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衰老指标与磁共振成像总负荷评分的相关性
1
作者 崔啸宇 范颖 +5 位作者 李海波 马琳颖 刘斌 吴小坤 毛文静 张晋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管衰老指标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管衰老指标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总负荷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SVD患者200例,依据MRI总负荷评分结果分为低负荷(0~1分)组103例,高负荷(2~4分)组97例。采用动脉硬化监测装置(VS-1500A)检测baPWV、CAVI、ABI值,分析三者与MRI总负荷评分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对CSVD患者MRI总负荷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低负荷组相比,高负荷组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baPWV、CAVI显著增高,AB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aPWV、CAVI、ABI是CSVD患者MRI高负荷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aPWV、CAVI值与CSVD患者MRI总负荷评分呈正相关(r=0.589,P=0.000;r=0.458,P=0.000),ABI与其呈负相关(r=-0.352,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baPWV(曲线下面积为0.816,P=0.000)、CAVI(曲线下面积为0.725,P=0.000)及ABI(曲线下面积为0.676,P=0.000)均可预测CSVD患者MRI高负荷评分。结论baPWV、CAVI与CSVD患者MRI总负荷评分呈正相关,ABI与其呈负相关。baPWV、CAVI、ABI对CSVD患者MRI高负荷均有预测作用,其中baPWV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心踝血管指数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糖调节受损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2
作者 孙宝莹 王雅楠 +6 位作者 刘静 范颖 崔啸宇 郑娇 左俊琴 毛文静 刘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09,共3页
目的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磷酸化tau蛋白181及β淀粉样蛋白1-42与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I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目的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磷酸化tau蛋白181及β淀粉样蛋白1-42与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I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GR的ICSVD患者30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63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137例,认知功能障碍组又分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0例、中度认知障碍患者45例和重度认知障碍患者12例。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基线资料;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患者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PO和磷酸化tau蛋白181及β淀粉样蛋白1-42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磷酸化tau蛋白181、MPO、β淀粉样蛋白1-42是IGR的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14,95%CI:1.065~2.432,P=0.023;OR=1.051,95%CI:1.012~1.092,P=0.017;OR=1.062,95%CI:1.022~1.103,P=0.002;OR=1.327,95%CI:1.239~1.421,P=0.000)。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患者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逐渐增加。Pe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与IGR的I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68,P=0.000;r=0.345,P=0.000;r=0.301,P=0.000)。结论 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与IGR的ICSVD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相关,MPO、磷酸化tau蛋白181、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越高,患者的认知障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过氧化物酶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β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邱振方 邓春颖 +4 位作者 李世英 张晋霞 贺永贵 余红 刘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处理对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Bcl-2/腺病毒E1B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 Da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的作用研究甚少。文中旨在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目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处理对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Bcl-2/腺病毒E1B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 Da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的作用研究甚少。文中旨在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XIAP、BNIP3表达的影响,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6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3)、IR组(n=13)、丁苯酞组(n=39),丁苯酞组按照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亚组,每组13只。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低、中、高剂量亚组在大鼠缺血2 h后,予腹腔内分别注射2、4、6 mg/kg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余步骤同IR组。假手术组:栓线插入深度<10 mm,余步骤同IR组。各组于再灌注24 h处死大鼠,分别通过Zealonga法、TTC染色、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侧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细胞数,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法观察XIAP和BNIP3阳性细胞数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丁苯酞低、中、高剂量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小于IR组(P<0.05),且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亚组脑梗死体积大于中剂量亚组和高剂量亚组(P<0.05)。丁苯酞低、中、高剂量亚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小,且均小于IR组(P<0.05)。IR组XIAP、BNIP3阳性细胞表达[(22.31±0.94)、(60.13±2.59)个/HP]较假手术组[(3.07±1.43)、(5.78±0.44)个/HP]明显增多(P<0.05);与IR组比较,丁苯酞低、中、高剂量亚组XIAP阳性细胞数[(28.70±1.18)、(32.79±0.88)、(37.01±1.24)个/HP]逐渐增加(P<0.05),BNIP3阳性细胞数[(52.07±1.02)、(40.30±2.00)、(31.04±0.43)个/HP]逐渐减少(P<0.05)。与IR组比较,丁苯酞低、中、高剂量亚组XIAP mRNA逐渐增加、BNIP3 mRNA逐渐减少(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处理对大鼠IR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影响XIAP、BNIP3的表达有关,且XIAP、BNIP3阳性表达量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丁苯酞 后处理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杜光辉 毛文静 刘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30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后回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可能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08例特发性面...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30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后回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可能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0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预后好(痊愈)者210例(68.2%);预后差(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者98例(31.8%)。