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素对IUGR胎鼠脑神经细胞及脑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怡然 付洪涛 赵楠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401-3405,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IUGR胎鼠脑神经细胞及脑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孕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IUGR组、IUGR+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丹参素组,予以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模型,正常组、IUGR组于妊娠第12天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IUGR胎鼠脑神经细胞及脑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孕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IUGR组、IUGR+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丹参素组,予以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模型,正常组、IUGR组于妊娠第12天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5.0 mg/(kg·d),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妊娠第12天起尾静脉注射等体积不同浓度丹参素溶液,低剂量组10μg/(kg·d),中剂量组20μg/(kg·d),高剂量组30μg/(kg·d),于自然分娩后6 h内测定胎鼠体质量,麻醉处死后行脑组织HE染色,选择RT-PCR、Western blot法对RhoA、ROCKⅡmRNA及蛋白表达进行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IUGR组胎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IUGR+丹参素高剂量组胎鼠体质量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IUGR组RhoA、ROCKⅡmRNA、蛋白表达及脑神经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而IUGR+丹参素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素可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并抑制其活性,以促进IUGR胎鼠脑神经细胞增殖,改善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宫内生长受限 神经干细胞 Ras同源基因A 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IL-10和IL-12表达水平及其对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静波 刘辉 +2 位作者 朱小茼 刘聪慧 曲银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8,I0003,I0004,共7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其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药流)或人工流产2种方法,分...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其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药流)或人工流产2种方法,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和药流完全组,每组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10和IL-12在各组蜕膜组织原位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IL-10和IL-1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蜕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之间。药流组蜕膜组织IL-10表达水平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0表达水平低于药流不全组(P<0.01);药流组蜕膜组织IL-12表达水平高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2表达水平高于药流不全组(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吻合。结论:局部蜕膜组织对米非司酮作用不敏感,导致IL-10和IL-12表达水平失衡,二者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出血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骨因子、白介素-1β、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糖和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温洁 邢军 左振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 目的分析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孕妇血糖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建档的300例孕中、晚期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是否合并HDCP,将其分别纳入GDM组和GDM合并HDCP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OPG、IL-1β、HGF、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并比较妊娠高血压亚组、轻度子痫前期亚组、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孕妇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OPG、IL-1β、HGF水平对GDM合并HDCP孕妇血糖和血压的影响。结果GDM合并HDCP组孕妇血清FINS、OPG、IL-1β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显著高于GDM组(均P<0.05),血清HGF水平显著低于GDM组(P<0.05)。妊娠高血压亚组孕妇血清OPG、IL-1β、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亚组和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均P<0.05),血清HGF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亚组和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均P<0.05);轻度子痫前期亚组孕妇血清OPG、IL-1β、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显著低于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均P<0.05),血清HGF水平显著高于重度子痫前期亚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合并HDCP孕妇血清OPG、IL-1β水平与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HGF水平与FINS水平、HOMA-IR指数、SBP、DBP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随着孕中、晚期血清OPG、IL-1β水平的升高与HGF水平的下降,GDM孕妇发生HDCP的风险逐渐增加,且严重程度逐渐加剧,检测GDM孕妇OPG、IL-1β、HGF水平有望为评估HDCP病情程度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骨因子 白介素-1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体重预测新方法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姚涛 白景鹤 +3 位作者 陈静思 谢芯 刘欣瑜 邢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46-3249,3255,共5页
目的探讨预测本地区非肥胖、非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体重的回归公式在临床中应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86例孕妇,将新生儿体重平均值为两组间分组依据,将多项孕检指标分别比较其组间... 目的探讨预测本地区非肥胖、非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体重的回归公式在临床中应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86例孕妇,将新生儿体重平均值为两组间分组依据,将多项孕检指标分别比较其组间差异情况;寻找各指标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将有意义的指标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构建用于预测新生儿体重估计值的回归方程,并将该回归方程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最后评估回归方程的预测能力。结果(1)不同新生儿体重的两组间资料如宫高、孕周、孕期增重、孕妇腹围、胎儿腹围、双顶径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高(r=0.496,P<0.05)、孕周(r=0.366,P<0.05)、孕期增重(r=0.288,P<0.05)、孕妇腹围(r=0.380,P<0.05)、胎儿腹围(r=0.660,P<0.05)、双顶径(r=0.419,P<0.05)、股骨长(r=0.522,P<0.05)与新生儿体重有相关性;(3)预测新生儿体重的最适线性回归方程(F=22.7,P<0.005)为111.2X1+44.5X2+336.1X3⁃4454.7(X1、X2、X3分别为胎儿腹围、宫高、胎儿股骨长),可解释54%的新生儿体重变化;(4)该方程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对于预测新生儿体重有较高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用于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预测能力高于以往类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体重 多重线性回归 孕检指标 超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和CCNA1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曹佳宇 白洁 +2 位作者 董建新 邵婷 陈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05-4109,共5页
目的探讨DNMT1和CCNA1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病理学诊断的正常宫颈(NC)、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各30例,采用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聚合酶... 目的探讨DNMT1和CCNA1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病理学诊断的正常宫颈(NC)、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各30例,采用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检测各组DNMT1、CCN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DNM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LSIL、HSIL及SCC组织中均高于NC组织(F=117.93,P<0.05;F=61.24,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DNM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上升(χ~2趋势=26.25,P<0.05;χ~2趋势=26.60,P<0.05)。CCN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HSIL、SCC组织中均低于NC、LSIL组织(F=77.04,P<0.05;F=57.15,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CCNA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χ~2趋势=64.19,P<0.05;χ~2趋势=60.24,P<0.05)。DNMT1、CCNA1 mRNA和蛋白在LSIL、HSIL、S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5、-0.56,P<0.05)。结论 DNMT1 mRNA、蛋白的高表达,CCNA1 mRNA、蛋白低表达,二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细胞周期蛋白A1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