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磨工艺对医用Ti–M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朋昭 许莹 +2 位作者 蔡艳青 赵思坛 宋攀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采用球磨+冷压制坯+微波加热烧结工艺制备Ti–15Mg复合材料,研究球磨工艺对Ti–15Mg混合粉末性能以及烧结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0 r·min^(-1)球磨转速球磨8~10 h,随着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的平均粒径明显变小,... 采用球磨+冷压制坯+微波加热烧结工艺制备Ti–15Mg复合材料,研究球磨工艺对Ti–15Mg混合粉末性能以及烧结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0 r·min^(-1)球磨转速球磨8~10 h,随着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的平均粒径明显变小,粉末粒度分布逐渐集中在10~45μm区间,粉末的球形度增加。在长时间球磨过程中,软质镁颗粒受到强烈撞击、研磨,引起表面破碎,钛颗粒出现了体积破碎和表面破碎,最终导致软质镁颗粒包裹脆性钛颗粒。球磨8 h后,混合粉末未出现明显的氧化,混合粉末中钛、镁粉末分布较为均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为优良,符合作为医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在低球磨转速下,球磨转速的提高不会导致粉末性能和烧结后复合材料性能出现明显变化。最佳球磨工艺参数为球磨时间8 h、球磨速度200 r·min^(-1),过程控制剂为正己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 医用金属材料 Ti–Mg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CO_(2)和机械搅拌下碳酸化钢渣粉的微结构形成机理
2
作者 胡晨光 付佳伟 +2 位作者 刘刚 白瑞英 封孝信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0-292,共13页
钢渣含有碱性矿物可作为碳捕集和封存材料,而目前在高压CO_(2)和机械搅拌联合作用下碳酸化钢渣微结构的形成规律尚不清晰,研究模拟水泥砂浆搅拌方式,利用扇叶搅拌式高承压碳酸化反应釜,结合XRD、DSC-TG、FT-IR与SEM-EDS等测试手段,研究... 钢渣含有碱性矿物可作为碳捕集和封存材料,而目前在高压CO_(2)和机械搅拌联合作用下碳酸化钢渣微结构的形成规律尚不清晰,研究模拟水泥砂浆搅拌方式,利用扇叶搅拌式高承压碳酸化反应釜,结合XRD、DSC-TG、FT-IR与SEM-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碳酸化反应时间、CO_(2)压力、搅拌转速等参数对钢渣粉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酸化时间的延长,硅酸盐矿物早期形成的“未反应矿物-凝胶层-碳酸钙层”核壳结构在碳酸钙体积膨胀和机械搅拌的双重作用下,向“内部多核壳颗粒堆积-凝胶嵌挤-外部大壳包裹”的“类石榴型”结构转变;增大CO_(2)压力将促进形成“未反应矿物-凝胶层-碳酸钙层”的核壳结构;提高搅拌速度将加速形成“类石榴型”结构。在碳酸化过程中,钢渣中RO相的MgO参与水化反应产生体积膨胀,与搅拌作用共同使RO相粉化,Mg2+从RO相溶出,并向外层富硅区迁移形成水化硅酸钙(镁)(C-(M)-S-H)凝胶。随着碳酸化时间的延长,RO相粉化程度提高,形成分散的颗粒状结构。铁酸钙参与碳酸化反应,会因生成的碳酸钙体积膨胀作用而粉化,增大CO_(2)压力会促进铁酸钙粉化而呈现“蜂窝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高压 CO_(2) 机械搅拌 碳酸化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董升烨 陈兴刚 +4 位作者 王启豪 姚圉 李若轩 常家宾 宋佳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56,共9页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具有在遭受微小损伤时能够自动愈合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但随着服役场景的多元化,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进行介绍,讨论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方面...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具有在遭受微小损伤时能够自动愈合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但随着服役场景的多元化,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进行介绍,讨论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伤口愈合、药物控释系统、骨组织工程、医疗涂层等方面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概述,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耐久性 医学应用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离子电池/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武海煜 安立宝 张志明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8,共7页
综述了不同维度煤基碳材料的制备过程以及煤基碳材料在金属离子电池和金属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煤基碳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及其在金属离子电池和金属离子电容器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煤基碳材料 金属离子电容器 金属离子电池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电化学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火材料生命周期评价及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凤 张利芳 +2 位作者 魏恒勇 卜景龙 张国繁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3,460,共7页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和生命周期成本评价(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LCCA)方法,是耐火材料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的有效工具。综述了国内外耐火材料LCA及LCCA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耐火制品全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和...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和生命周期成本评价(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LCCA)方法,是耐火材料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的有效工具。综述了国内外耐火材料LCA及LCCA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耐火制品全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和环境成本的量化评估结果,识别了其主要环境污染物种类及来源,确认了耐火材料生产的环境特性和关键环节,以展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揭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LCA) 生命周期成本评价(L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托槽用ZTA陶瓷材料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梓诺 贾泓钰 +1 位作者 张宇晴 陈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0-103,共4页
