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初期可动凝胶调驱效果——以华北油田泽70断块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胜建 王家禄 +2 位作者 刁海燕 张海鹏 王树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59,115,共3页
常规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水驱开发效率较低,导致最终采收率不高。为探索改善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技术,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这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针对华北油田... 常规稠油油藏原油粘度较高,水驱开发效率较低,导致最终采收率不高。为探索改善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技术,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这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针对华北油田泽70断块常规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在开发初期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并推广到整个区块。应用可动凝胶调驱1a后,注入压力明显提高,吸水剖面得到改善,生产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综合含水率由47.5%下降到37.4%,采油速度由0.82%提高到2.1%,阶段累积增产油量为12787t,提高采收率为1.58%,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驱开发 可动凝胶 流度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6A+B区块油藏动态调控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凯 姚军 +3 位作者 刘顺 段友智 陈小飞 赵政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6,86,共7页
埕岛海上油田油层多,储层平面上和纵向上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较强,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开发不能较好地控制整个油藏的水驱效果。针对埕岛油田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油藏动态调控方法。该方法将油藏视为一个复杂... 埕岛海上油田油层多,储层平面上和纵向上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较强,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开发不能较好地控制整个油藏的水驱效果。针对埕岛油田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油藏动态调控方法。该方法将油藏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以油藏开发生产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求解描述油藏开发生产的优化模型,实时优化油藏的输入输出调控参数,获取该时刻最优的生产方案。利用该方法对埕岛油田6A+B典型区块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最优生产方案符合油田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生产优化 极大值原理 最优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地层套管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练章华 韩建增 +3 位作者 董事尔 唐波 董范 李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分析和评述了从 3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复杂地层套管破坏机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动态 ,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复杂空间力学系统地层”与套管破坏的各种耦合的数学、力学问题。因此提出首先要解决复杂地层数学模型、力学模型、以及... 分析和评述了从 3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复杂地层套管破坏机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动态 ,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复杂空间力学系统地层”与套管破坏的各种耦合的数学、力学问题。因此提出首先要解决复杂地层数学模型、力学模型、以及地层与水泥环及套管之间的力学耦合问题 ,并且必须研究复杂地层遇水膨胀、地层滑动、地层蠕动、地表地层升降使套管破坏与地应力场状态关系 ,根据复杂地层套管破坏井段地质构造图、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及套管破坏特征 ,反演出整个研究地层区块现代地应力场。同时提出了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及对现代地应力场的研究是今后复杂地层套管坏机理与预防措施研究的发展方向。该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间大跨度交叉的边缘学科研究 ,将对地应力理论和推动地球科学、数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石油套管 数值模拟 复杂地层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套管计算机仿真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练章华 施太和 +5 位作者 杨龙 高智海 董范 李渊 徐英 叶林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3,共3页
膨胀套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文章用弹塑性有限元接触问题建立了可膨胀套管膨胀过程的力学模型 ,对N80钢级材料的 114 .3mm套管膨胀至 139.7mm进行了膨胀过程详细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给出了摩擦系数为 0 .0、0 .0 5、0 .1和 0 ... 膨胀套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文章用弹塑性有限元接触问题建立了可膨胀套管膨胀过程的力学模型 ,对N80钢级材料的 114 .3mm套管膨胀至 139.7mm进行了膨胀过程详细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给出了摩擦系数为 0 .0、0 .0 5、0 .1和 0 .15时 ,膨胀套管内等效应力、套管内的残余应力随活塞位置变化的定量曲线。在大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得出了膨胀套管内的残余应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的规律 ,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活塞锥体部分的膨胀套管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套管 计算机仿真分析 油气井 摩擦系数 膨胀机构 力学模型 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流动地层套管破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练章华 刘干 +2 位作者 唐波 董范 李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57,共3页
文中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互作用的弹塑性的有限元力学模型 ,用MSC .Marc软件的高度非线性功能对本文的复杂力学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 ,为复杂地层套管破坏机理研究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反推地层载... 文中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互作用的弹塑性的有限元力学模型 ,用MSC .Marc软件的高度非线性功能对本文的复杂力学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 ,为复杂地层套管破坏机理研究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反推地层载荷 ,为复杂地层套管破坏的预防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流动地层 石油套管破坏 有限元分析 力学模型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地震反射相位特征优选钻探目标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星如 单保东 +1 位作者 赵政权 李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4,共2页
