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嗪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政 卢金荣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7,44,共6页
由不同几何形状和拓扑结构的有机基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是近年来多孔材料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其中,基于三嗪环的多孔有机聚合物(TPOPs)由于具有表面积高、氮含量高、稳定性高和相对容易合成的可调多孔结构,是... 由不同几何形状和拓扑结构的有机基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是近年来多孔材料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其中,基于三嗪环的多孔有机聚合物(TPOPs)由于具有表面积高、氮含量高、稳定性高和相对容易合成的可调多孔结构,是光催化还原CO_(2)的新型催化剂及载体材料。综述了TPOPs的结构类型及构筑策略,总结了其在光催化还原CO_(2)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为此类材料在光驱动转化CO_(2)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环 多孔有机聚合物 光催化 还原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空位增强光催化还原CO2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郭红霞 崔继方 刘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6-263,共8页
利用太阳能和半导体光催化剂,将CO2光催化还原转变成碳氢燃料,是缓解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想途径。本文对氧空位增强的光催化还原CO2反应机理进行归纳,并分别针对还原产物为C1和C2组分的光催化体系... 利用太阳能和半导体光催化剂,将CO2光催化还原转变成碳氢燃料,是缓解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想途径。本文对氧空位增强的光催化还原CO2反应机理进行归纳,并分别针对还原产物为C1和C2组分的光催化体系进行概括总结。作为CO2光催化还原过程的第一步,CO2捕获光催化剂导带上的电子生成CO2^·-是反应的速控步骤。氧空位的引入及其带来的金属配位不饱和点,利于CO2捕获电子生成CO2^·-,进而促进CO2光催化还原过程。最后,提出当前氧空位增强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仍然存在的问题,且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CO2还原 氧空位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卟啉超分子组装体的光催化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紫晗 高会元 +1 位作者 崔文权 卢金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7,42,共6页
卟啉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催化性能,在可见光光催化应用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简述了近年来基于卟啉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光催化应用的最新进展,并且介绍了卟啉与二维共轭材料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和分解水产氢中的应用... 卟啉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催化性能,在可见光光催化应用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简述了近年来基于卟啉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光催化应用的最新进展,并且介绍了卟啉与二维共轭材料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和分解水产氢中的应用。通过讨论目前卟啉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光催化剂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组装体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半导体复合光电极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欢 李鹏艳 +1 位作者 卢金荣 安伟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7,33,共5页
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因具有优异的电荷传输能力、大的比表面积、高可见光透过率、柔韧的结构以及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将石墨烯与半导体材料复合已成为新型光电催化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石墨烯基光电... 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因具有优异的电荷传输能力、大的比表面积、高可见光透过率、柔韧的结构以及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将石墨烯与半导体材料复合已成为新型光电催化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石墨烯基光电极的制备以及新型石墨烯基光电复合材料在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分解水制氢、还原CO_(2)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石墨烯基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催化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半导体 电荷分离 光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La_(0.6)Sr_(0.4)Co_(0.2)Fe_(0.8)O_(3)敏感电极在NO_(2)传感器中的应用
5
作者 孟德凯 刘永光 +2 位作者 王岭 戴磊 孟维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492,共8页
本文通过熔盐法分别在KCl、NaCl和KCl-NaCl体系中合成了钙钛矿材料La_(0.6)Sr_(0.4)Co_(0.2)Fe_(0.8)O_(3)(LSCF),并以其为敏感电极,以钇稳定氧化锆(YSZ)为固体电解质组装成阻抗型NO2传感器,研究了不同合成体系对传感器敏感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熔盐法分别在KCl、NaCl和KCl-NaCl体系中合成了钙钛矿材料La_(0.6)Sr_(0.4)Co_(0.2)Fe_(0.8)O_(3)(LSCF),并以其为敏感电极,以钇稳定氧化锆(YSZ)为固体电解质组装成阻抗型NO2传感器,研究了不同合成体系对传感器敏感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LSCF敏感电极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合成LSCF材料的粒径与熔盐体系的熔点相关,并且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发现,通过KCl体系可以制备表面Sr含量较低的LSCF,从而提高了电导率。敏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在400℃~550℃有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其中基于KCl熔盐体系制备的LSCF为敏感电极的传感器表现出最高的灵敏度(15.75°/十),并对CH_(4)、CO_(2)、H_(2)、NH_(3)和NO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NO_(2)传感器 阻抗谱型 钙钛矿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掺杂SrCoO_(3)敏感电极的阻抗型NO_(2)传感器
6
作者 史英伟 刘永光 +3 位作者 王岭 孟维薇 李跃华 戴磊 《矿冶》 CAS 2024年第5期670-676,693,共8页
NO_(2)作为有害污染物,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土地富营养化等。为了减少NO_(2)的排放,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开发高性能的NO_(2)传感器对于监测和控制NO_(2)处理过程至关重要。利用Fe掺杂SrCoO_(3)为敏感电极(SE),... NO_(2)作为有害污染物,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和土地富营养化等。为了减少NO_(2)的排放,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开发高性能的NO_(2)传感器对于监测和控制NO_(2)处理过程至关重要。利用Fe掺杂SrCoO_(3)为敏感电极(SE),钇稳定氧化锆(YSZ)为电解质,制备阻抗谱型NO_(2)传感器。结果表明,在550℃下,Fe掺杂SrCo_(x)Fe_(1-x)O_(3)-SE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NO_(2)气体具有良好的响应能力;掺入Fe元素,传感器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在高浓度NO_(2)气氛下,相角(Θ)响应值增加明显,在低浓度NO_(2)气氛下,响应值未明显降低。综合考虑响应值和响应速率等因素,SrCo_(0.85)Fe_(0.15)O_(3)-SE传感器敏感性能最佳,最佳工作温度为550℃,最大响应值高达27.1°,是未掺杂Fe之前的1.96倍。此外,在受到CH_(4)、CO_(2)、H 2、NH 3和NO等气体的干扰下,SrCo_(0.85)Fe_(0.15)O_(3)-SE传感器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选择性。研究可对固体电解质型NO_(2)传感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谱型 NO_(2)传感器 SrCoO_(3) FE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