为提高ZTA陶瓷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性能,本实验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为骨架制备口腔托槽用ZTA陶瓷材料。通过探究粉体固含量、羧甲基纤维素(CMC)用量、丙烯酸(AA)用量、过硫酸铵(APS)用量四个因素对ZTA陶瓷材料的抗弯... 为提高ZTA陶瓷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性能,本实验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为骨架制备口腔托槽用ZTA陶瓷材料。通过探究粉体固含量、羧甲基纤维素(CMC)用量、丙烯酸(AA)用量、过硫酸铵(APS)用量四个因素对ZTA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制备最优工艺水平下的ZTA陶瓷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MC加入量为0.85 g、APS加入量为0.8 g、AA加入量为7.5 mL、Al_(2)O_(3)加入量为110 g、ZrO_(2)加入量为33 g时,ZTA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为222.3 MPa,断裂韧性为8.67 MPa·m^(1/2),相对致密度为0.977,抗剪切强度在6.06~6.93 MPa之间,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 ZTA陶瓷 羧甲基纤维素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银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常石岩 蔡永丰 +3 位作者 刘作涛 吕朝霞 李锋锋 沈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共4页
近年来第一性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性质计算方面,磷酸银在有机物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但磷酸银严重的光腐蚀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磷酸银及其相关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对... 近年来第一性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性质计算方面,磷酸银在有机物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但磷酸银严重的光腐蚀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磷酸银及其相关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对磷酸银的光催化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未来磷酸银的应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磷酸银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多元材料在光催化产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昊天 李金贵 +5 位作者 郭晨曦 牛凤延 何齐升 彭卫康 雷伟岩 沈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近年来,Mxene由于其优秀的导电性、较高的离子迁移率,合适的带隙等等诸多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光催化领域,Mxene可作为一种优秀的助催化剂大幅提高光催化剂的性能。介绍了Mxene的主要合成方法及产氢机理,着重介绍了其在光催... 近年来,Mxene由于其优秀的导电性、较高的离子迁移率,合适的带隙等等诸多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光催化领域,Mxene可作为一种优秀的助催化剂大幅提高光催化剂的性能。介绍了Mxene的主要合成方法及产氢机理,着重介绍了其在光催化产氢领域的发展,并对Mxene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光催化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庆达 王建省 +2 位作者 苏新悦 赵英娜 曾雄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团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连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在气体吸附、催化、传感、医药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MOFs材料的不同合成方法往往...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团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连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在气体吸附、催化、传感、医药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MOFs材料的不同合成方法往往会直接影响材料形貌并导致其性能差异,通过改变合成方法,能够显著改变材料性能并应用于不同领域。综述总结了近年来MOFs材料的多种合成方法及其典型应用进展,并探讨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合成方法 催化 吸附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微 焦继轩 +2 位作者 张海艳 石强 孙建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7,共7页
木质素是可再生的天然芳香族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上的活性基团使其具有成为优良的绿色吸附剂的潜力,可用来吸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其他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等。本文首先对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应用进行了总结介绍;其次对木质素的提取... 木质素是可再生的天然芳香族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上的活性基团使其具有成为优良的绿色吸附剂的潜力,可用来吸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其他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等。本文首先对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应用进行了总结介绍;其次对木质素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进而概述了木质素的改性及其制备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当下木质素吸附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对木质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提取分离 改性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安瑞 王春梅 +3 位作者 王一飞 张若楠 宋振浩 苏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NCM)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相对安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阳离子混排、界面副反应、不可逆相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和倍...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NCM)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相对安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阳离子混排、界面副反应、不可逆相变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和倍率等性能。