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RGD多肽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钽界面形态及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甘洪全
王茜
+5 位作者
张辉
刘鑫
邓华民
宋会平
王志强
李琪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 polypeptedes,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多孔钽结合界面形态变化以及相关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评价RGD修饰多孔钽对钽-骨界面骨整合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直径10 mm、厚...
目的:通过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 polypeptedes,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多孔钽结合界面形态变化以及相关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评价RGD修饰多孔钽对钽-骨界面骨整合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直径10 mm、厚3 mm的多孔钽片通过表面吸附法分别将3种质量浓度的RGD溶液(1 g/L、5g/L、10 g/L)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取第2代MG63成骨样细胞与钽-RGD复合培养成为成骨细胞/钽/RGD复合物,分为4组:未修饰Ta组(对照组),1 g/L成骨细胞/Ta/RGD组,5 g/L成骨细胞/Ta/RGD组及10 g/L成骨细胞/Ta/RGD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孔钽及复合物外观特征、成骨细胞与Ta/RGD界面的相互作用,测定成骨细胞在Ta/RGD材料上的黏附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各组成骨蛋白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的表达。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RGD修饰后多孔钽界面铺展并向孔隙内伸延,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微孔内及界面。24 h、48 h及72 h各组成骨细胞在Ta/RGD材料界面的黏附率均高于未修饰组(对照组),其中5 g/L成骨细胞/Ta/RGD组在48 h的黏附力最强[(68.07±3.80)vs.(23.40±4.39),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成骨细胞与Ta/RGD复合培养48 h成骨细胞OC、FN及F-actin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未修饰组,其中5 g/L成骨细胞/Ta/RGD组高于10 g/L组及1 g/L组[OC:(18.08±0.08)vs.(15.14±0.19),P<0.05;(18.08±0.08)vs.(14.04±0.61),P<0.05。FN:(24.60±0.98)vs.(15.90±0.53),P<0.05;(24.60±0.98)vs.(15.30±0.42),P<0.05。F-actin:(29.20±1.31)vs.(24.50±1.51),P<0.05;(29.20±1.31)vs.(16.92±0.40),P<0.05]。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呈丝状分布于胞质,沿细胞胞突纵向排列,其蛋白表达高于OC及FN。结论:RGD多肽有利于成骨细胞在多孔钽界面黏附、铺展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重组,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多孔钽界面改建及骨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多肽
钽
细胞黏附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神经炎症反应与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莹雪
卞育婕
+5 位作者
周玉奇
崔逸爽
周国龙
魏子峰
张宇新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元退化性疾病。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为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我们通过建立PD的多种动物模型来模拟PD病的发病过程,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近年来有报道小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元退化性疾病。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为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我们通过建立PD的多种动物模型来模拟PD病的发病过程,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近年来有报道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静息状态下对机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其长期慢性激活有神经毒性,对机体会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6-OHDA
MPTP
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GD多肽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钽界面形态及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甘洪全
王茜
张辉
刘鑫
邓华民
宋会平
王志强
李琪佳
机构
华北
理
工
大学
附属医院骨科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系
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科
开滦总医院检验科
华北
理
工
大学
医学
实验中心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2,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E06B03)
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16277776D)
+1 种基金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361036)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20160225)资助~~
文摘
目的:通过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 polypeptedes,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多孔钽结合界面形态变化以及相关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评价RGD修饰多孔钽对钽-骨界面骨整合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直径10 mm、厚3 mm的多孔钽片通过表面吸附法分别将3种质量浓度的RGD溶液(1 g/L、5g/L、10 g/L)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取第2代MG63成骨样细胞与钽-RGD复合培养成为成骨细胞/钽/RGD复合物,分为4组:未修饰Ta组(对照组),1 g/L成骨细胞/Ta/RGD组,5 g/L成骨细胞/Ta/RGD组及10 g/L成骨细胞/Ta/RGD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孔钽及复合物外观特征、成骨细胞与Ta/RGD界面的相互作用,测定成骨细胞在Ta/RGD材料上的黏附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各组成骨蛋白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的表达。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RGD修饰后多孔钽界面铺展并向孔隙内伸延,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微孔内及界面。24 h、48 h及72 h各组成骨细胞在Ta/RGD材料界面的黏附率均高于未修饰组(对照组),其中5 g/L成骨细胞/Ta/RGD组在48 h的黏附力最强[(68.07±3.80)vs.(23.40±4.39),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成骨细胞与Ta/RGD复合培养48 h成骨细胞OC、FN及F-actin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未修饰组,其中5 g/L成骨细胞/Ta/RGD组高于10 g/L组及1 g/L组[OC:(18.08±0.08)vs.(15.14±0.19),P<0.05;(18.08±0.08)vs.(14.04±0.61),P<0.05。FN:(24.60±0.98)vs.(15.90±0.53),P<0.05;(24.60±0.98)vs.(15.30±0.42),P<0.05。F-actin:(29.20±1.31)vs.(24.50±1.51),P<0.05;(29.20±1.31)vs.(16.92±0.40),P<0.05]。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呈丝状分布于胞质,沿细胞胞突纵向排列,其蛋白表达高于OC及FN。结论:RGD多肽有利于成骨细胞在多孔钽界面黏附、铺展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重组,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多孔钽界面改建及骨整合。
关键词
RGD多肽
钽
细胞黏附
成骨细胞
Keywords
Arg-Gly-Asp polypeptedes peptides
Tantalum
Cell adhesion
Osteoblasts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神经炎症反应与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2
作者
王莹雪
卞育婕
周玉奇
崔逸爽
周国龙
魏子峰
张宇新
王茜
机构
华北
理
工
大学
临床
医学院
唐山曹妃甸区医院骨外科
华北
理
工
大学
基础
医学院
人体
解剖
学
系
、唐山市慢性病临床
基础
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C2004000689)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指令项目(13130267z)
+2 种基金
河北联合大学科学研究基金(Z201236)
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081023)
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5147)
文摘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元退化性疾病。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为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我们通过建立PD的多种动物模型来模拟PD病的发病过程,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近年来有报道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静息状态下对机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其长期慢性激活有神经毒性,对机体会造成损伤。
关键词
神经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6-OHDA
MPTP
LPS
分类号
R742.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RGD多肽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钽界面形态及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
甘洪全
王茜
张辉
刘鑫
邓华民
宋会平
王志强
李琪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神经炎症反应与损伤的研究进展
王莹雪
卞育婕
周玉奇
崔逸爽
周国龙
魏子峰
张宇新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