冀中复杂断块区的地震反射显得“杂乱” ,杂乱反射区“相对稳定”的地震反射大多反映地下局部地层或岩性的相对稳定。在杂乱反射区的地震剖面上寻找能量强的“相对稳定”强反射相位 ,结合其它资料和对成藏条件的综合地质认识 ,考虑构造... 冀中复杂断块区的地震反射显得“杂乱” ,杂乱反射区“相对稳定”的地震反射大多反映地下局部地层或岩性的相对稳定。在杂乱反射区的地震剖面上寻找能量强的“相对稳定”强反射相位 ,结合其它资料和对成藏条件的综合地质认识 ,考虑构造背景进行解释 ,通过地震 地质的层位标定确定储集层相对发育区 ,识别有利钻探区 ,为优选滚动目标和精细标定井位提供依据。分析断层两侧地震反射相位特征 ,寻找“相对稳定”强相位反射区 ,可以发现有利圈闭。图 2参 2 (梁星如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位 稳定反射 目标优选 复杂断块 相位特征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三元复合体系宏观流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铁龙 董范 +1 位作者 尤冬青 成燕良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3-55,共3页
利用HAAKERV-100旋转流变仪和TR-1加压式毛管粘度计,在10-1s-1~104s-1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测定了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变特性。流变数据处理结果认为,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可用Careau模型来描... 利用HAAKERV-100旋转流变仪和TR-1加压式毛管粘度计,在10-1s-1~104s-1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测定了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变特性。流变数据处理结果认为,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可用Careau模型来描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条件下(碱浓度0.5%~1.5%、聚合物浓度800mg/L~1200mg/L、表面活性剂浓度800~1200mg/L),三元复合体系表现出类似于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征,在低剪切速率和高剪切速率下,体系表现出牛顿流体特征;在中等剪切速率下,呈现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随着碱、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的零剪切粘度下降,剪切变稀性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流变性 三元复合体系 化学驱油 A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酸化联作的堵水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蒲万芬 陈刚 +1 位作者 胡书宝 陈铁龙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43-48,共6页
介绍与酸化处理联合作业的丙烯酰胺(AM)与低级醛就地共聚合堵水体系(XN-PP)以及先堵后酸的工艺技术。室内实验着重进行堵剂与自生酸的酸敏性试验,研究与油藏环境条件有关的堵剂性能,考查堵剂对大孔道的选择注入性,并对前... 介绍与酸化处理联合作业的丙烯酰胺(AM)与低级醛就地共聚合堵水体系(XN-PP)以及先堵后酸的工艺技术。室内实验着重进行堵剂与自生酸的酸敏性试验,研究与油藏环境条件有关的堵剂性能,考查堵剂对大孔道的选择注入性,并对前置液(弱凝胶体)性质作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堵剂在高盐(1.4×105mg/l)环境和高温(12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酸性、高强度性和堵水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堵水剂原液还有良好的选择进入性,即优先进入出水层位。堵水及酸化联作技术在矿场进行了2口井的先导性试验,实施的油藏为恶劣油藏,温度120℃、矿化度10~12×104mg/l,产水率接近100%。经XN-PP体系堵水和自生酸酸化联合作业后,两口井均达到了控水增油的目的,平均含水下降50%,分别增油3388和547t,且目前继续有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联作 堵水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模型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志远 王黎明 +2 位作者 王艳松 申华 刘学民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94-397,共4页
针对提前1小时的超短期负荷预测,在充分分析负荷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回归模型的超短期负荷预测,并利用拐点与负荷变化率的关系对预测结果修正。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超短期负荷预测 自回归模型 负荷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冲砂解堵在水平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俞宏伟 姜一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2期8018-8021,共4页
冀东油田G104区块拥有水平井110多口,油藏岩石颗粒胶结疏松,出砂严重;原油属普通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凝固点低,导致了水平井筛管段严重堵塞及近井地带导流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产量。只能依靠除砂、解堵技术来恢复该区的产量。针对... 冀东油田G104区块拥有水平井110多口,油藏岩石颗粒胶结疏松,出砂严重;原油属普通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凝固点低,导致了水平井筛管段严重堵塞及近井地带导流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产量。只能依靠除砂、解堵技术来恢复该区的产量。针对该问题,采用外径4.45 cm连续油管+RotoPulseSM旋转脉冲喷射工具+一步酸、半加强型砂盐酸体系进行冲砂、筛管清洗和近井酸化解堵对该区6口水平井实施了作业。作业后产液量和产油量是作业前的1.8倍以上,作业有效期超过200 d,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连续油管 冲砂解堵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可动凝胶调驱注水开发普通稠油油藏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社民 王亚洲 +1 位作者 周俊 蒙立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华北油田赵108断块为多层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产油量递减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矛盾突出、水驱效率低。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实施早期周期性可动凝胶调驱,经过4个轮次调驱与注水开发,实现了年产3万t、稳产10年的开发目标。早... 华北油田赵108断块为多层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产油量递减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矛盾突出、水驱效率低。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实施早期周期性可动凝胶调驱,经过4个轮次调驱与注水开发,实现了年产3万t、稳产10年的开发目标。早期可动凝胶多轮次调驱与单纯注水开发(数值模拟结果)开采10年的指标对比表明:油藏采出程度达到21%,提高10.01%;综合含水率为67.6%,降低了25.4%;中、高含水阶段的含水上升率分别为6.93%和2.08%,远低于单纯水驱开发预测的12.06%和6.15%,中低含水期成为原油主要开发阶段。断块采出程度提高,稳产期延长,注入水利用率提高,投资回收期缩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赵108断块开发效果表明,采取早期周期性可动凝胶调驱注水开发可以改善普通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可动凝胶调驱 注水开发 普通稠油油藏 赵108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叠前数据的综合Q值求取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秋焱 崔宏良 +3 位作者 叶玮 邱文平 柳溪 黄新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08,共5页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广义S变换求取时频域表层Q值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借助于广义S变换对叠前地震数据做时—频分析,逐道求取频谱比斜率,经炮检距归零处理得到零炮检距处的表层Q值,通过表层Q值与井控深层Q值建立综合Q体。将这套方法应用于西柳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实现了综合Q值补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域 谱比法 广义S变换 叠前地震数据 综合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