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
作者 任收麦 乔德武 +5 位作者 张兴洲 刘永江 王楠 孙跃武 唐振兴 崔永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气资源 勘探 战略 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储层(体)含油气性识别的HFC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见乐 唐文榜 +3 位作者 李宗杰 佟凤芝 赵文龙 姜华方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8,6-7,共10页
以薄储层调谐特征、相位变化特征和高频振幅随频率变化特征为基础,论述了利用瞬时谐频特征(Har-monic Frequencies Characters,HFC)分析技术进行薄储层(体)含油气性识别的理论依据、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首先对已知样本井井旁道产层段... 以薄储层调谐特征、相位变化特征和高频振幅随频率变化特征为基础,论述了利用瞬时谐频特征(Har-monic Frequencies Characters,HFC)分析技术进行薄储层(体)含油气性识别的理论依据、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首先对已知样本井井旁道产层段进行频谱分析,总结因产层的含油气性差异而产生的反射波频谱差异;然后选用能够表征频谱差异的多种频率域敏感属性进行交会分析,得到油气分布特征(异常)值,用以识别和预测薄储层(体)的含油气性。应用HFC技术对薄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岩洞缝型储集体进行了油水识别,结果经验证井验证,符合率分别达到84.4%和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储层(体) 油气识别 瞬时谐频特征 调谐效应 相位变化 高频振幅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北地区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3
作者 徐仲宝 袁胜军 +1 位作者 张会欣 姚兴耀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作为华北油田主要产油区的冀中地区,三维地震已经基本连片,勘探程度相当高。通过精细的地质论证, 认为冀中留北地区具有精细勘探和增储上产的潜力,有必要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实践中,应用了多种模型的观测系统设计、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和多... 作为华北油田主要产油区的冀中地区,三维地震已经基本连片,勘探程度相当高。通过精细的地质论证, 认为冀中留北地区具有精细勘探和增储上产的潜力,有必要进行二次三维采集。实践中,应用了多种模型的观测系统设计、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和多种方法联合调查、提高控制点精度等技术,提供了准确的激发井深、表层结构模型和静校正方法等参数资料。应用效果表明,所得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满足该区当前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勘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三维采集 分辨率 信噪比 频谱分析 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储层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岩石学特征和热力学条件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海玲 王成 +4 位作者 刘振文 孙文亮 卿忠 陈令 朱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9,共8页
长石溶孔是火山岩中重要的孔隙类型之一,火山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中长石溶孔所占的比例在1.24%~60.61%之间,在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相学、岩石化学CIPW标准矿物成分、热力学等方面论证了斜长石的选择性溶蚀。岩相学特征表现出斜长石... 长石溶孔是火山岩中重要的孔隙类型之一,火山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中长石溶孔所占的比例在1.24%~60.61%之间,在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相学、岩石化学CIPW标准矿物成分、热力学等方面论证了斜长石的选择性溶蚀。岩相学特征表现出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特征,即钙长石溶蚀时钠长石没有溶蚀,同时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时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斜长石选择性溶蚀得到了CIPW标准矿物成分的支持,在CIPW标准矿物成分中长石的端元组分主要为钠长石和钾长石,而钙长石绝大多数为0或接近0。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成分的条件下,在斜长石中优先溶解钙长石组分。当地层水中Na+和K+浓度达到饱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沉淀,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斜长石选择性溶蚀 岩石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富山深海水道堤坝大型泥波的成因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青春 何幼斌 +1 位作者 贺萍 危宇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3-148,共6页
