-小脑环路的存在表明皮质-脑桥-小脑途径和齿状核-红核-丘脑-皮质途径的作用是调节自愿运动和运动计划的执行,以及高级认知、视觉和听觉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RP)可以毫秒级精确描述不同时间进程的认知加工强度及其脑区分布,是探讨大脑认知加工时间进程特征的理想工具[4]。ERP是大脑结构在特定事件或刺激下产生的极小电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诱发电位 认知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检查冠心病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健 刘景旺 +4 位作者 王守红 王龙 陈静 周瑞臣 陈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诊断效能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心电图(ECG)、MSCT重建技术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GAG)为金标准,统计MSCT重建技术及ECG冠心病及...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诊断效能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心电图(ECG)、MSCT重建技术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GAG)为金标准,统计MSCT重建技术及ECG冠心病及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形成影响因素。结果1)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确诊78例冠心病,以此为根据分为冠心病组(n=78)和正常组(n=24);2)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长期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长期酗酒史是导致冠心病形成危险因素(P<0.05);3)以G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重建技术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高于ECG检查(P<0.05);4)MSCT重建技术对≥50%及≥75%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高于ECG检查(P<0.05)。结论MSCT重建技术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为临床选取合理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淑娟 张攀攀 +6 位作者 元小冬 王桂芳 赵秀兰 刘文兴 李刚 宋江华 江茜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08只随机分为雌激素组(术前7d按体质量0.1ml/10g每日定时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54只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4只,2组均行永久性右侧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08只随机分为雌激素组(术前7d按体质量0.1ml/10g每日定时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54只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4只,2组均行永久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术,分别于MCAO术后3、6、12、24、48和72h取材,TTC染色法观察2组小鼠脑缺血部位及范围;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结果雌激素组术后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以缺血12h最为明显[(31.50±3.36)%vs (54.50±5.68)%,P=0.019]。2组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且相同时间点,雌激素组缺血侧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均较对照组轻。2组双侧海马各区GFAP阳性细胞表达均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多(P<0.05);除CA3区缺血6h时,雌激素组缺血侧GFAP阳性细胞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突触增粗延长,树突棘分布较密集。结论雌激素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突触的发生,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从而减小脑梗死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星形细胞 海马 雌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溴丙酮酸对结肠癌HCT-8/V细胞增殖及其mdr1基因、P-g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浩 戴世龙 +2 位作者 许博文 赵宇 张青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三溴丙酮酸(3-Br PA)对结肠癌HCT-8/V耐药细胞株细胞增殖及mdr1基因和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结肠癌HCT-8/V耐药细胞株、HCT-8细胞株,设置为对照组,10、20、40、80 mg/L长春新碱组及50、75、100、125μmol/L 3-Br... 目的探讨三溴丙酮酸(3-Br PA)对结肠癌HCT-8/V耐药细胞株细胞增殖及mdr1基因和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结肠癌HCT-8/V耐药细胞株、HCT-8细胞株,设置为对照组,10、20、40、80 mg/L长春新碱组及50、75、100、125μmol/L 3-Br PA组,对照组加入PBS,10、20、40、80 mg/L长春新碱组分别加入10、20、40、80 mg/L长春新碱,50、75、100、125μmol/L 3-Br PA组分别加入50、75、100、125μmol/L 3-Br PA。应用MTT法测算3-Br PA及长春新碱干预后HCT-8/V、HCT-8细胞存活率。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3-Br PA作用HCT-8/V细胞后mdr1基因及P-gp蛋白表达。结果 24 h后,长春新碱组与对照组相比,HCT-8、HCT-8/V细胞存活率降低(P均<0.01);3-Br PA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均<0.01)。HCT-8、HCT-8/V mdr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0.539±1.814,P<0.01。HCT-8/V细胞经0、75、125μmol/L 3-Br PA处理24 h后,mdr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0.733±0.058、0.542±0.103,不同浓度3-Br PA作用后md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比较,P均<0.01。HCT-8、HCT-8/V细胞P-g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4±0.036、1.665±0.188,P<0.01。HCT-8/V细胞经0、75、125μmol/L 3-Br PA处理24 h后,P-g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41±0.259、1.140±0.252、0.618±0.274,0、125μmol/L 3-Br PA处理后P-gp表达比较,P<0.01。结论 3-Br PA可抑制结肠癌HCT-8/V细胞增殖,降低mdr1基因及P-gp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三溴丙酮酸 长春新碱 多药耐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贵金属桩核冠伪影对颅脑和颈椎MRI图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晖 王雅静 +3 位作者 陈一 王志强 李耐华 刘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及颈椎MRI成像时不同牙位钴铬合金、镍铬合金桩核冠MRI图像伪影累及的具体解剖结构,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材料的选取。方法选择钴铬合金(Co 60.2%,Cr 25%,W 6.2%,Mo 4.8%,Ga 2.9%,Si,Mn)、镍铬合金(Ni 60%~64%,Cr 21%~25%,Mo ... 目的探讨颅脑及颈椎MRI成像时不同牙位钴铬合金、镍铬合金桩核冠MRI图像伪影累及的具体解剖结构,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材料的选取。方法选择钴铬合金(Co 60.2%,Cr 25%,W 6.2%,Mo 4.8%,Ga 2.9%,Si,Mn)、镍铬合金(Ni 60%~64%,Cr 21%~25%,Mo 10%~12%),制成右上及左上1、6标准桩核冠模型。选择口腔卫生良好,口腔内恒牙列完整、咬合正常、无充填体及修复体、无龋齿、无牙列拥挤、无颈椎及颅脑疾病的成年健康志愿者20例,其中女性10例,男性10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7.85岁;体质量45~80 kg;身高155~181 cm。将不同牙位的钴铬合金、镍铬合金桩核冠分别咬于志愿者相应牙位的上下牙之间,行颅脑横断面及矢状面T_2加权成像(T_2WI)、颅脑横断面弥散加权成像(DWI)、颈椎矢状面T_2WI,观察伪影对周围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所有志愿者不同牙位钴铬合金及镍铬合金头部横断面T_2WI、DWI各个层面图像均未出现金属伪影。在矢状面T_2WI图像上,只在近桩核冠修复体周围(舌体前部、颌骨)出现了伪影,但是金属伪影均达不到颅脑组织内,不影响对颅脑组织的观察。所有志愿者不同牙位钴铬合金及镍铬合金颈椎矢状面T2WI图像伪影只是单纯影响了桩核冠修复体局部,伪影范围达不到椎体、脊髓。结论单个钴铬合金或镍铬合金桩核冠不会对颅脑和颈椎图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铬合金 镍铬合金 桩核冠 伪影 MRI 颅脑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