年龄、发病时病情、类型、受损节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甘油三酯、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发病时面神经损伤程度高、Hunt面瘫、受损节段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高NLR值、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延迟及治疗方法单一是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预后 后遗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梦雨 李长颖 +4 位作者 刘斌 吴小坤 毛文静 任伯 王瑞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 h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2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3例和对照组11...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 h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2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3例和对照组114例。干预组予RIP治疗,1次/d,连续14 d。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4、30和90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ICAM-1和ET-1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组NIH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BI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干预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各时间点变化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14 d血清sICAM-1和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105.86±34.57)ng/L vs(116.41±41.76)ng/L,P=0.039;(40.49±18.86)ng/L vs(45.89±16.94)ng/L,P=0.0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RIP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影响(P<0.05,P<0.01)。结论RIP可改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ET-1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内皮 血管 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及养血清脑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晶 刘颖 +5 位作者 刘斌 罗永伟 范颖 马原源 毛文静 李世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NPCs)增殖的动态变化及养血清脑颗粒的影响。方法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VD模型组(模型组,n=24)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n=24),采用改良的Pulsine...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NPCs)增殖的动态变化及养血清脑颗粒的影响。方法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VD模型组(模型组,n=24)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n=24),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术后1、2、4和8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estin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海马齿状回区5-溴脱氧尿嘧啶(Brd U)和Brd U/Nesti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Nestin、Brd U和Brd U/Nestin表达持续增多,4周时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Nestin、Brd U和Brd U/Nestin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Nestin、Brd U和Brd U/Nestin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促进VD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P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神经前体细胞 增殖 齿状回 海马 养血清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及凝血相关指标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云静 邓春颖 +4 位作者 左俊琴 崔啸宇 郑娇 刘斌 毛文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03例,根据患者发病7 d内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89例)和未进展组(21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相关指标(MPV、NLR)及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常规及凝血相关指标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其对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NLR、D-二聚体、FIB等高于未进展组,凝血酶时间、PT、APTT低于未进展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PT、APTT、FIB、NLR均是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显示,MPV、NLR、PT、APTT、FIB 5项联合检测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813~0.905)。结论血常规相关指标(MPV、NLR)及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密切有关,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早期病情进展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4
8
作者 刘斌 任伯 +4 位作者 毛文静 赵彬 张晋霞 李世英 张慧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凝血标志物及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雅楠 牛雪芬 +3 位作者 范少凯 崔颖 张晋霞 刘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凝血标志物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缺血性CSVD患者300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106例和认知障碍组194例,认知障碍组又分为轻度组102例、中度组59例和重度组3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凝血标志物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缺血性CSVD患者300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106例和认知障碍组194例,认知障碍组又分为轻度组102例、中度组59例和重度组33例。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各项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TM及Hcy升高,TFPI降低(P<0.05);且认知障碍组较认知正常组TM及Hcy更高[(32.6±30.2)μg/Lvs(21.7±14.5)μg/L,(19.3±15.2)μmo L/Lvs(14.0±6.0)μmo L/L],TFPI更低[(110.3±28.2)mmol/L vs(136.8±47.9)mmol/L,P<0.05]。血浆TFPI和Hcy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独立相关(P=0.000)。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Hcy及TM升高,TFPI降低(P<0.05);重度组较中度组变化更明显(P<0.05)。认知功能评分及不同认知域损害均与血浆TM及Hcy呈负相关,与血浆TFPI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TFPI、TM及Hcy与缺血性CSV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液凝固 认知障碍 血栓调节蛋白 高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3-I评分联合炎性和凝血指标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斌 李梦雨 +4 位作者 董亚楠 吴小坤 王雅楠 任伯 李世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结合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首次发病的TIA患者178例,随访90d,将发展为脑梗死的27例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发展为...