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地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美荣 刘斌 +3 位作者 张国顺 尚华 吴贵恺 高宝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近5年来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UGH...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近5年来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UGH患者共计462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研究出血病因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肝硬化并发UGH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16%;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占27.71%;肝源性溃疡占11.04%;急性胃黏膜病变占4.11%;混合型占3.25%;其他占1.73%。不同病因患者之间,肝功能ChildPugh B级、C级和A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2,P=0.007)。结论肝硬化并发UGH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病因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出血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对新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风险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兴雨 马一涵 +6 位作者 史旋 李欣然 刘玥 闫松 张艳敏 吴寿岭 张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1-1056,1065,共7页
背景上消化道出血(UGIB)是一种临床常见重大疾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且诊疗负担较重;近年来糖尿病对UGIB发病风险的影响备受关注,但目前尚未见关于空腹血糖(FBG)对新发UGIB发病风险影响的研究报道。开滦研究队列相对固定、样本... 背景上消化道出血(UGIB)是一种临床常见重大疾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且诊疗负担较重;近年来糖尿病对UGIB发病风险的影响备受关注,但目前尚未见关于空腹血糖(FBG)对新发UGIB发病风险影响的研究报道。开滦研究队列相对固定、样本量大、随访性好、可信度高,本研究通过利用开滦研究资料开展。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FBG对新发UGIB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开滦研究队列,共纳入参加2006年度第一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0003例,根据FBG分为正常血糖组79966例(FBG<6.1 mmol/L)、糖尿病前期组7645例(6.1 mmol/L≤FBG<7.0 mmol/L)、糖尿病组12392例(FBG≥7.0 mmol/L)。逐年随访并记录三组体检者新发UGIB发病情况,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12-3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三组体检者新发UGIB累积发病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计算三组体检者UGIB人年发病率(发病密度);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探究FBG对新发UGIB的影响。结果100003例体检者随访2 d~1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0.6±1.7)年,失访率为9.96%(9960/100003),共新发UGIB 942例,发病密度为8.91/万人年,其中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新发UGIB例数分别为711、84、147例,发病密度分别为8.35/万人年、10.45/万人年、11.67/万人年。Kaplan-Meier曲线显示新发UGIB累积发病率随FBG升高而升高,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三组体检者UGIB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体检者新发UGIB发病风险分别是正常血糖组的1.30倍〔HR=1.30,95%CI(1.02,1.66),P=0.03〕、1.35倍〔HR=1.35,95%CI(1.09,1.67),P<0.01〕,且敏感性分析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新发UGIB累积发病率随FBG升高而升高,FBG≥6.1 mmol/L即可增加新发UGIB发病风险,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均是新发UGIB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出血 胃肠道 空腹血糖 上消化道出血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致命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柳青 李盛楠 张国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51-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致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患者572例,依据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163例和非出血组409例。再将出血组患者依...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致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患者572例,依据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163例和非出血组409例。再将出血组患者依据是否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分为病例组(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死亡)65例和对照组(并发非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死亡)98例。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肝硬化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致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Hb、PLT、CHE、ALB、TBIL、PT、胃左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肝硬化病程、肝硬化家族史、肝功能Child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左静脉内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功能Child C级、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胃左静脉内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致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更宽的胃左静脉内径、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并发首次上消化道出血致命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海玲 佟博 +3 位作者 张艳敏 张杰 蒋晓忠 刘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血脂、血清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NAFLD患者106例,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双环醇;...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血脂、血清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NAFLD患者106例,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双环醇;病例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两组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血清炎症因子、TGF-β1等变化。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两组治疗后ALB、HDL较前升高,ALT、AST、TBIL、LN、HA、PCⅢ、CIV、TC、TG、LDL、IL-6、TNF-a、hs-CRP、TGF-β1较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脂水平、血清炎性因子、TGF-β1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3,P=0.296)。