综述了NCM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问题成因,并从掺杂、表面包覆、单晶和浓度梯度结构等角度探讨了其改性研究情况,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镍钴锰酸锂 掺杂和包覆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压电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子翱 赵慧珍 +2 位作者 庆达 王建省 曾雄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采用Ba(OH)_(2)·8H_(2)O、TiO_(2)通过水热—煅烧法制备四方相BaTiO_(3)。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热缩聚法制备g-C_(3)N_(4)。简单研磨制备不同质量分数BaTiO_(3)/g-C_(3)N_(4)压电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采用Ba(OH)_(2)·8H_(2)O、TiO_(2)通过水热—煅烧法制备四方相BaTiO_(3)。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热缩聚法制备g-C_(3)N_(4)。简单研磨制备不同质量分数BaTiO_(3)/g-C_(3)N_(4)压电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对样品结构、形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与超声波作用下降解罗丹明(Rh B),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电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0%BaTiO_(3)/g-C_(3)N_(4)光吸收性能最好,压电光催化性能最优,100 min内对Rh B降解率为97.81%,是g-C_(3)N_(4)降解速率的1.48倍。捕获剂实验表明,压电光催化条件下·OH与·O_(2)^(-)为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类石墨相氮化碳 压电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孔剂对医用多孔Ti/16Mg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许莹 赵散玉 +3 位作者 夏朋昭 何曜腾 武泽倩 蔡艳青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31,共11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结合微波烧结法制备了弹性模量接近于人体骨骼、强度符合人体植入物要求的医用多孔Ti/16Mg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压缩试验以及耐腐蚀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造孔剂NH_(4)HCO_(3)粒径及添加量(质...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结合微波烧结法制备了弹性模量接近于人体骨骼、强度符合人体植入物要求的医用多孔Ti/16Mg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压缩试验以及耐腐蚀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造孔剂NH_(4)HCO_(3)粒径及添加量(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HCO_(3)对多孔Ti/16Mg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试样孔隙随着NH_(4)HCO_(3)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NH_(4)HCO_(3)添加量增加,试样孔隙率由16.64%增加到33.09%。当NH_(4)HCO_(3)粒径为165~198μm、质量分数为18%时,多孔Ti/16Mg试样的弹性模量为6.49 GPa、抗压强度为115 MPa,满足人体植入物的力学性能要求。NH_(4)HCO_(3)粒径对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影响不大,在相同粒径条件下,随NH_(4)HCO_(3)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24%,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略有下降,极化电阻由574.528Ω·cm^(‒2)下降到139.236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孔剂 多孔钛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掺杂半导体材料光催化研究进展
14
作者 庆达 苏新悦 +3 位作者 王晓宇 彭俊淇 王建省 赵英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是提升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通常通过构建内建电场的方式来实现。然而,传统的异质结结构构建内建电场时需要半导体的能级相匹配,并且合成方式必须能够产生良好的界面接触,受到诸多条件限制。...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是提升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通常通过构建内建电场的方式来实现。然而,传统的异质结结构构建内建电场时需要半导体的能级相匹配,并且合成方式必须能够产生良好的界面接触,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产生内建电场的另一种方法是构建同质结结构的内建电场,使用带隙相等但掺杂水平不同的同种半导体相互接触连接构成的同质结结构,相比于异质结,同样可以有效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而且由于只需要使用单一半导体材料,同质结的制备更为简便,已经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诸多领域被应用。构建同质结结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梯度掺杂在材料内部引入掺杂元素浓度阶梯式分布。文章介绍了梯度掺杂同质结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机理,并概述了梯度掺杂的不同掺杂方式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掺杂 掺杂方式 掺杂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共价键在交联树脂降解回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伟浩 桑晓明 +1 位作者 姜骞 陈兴刚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6,共6页
传统的交联树脂由于存在三维交联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其产量逐渐增大,当其作为复合材料时,应用更广泛。虽然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用性能,并且,该性能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其在废弃后,通常采用焚烧、... 传统的交联树脂由于存在三维交联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其产量逐渐增大,当其作为复合材料时,应用更广泛。虽然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用性能,并且,该性能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其在废弃后,通常采用焚烧、热解、机械研磨及溶解等方法进行回收,但是,以上方法均造成了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将动态共价键,如酯键、碳酸盐键、氨基甲酸酯键、六氢三嗪结构、二硫键及亚胺键等引入交联树脂结构,在温和条件下,赋予了交联树脂降解性能,有利于进行回收利用。因此,综述了动态共价键的种类、动态机制及其在可回收交联树脂中降解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共价键 交联树脂 可降解聚合物 动态机制 降解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齿端分流工艺的汽车变速器齿轮挤压成形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梅 王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8-120,共3页