关键词 深海水道 沉积物波 泥波 等深流 浊流 内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内波成因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研究认为,内波作用于海底时可对海底沉积物进行改造,形成指向沉积构造,这种指向沉积构造可为单向、双向或多向,而其中与内波传播方向相反的反向沉积构造可能是内波沉积... 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内波成因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研究认为,内波作用于海底时可对海底沉积物进行改造,形成指向沉积构造,这种指向沉积构造可为单向、双向或多向,而其中与内波传播方向相反的反向沉积构造可能是内波沉积所特有的。对于这种反向沉积构造的形成,以LaFond的理论为代表,认为内波引起的底流水平流速反比于密度界面距海底的高度,波谷接近海底,因而可形成反向沉积构造。经研究分析,发现内波与表面波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认为用一般意义上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更加易于理解。明确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对于内波沉积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 指向沉积构造 表向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的伸展构造系统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45
7
作者 杨明慧 刘池阳 +1 位作者 孙冬胜 崔永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冀中坳陷主要发育在古近纪,是渤海湾盆地西北部的一个典型的半地堑群,以发育古潜山油气藏著称于世。本文在地震剖面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冀中坳陷的伸展构造系统。该系统以大兴、保定—石家庄拆离滑脱断层为主体,与牛东—河东、马西、宁晋... 冀中坳陷主要发育在古近纪,是渤海湾盆地西北部的一个典型的半地堑群,以发育古潜山油气藏著称于世。本文在地震剖面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冀中坳陷的伸展构造系统。该系统以大兴、保定—石家庄拆离滑脱断层为主体,与牛东—河东、马西、宁晋、新河等伸展断层以及徐水—安新变换带和衡水、宝坻—桐柏镇变换断层等组合而成。最后,探讨了伸展构造系统发育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其与太行山变质核杂岩之间成因上可能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幼陷 伸展构造系统 构造背景 变质核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早二叠世快速迁移与沉积相突变:俯冲板片拆沉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传恒 杜维良 +2 位作者 刘典波 汪剑 王梦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91,共7页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热液成矿作用集中发育和变形、变质作用的激化使俯冲岩片的拆沉成为盆地转化与迁移的最佳机制。相同的转化过程及深部机制在其他造山带中也明显存在,表明俯冲岩片拆沉是造山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早二叠世 快速迁移 盆地转化 俯冲板片拆沉 塔里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咀组含膏盐岩系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均均 陈波 +4 位作者 王春连 昌俊杰 周晓峰 关小曲 赵智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在其次级洼陷资福寺洼陷和梅槐桥洼陷南部新沟咀组下段(新下段)沉积了一套膏盐岩层。通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含膏盐岩系地层的岩性、电性及物理性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剖...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在其次级洼陷资福寺洼陷和梅槐桥洼陷南部新沟咀组下段(新下段)沉积了一套膏盐岩层。通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含膏盐岩系地层的岩性、电性及物理性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剖面资料及正演模拟结果,确定了研究区主要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膏盐岩与泥岩互层表现为强振幅;砂泥岩互层表现为中振幅;质纯的泥岩振幅最弱。应用井点预测与均方根振幅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下段膏盐岩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下段膏盐岩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较为局限,相对于沙市组具有明显的向南迁移萎缩的趋势,物源、构造和沉积环境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古近系 新沟咀组 膏盐岩 沉积特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饶南地区拆离构造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大海 刘池洋 +1 位作者 崔永谦 罗晓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认为前人标定的冀中坳陷南部的饶南地区沙四段与沙三段间的界面是拆离作用形成的构造界面,而非沉积界面。饶南地区拆离构造以原始的基底面为底界,以沙四段-孔店组顶面为顶界,形成一个沉积盖层的底部剪切带,几乎整个沙四段-孔店组被卷入... 认为前人标定的冀中坳陷南部的饶南地区沙四段与沙三段间的界面是拆离作用形成的构造界面,而非沉积界面。饶南地区拆离构造以原始的基底面为底界,以沙四段-孔店组顶面为顶界,形成一个沉积盖层的底部剪切带,几乎整个沙四段-孔店组被卷入剪切带内,还卷入部分沙三段以及部分基底地层,其平面展布范围受东部边界沧西断裂及西部斜坡和刘村低凸起所限,剪切带内变形很复杂。对拆离构造的特征进行了论述,给出确定拆离构造的的依据,并对拆离构造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离构造 底部剪初带 构造界面 构造分区 拆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站集群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耀辉 崔永谦 +5 位作者 时健民 卢永合 耿红江 赵淑芳 杨丽君 王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工作站集群系统的建立,将现有的多台普通工作站通过高速网络连接成为一个超级计算机群,建立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工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负载均衡软件的运用,实现了处理、解释作业的网上运行,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站集群系统的建... 