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双环醇治疗NAFLD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刺激和肝纤维化程度,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双环醇 非酒精性脂肪肝 TGF-Β1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海玲 梅冬雪 +4 位作者 王珊 张杰 蒋晓忠 张艳敏 刘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4例...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病例组予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观察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及APRI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N、PCⅢ、CIV、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阻力指数、BUN、Cr、IL-6、IL-8、hs-CRP、TNF-α、TLR-4、TGF-β1、APRI较治疗前降低,ALB和肾血流量较治疗前升高;病例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影像学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APR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肾功能,减轻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失代偿期肝硬化 谷草转氨酶-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血压变异性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武爱萍 马一涵 +6 位作者 李兴雨 韩旭 刘倩 宋永健 李国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背景长时血压变异性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长时血压变异性如何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且国内尚未见有关长时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目的探究长时血压变异性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2006... 背景长时血压变异性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长时血压变异性如何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且国内尚未见有关长时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目的探究长时血压变异性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成2006、2008、2010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以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的21420例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收集其体质指数(BMI)、心率(HR)、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血压、baPWV,并计算收缩压标准差(SBP_SD)。将调查对象按SBP_SD情况分为第一分位组(7188例)、第二分位组(7102例)、第三分位组(7130例),比较组间异质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BP_SD与baPWV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SBP_SD水平对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结果第二分位组调查对象年龄、SBP_SD、baPWV、BMI、2006年度收缩压(SBP06)、2008年度收缩压(SBP08)、2010年度收缩压(SBP10)、FBG、LDL水平高于第一分位组,第三分位组调查对象年龄、SBP_SD、baPWV、BMI、HR、SBP06、SBP08、SBP10、FBG、LDL水平高于第一分位组和第二分位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_SD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_SD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且在非高血压人群及高血压人群中,SBP_SD仍是baPWV及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长时血压变异性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长时血压变异性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收缩压标准差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1高表达的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贺军 刘琳娜 +2 位作者 张超 石岩岩 丁士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6-770,共5页
目的:建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基因高表达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慢性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评价Trx1在Hp长期定植导致胃黏膜的病变及其致癌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75只,随机分为3组:Trx1高表达H... 目的:建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基因高表达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慢性感染蒙古沙土鼠模型,评价Trx1在Hp长期定植导致胃黏膜的病变及其致癌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75只,随机分为3组:Trx1高表达Hp组(30只),Trx1低表达Hp组(30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采用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菌株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在接种Hp后第4、20、34、48、70和90周分批处死动物,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了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Hp组胃黏膜病变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Trx1高表达Hp组出现黏膜不平及结节性病变的时间分别为第20周和第34周,早于Trx1低表达Hp组(分别为第48周和第70周);Trx1高表达Hp组从第48周起观察到黏膜糜烂(3只),而Trx1低表达Hp组和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黏膜糜烂改变。Trx1高表达Hp组出现病变的时间和病变范围明显早于/重于Trx1低表达Hp组。(3)Trx1高表达Hp组在接种后第34周可观察到上皮细胞的轻度异型增生,明显早于Trx1低表达Hp组(第48周)。第90周,Trx1高表达Hp组有71.4%(5/7)、Trx1低表达Hp组有42.8%(3/7)检出管状腺癌(P=0.592),均为早期癌,且Trx1高表达Hp组有1例为黏膜下癌,此外,Trx1高表达Hp组还观察到2例上皮细胞重度异型增生(28.6%,2/7),而在Trx1低表达Hp组仅观察到3例上皮细胞中度异型增生(42.8%,3/7)。结论:Trx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Hp可稳定定植于蒙古沙土鼠腺胃,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并诱发腺癌的发生;Trx1高表达Hp组胃黏膜病变明显重于Trx1低表达Hp组,Trx1可能是我国人群Hp致病及致癌的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质类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模型 动物 沙鼠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及联合作用:基于8年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马一涵 李兴雨 +4 位作者 韩旭 刘倩 李国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07-2913,共7页
