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中青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关联
1
作者 吴铮 齐祺 +7 位作者 吴欣雨 于洁 杨波 张雪朝 韩全乐 王楠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中青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无其他类型肝病且资料完整的47675例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以TyG指数四分位数分为Q_(1...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中青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无其他类型肝病且资料完整的47675例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以TyG指数四分位数分为Q_(1)组(TyG指数≤8.08,n=11924)、Q_(2)组(8.083组(8.454组(8.881组(cum-TyG<32.51,n=11918)、cum-Q_(2)组(cum-TyG 32.51~33.75,n=11919)、cum-Q_(3)组(cum-TyG 33.76~36.46,n=11919)与cum-Q_(4)组(cum-TyG>36.46,n=11919),分析TyG指数、cum-TyG及暴露时间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47675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4.3±8.7)岁,男性36345例(76.23%)。中位11.55(7.28,13.89)年随访期间,4635例(9.72%)罹患NAFLD。Cox回归分析显示,与Q_(1)组相比,Q_(2)组~Q_(4)组发生NAFLD的HR(95%CI)分别为1.328(1.191~1.480)、1.591(1.430~1.770)、2.106(1.861~2.384),P_(trend)<0.001。与cum-Q_(1)组相比,cum-Q_(2)组~cum-Q_(4)组发生NAFLD的HR(95%CI)分别为1.571(1.426~1.730)、2.123(1.935~2.330)、2.593(2.367~2.840),P_(trend)<0.001。与TyG指数累计暴露0年者相比,累积暴露2、4、6年者发生NAFLD的HR(95%CI)分别为1.333(1.196~1.486)、1.879(1.690~2.088)、3.184(2.860~3.545),P_(trend)<0.001。结论:TyG指数升高是中青年人群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中青年人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一项队列研究
2
作者 刘瑞越 杨雪梅 +6 位作者 赵乃慧 温薪冉 蔡汐 梁雅靖 马佳佳 吴寿岭 崔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6期4566-4577,4591,共13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也是世界上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A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既往本研究团队对其与CVD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发现高...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也是世界上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A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既往本研究团队对其与CVD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发现高CAR与CVD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且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从中年人群(51~64岁)到老年人群(≥65岁),高水平的hs-CRP所致的CVD发病风险逐渐降低。然而,CAR作为评估CVD风险的新型指标,其对新发CVD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CAR对新发CVD的影响。方法纳入参加开滦队列研究2010年度第3次体检的54951例参与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参与者人口学与临床数据、体检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CAR并进行对数转化(lgCAR),依据lgCA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lgCAR<-4.34,n=13744)、Q2组(-4.34≤lgCAR<-3.67,n=13731)、Q3组(-3.67≤lgCAR<-2.83,n=13736)、Q4组(lgCAR≥-2.83,n=13740),并按年龄进行分层,即<40岁(n=9617)、40~49岁(n=12633)、50~59岁(n=17740)和≥60岁(n=14691)。以完成2010年度体检的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发生CVD、全因死亡和到达随访结束日期为随访终点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1-12-3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人群和各年龄段人群CVD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同CAR水平总人群发生CVD的风险。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年龄与CAR各分位数组间的乘法交互作用,并按年龄进行分层重复上述分析。为了消除服用药物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排除基线和随访时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物的研究对象后进行敏感性分析;为了消除反向因果关系和随访时间过短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排除随访时间<1年的研究对象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由于CVD的死亡风险较高,CVD和患者死亡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竞争,因此对60岁以上的参与者采用死亡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不同CAR水平对CVD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54951例研究对象,其中男41083例(74.8%),女13868例(25.2%),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7±12.8)岁,Q1~Q4组平均lgCAR分别为-5.6±1.5、-4.0±0.2、-3.3±0.2、-2.2±0.6。Q1~Q4组年龄、性别、接受高等教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BMI、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服用降糖药、服用降脂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B、lgC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0.38±1.99)年,随访期间共3444例(6.27%)研究对象发生了CVD,Q1~Q4组新发CVD病例分别为659、809、901、1075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79%、5.89%、6.56%、7.82%,Log-rank结果表明,总人群与不同年龄段Q1~Q4组研究对象CVD的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混杂因素后,Q4组人群新发CVD的风险是Q1组的1.20倍(HR=1.20,95%CI=1.07~1.35),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21)。在<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人群中Q4组新发CVD的风险分别为Q1组的1.13倍(HR=1.13,95%CI=0.55~2.33)、1.44倍(HR=1.44,95%CI=1.06~1.96)、1.24倍(HR=1.24,95%CI=1.02~1.50)和1.11倍(HR=1.11,95%CI=0.93~1.3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基线和随访期间服用降脂药的人群中,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20),在排除基线和随访期间服用降糖药的人群中,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15),在排除随访时间<1年的人群中,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4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主结果保持一致,CAR分组与新发CVD的关联在中年人群(40~59岁)中依然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CAR升高所导致的CVD发病风险降低。