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爱华 李倩 +3 位作者 白桂春 朱世纯 李宝丽 周春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18-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大鼠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时其神经功能、梗死脑组织体积、形态及显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大鼠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时其神经功能、梗死脑组织体积、形态及显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预处理高、中、低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7 d,每天1次,第7天腹腔注射2 h后制作模型;给药剂量分别为20、10、5 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Longa5分制评分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再灌注24 h电镜观察缺血边缘区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增大,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与模型组对比,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电镜下,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参附注射液预处理 大鼠MCA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丽 唐慧 +6 位作者 周彩凤 朱莹 李宁 张丽娟 王智惠 陈天智 王瑞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146-3149,共4页
目的:探讨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超微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制作改良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PostC)组。通过焦油紫染色方法观察神... 目的:探讨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超微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制作改良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PostC)组。通过焦油紫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生存密度,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病理改变。结果:焦油紫染色显示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密度较低、电镜下病变最严重,可见神经元、微血管、星形胶质细胞、轴突的超微病理改变,并出现凋亡神经元;PostC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密度明显高于I/R组(P<0.05),电镜下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轴突的超微病理改变显著减轻,未见明显凋亡神经元。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密度较高,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结论: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促进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生存,抑制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样改变,大鼠CA1区超微病理变化明显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性脑缺血后处理 大鼠海马CA1区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预处理对H_2O_2诱导大鼠心肌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童 钟烨 +5 位作者 孙雅涵 韩学超 徐森 何玛莉 徐菁蔓 田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94-1501,共8页
为了探讨木犀草素能否通过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本实验分别用1、50、100、150μmol/L的木犀草素预处理大鼠心肌来源的H9c2细胞,再使用650μmol/L的H... 为了探讨木犀草素能否通过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本实验分别用1、50、100、150μmol/L的木犀草素预处理大鼠心肌来源的H9c2细胞,再使用650μmol/L的H_2O_2制作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利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然后用最适浓度的木犀草素预处理H9c2细胞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P-ERK1/2、P-Akt、P-GSK-3β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最后我们发现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预处理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其中在100μmol/L时达到最佳效应。与H_2O_2组相比,100μmol/L的木犀草素预处理可以使TMRE(四甲基罗丹明乙酯)强度降低程度明显减轻,对抗H_2O_2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同时木犀草素预处理可以降低细胞色素C表达,使P-GSK-3β、P-Akt、P-ERK1/2表达升高,渥曼青霉素(PI3K抑制剂)和PD98059(ERK1/2抑制剂)可以阻断这种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木犀草素预处理可以减轻H_2O_2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RISK信号通路增加P-GSK-3β表达,抑制m PTP开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氧化应激损伤 RIS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温经汤对妇科虚寒证模型大鼠子宫、卵巢GRP78、Nr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丁洁 张相杰 +4 位作者 徐洪 张碧溦 齐峰 成秀梅 杜惠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964-1967,2015,共5页
目的:观察金匮温经汤对妇科虚寒证模型大鼠子宫、卵巢GRP78、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清洁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温经汤高、低剂量组(各30只)。模型组、温经汤高、低剂量组采用延长冰箱冷冻加冰... 目的:观察金匮温经汤对妇科虚寒证模型大鼠子宫、卵巢GRP78、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清洁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温经汤高、低剂量组(各30只)。模型组、温经汤高、低剂量组采用延长冰箱冷冻加冰水浸泡时间的方法造模,同时温经汤高、低剂量组给予金匮温经汤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30 d。处死大鼠,取子宫、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GRP78、Nrf-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子宫、卵巢GRP78、Nrf-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高、低剂量组子宫、卵巢GRP78、Nrf-2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温经汤通过上调子宫、卵巢GRP78、Nrf-2表达,拮抗内质网应激,缓解氧化损伤,恢复改善靶器官功能,治疗妇科虚寒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虚寒证 金匮温经汤 内质网应激 GRP78 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miR-122及miR-155动态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雪 王悦 +9 位作者 张扬 蔡海峰 冯福民 张美航 吴冬雪 王雪 张咪 朱晗瑀 陈琦 杨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乙肝患者血浆中miR-122、miR-15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细胞周期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血浆中miR-122、miR-155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 目的动态观察乙肝患者血浆中miR-122、miR-15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细胞周期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血浆中miR-122、miR-155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周期因子p53、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乙肝患者血浆中miR-122、miR-155均明显升高(P<0.05);在继续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血浆中miR-122先升高再下降,miR-155表达下降。