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结合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首次发病的TIA患者178例,随访90d,将发展为脑梗死的27例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发展为脑梗死的1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进行ABCD3-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CD40L和Fib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ABCD3-I评分和sCD40L及Fib水平明显升高[(6.17±1.04)分vs (5.43±1.32)分,P=0.009;(222.00±28.75)μg/L vs (187.80±35.47)μg/L,P=0.014;(4.01±1.52)g/L vs (3.55±1.26)g/L,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ABCD3-I评分联合sCD40L、ABCD3-I评分联合Fib、ABCD3-I评分联合sCD40L和Fib预测TIA患者90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95%CI:0.586~0.732,P=0.001)、0.680(95%CI:0.615~0.745,P=0.000)和0.714(95%CI:0.654~0.774,P=0.000),均有预测价值,且ABCD3-I评分联合sCD40L和Fib的预测价值较前两者更高,其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88.2%。结论 ABCD3-I评分联合sCD40L和Fib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TIA患者90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准确率,且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CD40配体 纤维蛋白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冯千伟 吴小坤 +2 位作者 刘斌 王雅楠 任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300例,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12例,无颈动脉狭窄组88例。颈动脉狭窄组又按照颈...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300例,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12例,无颈动脉狭窄组88例。颈动脉狭窄组又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85例,中度狭窄组70例,重度狭窄组57例。分析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昼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P<0.05,P<0.01)。颈动脉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狭窄组(30.2%vs 50.0%,P<0.01),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40.6%vs 27.3%,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24hSSD、24hDSD、dSSD、dDSD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有关,血压变异性越大,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斌 刘金霞 +6 位作者 毛文静 张文彦 邓春颖 张晋霞 马原源 贺永贵 李世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应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Syn、PSD-95蛋白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减少,Syn、PSD-95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Rap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2)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Syn、PSD-9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自噬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噬 突触素 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牛雪芬 王雅楠 +2 位作者 刘斌 李梦雨 任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连续入选缺血性CSVD患者300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106例和...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连续入选缺血性CSVD患者300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106例和认知障碍组194例,其中认知障碍组又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100例、中度认知障碍组60例和重度认知障碍组3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MMP-9和Lp-PLA2水平,分析其与缺血性CSVD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吸烟、空腹血糖、TC、MMP-9和Lp-PLA2水平增高,HDL-C水平下降(P<0.05);且认知障碍组较认知正常组变化更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P-9和Lp-PLA2是缺血性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46,95%CI:2.087~6.724,P=0.000;OR=6.117,95%CI:3.399~11.009,P=0.000)。与轻度认知障碍组比较,中、重度认知障碍组MMP-9[(1182.43±305.93)μg/L和(1860.31±1099.16)μg/L vs(824.37±237.42)μg/L]和Lp-PLA2[(58.57±32.96)μg/L和(118.53±79.80)μg/L vs(39.22±6.52)μg/L]水平增高(P<0.05);且重度认知障碍组MMP-9和Lp-PLA2水平高于中度认知障碍组(P<0.05)。MMP-9和Lp-PLA2水平与缺血性CSVD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07、P<0.01;r=0.580、P<0.01)。结论MMP-9和Lp-PLA2与缺血性CSVD血管性认知障碍及认知障碍程度有关,可能参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脑小血管疾病 磷脂酶类A2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董静 李晶 +3 位作者 刘斌 毛文静 张晋霞 李世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14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8)、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n=48)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n=48)。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14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8)、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n=48)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n=48)。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d);治疗组灌胃养血清脑颗粒3.2g/(kg?d)。分别在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GFAP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GFAP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养血清脑颗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龙晓月 毛文静 +3 位作者 米唤金 孟琳 孙宝莹 刘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前研究认为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发生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压变异性作为衡量血压变化的重要指标,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如脑组织低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其可以更好... 目前研究认为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发生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压变异性作为衡量血压变化的重要指标,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如脑组织低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其可以更好地反应靶器官的受损情况,且不同类型的血压变异性指标对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影响存在差异。但是,血压变异性与CSVD总负荷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血压变异性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血压变异性尤其是24 h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等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之间密切相关,并且通过控制血压波动可能会减轻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且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为早期识别、干预及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标志物 总负荷 血压变异性 血压昼夜节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与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雅晴 任伯 +3 位作者 马原源 云静 王雅楠 刘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与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CSVD患者210例,根据WML诊断标准分为WML组100例和...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与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CSVD患者210例,根据WML诊断标准分为WML组100例和非WML组110例,所有患者均完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评定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采用酶循环测定法检测血清Hcy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WML危险因素。