排除在基线和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的人群后,年龄和CAR组与CVD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_(交互)=0.11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主结果相比,在50~59岁人群中,CAR分组与新发CVD的统计学关联无意义(P>0.05)。对≥60岁研究对象采用死亡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不同CAR水平对CVD的影响,结果与主结果保持一致,CAR与新发心血管事件无关联。结论高CAR水平是新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CAR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在中年人群呈年龄依赖性,而随着年龄增加,高CAR所致的CVD发病风险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队列研究 开滦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实验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白璐 白俊清 王国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血液学指标,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血液学指标,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中老年外伤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50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25I纤维蛋白原(iodine 125 labeled focused ion beam,125IFIB)和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D-dimer,D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ocused ion beam,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 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es,TAT)检测。结果术后血浆中的125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表明,血栓组明显升高,血浆中的125I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术后值明显高于术前值(P<0.05)。在用ELISA方法检测的指标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抗凝血酶Ⅲ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1%、86.4%、67.4%、70.0%和6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OR值分别为13.294和7.784(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诊断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I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前体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抗凝血酶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方桂忠 文林 +7 位作者 王新宇 冯淑婷 周莹 陈硕华 李广鉴 蒋晓忠 吴寿岭 王珊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07年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其中符合MAFLD诊...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07年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其中符合MAFLD诊断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排除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据缺失及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病史的人群。自2006年起,每年随访一次,新发CVD(首次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住院)诊断数据来自开滦集团旗下11家医院出院登记簿和市级社会保险机构,随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NHR四分位数将MAFLD患者(n=28952)分为Q_(1)组(NHR<1.97,n=7241)、Q_(2)组(1.97≤NHR<2.57,n=7235)、Q_(3)组(2.57≤NHR<3.36,n=7240)、Q_(4)组(NHR≥3.36,n=7236)。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AFLD患者新发CVD的生存曲线图,计算不同NHR分组的CVD累积发病率,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NHR分组与MAFLD患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14.03±3.99)年,新发CVD共4666例,Q_(1)组~Q_(4)组的CVD发病例数分别为1061例、1167例、1186例、1252例,总人群及Q_(1)组~Q_(4)组的CVD发病密度分别为11.5/1000人年、10.4/1000人年、11.4/1000人年、11.7/1000人年、12.5/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Q_(1)组相比,Q_(2)组~Q_(4)组的CVD发病风险逐渐增加(Q_(2)组:HR=1.13,95%CI:1.04~1.23;Q_(3)组:HR=1.15,95%CI:1.05~1.25;Q_(4)组:HR=1.22,95%CI:1.12~1.33)。结论:MAFLD患者的CVD风险随NHR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发病风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心率与中青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李雷 齐祺 +7 位作者 吴欣雨 韩全乐 邓洁 张雪朝 吴铮 王楠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88,共8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中青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参加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研究体检的72642例中青年(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静息心率水平五分位数分为Q_(1)组(<67...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中青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参加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研究体检的72642例中青年(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静息心率水平五分位数分为Q_(1)组(<67次/min,n=14381)、Q_(2)组(67~70次/min,n=15815)、Q_(3)组(71~75次/min,n=15876)、Q_(4)组(76~80次/min,n=13933)和Q5组(>80次/min,n=12637)。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静息心率对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平均随访(10.0±4.85)年,2898例(3.99%)研究对象发生ASCV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_(1)组比较,Q5组ASCVD风险增加20%(HR=1.20,95%CI:1.06~1.35,P<0.05),其余各组风险均未增加(P均>0.05)。