miR-122、miR-155的表达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L-6、TNF-α、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等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miR-155与其相关性更明显;同时miR-155与p53呈负相关(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中miR-122和miR-155的异常表达与乙型肝炎所致肝损伤有关,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损伤的监测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非编码RNA 肝损伤 炎症因子 细胞周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溺死大鼠肺组织AQP-1、AQP-4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兵 姚士强 郝小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观测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入河水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河水溺死组、抛尸入水组及脱颈致死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目的观测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入河水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河水溺死组、抛尸入水组及脱颈致死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AQP-1、AQP-4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河水溺死组AQP-1蛋白的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和脱颈致死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河水溺死组AQP-4蛋白的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和脱颈致死组(P<0.05),而Western印迹法未检测出三者的差别(P>0.05)。河水溺死组大鼠肺组织的AQP-1、AQP-4 m RNA表达高于抛尸入水组(P<0.05)。结论河水溺死组的大鼠在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AQP-1、AQP-4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对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尸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水 水通道蛋白质-1 水通道蛋白质-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SDKP与AngⅡ信号交互作用对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燕 耿玉聪 +4 位作者 高学敏 彭海兵 李世峰 徐洪 杨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轴在大鼠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Wistar...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轴在大鼠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分别染尘0、2、4、8、12、16周构建大鼠矽肺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矽肺大鼠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纤连蛋白(Fn)、ACE及AT1R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矽肺大鼠肺组织中Ac-SDKP和AngⅡ的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染尘2周后即可见肺泡壁增宽及巨噬细胞浸润,4周组偶见孤立的细胞性结节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构成),8周组和12周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宽明显,且细胞性结节数量增多,16周组肺组织内可见多个细胞性结节的融合和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并可见细胞纤维性矽结节的形成。与对照组比较,矽肺模型4、8、12、16周组大鼠肺组织α-SMA、ColⅠ、Fn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2、4、8、12、16周组大鼠肺组织ACE、AngⅡ、AT1R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而大鼠肺组织中Ac-SDKP的表达水平在矽肺模型2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逐渐降低,在12周和16周组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矽肺局部组织ACE/AngⅡ/AT1R的表达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升高,而Ac-SDKP的表达逐渐降低。Ac-SDKP和AngⅡ信号参与了大鼠矽肺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 矽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利塞膦酸钠对地塞米松诱导大鼠骨丢失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志斌 吴春芳 +6 位作者 张国彬 迟博婧 王玉丹 刘子洪 王宝 马超 田发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2-748,共7页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和利塞膦酸钠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雌性3月龄SD大鼠,分为五组(每组8只):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利塞膦酸钠组和联合用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和利塞膦酸钠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雌性3月龄SD大鼠,分为五组(每组8只):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利塞膦酸钠组和联合用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每周2次),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5 mg/kg、利塞膦酸钠0.1 mg/kg和两者联合干预,均为每天1次,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材。取左侧股骨检测其骨密度后,采用三点弯曲实验分析其最大载荷,取左侧胫骨经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近端松质骨骨量及微观结构参数。取右侧股骨脱钙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PG和RANKL的表达,提取右侧胫骨RNA,检测骨保护素(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的表达。结果(1)骨密度:模型组(0.207±0.02)g/cm^2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辛伐他汀组(0.226±0.023)g/cm^2、利塞膦酸钠组(0.237±0.021)g/cm^2显著低于对照组(0.282±0.013)g/cm^2、联合用药组(0.257±0.012)g/cm^2(P<0.05)。(2)生物力学:最大载荷:模型组(90.2±7.1)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P<0.05)。