针对汽车变速器齿轮挤压成形过程中模具载荷过大的弊端,本文采用齿端分流工艺对模具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上模与坯料接触的端面设置分流槽,引导多余的金属进入,降低了模具的最大载荷。结果表明,相对于未设置分流槽的模具,使用分流槽模具所... 针对汽车变速器齿轮挤压成形过程中模具载荷过大的弊端,本文采用齿端分流工艺对模具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上模与坯料接触的端面设置分流槽,引导多余的金属进入,降低了模具的最大载荷。结果表明,相对于未设置分流槽的模具,使用分流槽模具所成形的齿轮锻件齿尖填充完满,而且模具最大载荷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挤压 载荷 分流槽 DEFOR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纤维的制备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志菁 晏蜚 +3 位作者 刘佳 景秭荐 赵鹏飞 陈越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29-735,共7页
氧化铝纤维具有轻质、耐高温、耐腐蚀、低导热系数、高弹性模量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高温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对氧化铝纤维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纤维微观结构出发,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不同形貌的氧化铝纤维的调控方式,指... 氧化铝纤维具有轻质、耐高温、耐腐蚀、低导热系数、高弹性模量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高温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对氧化铝纤维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从纤维微观结构出发,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不同形貌的氧化铝纤维的调控方式,指出了氧化铝纤维在制备工艺和性能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氧化铝纤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 制备工艺 结构调控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史顺超 张海伦 +1 位作者 王建省 曾雄丰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9,共12页
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水处理手段,以其无二次污染、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以TiO_(2)这一典型光催化剂为例,其光量子效率低、禁带宽度大以及对可见光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近年来,... 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水处理手段,以其无二次污染、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以TiO_(2)这一典型光催化剂为例,其光量子效率低、禁带宽度大以及对可见光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近年来,基于贵金属(Au、Ag、Pt)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被证明是提升光催化性能的一种有效策略。但贵金属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通过系统总结LSPR增强光催化活性的机制与关键问题,并重点综述了以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和主族金属等非贵金属通过修饰TiO_(2),梳理等离子体增强光催化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性能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控制添加剂对二氧化硅气凝胶开裂程度的影响
19
作者 陈冰 张帆 +4 位作者 汪启轩 魏恒勇 程思燕 张璞 陈祖辉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49,共6页
探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干燥控制添加剂对二氧化硅气凝胶开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P和PEG的添加量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凝胶的开裂程度。当加入0.23%分子量为130万的PVP或25.8%分子量为5.8万的PEG作为干燥控制剂时,... 探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干燥控制添加剂对二氧化硅气凝胶开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P和PEG的添加量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凝胶的开裂程度。当加入0.23%分子量为130万的PVP或25.8%分子量为5.8万的PEG作为干燥控制剂时,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开裂程度最低。然而,PVP的过量添加会导致气凝胶更易开裂。研究表明,PEG的添加使得颗粒团聚更明显,降低了开裂程度,且其效果优于P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PVP PEG 常压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包覆植酸糠胺盐对PLA阻燃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高纳川 闫莉 +2 位作者 高雪雨 桑晓明 陈兴刚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在水相中采用壳聚糖(CS)包覆植酸糠胺盐(PF)一步制备了生物基阻燃剂(CS@PF),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测试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CS@PF具有较好的热稳定与疏水性能。将其通过熔融共混应... 在水相中采用壳聚糖(CS)包覆植酸糠胺盐(PF)一步制备了生物基阻燃剂(CS@PF),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测试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CS@PF具有较好的热稳定与疏水性能。将其通过熔融共混应用于聚乳酸(PLA)中,改善PLA阻燃性能。结果表明,CS@PF抑制了PLA在熔融过程中的酸降解行为,对PLA的加工流变性没有影响,加工性能较好,力学性能降低;当PLA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CS@PF时,PLA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5.7%,可通过垂直燃烧测试UL 94 V-0级,在锥形量热测试(CCT)中,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至302 kW/m^(2),总热释放降低至84.0 MJ/m^(2),与纯PLA相比,分别降低了33.3%和16.7%。CCT、拉曼(RAM)、TGA、热重-红外联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CS@PF同时对凝聚相和气相具有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聚乳酸 生物基 壳聚糖 植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