平均随访(10.2±4.82)年,2175例(2.99%)研究对象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_(1)组比较,Q_(3)组~Q5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上升33%(HR=1.33,95%CI:1.15~1.54,P<0.001)、33%(HR=1.33,95%CI:1.14~1.54,P<0.001)、78%(HR=1.78,95%CI:1.54~2.05,P<0.001),而Q_(2)组风险未增加(P>0.0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ASCVD风险增加4%(HR=1.04,95%CI:1.01~1.07,P=0.009),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5%(HR=1.15,95%CI:1.11~1.19,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ASCVD风险(P_(overall)=0.022,P_(non-linear)=0.617)、全因死亡风险(P_(overall)<0.001,P_(non-linear)=0.212)呈线性关联,且静息心率>72次/min时ASCVD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增快与中青年人群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中青年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通过PI3K/AKT通路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张荣花 李尹凡 +6 位作者 李以恒 于笑涵 黄金平 朱丽华 李玉凤 章广玲 刘志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JJP)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BJJP中药血清,将胰腺癌细胞AsPC-1和PANC-1分别设置正常对照(NC)组、10μ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JJP)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BJJP中药血清,将胰腺癌细胞AsPC-1和PANC-1分别设置正常对照(NC)组、10μ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LY294002)组、BJJP中药血清处理(BJJP)组、二者联合组,以及NC组、10μmol/L PI3K激活剂740Y-P处理(740Y-P)组、BJJP组、二者联合组,各组细胞加入相应药物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CCK-8、集落形成、Transwell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能力及PI3K/AKT通路、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BJJP和LY294002作用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AsPC-1细胞中p-AKT、p-PI3K及N-钙黏蛋白表达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增加;740Y-P作用后胰腺癌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反(P<0.05)。结论:BJJP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发挥抗胰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胰腺癌 PI3K/AKT 迁移 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普鲁士蓝纳米酶对过氧化氢诱导的HEI-OC1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郭富余 翟悦怡 +4 位作者 杨树玲 魏天洋 张宇轩 李勇 王娜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5-971,共7页
目的探究壳聚糖-普鲁士蓝纳米酶(chitosan-prussian blue nanozyme,CS-PB)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小鼠耳蜗毛细胞(house ear institute-organ of corti 1,HEI-OC1)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I-OC1细胞,不同浓度过氧化... 目的探究壳聚糖-普鲁士蓝纳米酶(chitosan-prussian blue nanozyme,CS-PB)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小鼠耳蜗毛细胞(house ear institute-organ of corti 1,HEI-OC1)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I-OC1细胞,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细胞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活性,建立过氧化氢应激损伤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CS-PB组、过氧化氢+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EI-OC1细胞活性氧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EI-OC1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Bcl-XL、Bax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检测HEI-OC1细胞中4-HN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活力下降(P<0.0001),Bcl-XL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内活性氧、4-HNE、TNF-α、IL-1β、Bax表达升高(P<0.0001);与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CS-PB组、过氧化氢+NAC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Bcl-XL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内活性氧、4-HNE、TNF-α、IL-1β、Bax表达降低(P<0.01).结论CS-PB能够缓解过氧化氢诱导的HEI-OC1细胞氧化应激所造成的细胞损伤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OC1细胞 纳米酶 活性氧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通过CMTM6抑制Hep3B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8
作者 李尹凡 徐隽婕 +6 位作者 兰涛 李玉凤 李鑫 张荣花 黄金平 朱丽华 章广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肝癌Hep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BC)组、低剂量(0.55 g/kg)、中剂量(1.10 g/kg)、高剂量(2.20 g/kg)BJJP实验组,制备含药血清。将Hep3B...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对肝癌Hep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BC)组、低剂量(0.55 g/kg)、中剂量(1.10 g/kg)、高剂量(2.20 g/kg)BJJP实验组,制备含药血清。将Hep3B细胞分为BC组、正常大鼠血清处理(NC)组、低剂量BJJP(LBJJP)组、中剂量BJJP(MBJJP)组、高剂量BJJP(HBJJP)组;空载质粒(pcDNA3.1)组和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6,CMTM6)过表达(pcDNA3.1-CMTM6)组;以及NC+pcDNA3.1组、MBJJP+pcDNA3.1组、NC+pcDNA3.1-CMTM6组和MBJJP+pcDNA3.1-CMTM6组。