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景旺 赵静 +4 位作者 郭庆乐 郑宝霞 刘淑娟 李健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64层螺旋CT检查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病例。其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61例,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64层螺旋CT检查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病例。其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61例,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 91.67%(55/60)成功获得曲面重建图像。应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后,提高了阑尾系膜水肿、回盲肠壁水肿的显示率及阑尾识别率。64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8.78%,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45%。阳性预测值为98.36%,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可以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做出急性阑尾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强64层V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静 李健 +3 位作者 郭庆乐 刘景旺 郑宝霞 刘淑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增强64层V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非增强64层V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临床拟诊阑尾炎病例110例。9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非增强64层VCT诊断急性阑... 目的:探讨非增强64层V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非增强64层VCT检查、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临床拟诊阑尾炎病例110例。9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非增强64层VCT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99.09%,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4%。阳性预测值为98.89%,阴性预测值为100%。非增强64层V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征象有阑尾增粗、阑尾结石、阑尾腔积液、阑尾系膜水肿、回盲肠壁水肿、阑尾周围渗液、阑尾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结论:非增强64层VCT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有效减少阴性阑尾的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的螺旋CT诊断及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静 郑宝霞 郭庆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肺结核病例145例,全部病例行螺旋CT扫描,100例行HRCT扫描。结果螺旋CT清楚显示了肺结核的各种CT表现并做出分型。其诊断正确率为96.6%,分型正确率为96.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肺结核病例145例,全部病例行螺旋CT扫描,100例行HRCT扫描。结果螺旋CT清楚显示了肺结核的各种CT表现并做出分型。其诊断正确率为96.6%,分型正确率为96.4%。结论螺旋CT能够对各种肺结核做出准确诊断,对典型和不典型、活动和不活动肺结核做出正确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静 刘景旺 +4 位作者 郭庆乐 郑宝霞 刘淑娟 李静 周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在肝外胆管癌(EHCC)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过ERCP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45例,采用64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检查,全部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结果 EHCC在64层螺旋CT的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在肝外胆管癌(EHCC)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过ERCP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45例,采用64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检查,全部病例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结果 EHCC在64层螺旋CT的动态增强主要征象有胆管壁增厚、结节及肿块,胆管癌强化高峰通常出现于注药后60s及180s。诊断EHCC的准确度为96.0%,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5.7%,阴性预测值为96.6%。结论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可以为EHCC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附60例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庆乐 高竞生 +9 位作者 汤建忠 谢敬霞 郑宝霞 赵静 郑晓明 韩义 金建学 王东红 庞占泉 赵文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层螺旋CT(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单层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单层螺旋CT采用层厚 3mm ,Pitch =1,容积扫描。钙化的定义为CT值≥ 90Hu ,面积≥1mm2 。冠脉造影采用Judk... 目的 探讨单层螺旋CT(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单层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单层螺旋CT采用层厚 3mm ,Pitch =1,容积扫描。钙化的定义为CT值≥ 90Hu ,面积≥1mm2 。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 ,以存在血管狭窄≥ 5 0 %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60例中冠心病患者 3 8例 ,无冠心病患者 2 2例。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 169.5 5± 2 2 7.5 3 ,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 ( 3 .88± 11.2 4) (P <0 .0 1)。以单层螺旋CT检测有无冠脉钙化判断冠心病 ,在 5 0岁以下组 (年轻组 )敏感度为 43 % ,特异度为 93 %。在 5 0岁以上组 (老年组 )敏感度为 95 % ,特异度为 75 %。结论 单层螺旋CT检测冠脉钙化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单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容积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静 郭庆乐 +4 位作者 刘景旺 郑宝霞 李健 刘淑娟 谢敬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VCT后处理技术在肝外胆管癌(EC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ECC患者45例,均接受64层V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并经MPR和CPR后处理,32例接受仿真内镜(CTVE)和MinIP。结果 45例中,上段胆管癌(HCC)20... 目的探讨64层VCT后处理技术在肝外胆管癌(EC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ECC患者45例,均接受64层V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并经MPR和CPR后处理,32例接受仿真内镜(CTVE)和MinIP。结果 45例中,上段胆管癌(HCC)20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6例;中段胆管癌(MCC)8例;下段胆管癌(DCC)17例。病变多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PR和CPR图像均成功得到,部分MCC和DCC病例得到较满意的CTVE(17/25,68.00%)和MinIP图像(20/25,80.00%)。结合轴位图像,全部肿瘤位置及范围得到直观显示并准确诊断。结论应用各种64层VCT后处理技术(MPR、CPR、CTVE和MinIP)能够显示ECC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征象,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T三期增强结合ERCP后扫描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静 刘景旺 +1 位作者 郭庆乐 郑宝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VCT增强扫描结合ERCP后扫描在肝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0例肝门胆管癌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术后VCT扫描图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判断肿瘤的部位和侵及范围,肝门部血管受侵情况,局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情况;... 目的:探讨VCT增强扫描结合ERCP后扫描在肝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0例肝门胆管癌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术后VCT扫描图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判断肿瘤的部位和侵及范围,肝门部血管受侵情况,局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情况;将分型及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行VCT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术后扫描,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20例,定位分型准确16例。结论:应用VCT三期增强结合ERCP后扫描行胆系及血管重建可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CT增强扫描结合ERCP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
8
作者 刘景旺 赵静 +2 位作者 郭庆乐 许美 郑宝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容积CT(V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VCT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图像进行分析,利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 目的探讨容积CT(V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VCT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图像进行分析,利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CT仿真内镜(CTVE)等,判断肿瘤的部位和侵及范围,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情况,是否有局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并将Bismuth-Corlette分型及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接受VCT三期增强及ERCP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定位分型准确率为80.00%(16/20)。应用VCT增强扫描结合ERCP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优于单纯VCT增强扫描。结论 VCT增强结合ERCP后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