(3)micro-CT:模型组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显著低于其他4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辛伐他汀组(21.6±2.8)、利塞膦酸钠组(21.9±2.6)BV/TV显著低于对照组(29.5±2.7)、联合用药组(25.3±2.9),Tb.S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免疫组化染色:OPG:模型组、利塞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组和E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利塞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RANKL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5)PCR:模型组(0.74±0.17)OPG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16)、辛伐他汀组(1.27±0.19)(P<0.05);RNAKL在模型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辛伐他汀组(1.31±0.16)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18)。结论地塞米松可诱发建立大鼠骨丢失模型,辛伐他汀和利塞膦酸钠联合应用治疗可部分阻止该模型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利塞膦酸钠 骨丢失 生物力学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多肽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钽界面形态及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甘洪全 王茜 +5 位作者 张辉 刘鑫 邓华民 宋会平 王志强 李琪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 polypeptedes,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多孔钽结合界面形态变化以及相关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评价RGD修饰多孔钽对钽-骨界面骨整合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直径10 mm、厚... 目的:通过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 polypeptedes,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MG63成骨样细胞-多孔钽结合界面形态变化以及相关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评价RGD修饰多孔钽对钽-骨界面骨整合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直径10 mm、厚3 mm的多孔钽片通过表面吸附法分别将3种质量浓度的RGD溶液(1 g/L、5g/L、10 g/L)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取第2代MG63成骨样细胞与钽-RGD复合培养成为成骨细胞/钽/RGD复合物,分为4组:未修饰Ta组(对照组),1 g/L成骨细胞/Ta/RGD组,5 g/L成骨细胞/Ta/RGD组及10 g/L成骨细胞/Ta/RGD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孔钽及复合物外观特征、成骨细胞与Ta/RGD界面的相互作用,测定成骨细胞在Ta/RGD材料上的黏附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各组成骨蛋白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的表达。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RGD修饰后多孔钽界面铺展并向孔隙内伸延,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微孔内及界面。24 h、48 h及72 h各组成骨细胞在Ta/RGD材料界面的黏附率均高于未修饰组(对照组),其中5 g/L成骨细胞/Ta/RGD组在48 h的黏附力最强[(68.07±3.80)vs.(23.40±4.39),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成骨细胞与Ta/RGD复合培养48 h成骨细胞OC、FN及F-actin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未修饰组,其中5 g/L成骨细胞/Ta/RGD组高于10 g/L组及1 g/L组[OC:(18.08±0.08)vs.(15.14±0.19),P<0.05;(18.08±0.08)vs.(14.04±0.61),P<0.05。FN:(24.60±0.98)vs.(15.90±0.53),P<0.05;(24.60±0.98)vs.(15.30±0.42),P<0.05。F-actin:(29.20±1.31)vs.(24.50±1.51),P<0.05;(29.20±1.31)vs.(16.92±0.40),P<0.05]。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呈丝状分布于胞质,沿细胞胞突纵向排列,其蛋白表达高于OC及FN。结论:RGD多肽有利于成骨细胞在多孔钽界面黏附、铺展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重组,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多孔钽界面改建及骨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多肽 细胞黏附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促进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大鼠骨折早期愈合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国龙 刘光源 +3 位作者 刘小坡 冯云波 刘家寅 田发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9-966,共8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大鼠早期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CF、DOF、DOFI和DOFIZ 4组。除CF组外,其余3组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动物模型,其中DOFI组和DOFIZ组分别给予单独胰...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大鼠早期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CF、DOF、DOFI和DOFIZ 4组。除CF组外,其余3组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动物模型,其中DOFI组和DOFIZ组分别给予单独胰岛素或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折后3周取材。通过对骨痂X线片、Micro-CT、番红O-固绿染色、TRAP阳性破骨细胞密度、OCN和Caspase-3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单独应用胰岛素或联合唑来膦酸对其早期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DOF组骨痂的骨折愈合X线评分、Tb.N、BV/TV、骨性骨痂面积比和OCN表达均显著低于CF组(P<0.05),Th.Sp、TRAP阳性破骨细胞密度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高于CF组(P<0.05)。胰岛素干预后,DOFI组以上各受损指标中除了Th.Sp外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联合唑来膦酸干预后,DOFIZ组骨痂面积、Tb.N、BV/TV和骨性骨痂面积比显著高于DOFI组(P<0.05),Th.Sp和TRAP阳性破骨细胞密度显著低于DOFI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早期单剂量唑来膦酸干预可促进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大鼠骨折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雌激素缺乏 骨折 胰岛素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DPR基因表达水平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细胞DH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向君 蒲志杰 +6 位作者 孟令宇 马艳红 何海兰 熊浩 吴雪静 张浩军 李治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 OLETF大鼠醌式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存在K93T点突变,QDPR催化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成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能将二氢喋呤... 