CCK-8检测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Hep3B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肝癌Hep3B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CMTM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BC组相比,NC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PCNA、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CMTM6蛋白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C组相比,LBJJP、MBJJP和HBJJP含药血清均能抑制Hep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数量,下调PCNA的蛋白表达,MBJJP和HBJJP均能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CMTM6的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CMTM6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受到抑制,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PCNA、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cDNA3.1组相比,MBJJP+pcDNA3.1组Hep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CNA、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与NC+pcDNA3.1-CMTM6组相比,MBJJP+pcDNA3.1-CMTM6组Hep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CNA、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得到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JJP可能通过调控CMTM6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BJJP) 肝细胞癌(HCC)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CMTM6)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体检人群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队列研究
9
作者 邓洁 齐祺 +7 位作者 吴欣雨 韩全乐 李雷 蒋越 郁静 吴若洁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45-3652,共8页
背景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IP对... 背景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IP对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年6月—2007年10月在开滦总医院及其附属医院共11家医院健康查体的99755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人群,根据基线AIP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Q1组:AIP<-0.56(n=24937);Q2组:-0.56≤AIP<-0.16(n=24940);Q3组:-0.16≤AIP<0.31(n=24938);Q4组:AIP≥0.31(n=24940)。随访至2021-12-31,随访期间每年记录1次心力衰竭的发病情况。计算4组心力衰竭发病密度,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4组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P对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4.07(13.79,14.24)年,共新发心力衰竭3337例(3.35%),Q1组、Q2组、Q3组、Q4组分别发生675、734、940、988例,发病密度依次为1.95、2.13、2.73、2.87千人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7%、2.68%、3.48%和3.6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4组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3组、Q4组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为1.16(95%CI=1.05~1.28,P<0.05)和1.20(95%CI=1.08~1.33,P<0.05)。结论AIP升高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IP增高,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亦随之增高。通过AIP可实现对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药师在临床路径中的药学实践作用
10
作者 杜清云 刘彦刚 +3 位作者 谷金煜 姜彩娥 石芳 张健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48-1249,共2页
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药师在临床路径中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药学监护、药物咨询、药物应用评价等,为医师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安全的、合理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 药师 临床路径 给药方案 药学监护 药物咨询 药物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来源的miR-1275通过上调淋巴细胞中IL-38的表达抑制脓毒症心肌细胞凋亡
11
作者 薄海美 曹新营 +1 位作者 邢平川 王志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8-1615,共8页
目的探究心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构建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分离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与大鼠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分为以下2组:对照组(心肌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 目的探究心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构建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分离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与大鼠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分为以下2组:对照组(心肌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和LPS组(心肌细胞置于含500 ng/mL LPS的培养基诱导3 h)。利用CCK-8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38(IL-3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LPS诱导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的关键外泌体,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其与IL-38是否有靶向关系。将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处理后的淋巴细胞与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共培养,实验分为以下2组:对照组(上层培养淋巴细胞,下层培养经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共培养48 h)和LPS-exosome组(上层将淋巴细胞和经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混合培养,下层培养经LPS诱导的心肌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用人重组IL-38(Re-IL-38)蛋白处理LPS诱导的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以下2组:对照组(心肌细胞+LPS)和重组IL-38组(心肌细胞+IL-38预处理+LP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中凋亡,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相比,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够提高淋巴细胞增殖活力(P<0.05),且淋巴细胞中IL-3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EO数据库搜索及差异分析发现miR-1275为LPS诱导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的关键外泌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275 mimics增加WT-IL-38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来源外泌体处理的淋巴细胞与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共培养,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5)。