结果WML组男性、年龄、Hcy及Crouse积分明显高于非WML组(P<0.05,P<0.01)。年龄、Hcy、Crouse积分是老年CSVD患者发生WML的危险因素(P<0.01)。Hcy、Crouse积分预测老年CSVD患者发生WML的截断值分别为15.05μmol/L和3.15分,二者联合检测WML的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32~0.853,P=0.000)。结论血清Hcy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与老年CSVD患者WML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白质病 高半胱氨酸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43及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文彦 刘金霞 +6 位作者 刘斌 邓春颖 张晋霞 马原源 毛文静 李世英 吕超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2周、4周、8周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应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AP-43、MA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GAP-4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MAP-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GAP-43、MAP-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Rap组各时间点GAP-43、MA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自噬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GAP-43、MAP-2表达,抑制自噬可能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噬 生长相关蛋白-43 微管相关蛋白-2 突触可塑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调节异常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龙晓月 孟琳 +2 位作者 孙宝莹 刘斌 王雅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CSVD)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血糖异常但未确诊糖...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CSVD)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血糖异常但未确诊糖尿病的ICSVD患者455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238例)和认知障碍组(217例),认知障碍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97例)、中度组(68例)和重度组(52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定患者IGR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CAM-1、VCAM-1水平。结果认知障碍组IGR、血清ICAM-1、VCAM-1水平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R、血清ICAM-1及VCAM-1水平与ICSVD患者认知障碍独立相关(OR=1.544,95%CI:1.042~2.286,P=0.030;OR=1.239,95%CI:1.037~1.481,P=0.018;OR=1.271,95%CI:1.064~1.517,P=0.008)。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ICAM-1、VCAM-1水平明显上升;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ICAM-1、VCAM-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CSVD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与IGR严重程度、血清VCAM-1、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279,P=0.002;r=0.242,P=0.009;r=0.217,P=0.019)。结论血清ICAM-1、VCAM-1水平与伴IGR的缺血性CSVD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严重程度有关,且IGR可能与伴血清ICAM-1、VCAM-1升高的ICSVD患者认知障碍及其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双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葡萄糖代谢障碍 细胞黏附分子 认知障碍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及转甲状腺素蛋白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琳 王雅楠 +3 位作者 龙晓月 孙宝莹 马原源 刘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及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糖尿病脑小血管病患者450例...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及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糖尿病脑小血管病患者450例,根据WMH诊断标准分为WMH组304例和非WMH组146例,其中WMH组依据Fazekas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组180例,中度组61例,重度组63例。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定糖调节受损患病情况,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TR水平,分析并对比各项指标。结果WMH组糖调节受损比例明显高于非WMH组(79.3%vs 68.5%,P=0.012),TTR水平明显低于非WMH组[(271.91±35.63)mg/L vs(282.25±47.04)mg/L,P=0.020]。所有患者血清TTR水平四分位组分分析显示,血清TTR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WMH患病情况呈线性负相关(r=-0.154,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矫正年龄、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后,糖调节受损、TTR仍与脑小血管病患者WMH相关(OR=1.822,95%CI:1.145~2.902,P=0.011;OR=0.994,95%CI:0.989~0.999,P=0.013)。轻度组糖调节受损比例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TT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TT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管病患者WMH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呈正相关(r=0.223,P=0.012;r=0.307,P=0.001),与TTR水平呈负相关(r=-0.235,P=0.001)。结论糖调节受损及TTR与脑小血管病患者WMH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前白蛋白 脑白质病 转甲状腺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脑小血管病磁共振成像总负荷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晓月 孟琳 +4 位作者 邓春颖 王雅楠 米唤金 刘斌 毛文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头颅MRI总负荷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300例,根据头颅MRI总负荷评分分为低负荷组164例(0~1分)和...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头颅MRI总负荷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300例,根据头颅MRI总负荷评分分为低负荷组164例(0~1分)和高负荷组136例(2~4分)。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记录搏动指数,头颅MRI评估影像学表现。结果高负荷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明显高于低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负荷组非杓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低负荷组(84.6%vs 72.6%,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搏动指数预测高负荷组MRI总负荷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0.85,曲线下面积为0.605(95%CI:0.541~0.670,P=0.002),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4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负荷组MRI总负荷评分仍与搏动指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及非杓型血压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SVD患者MRI总负荷评分与搏动指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r=0.182,P=0.002;r=0.118,P=0.042;r=0.124,P=0.031;r=0.156,P=0.007),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0.209,P=0.001)。结论血压变异性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CSVD患者MRI总负荷评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血压 磁共振成像 中动脉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