目的 OLETF大鼠醌式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uinoid 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QDPR)存在K93T点突变,QDPR催化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成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能将二氢喋呤还原成BH4,提示生物喋呤代谢与叶酸代谢通路之间有串扰。文中通过研究QDPR基因表达水平对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DHFR表达的影响,探讨QDPR基因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高糖环境下NRK-52E细胞及OLETF大鼠DHFR蛋白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技术感染NRK-52E细胞,制作空载过表达、过表达QDPR敲低随机序列对照和敲低QDPR模型。每组再分别给予5.4 mmol/L正常糖培养基和30 mmol/L高糖培养基培养细胞72 h,模拟DN模型。实验分组:NRK-52E对照组、NRK-52E高糖组、空载过表达病毒对照组、空载过表达病毒高糖组、QDPR基因过表达组、QDPR基因过表达高糖组、敲低随机序列对照组、敲低随机序列高糖组、QDPR基因敲低组、QDPR基因敲低高糖组。观察高糖环境QDPR基因的表达情况对DHF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NRK-52E高糖组DHFR蛋白含量(0.33±0.16)低于NRK-52E对照组(0.6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ETF大鼠DHFR蛋白的表达水平(1.03±0.12)明显低于LETO大鼠的表达水平(1.5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载过表达病毒高糖组(0.63±0.08)相比,QDPR基因过表达高糖组DHFR蛋白含量(0.12±0.0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敲低随机序列对照组(0.52±0.08)相比,QDPR基因敲低高糖组DHFR表达量(0.6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FR蛋白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QDPR基因过表达使DHFR蛋白表达含量下降,QDPR基因过表达通过下调DHFR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DN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s3918242、rs1757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矽肺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传文 陈鹏 +1 位作者 隆素素 刘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 rs3918242、rs1757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湖南郴州地区某锡矿男性接尘作业人员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确诊的186例矽肺患者为病例组,以健康接...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 rs3918242、rs1757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湖南郴州地区某锡矿男性接尘作业人员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确诊的186例矽肺患者为病例组,以健康接尘工人为对照组,按同年龄、同性别、同工种、相同累计接尘工龄进行配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MP-9基因rs3918242与rs17576两位点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MMP-9水平。结果:病例组MMP-9 rs3918242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7%、34.4%、26.9%,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5.9%、44.1%,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5%、25.8%、16.7%,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4%、29.6%,两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病例组C/T、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s17576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Ⅱ、Ⅲ期矽肺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携带T等位基因群体外周血MMP-9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群体。结论:MMP-9 rs 3918242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矽肺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而rs17576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矽肺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器官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嘉褀 候晓敏 +2 位作者 彭子荷 刘和亮 郝小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92-296,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连续性口服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licon dioxide,Nano-SiO_2)12周后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硅元素的含量,并对小鼠肝肾等器官进行观察,初步评价纳米二氧化硅对机体的安全性。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连续性口服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licon dioxide,Nano-SiO_2)12周后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硅元素的含量,并对小鼠肝肾等器官进行观察,初步评价纳米二氧化硅对机体的安全性。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05%BSA)、纳米SiO_2低剂量组(100 mg/kg/day)、中剂量组(500 mg/kg/day)、高剂量组(1000 mg/kg/day)和微米SiO_2组(1000 mg/kg/day),各组按上述剂量分别连续灌胃二氧化硅84 d后全部处死,利用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的肝脏、肾脏、睾丸等组织病理学变化;ICP-OES检测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硅元素的含量;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的含量。结果:病理学观察在纳米低、中、高剂量组均发现肝脏、肾脏和睾丸组织有形态上的异常改变,以高剂量组更严重;纳米组血清中ALT、AST和BUN的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同时在血清及肝、肾、睾丸组织中纳米组的硅离子含量增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上述指标中同等剂量纳米组和微米组相比,纳米组含量高且病理变化更明显。结论:较长时间口服摄入食品级纳米二氧化硅可能在机体的肝脏、肾脏、睾丸等脏器内蓄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脏、肾脏等的病理学损害并影响其功能。长期多量食入纳米二氧化硅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纳米二氧化硅 ICP-OES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ROCK通路在AcSDKP抑制大鼠矽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丽娟 李倩 +4 位作者 徐洪 李淑钰 裴鑫 张文丽 杨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6-500,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PDGF/ROCK)通路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能否通过对PDGF/ROCK的调节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气管...