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36高强船板钢CCT曲线及针状铁素体形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晓燕 朱立光 +3 位作者 梅国宏 严春亮 曹胜利 张庆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44,共4页
采用Linseie L78 RITA淬火/相变热膨胀仪测定了DH36高强度船板钢的相变点,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法分析了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演变规律及对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0.5~3℃/s时,转变产物为... 采用Linseie L78 RITA淬火/相变热膨胀仪测定了DH36高强度船板钢的相变点,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法分析了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演变规律及对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0.5~3℃/s时,转变产物为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率5~10℃/s时,转变产物为大量针状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珠光体消失;冷却速率15~100℃/s时,转变产物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并开始形成板条马氏体,随冷速的增加其显微硬度呈增大趋势。5~7℃/s的冷却速率范围是获得针状铁素体的最佳冷速区间,在7℃/s冷速下,观察到了Al-Si-Ti-O-S-Mn系复合夹杂物所诱发的呈发散状多维形核的晶内针状铁素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36钢 CCT曲线 显微组织 针状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坯质量缺陷引起钢板边裂的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晓燕 朱立光 +3 位作者 梅国宏 严春亮 曹胜利 张庆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8-241,共4页
采用SEM、EDS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某钢厂钢板边部开裂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铸坯气泡、铸坯中间裂纹、铸坯纵裂纹是引起钢板边部开裂的主要原因。钢板开裂边缘附着一层高温氧化铁,附近分布着大量细小高温氧化圆点,且部分边裂缺陷存... 采用SEM、EDS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某钢厂钢板边部开裂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铸坯气泡、铸坯中间裂纹、铸坯纵裂纹是引起钢板边部开裂的主要原因。钢板开裂边缘附着一层高温氧化铁,附近分布着大量细小高温氧化圆点,且部分边裂缺陷存在脱碳现象。钢板边部开裂缺陷主要来源于铸坯质量缺陷,并在轧制过程中得到扩展。针对相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降低边裂缺陷率,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边裂 铸坯气泡 中间裂纹 纵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针状铁素体激发形核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秋平 张庆军 朱立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54-458,共5页
氧化物冶金研究过程中的晶内针状铁素体是一种能够有效细化晶粒、提高钢综合性能的优良组织。本工作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初生针状铁素体激发形核所形成的次生针状铁素体进行组织、微结构以及形核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 氧化物冶金研究过程中的晶内针状铁素体是一种能够有效细化晶粒、提高钢综合性能的优良组织。本工作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初生针状铁素体激发形核所形成的次生针状铁素体进行组织、微结构以及形核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初生针状铁素体激发形核所形成的次生针状铁素体,为非共格结构,属于边-面型形核模型。次生铁素体的形成与诱发初生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夹杂物成分、激发形核位置以及冷却速度有关。起初形核点为切变转变,此类转变是由碳原子集体有规则的近程迁移,进而瞬间降低系统能量完成的。随后为界面控制的扩散转变,碳原子在初生与次生针状铁素体的晶界处扩散迁移,通过碳元素溶质富集和不连续扩散降低形核能,完成形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针状铁素体 次生针状铁素体 激发形核 扩散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50-6焊丝钢热轧盘条难酸洗及损坏模具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世伟 朱立光 +3 位作者 曹胜利 吴晓燕 张庆军 佟胜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4-176,179,共4页
采用SEM、EDS和金相显微镜(OM)对ER50-6焊丝钢热轧盘条表面难以酸洗以及拉拔过程中损伤模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R50-6焊丝钢表面生成了一层厚度约为10μm的Fe3O4,其与尖晶石结构相仿,较致密,难溶于酸。母材表面生成的Fe3O4如... 采用SEM、EDS和金相显微镜(OM)对ER50-6焊丝钢热轧盘条表面难以酸洗以及拉拔过程中损伤模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R50-6焊丝钢表面生成了一层厚度约为10μm的Fe3O4,其与尖晶石结构相仿,较致密,难溶于酸。母材表面生成的Fe3O4如果在除磷阶段没有去除干净,则在后续拉拔工序中会刮伤模具和钢丝表面,从而缩短模具寿命及影响钢丝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50-6焊丝钢 FE3O4 热轧盘条 氧化铁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薄板孔洞缺陷和热轧厚板凹坑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通通 莫文玲 +1 位作者 张庆军 刘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58-162,共5页
某薄钢板呈现撕裂状孔洞缺陷,而中厚钢板表面呈现氧化物压入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钢板进行了显微观察、微区成分分析。在薄钢板缺陷样品的孔洞断口处观察到韧窝状特征和连铸保护渣元素,孔洞缺陷是由于铸坯中存在连铸保护... 某薄钢板呈现撕裂状孔洞缺陷,而中厚钢板表面呈现氧化物压入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钢板进行了显微观察、微区成分分析。在薄钢板缺陷样品的孔洞断口处观察到韧窝状特征和连铸保护渣元素,孔洞缺陷是由于铸坯中存在连铸保护渣大型夹杂物,在轧制的过程中夹杂物部位的薄板基体延展性下降而形成的。中厚钢板缺陷为凹坑、压入状,缺陷底部呈现卵状裂纹,内大外小,裂纹内部有大量的高温氧化铁,裂纹周围存在大量的高温氧化点,并伴有比较严重的脱碳现象。中厚钢板表面缺陷是由于铸坯有皮下气泡,在加热炉中气泡破裂与钢板表面连通发生高温氧化,在轧制的过程中变形延展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缺陷 保护渣 高温氧化铁 皮下气孔 孔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材马蹄印形黑斑及翘皮缺陷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秋平 佟胜文 +2 位作者 李海滨 张庆军 朱立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4,共4页
某热轧板材表面产生了少见的马蹄印形黑斑及其他表面缺陷。通过对其与同批次铸坯缺陷的对应关系研究,分析了该类缺陷的产生和演变行为,进一步追溯了此类缺陷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热轧板材马蹄印形黑斑缺陷主要是铸坯内存在的中... 某热轧板材表面产生了少见的马蹄印形黑斑及其他表面缺陷。通过对其与同批次铸坯缺陷的对应关系研究,分析了该类缺陷的产生和演变行为,进一步追溯了此类缺陷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热轧板材马蹄印形黑斑缺陷主要是铸坯内存在的中间裂纹和中心疏松缺陷逐步轧制到板材表面所致;而轧材上的两种翘皮缺陷则是保护渣卷渣和大尺寸硅铝酸盐夹杂遗传演变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印形黑斑 中间裂纹 翘皮缺陷 遗传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碳钢弯折开裂特征及成因分析
7
作者 李秋平 朱立光 +1 位作者 孙荣志 张庆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和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镜,对普碳钢材的三种不同弯折后产生的开裂缺陷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冷弯90°方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连铸生产过程中发生保护渣卷渣,随后被轧制到板材皮下,造成基体的不连续... 利用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和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镜,对普碳钢材的三种不同弯折后产生的开裂缺陷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冷弯90°方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连铸生产过程中发生保护渣卷渣,随后被轧制到板材皮下,造成基体的不连续所致;消防栓用钢在弯折180°后焊接,在加工过程中焊接处出现开裂,其原因主要是焊接部位温度过高、晶粒异常粗大和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网状三次渗碳体,使板材塑性和韧性下降所致;冷弯180°热轧板产生开裂是由于铝硅酸盐夹杂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折开裂 卷渣 网状渗碳体 铝硅酸盐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