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鑫 王静 +3 位作者 李丽娜 路月英 王丽萍 苑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相关报道尚不多见。文中旨在比较认知功能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唐山市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患者,其中包括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 目的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相关报道尚不多见。文中旨在比较认知功能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唐山市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患者,其中包括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抑郁症患者和38例健康者,采用韦氏智力测验(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并进行比较,其中WAIS评定指标有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及总智商(Full-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WCST指标有完成分类数(Categories Completed,Cc)、错误应答数(Errors Response,Re)、持续性错误数(Perseverative Responses Errors,Rpe)。结果 (1)精神分裂症VIQ较抑郁症患者降低[(90.81±19.43)vs(100.85±9.76)分,P=0.003],Rpe升高[(46.58±21.10)vs(32.34±34.28)分,P=0.020];(2)精神分裂症患者FIQ、VIQ值均低于健康者[(95.33±11.51)vs(110.50±5.77)分、(90.81±19.43)vs(112.22±8.82)分,P<0.001]、在PIQ、Cc、Re及Rpe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在FIQ、VIQ及PIQ和Cc、Re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FIQ、PIQ分别与Cc呈显著正相关(r=0.466、0.575,P<0.05)、与Re呈显著负相关(r=-0.429、-0.459,P<0.05);而VIQ与Re、Rpe呈显著负相关(P<0.05)。抑郁症患者的FIQ、VIQ、PIQ与C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Re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言语功能优于精神分裂症,可为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认知功能 韦氏智力测验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2
作者 唐颖 宋丹 +1 位作者 崔璐莎 赵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80-1281,共2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第6、8周两组HAMD...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第6、8周两组HAMD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分数低于对照组;HAMD中焦虑因子在第6、8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障碍因子在第2、4、6、8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外伤后抑郁起效更快,效果好,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艾司西酞普兰 脑外伤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苑杰 江沛 +1 位作者 吕佩源 崔昌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自噬是细胞生存、分化和发育必不可少的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自噬成为了全身各系统多个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文章对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自噬机制和相关干预... 自噬是细胞生存、分化和发育必不可少的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自噬成为了全身各系统多个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文章对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自噬机制和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其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作用机制 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苑杰 齐文风 +5 位作者 刘勉 吕少博 王晓一 李丽娜 王莹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2-985,共4页
抑郁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在不同人群中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 抑郁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在不同人群中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一般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程度存在影响,因此在抑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降脂药物的应用可能缓解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苑杰 齐文风 +5 位作者 刘勉 刘昊 王海涛 付华斌 袁建新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76-2880,共5页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心脏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不服用他汀类药物者明显减少。本文介绍了血脂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疾病患者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抗抑郁症的机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心脏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不服用他汀类药物者明显减少。本文介绍了血脂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疾病患者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抗抑郁症的机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他汀类药物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苑杰 路月英 +5 位作者 郭鑫 杜蕾 贾娜娜 王丽萍 王刚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3941-3946,共6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74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抑郁状况。结果 474例患者中,PSD患者169例(35.6%)。轻中...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74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抑郁状况。结果 474例患者中,PSD患者169例(35.6%)。轻中度PSD患者[133例(78.7%)]症状严重系数较高的2项因子为睡眠障碍(0.77)和绝望感(0.43),症状严重系数较低的2项因子为日夜变化(0.06)和体质量(0.20)。重度PSD患者[36例(21.3%)]症状严重系数较高的2项因子为睡眠障碍(0.81)和焦虑/躯体化(0.64),症状严重系数较低的2项因子为日夜变化(0.24)和认知障碍(0.37)。不同性别PSD患者焦虑/躯体化、绝望感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PSD患者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因子均分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D患者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均分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D患者体质量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性别及年龄的PSD患者抑郁可能存在临床异质性,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选用合理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临床异质性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苑杰 路月英 +3 位作者 齐文风 郭鑫 李丽娜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1-634,共4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预后产生消极影响。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了使心血管疾病抑郁患者获益外,对神经系统疾病抑郁患者也有益处。本文就他汀类药物治疗PSD的现状、...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预后产生消极影响。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了使心血管疾病抑郁患者获益外,对神经系统疾病抑郁患者也有益处。本文就他汀类药物治疗PSD的现状、作用机制、安全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卒中 他汀类药物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介素与肾上腺髓质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鑫 王静 +5 位作者 王萌 路月英 贾娜娜 刘振刚 田景瑞 苑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中介素(intermedin,IMD)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构建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CI)大鼠模型,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脑缺血模型+生理盐水[C... 目的探讨中介素(intermedin,IMD)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构建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CI)大鼠模型,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脑缺血模型+生理盐水[CI+NS(normal saline,NS)]组、CI模型+ADM处理(CI+ADM)组与CI模型+IMD处理(CI+IMD)组,采用激光多普勒测定仪监测脑表面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结果 CI+NS组、CI+ADM组与CI+IMD组大鼠脑表面微循环灌注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CI+IMD组大鼠脑表面微循环灌注量均高于CI+NS组与CI+ADM组。结论 IMD可以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微循环,且疗效优于A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素 肾上腺髓质素 脑缺血 微循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