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PDGF/ROCK)通路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能否通过对PDGF/ROCK的调节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气管二氧化硅混悬液灌注法制备大鼠矽肺模型。60只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4周组、模型对照8周组、矽肺模型4周组、矽肺模型8周组、AcSDKP治疗组和AcSDKP预防治疗组,每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hospho-PDGFR-β的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DGFR-β、phosphoPDGR-β、ROCK、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相应模型对照组比较,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α-SMA、PDGFR-β、phospho-PDGFR-β、ROCK以及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检测可见较多的phospho-PDGFR-β阳性表达细胞分布在矽结节与间质纤维化区域。与矽肺模型4周组和模型8周组比较,AcSDKP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α-SMA、PDGF-β、phospho-PDGFR-β、ROCK、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hospho-PDGFR-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PDGF介导的ROC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促进矽肺大鼠肺组织中的胶原合成,进而促进矽肺纤维化的形成。AcSDKP可能通过PDGF/ROCK通路抑制矽肺大鼠肺内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减少其胶原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肌成纤维细胞 矽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天麻素抗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韩学超 徐菁蔓 +7 位作者 徐森 孙雅涵 何玛莉 李晓东 李心雨 皮佳仪 于睿 田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6-1311,共6页
目的探讨H9c2心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时,线粒体膜上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天麻素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6组:正常组,过氧化氢组,天麻素+过氧化氢组,天麻素组,环孢菌素A组,环孢菌素A+天麻素+... 目的探讨H9c2心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时,线粒体膜上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天麻素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6组:正常组,过氧化氢组,天麻素+过氧化氢组,天麻素组,环孢菌素A组,环孢菌素A+天麻素+过氧化氢组。通过加入环孢菌素A(mPTP开放剂)观察天麻素的保护作用是否被抑制。用MTT法初步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早期凋亡率,大鼠三磷酸腺苷(ATP)试剂盒检测ATP的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Jc-1标记的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细胞色素C(Cyt C)含量,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酶活性。结果环孢菌素A+天麻素+过氧化氢组线粒体的相对膜电位低于天麻素+过氧化氢组(1.98±0.18 vs 3.0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环孢菌素A可以阻断氧化应激时天麻素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和相关凋亡因子的含量、抑制相关因子活性的作用(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天麻素的抗凋亡作用(5.77±0.75)%vs(1.97±0.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天麻素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时mPTP的开放,最终通过减少凋亡来发挥一定的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损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天麻素 环孢菌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抗氧化失衡与大鼠前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宁 朱莹 +2 位作者 张文丽 代永鑫 王瑞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411-2416,共6页
目的探索大鼠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BCCAO)后1 h至21 d海马CA1区神经元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变化,揭示血管性痴呆早期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s... 目的探索大鼠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BCCAO)后1 h至21 d海马CA1区神经元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变化,揭示血管性痴呆早期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BCCAO(1 h,1、3、7、21 d)组,采用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CA1区氧化应激损伤的标志蛋白和抗氧化应激损伤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BCCAO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血管及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1与sham组比较,BCCAO后1 h,3、7、21 d氧自由基探针HEt荧光强度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免疫荧光双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氧亚硝酸自由基(ONOO-)标志蛋白3NT、膜脂质损伤标志蛋白4HNE的表达于BCCAO后7、21 d较sham组升高(P<0.05);2抗氧化损伤的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产物SOD2、HO-1的表达于BCCAO后7、21 d较sham组降低(P<0.05);3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BCCAO后1 h,3、21 d,海马CA1区神经元、血管及星形胶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并且于21 d损伤最严重,出现染色质边集、核膜溶解,线粒体空泡样变,内质网严重扩张,血管周围严重水肿等病理改变。结论血管性痴呆早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呈现进行性加重,其机制可能与BCCAO后细胞内氧化/抗氧化失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氧化应激 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3信号通路与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房家康 邵李涛 +1 位作者 田发明 张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体内研究发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STAT3)信号通路激活,可参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P21)缺乏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等因子对软骨的损害过程;增加I型胶原蛋白α1和间充质干细胞(MSC)数量从而造成软... 体内研究发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STAT3)信号通路激活,可参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P21)缺乏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等因子对软骨的损害过程;增加I型胶原蛋白α1和间充质干细胞(MSC)数量从而造成软骨下骨硬化;参与P21缺陷引起的滑膜组织炎症。