Re-IL-38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Bcl-2、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外泌体中的miR-1275介导上调淋巴细胞中IL-38的表达,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心肌细胞 miR-1275 IL-38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肝癌Huh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以恒 徐隽婕 +5 位作者 兰涛 李鑫 张荣花 熊亚南 朱丽华 章广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4,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含药血清对肝癌Huh7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的siRNA敲降细胞中CMTM6表达。利用健康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BJJP)含药血清对肝癌Huh7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的siRNA敲降细胞中CMTM6表达。利用健康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2.2 g/kg)浓度的BJJP含药血清,对数生长期的肝癌Huh7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胎牛血清(BC)、正常大鼠血清(NC)培养及低、中、高剂量的BJJP含药血清(LBJJP、MBJJP和HBJJP)培养。BJJP含药血清和si-CMTM6分别作用于肝癌Huh7后,通过CCK-8法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间质转化(EMT)关键标志物及CMTM6的蛋白表达。结果敲降CMTM6后,与阴性对照组(si-NC)相比,敲降CMTM6组(si-CMTM6)能够降低Huh7细胞中CMTM6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与BC组相比,NC组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数量及PCNA、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CMTM6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BJJP含药血清处理后,Huh7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降低,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血清组相比BJJP含药血清处理组PCNA、CMTM6、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而E-cadherin表达量显著上调(均P<0.05)。CMTM6敲降后,可有效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同时伴随PCNA、Vimentin、N-cadherin蛋白下调及E-cadherin蛋白上调(均P<0.05)。结论BJJP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进程,且呈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可能与下调CMTM6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肝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CMTM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AC087388.1靶向PABPC1对食管鳞癌作用机制
13
作者 仲瀚 戈艳蕾 +4 位作者 甘俊清 金叶 郑璇 刘子情 孙国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6-935,共10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C087388.1和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poly(A)binding protein cytoplasmic 1,PABPC1)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C087388.1和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poly(A)binding protein cytoplasmic 1,PABPC1)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AC087388.1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敲降AC087388.1对ESCC细胞的活性、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在细胞中的亚定位。RNA Pull Down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在ESCC细胞中AC087388.1和PABPC1互相作用。进行挽救实验检测AC087388.1靶向PABPC1对ESCC细胞的影响。结果AC087388.1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与ESCC患者临床分期正相关,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敲降AC087388.1可抑制ESCC细胞活性、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在RNA Pull Down-MS实验的结果中选择PABPC1进行后续实验,通过RNA Pull Down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了AC087388.1与PABPC1相结合。挽救实验验证过表达AC087388.1可以逆转敲降PABPC1对ESCC细胞活性、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AC087388.1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可能是ESCC进展的危险因素,其通过靶向PABPC1促进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可能成为ESCC的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lnc-AC087388.1 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_0071653靶向miR-197-3p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增殖和转移
14
作者 郑璇 戈艳蕾 +5 位作者 甘俊清 金叶 崔逸爽 吴亚男 刘子情 孙国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8-898,共11页
目的探讨circ_0071653靶向miR-197-3p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Sanger测序和核糖核酸外切酶耐受实验证实circ_0071653的环状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组织荧光... 目的探讨circ_0071653靶向miR-197-3p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Sanger测序和核糖核酸外切酶耐受实验证实circ_0071653的环状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组织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circ_0071653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和核质分离实验验证circ_0071653和miR-197-3p的亚细胞定位。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T-qPCR实验验证circ_0071653和miR-197-3p的相互作用。此外,CCK-8、集落形成、划痕、Transwell侵袭以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评估circ_0071653和miR-197-3p对细胞活性、增殖、迁移、侵袭以及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circ_0071653为环状RNA,在ESCC细胞和癌组织中高表达,与ESC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circ_0071653和miR-197-3p均主要定位在细胞质,数据库预测显示circ_0071653与miR-197-3p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和RT-qPCR实验证实二者结合。