背景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 背景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对CVD发病的影响,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合作用。方法选取参加开滦研究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随访且同时完成臂踝脉搏博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观察对象,排除baPWV测量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踝肱指数(ABI)<0.9者,最终共有33 8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等资料。研究随访至2017-12-31,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根据baPWV是否>1 400 cm/s以及同期观察对象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将观察对象分为非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1组)、非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2组)、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3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4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的影响,并分析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的联合作用。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34±2.38)年,CVD的发病密度为51.67/万人年,各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8%、1.94%、1.75%、4.70%。4组年龄、男性占比、baPWV、BMI、FBG、TC、TG、LDL-C、HDL-C、SBP、DBP、baPWV、心率、BMI、FBG、TC、TG、LDL-C、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服用降糖药物比例、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情况[HR=2.60,95%CI(1.88,3.61)]、baPWV/baPWV的标准差(baPWV-SD)[HR=1.22,95%CI(1.12,1.33)]、原发性高血压情况[HR=2.05,95%CI(1.59,2.64)]、SBP/SBP的标准差(SBP-SD)[HR=1.26,95%CI(1.14,1.38)]均为CVD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与G1组相比,各组发生CVD的HR分别为3.33[95%CI(2.08,5.33)]、2.81[95%CI(1.57,5.03)]、5.98[95%CI(3.79,9.43)],且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无交互作用(P=0.789),在删除服用降压药物人群后重复上述分析结果未发生改变。结论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均是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联合作用 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马一涵 李兴雨 +5 位作者 刘倩 韩旭 宋永健 李国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3608-3614,共7页
背景高血压是一般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否达标对新发CVD的影响,国内外尚缺乏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新发CVD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CVD发病的影响。... 背景高血压是一般人群新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否达标对新发CVD的影响,国内外尚缺乏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新发CVD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CVD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连续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8、2010、2012年度体检且无CVD病史、肿瘤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6131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以观察对象完成2012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新发CVD、死亡或随访结束(2017-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在2008、2010、2012年度健康体检中血压值是否达标将观察对象分为达标0次组(5850例)、达标1次组(4838例)、达标2次组(3276例)和达标3次组(2167例)。观察各组人群基线资料和新发脑卒中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分别删除糖尿病人群、吸烟人群和高脂血症人群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不同血压达标次数组间年龄、男性占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吸烟者占比、饮酒者占比、体育锻炼者占比、糖尿病检出率、高脂血症检出率、服降压药者占比及服降糖药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4.61±0.80)年,CVD的发病密度为102.40/万人年,血压达标0、1、2、3次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5%、6.9%、3.4%和1.9%,经Log-Rank检验后,各组间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3,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水平、hs-CRP水平、高脂血症、糖尿病、服用降压药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后,与血压达标0次组比较,血压达标1次组、血压达标2次组和血压达标3次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为0.90(0.76,1.06)、0.53(0.42,0.68)和0.37(0.26,0.53)。在敏感性分析中,分别删除糖尿病人群、吸烟人群和高脂血症人群后上述结果未发生改变。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次数多是CVD的保护因素,持续血压达标可以降低CVD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疾病管理 心脑血管疾病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景春 张海涛 +1 位作者 刘斌 孙惠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病例组在...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脾影像学指标、抗病毒相关指标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改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血清炎性因子产生,并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国顺 李盛楠 +2 位作者 孟冬梅 方正亚 刘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初治患者133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明确诊断为CHB的初治患者13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初次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体质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受控衰减参数(CA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肝脏硬度值(LSM)高于病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更易合并相关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BMI≥25 kg/m^2、GGT>45 U/L、Ⅳ型胶原≤140 ng/mL、层黏蛋白≤140 ng/mL、CAP≥283 dB/m、高血糖、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FBG、BMI、层黏蛋白、CAP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指标。结论:GGT、BMI、FBG、层黏蛋白及CAP是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NAFLD的发生与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脂血症密切相关,CHB合并NAFLD时HBcAb及肝纤维指标降低,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影响因素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shRNA下调PTEN表达对活化肝星状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郝礼森 宋小杰 +5 位作者 章广玲 王静 刘博 张朋垒 张明婷 靳丽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shRNA下调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表达对体外培养的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纤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活化HSC(HSCT6),将携带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R...