体外研究发现,JAK/STAT3信号通路激活,可通过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软骨细胞损伤;分别参与延伸蛋白2(ELP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以及血管形成过程;促进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产生S100A8/A9,调节骨关节炎(OA)滑膜细胞周期来促进滑膜炎和OA滑膜细胞的增殖。而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应用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可缓解上述过程,发挥抗OA的作用。JAK/STAT3信号通路在软骨破坏、软骨下骨变化和滑膜炎等OA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JAK/STAT3信号通路进行靶向调控可作为治疗OA的潜在研究方向及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3信号通路 骨关节炎 软骨 软骨下骨 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在骨稳态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洲 高静媛 田发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人体内的骨稳态是由骨形成和骨吸收活动组成的动态平衡过程。骨稳态的失衡和功能障碍是包括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在内的多种骨骼疾病的基础。以往研究证实Wnt、BMP、PTH/PTHrP、Notch和Hedgehog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 人体内的骨稳态是由骨形成和骨吸收活动组成的动态平衡过程。骨稳态的失衡和功能障碍是包括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在内的多种骨骼疾病的基础。以往研究证实Wnt、BMP、PTH/PTHrP、Notch和Hedgehog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及骨稳态的平衡,其中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尤为关键和重要。本综述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总结Wnt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调控的基础上,讨论了与该信号通路功能活性变化相关的人类骨骼疾病,结合利用基因工程小鼠模型进行Wnt信号通路的研究,以深入了解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Wnt配体和Wnt受体在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中的作用,并对于以该信号通路为靶点治疗相关低骨量骨骼疾病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骨稳态 骨形成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钟烨 王超 +5 位作者 徐博 刘春辉 陈建立 王晓涛 田炜 张国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0、20、40μmol/L)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共同培养,实验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二甲基亚砜DMSO)、L...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0、20、40μmol/L)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共同培养,实验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二甲基亚砜DMSO)、LUT 20μmol/L、LUT 40μmol/L。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分别检测细胞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蛋白和MMP2、MMP9 mRNA表达的变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对TPC-1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 <0. 05); LUT浓度为20μmol/L、40μmol/L组均明显抑制了TPC-1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P <0. 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UT作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后,p-AKT、MMP2、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 <0. 05)。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PI3K/AKT这一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从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木犀草素 增殖 侵袭 迁移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式染尘构建矽肺大鼠模型及ACE2-Ang(1-7)-Mas轴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学敏 耿玉聪 +8 位作者 李世峰 魏中秋 张博男 张丽娟 刘燕 王小君 徐洪 徐丁洁 杨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sin system,RAS)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拟观察RAS系统重要靶向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1-7)-Mas轴在动式染尘法矽肺... 目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sin system,RAS)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拟观察RAS系统重要靶向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1-7)-Mas轴在动式染尘法矽肺大鼠模型中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以及染尘2、4、8、16、24周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HOPE-MED8050动式染尘控制系统构建大鼠矽肺模型,分别染尘2、4、8、16、24周。对照组未行染尘处理。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ACE2在肺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型胶原、α-SMA、vimentin、ACE2和Mas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中Ang(1-7)的含量。结果 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染尘8周可出现细胞性矽结节,染尘16周可出现多个结节的融合,至染尘24周时可出现细胞纤维性结节。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CE2主要定位于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而在矽结节中ACE2表达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Ⅰ型胶原(0.05±0.01)、α-SMA(0.03±0.01)比较,染尘2、4、8、16、24周组Ⅰ型胶原(0.11±0.01,0.22±0.02,0.42±0.01,0.90±0.03,1.48±0.02)、α-SMA表达(0.08±0.01,0.17±0.02,0.28±0.01,0.43±0.01,0.42±0.01)均明显升高(P<0.05),染尘8、16、24周Vimentin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尘4、8、16、24周组ACE2表达降低(P<0.05),染尘2、4、8、16、24周Mas表达降低(P<0.05)。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Ang(1-7)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染尘时间的延长Ang(1-7)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动式染尘能够构建矽肺大鼠模型,而ACE2-Ang(1-7)-Mas轴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了矽肺大鼠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病 动式染尘 血管紧张转换酶2 血管紧张素(1-7) MAS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