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赖氨大黄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魏洁 李开济 +5 位作者 赵毓芳 骆广玲 魏静波 闫丰 吕翠平 甄永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0-684,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赖氨大黄酸(RHL)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和肾脏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为RHL预防衰老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低、高剂量RHL组。除对照组外... 目的:研究赖氨大黄酸(RHL)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和肾脏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为RHL预防衰老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低、高剂量RHL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腹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持续8周,对照组小鼠每天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低和高剂量RHL组小鼠分别每天1次灌胃25和50mg·kg-1的RHL。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计算肾脏指数;检测血清和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HE染色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肾脏指数降低(P<0.05),血清和肾脏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RHL组小鼠肾脏指数升高(P<0.05),血清和肾脏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5)。肾脏病理组织学检查,与衰老模型组小鼠比较,低和高剂量RHL组小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减轻,且存在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RHL组小鼠肾脏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RHL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和调控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发挥对衰老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大黄酸 抗衰老 衰老模型 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彭艳婷 朱亚飞 +2 位作者 马素慧 宋晓梅 焦桂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构建情绪抑制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24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抑制量表(emot...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构建情绪抑制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24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抑制量表(emotional inhibition scale,EIS)、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ECR)、自我同情量表(self compassion scale,SC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ogue scales,VA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324例乳腺癌患者EIS得分为(27.26±8.77)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农村居住、疾病分期重、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和自我同情是乳腺癌患者情绪抑制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2.4%。结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乳腺癌患者疾病分期和农村患者的情绪抑制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情绪抑制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情绪抑制 成人依恋 自我同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联合C反应蛋白对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3
作者 杜雨芮 田菲 +5 位作者 纪虹 魏垚臣 李云鹏 葛新宇 李明华 马向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541-1547,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C反应蛋白(CRP)不同水平组合对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了解二者对NAFLD有无协同致病效应,为筛查NAFLD高风险人群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既往无饮酒史、无脂肪... 目的通过观察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C反应蛋白(CRP)不同水平组合对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了解二者对NAFLD有无协同致病效应,为筛查NAFLD高风险人群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既往无饮酒史、无脂肪肝、无心血管疾病、无恶性肿瘤且未服用降糖、降脂药物的319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根据基线CRP和TyG的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TyG<8.42且CRP<0.60 mg/L组、TyG<8.42且CRP≥0.60 mg/L组、TyG≥8.42且CRP<0.60 mg/L组和TyG≥8.42且CRP≥0.60 mg/L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后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CRP与TyG不同水平组合的NAFLD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TyG与CRP的不同水平组合对NAFLD发病的影响。结果在平均随访7.59年后,共有16592例员工发生NAFLD。TyG<8.42且CRP<0.60 mg/L组、TyG<8.42且CRP≥0.60 mg/L组、TyG≥8.42且CRP<0.60 mg/L组和TyG≥8.42且CRP≥0.60 mg/L组的NAFL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9.5%、67.1%、73.8%和80.8%(P<0.001)。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TyG<8.42且CRP<0.60 mg/L组相比,TyG≥8.42且CRP≥0.60 mg/L组发生NAFLD的风险最高(HR=1.54,95%CI:1.47~1.61),其次为TyG≥8.42且CRP<0.60 mg/L组(HR=1.43,95%CI:1.36~1.49)和TyG<8.42且CRP≥0.60 mg/L组(HR=1.17,95%CI:1.12~1.22)。结论随着TyG和CRP水平升高,NAFLD累积发病率上升,二者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C反应蛋白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