此外,敲低circ_0071653可抑制ESCC细胞的活性、增殖、迁移、侵袭以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而下调miR-197-3p的表达可逆转该作用。结论circ_0071653通过靶向miR-197-3p促进ESCC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circ_0071653 miR-197-3p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含药血清抑制胰腺癌As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崔笑妍 李尹凡 +5 位作者 丁焕然 刘国荣 张荣花 于笑涵 王梅梅 章广玲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6-927,937,共13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JJP)含药血清对胰腺癌As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72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2.2 g/kg)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将...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BJJP)含药血清对胰腺癌AsPC-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72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及低(0.55 g/kg)、中(1.1 g/kg)、高(2.2 g/kg)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将对数生长期的胰腺癌AsP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C)、正常大鼠血清处理组(NC)以及低、中、高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处理组(BJJP-L、BJJP-M、BJJP-H),各组用10%相应血清处理细胞48 h后进行后续实验。H&E染色评估鳖甲煎丸对健康SD大鼠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CCK-8检测AsPC-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AsPC-1细胞集落形成;TUNEL实验检测AsPC-1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AsPC-1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AsPC-1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sPC-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Bcl-xl、Bcl-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AsPC-1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荧光强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HPLC-MS/MS)技术检测鳖甲煎丸含药血清的入血成分。结果:H&E染色显示低、中、高剂量的鳖甲煎丸对健康SD大鼠的主要脏器无毒副作用。与NC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组细胞的OD值、集落形成数量、划痕愈合率、迁移数量、侵袭数量、Ki-67、PCNA、Bcl-xl、Bcl-2、N-cadherin、Vimentin、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cadherin和Vimentin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TUNEL凋亡率、Caspase 3、Caspase 9、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及E-cadherin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UHPLC-MS/MS检测结果显示鳖甲煎丸含药血清中共有67种入血原型成分,其中包括高熊果苷、槲皮素和苍术素等30种有效成分。结论: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可抑制胰腺癌AsPC-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胰腺癌 增殖 上皮-间充质转化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GS1-124K5.4靶向调控PRDX6对肺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6
作者 胡宇宁 戈艳蕾 +7 位作者 金叶 甘俊清 么伟楠 吴亚男 郑璇 刘子情 苏鑫 孙国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1541,共11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S1-124K5.4靶向调控PRDX6对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60例LUS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组织芯片中lncRNAGS1-124K5.4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S1-124K5.4靶向调控PRDX6对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60例LUS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组织芯片中lncRNAGS1-124K5.4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测定人正常肺细胞和LUSC细胞中lncRNAGS1-124K5.4的表达水平,选择lncRNAGS1-124K5.4表达水平高的两种LUSC细胞(NCI-H1703和SK-MES-1)进行后续实验。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和核质分离实验研究lncRNAGS1-124K5.4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构建敲减lncRNA GS1-124K5.4的LUSC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敲减lncRNA GS1-124K5.4对NCI-H1703和SK-MES-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研究lncRNA GS1-124K5.4对NCI-H1703和SK-MES-1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lncRNA GS1-124K5.4对NCI-H1703和SK-MES-1细胞侵袭的影响。采用RNA pull-down联合质谱分析实验和免疫共沉淀检测lncRNAGS1-124K5.4结合蛋白质,并进行蛋白免疫印迹验证。构建敲减lncRNA GS1-124K5.4和PRDX6的LUSC细胞株,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1)LUSC患者组织芯片中lncRNA GS1-124K5.4荧光强度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lncRNA GS1-124K5.4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2)LUSC细胞株NCI-H1703、NCI-H520和SK-MES-1细胞中lncRNA GS1-124K5.4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选择lncRNA GS1-124K5.4表达水平最高的NCI-H1703和SK-MES-1细胞进行后续实验;(3)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和核质分离实验显示lncRNA GS1-124K5.4主要分布于细胞核;(4)敲减lncRNA GS1-124K5.4的NCI-H1703和SK-MES-1细胞株,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5)采用RNA pull-down联合质谱分析实验和免疫共沉淀检测lncRNAGS1-124K5.4可结合PRDX6蛋白;(6)NCI-H1703和SK-MES-1细胞过表达lncRNAGS1-124K5.4后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敲减PRDX6后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减弱(P<0.05),同时,过表达lncRNAGS1-124K5.4和敲减PRDX6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ncRNA GS1-124K5.4在LUS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调控PRDX6蛋白表达而促进LUS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LncRNA