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合金渗氮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利光 宋春燕 +2 位作者 王书桓 赵定国 程世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38,共3页
介绍了稀土合金熔液底吹氮气、高压顶吹氮气、非平衡凝固制备合金薄带三种渗氮工艺的特点及影响渗氮效果的因素,并对稀土合金渗氮工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渗氮 稀土合金 钐铁 永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铁合金感应熔炼实验参数的探究
2
作者 柳昆 王书桓 +1 位作者 张一昆 李博海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感应熔炼制备钐铁合金,采用XRD、SEM、XRF等手段研究了熔炼压力和次数对熔炼过程Sm挥发以及熔炼终点钐铁合金Sm含量、相组成及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原料状态和Sm补偿量。结果表明:多次熔炼后钐铁合金的相分布更加均匀稳定... 通过感应熔炼制备钐铁合金,采用XRD、SEM、XRF等手段研究了熔炼压力和次数对熔炼过程Sm挥发以及熔炼终点钐铁合金Sm含量、相组成及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原料状态和Sm补偿量。结果表明:多次熔炼后钐铁合金的相分布更加均匀稳定;为避免Sm过度挥发,熔炼次数不宜过多,反复熔炼3次即可;熔炼压力越大,Sm挥发越少,同时较高的熔炼压力能够抑制合金内部组织的长大。使用均匀稳定的钐铁合金为原料进行熔炼更有利于抑制熔炼过程Sm的挥发。过多的Sm补偿量并不能稳定熔炼终点钐铁合金的Sm含量,一般感应熔炼可选取4%的纯钐补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铁合金 感应熔炼 熔炼压力 熔炼次数 Sm挥发 Sm含量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生产全流程中CO_(2)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孟鑫 李晨晓 +3 位作者 赵鹏 冯子康 纪志浩 孙华康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4,共14页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面临着高碳排放量的挑战。本文通过总结钢铁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分析不同钢铁制造流程特点以及不同流程下的碳排放强度;介绍欧盟的ULCOS、日本的COURSE 50、韩国的POSCO等低碳冶金项目及其开发和应用...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面临着高碳排放量的挑战。本文通过总结钢铁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分析不同钢铁制造流程特点以及不同流程下的碳排放强度;介绍欧盟的ULCOS、日本的COURSE 50、韩国的POSCO等低碳冶金项目及其开发和应用的新技术,着重对比分析主要的CO_(2)捕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CO_(2)在钢铁冶炼全流程工序中的应用,证实CO_(2)在钢铁冶炼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详细阐述CO_(2)在烧结机、高炉、电弧炉、转炉以及精炼和连铸等环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CO_(2)在炼钢温度下的性质,指出CO_(2)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炼钢过程,并具有降低碳排放、提高钢水质量等优势。CO_(2)捕集及其资源化利用对于钢铁工业绿色低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研究CO_(2)的捕集和利用技术,推动其在钢铁冶炼全流程中应用,以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碳排放 资源化利用 低碳冶金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Si系合金的组织和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秦铁玉 宋春燕 +3 位作者 马汝成 张学峰 郝威 贵永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Fe-Cr-Si系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蚀及高温抗氧化等性能,特别是Cr、Si元素的引入能提高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Fe20Cr10Si合金,利用XRD、SEM等研究了Fe20Cr10S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900℃空气环境中的高温氧化行为... Fe-Cr-Si系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蚀及高温抗氧化等性能,特别是Cr、Si元素的引入能提高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Fe20Cr10Si合金,利用XRD、SEM等研究了Fe20Cr10S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900℃空气环境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由初生Fe_(3)Si树枝晶和枝晶间Fe-Cr固溶体和γ-Fe相的共晶体组成。合金在900℃空气环境中的抗氧化能力是45钢的50倍。氧化形成Cr_(2)O_(3)和SiO_(2)复合氧化层对基体有保护作用,氧化前期Cr的氧化和扩散是氧化膜生长机制的主因,而后因氧化膜剥落转变为受Si的氧化和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Si系合金 组织 氧化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模喷铸对钐铁合金组织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
5
作者 宋春燕 程世伟 +2 位作者 王书桓 赵定国 胡利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2,共6页
采用铜模喷铸技术制备钐铁合金快速凝固试样,利用薄材的非稳态导热方程计算钐铁合金在铜模内的冷却速率。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钐铁合金在氮气喷铸后快速凝固过程中的组织形貌及物... 采用铜模喷铸技术制备钐铁合金快速凝固试样,利用薄材的非稳态导热方程计算钐铁合金在铜模内的冷却速率。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钐铁合金在氮气喷铸后快速凝固过程中的组织形貌及物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氮气将熔融态Sm-Fe合金喷铸到铜模内后,合金的冷却速度约为16.8 K/s;较大的冷却速率使枝晶间距明显变小,促进了合金晶粒细化,并抑制各相之间的相互扩散,合金成分更加均匀;氮化反应基本上只在喷铸试样表面进行,且生成物主要由Sm2Fe17Nx与氮的氢氧化物构成,相对含量分别为34.36%与6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铁合金 铜模喷铸 快速凝固 组织形貌 物相组成 冷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钐铁合金晶化温度和时间的探究
6
作者 张一昆 王书桓 +1 位作者 柳昆 赵定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8,共7页
通过XRD、SEM、DSC等手段分析了含钐量为24%的钐铁合金晶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非晶态钐铁合金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钐铁合金快淬速度达到35 m/s,冷却速率达到1.03×10^6 K/s,其快淬薄带也只... 通过XRD、SEM、DSC等手段分析了含钐量为24%的钐铁合金晶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非晶态钐铁合金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钐铁合金快淬速度达到35 m/s,冷却速率达到1.03×10^6 K/s,其快淬薄带也只能形成10%~20%的非晶量;将快淬薄带球磨2.5 h后,Sm2Fe17主相已达到完全非晶,合金中仅存在少量α-Fe相。钐铁合金快淬薄带球磨2.5 h的非晶态粉末最佳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是700℃和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铁合金 快淬薄带 高能球磨 Sm2Fe17 非晶态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