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最近邻的联邦聚合算法
1
作者 施永辉 代琪 +1 位作者 陈丽芳 韩阳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244,共9页
联邦学习框架在保护本地数据隐私的同时,面临着来自攻击者污染客户端数据的挑战,导致全局模型性能下降。目前主流联邦学习框架通常假设客户端本地数据是干净的,但实际情况中攻击者可通过数据污染手段来降低模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 联邦学习框架在保护本地数据隐私的同时,面临着来自攻击者污染客户端数据的挑战,导致全局模型性能下降。目前主流联邦学习框架通常假设客户端本地数据是干净的,但实际情况中攻击者可通过数据污染手段来降低模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自然最近邻的联邦聚合算法。与其他传统联邦防御算法不同,该算法为非独立同分布条件下的联邦学习框架,能够防御有目标的攻击。该算法引入自然最近邻的搜索过程,通过此过程赋予模型异常度,有效区分异常模型。选取其中异常度较小的节点参与训练,确保正常节点参与的训练次数远大于恶意节点次数。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独立同分布条件下,该算法在标签翻转和后门攻击等有目标攻击的场景下,能保持模型性能稳定,增强了联邦学习框架的鲁棒性。即使受到恶意攻击,该算法能够有效维护全局模型的性能和可靠性,为解决客户端数据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为联邦学习框架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聚合算法 自然最近邻 鲁棒性 标签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智能化包装设计中元素形态视觉传达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璐 龙海洋 韩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7-159,163,共4页
当前智能化包装设计方法下视觉传达初稿元素色彩单一,因此提出新的现代智能化包装设计中元素形态视觉传达的研究。建立元素形态处理模型,将包装的设计中每个顶点的三维齐次坐标转换为平面上的二维坐标,引入斐氏数列优化整体构图,有机整... 当前智能化包装设计方法下视觉传达初稿元素色彩单一,因此提出新的现代智能化包装设计中元素形态视觉传达的研究。建立元素形态处理模型,将包装的设计中每个顶点的三维齐次坐标转换为平面上的二维坐标,引入斐氏数列优化整体构图,有机整合视觉元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完成视觉传达色彩的调和,以此完成现代智能化包设计中元素形态视觉传达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视觉传达技术作品初稿中色素类型比现有技术平均高出约24种,验证了研究在包装设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形态 视觉传达 包装设计 视觉元素整合 色彩调和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送剂掺量对充填料浆流动性能及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薛振林 张友志 +2 位作者 甘德清 张欣 胡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0,共6页
泵送剂作为改善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的添加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矿山,但泵送剂对料浆凝固后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却尚不明确。针对某矿不同泵送剂掺量的充填料浆,开展了料浆塌落度试验、流变试验、充填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试块电镜细... 泵送剂作为改善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的添加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矿山,但泵送剂对料浆凝固后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却尚不明确。针对某矿不同泵送剂掺量的充填料浆,开展了料浆塌落度试验、流变试验、充填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试块电镜细观试验。结果表明:泵送剂对塌落度呈非线性梯度影响,随着泵送剂掺量不断增加,同剂量的泵送剂对塌落度的影响能力慢慢减弱;屈服应力与塑性黏度均随泵送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泵送剂掺量在超过3%后,屈服应力的下降幅度明显减缓,而对于塑性黏度,掺量超过2%时,其下降幅度就已经开始明显减缓;泵送剂对3 d养护龄期试块强度的影响较弱,而对于7 d、28 d养护龄期试块,掺量为1%和2%时,对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是正面的,当掺量大于2%时,充填试块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掺量在1%时充填试块的细观结构是最致密的,随着泵送剂掺量的增加,大孔隙逐渐增加。综合考虑泵送剂成本、料浆流动性及抗压强度,针对试验中的料浆配比,推荐泵送剂掺量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泵送剂 流动性能 抗压强度 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的超细尾砂触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友志 甘德清 +2 位作者 薛振林 刘志义 张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超细尾砂触变行为灵活性的规律,设计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利用温控式桨式流变仪,结合电子显微镜,分析温度、灰砂比和浓度对料浆触变性的影响规律,并从细观层面解释触变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对较高浓度料浆的触变... 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超细尾砂触变行为灵活性的规律,设计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利用温控式桨式流变仪,结合电子显微镜,分析温度、灰砂比和浓度对料浆触变性的影响规律,并从细观层面解释触变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对较高浓度料浆的触变环形态影响最大;三种因素对触变性的影响顺序为浓度>温度>灰砂比,且灰砂比的影响水平与其他两因素不在同一个数量级;较之剪切试验前,料浆在剪切试验后内部絮团单体直径变大,且絮团分布明显变稀疏,与黏度降低现象一致。对触变行为做出了一般解释,为工业现场控制料浆触变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变行为 超细尾砂 温度 流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