GS1-124K5.4 PRDX6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动态病理特点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竹梅 梁伟时 +3 位作者 康佳丽 孟徐兵 王建行 韩淑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9-503,695,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动态病理特点,阐明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7~8周龄雄性db/db小鼠(模型组)和同龄雄性db/m小鼠(正常组)各16只,分别于8、16和32周龄时检测2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动态病理特点,阐明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7~8周龄雄性db/db小鼠(模型组)和同龄雄性db/m小鼠(正常组)各16只,分别于8、16和32周龄时检测2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水平,每组各处死小鼠8只,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表现,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8、16和32周龄时体质量增大(P<0.01),FBG水平明显升高(P<0.01),双肾指数明显降低(P<0.01);32周时模型组小鼠双肾指数明显低于16周时(P<0.05)。HE和Masson染色,16周龄时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球体积增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水肿;32周龄时病变明显加重,肾组织中可见大量蓝染胶原物质。电镜观察,16周龄时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以肾小球基底增厚、足突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及形态肿胀为主;32周龄时病变明显加重,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结论:16周龄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有明显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球基底增厚、足突融合,32周龄时小鼠肾组织呈明显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DB/DB小鼠 空腹血糖 HE染色 MASSON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病理损伤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佳丽 梁伟时 +6 位作者 孟徐兵 张丹丹 高庆瑶 薛宁 韩淑英 王建行 曹福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30,47,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产生的病理变化及特点,为将db/db小鼠肝作为2型糖尿病肝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7~8周龄,雄性,SPF级db/m小鼠作为对照组,糖尿病db/db小鼠作为模型组,各16只。动态观察... 目的动态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产生的病理变化及特点,为将db/db小鼠肝作为2型糖尿病肝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7~8周龄,雄性,SPF级db/m小鼠作为对照组,糖尿病db/db小鼠作为模型组,各16只。动态观察其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计算肝指数,光镜与电镜下观察肝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db/db小鼠空腹血糖、血清ALT、AST活性均明显高于db/m小鼠,组织学检查发现db/db小鼠肝在16周龄时就出现严重损害,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等;到32周龄时病变加剧,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内质网等结构被破坏甚至消失,出现明显的脂滴、炎细胞,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结论 db/db小鼠16周龄时肝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以及炎细胞浸润等,32周龄时表现为明显的纤维化,因此db/db小鼠的肝可作为实验研究时良好的2型糖尿病肝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DB/DB小鼠 肝损伤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再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竹梅 李建民 +4 位作者 王国立 赵雅宁 陈长香 赵旭 王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9-764,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Nogo-A的影响。方法 120只Sprague-Dawley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有氧运动预处理组。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Nogo-A的影响。方法 120只Sprague-Dawley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有氧运动预处理组。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6 h、1 d、3 d、7 d各取5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GAP-43、Nogo-A表达;另5只大鼠RT-PCR法检测GAP-43、Nogo-A水平。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氧运动预处理组的神经元密度、GAP-43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ogo-A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有氧运动预处理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存活和轴突再生,与上调脑组织海马区GAP-43表达并下调Nogo-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有氧运动 生长相关蛋白-43 NOGO-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对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 被引量:43
20
作者 王志羽 鲁显玉 邢凤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对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共病患者4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 目的了解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对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共病患者4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7.13±14.02)分,处于低水平。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越高的老年共病患者,其心理一致感总分越高(均P<0.05)。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与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呈正相关(r=0.648、0.562,均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患病数量、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是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能解释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变异的14.1%(ΔR^(2)=0.141,P<0.001)。结论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偏低,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共病 疾病接受度 家庭关怀度 心理一致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