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指结构转录因子锌指蛋白148和SP5对P53转录活性的作用
1
作者 王代伟 周晨 +7 位作者 张品正 王旭莹 李佳文 马雨凯 严佳琦 王志婷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715,共9页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148与SP5对P5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发现,转录因子ZNF148和SP5在细胞系中表达量存在差异,ZNF148在Ishikawa中mRNA表达是A549的1.9倍,SP5在A549中mRNA表达是Ishikawa的802.4倍。通过过表达以及敲低实验发现,在Ishikawa细胞中,ZNF148敲低后P53表达量下降(81.8%),过表达SP5后P53表达量上升(2.6倍);在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si-SP5和ZNF148表达质粒,P53的mRNA表达量上升6.6倍和14.6倍。结果表明,转录因子ZNF148激活而SP5抑制P53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检索发现,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具有ZNF148与SP5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数据显示,Ishikawa和A549细胞中过表达ZNF148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提高了2.1倍和4.2倍(P<0.05);转染SP5质粒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了约77.1%和35.7%(P<0.05);而突变了P53基因启动子的ZNF148与SP5的结合位点序列,则该效应消失。进一步转染不同比例的ZNF148与SP5表达质粒,发现SP5可以逆转ZNF148对P53的转录激活作用。研究表明,ZNF148与SP5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共有序列,以及二者的比例可能影响P53的转录活性。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Wnt通路基因的表达以及敲低ZNF148与SP5后细胞的增值情况,观察2转录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综上,ZNF148与SP5共同调控P53基因的转录活性,二者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是影响P53基因活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结构 锌指蛋白148 Sp5转录因子 P5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活性探针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目变异
2
作者 胡笑梅 周晨 +5 位作者 张品正 陈阳 李佳文 马雨凯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5-902,共8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 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在体外诊断和精准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无法区分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CNV。本研究利用交叉活性探针定性与定量检测具有单核苷酸差异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rs76711854所在以及下游9 514 bp长度片段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其基因型通过一代测序确认。此SNP的定性与定量分别通过探针法的定量PCR和数字PCR方法检测。rs76711854所在的CNV在针对G基因型探针出现分层,并在针对GA不同基因型的探针中均表现出A/G比例2:1。检测长度超过其下游9 kb以及更长的92 kb和203 kb的DNA片段,发现此CNV存在于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中,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此203 kb范围拷贝数一致。本研究开发出以rs76711854位点的G/A片段为例,通过不同通道交叉定量检测的CNV方法,并推断DU145细胞的此处为多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交叉扩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2与雄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调控关系
3
作者 张品正 梁娜 +7 位作者 常铭杰 王旭莹 李金泽 王亚宁 孙凡丽 陈紫芸 尚璇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0-1077,共8页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经典的前列腺癌主效基因。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2(colon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 2,CCAT2)是基于GWAS大数据结果发现的前列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基因,二者关系尚未见报道。依据AR表达模式的不同,...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经典的前列腺癌主效基因。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2(colon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 2,CCAT2)是基于GWAS大数据结果发现的前列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基因,二者关系尚未见报道。依据AR表达模式的不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可以划分为普通前列腺癌以及恶性程度更高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ce prostate cancer,CRPC)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机制尚不明确。AR与CCAT2是否存在调控关系以及是否在其中发挥作用是本研究的切入点。本文采用雄激素依赖型与非依赖型的前列腺癌细胞研究模型LNCaP与DU145细胞系,研究发现了CCAT2与AR存在转录调控关系。首先,采用过表达与敲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策略,发现二者的RNA水平存在相互调控。在DU145细胞中,G型CCAT2激活AR mRNA水平到2.6倍,T型CCAT2抑制AR mRNA水平至0.2(P<0.05);在LNCap细胞中,G型CCAT2激活AR mRNA水平1.5倍,T型CCAT2对AR mRNA水平变化无显著意义(P<0.05)。在DU145细胞中过表达AR,CCAT 2的表达量上升2.9倍(P<0.05);在LNCaP细胞中沉默AR的表达,CCAT 2的表达水平下降至0.48(P<0.05)。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CCAT2对AR启动子相对活性影响与RNA水平改变相一致。由于CCAT2研究的缺乏,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其与细胞活性以及对AR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数据显示与转录水平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后,本文初步分析了AR与CCAT2可能相关的靶基因,包括CTNNB1,MYC和TCF7L 2,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并验证了转录水平的发现。结果表明,在LNCaP细胞中G型CCAT2分子激活AR的转录,U型CCAT2无作用。在DU145细胞中,G型CCAT2激活AR转录,U型CCAT2抑制AR的转录。在2个细胞系中,AR都激活CCAT 2整体的转录活性,提示二者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研究发现,CCAT2与AR的转录调控关系,为真核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机制研究以及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基因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2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