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shRNA下调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表达对体外培养的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纤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活化HSC(HSCT6),将携带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RNA)]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及仅表达GFP的对照空病毒Ad-GFP转染HSC,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SC的形态、F-actin的分布及荧光强度、伪足以及应力纤维的变化,并采用钙荧光探针Rhod-2/AM负载检测HSC内Ca^(2+)浓度的变化。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组(在腺病毒转染步骤以DMEM代替腺病毒液)、Ad-GFP组(转染表达GFP的空病毒Ad-GFP)和Ad-shRNA/PTEN组(转染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结果:靶向PTEN的shRNA成功转染体外活化HSC,显著下调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TEN表达下调使活化HSC呈星形向四周伸展,F-actin排列紧密规则,数量增多,伪足充分向外伸展,应力纤维丝增长增粗;Ad-shRNA/PTEN组F-actin的荧光强度较control组及Ad-GFP组显著增强(P<0.05),而control组与Ad-GF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Ad-shRNA/PTEN组HSC内Ca^(2+)浓度较control组及Ad-GFP组明显升高(P<0.05),而control组与Ad-GF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PTEN表达下调使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形成及细胞骨架的重构增强,并增加了HSC内的Ca^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RNA干扰 肝星状细胞 细胞骨架 纤丝状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过表达及突变对活化肝星状细胞黏着斑激酶信号转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月 郝礼森 +5 位作者 任昌镇 章广玲 陈静 王静 莫艳波 张明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562-3566,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及其突变体G129E(仅保留蛋白磷酸酶活性而丧失脂质磷酸酶活性)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黏着斑激酶(FAK)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利用瞬时转...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及其突变体G129E(仅保留蛋白磷酸酶活性而丧失脂质磷酸酶活性)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黏着斑激酶(FAK)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利用瞬时转染技术,以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TEN及其突变体G129E转染到体外培养的活化HSC;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腺病毒转染时以DMEM基础培养基代替腺病毒;Ad-GFP组:转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载体空病毒Ad-GFP;Ad-PTEN组:转染携带野生型PTEN并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Ad-PTEN;Ad-G129E组:转染携带G129E并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Ad-G129E。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HSC中PTEN、FAK、磷酸化FAK〔p-FAK(Tyr397)〕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活化HSC中PTEN、FAK mRNA表达。结果腺病毒转染活化HSC 48 h,4组活化HSC中PTEN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PTEN组和Ad-G129E组活化HSC中PTEN及其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和Ad-GFP组(P<0.05);对照组与Ad-GFP组、Ad-PTEN组与Ad-G129E组活化HSC中PTEN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活化HSC中FAK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活化HSC中p-FAK(Tyr397)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PTEN组和Ad-G129E组活化HSC中p-FAK(Tyr397)表达低于对照组和Ad-GFP组(P<0.05);对照组与Ad-GFP组、Ad-PTEN组与Ad-G129E组活化HSC中p-FAK(Tyr39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及其突变体G129E均可通过抑制活化HSC的FAK磷酸化负性调控体外活化HSC的FAK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黏着斑激酶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TEN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礼森 张明婷 +6 位作者 王玉兰 宋小杰 宋洁 章广玲 莫艳波 靳丽敏 张朋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98-2302,共5页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变化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纽蛋白(vinculin)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含有野生型PTEN基因及含有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RNA)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活化大...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变化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纽蛋白(vinculin)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含有野生型PTEN基因及含有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RNA)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构建体外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PTEN过表达及低表达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法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活化HSC的vinculin分布及表达。实验分组:(1)Control组:以无血清无抗生素的DMEM培养液代替腺病毒液转染体外活化HSC;(2)Ad-GFP组:以仅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载体空病毒Ad-GFP转染体外活化HSC;(3)Ad-PTEN组:以带有GFP基因并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转染体外活化HSC;(4)Ad-shRNA/PTEN组:以带有GFP基因并携带靶向PTEN的shRNA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转染体外活化HSC。结果外源性野生型PTEN基因及靶向PTEN的shRNA成功转染体外活化HSC,并成功构建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PTEN过表达及低表达模型。HSC的vinculin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4组HSC的vinculin亚细胞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Ad-PTEN组HSC的vinculin蛋白荧光强度(251.78±12.68)明显低于Control组(381.13±9.12)及Ad-GFP组(383.87±12.15),P<0.05;而Ad-shRNA/PTEN组HSC的vinculin蛋白荧光强度(770.77±20.12)显著高于Control组及Ad-GFP组(P<0.05);但Control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vinculin蛋白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表达变化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的亚细胞分布无明显影响,但PTEN过表达可下调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的表达,而PTEN低表达则可上调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细胞骨架蛋白 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