工作站集群系统的建立,将现有的多台普通工作站通过高速网络连接成为一个超级计算机群,建立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工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负载均衡软件的运用,实现了处理、解释作业的网上运行,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站集群系统的建立,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大型并行机,形成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满足了大运算量的要求。通过在集群系统上进行处理、解释、地震反演、AVO处理分析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了现有计算机设备的作用,实现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综合研究工作,节约了购置多套软件的投资,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站集群系统 高速网络 负载均衡 超级计算机群 虚拟 大型并行机 处理解释一体化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贴体全交错网格仿真型有限差分正演模拟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庆洋 黄建平 +3 位作者 李振春 李娜 王成泉 张艳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3-642,3,共10页
为了精确模拟起伏地表下的波场特征,本文发展了曲线坐标系下基于仿真型有限差分的贴体全交错网格正演模拟算法。本算法主要有三个优势:1采用贴体网格离散起伏地表,不仅消除了阶梯离散问题,还可适应剧烈起伏情况;2将全交错网格引入到曲... 为了精确模拟起伏地表下的波场特征,本文发展了曲线坐标系下基于仿真型有限差分的贴体全交错网格正演模拟算法。本算法主要有三个优势:1采用贴体网格离散起伏地表,不仅消除了阶梯离散问题,还可适应剧烈起伏情况;2将全交错网格引入到曲线坐标系中,避免了标准交错网格的插值误差和同位网格中奇偶失联引起的高频振荡现象,提高了模拟精度,且减小了算法实现的复杂度;3引入仿真型差分算子实施曲线坐标系下的自由边界条件,使边界和内部具有相同的差分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模拟精度,且与牵引力镜像法相比具备了更可靠的理论基础。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结果和解析解几乎完全吻合,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模型;具有宽松的频散条件,在相同精度下本文算法所允许的网格间距比同位网格的网格间距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仿真型有限差分 贴体网格 全交错网格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综合勘探判别技术在信安镇北潜山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丛安 韩慧 +2 位作者 黄文松 卢丽菲 姜忠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2期51-53,共3页
以冀中坳陷苏桥—杨村构造带上的信安镇北潜山天然气勘探为实例,阐述了地球物理综合勘探识别技术在信安镇北潜山的发现、落实与评价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精度重磁联合解释与反演、三维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工作,对... 以冀中坳陷苏桥—杨村构造带上的信安镇北潜山天然气勘探为实例,阐述了地球物理综合勘探识别技术在信安镇北潜山的发现、落实与评价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精度重磁联合解释与反演、三维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工作,对信安镇北潜山所进行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与评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天然气勘探 高精度重磁 均方根振幅 相干体 地球物理综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叠前数据的综合Q值求取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秋焱 崔宏良 +3 位作者 叶玮 邱文平 柳溪 黄新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08,共5页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广义S变换求取时频域表层Q值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借助于广义S变换对叠前地震数据做时—频分析,逐道求取频谱比斜率,经炮检距归零处理得到零炮检距处的表层Q值,通过表层Q值与井控深层Q值建立综合Q体。将这套方法应用于西柳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实现了综合Q值补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域 谱比法 广义S变换 叠前地震数据 综合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91井溶洞裂缝性漏失堵漏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福祥 张忠强 +4 位作者 陈军政 焦素丽 王野 赵德喜 赵秋雨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4期54-55,共2页
霸91井是在霸县凹陷二台阶龙虎庄构造带上霸35潜山高部位上的一口预探井。该井钻至井深2237m以后钻井液有进无出,边漏边钻至井深2350m后共漏失3229m3钻井液,最后决定先堵漏后钻进。测试结果表明,在该井段存在3个厚度分别为0.60、0.95、0... 霸91井是在霸县凹陷二台阶龙虎庄构造带上霸35潜山高部位上的一口预探井。该井钻至井深2237m以后钻井液有进无出,边漏边钻至井深2350m后共漏失3229m3钻井液,最后决定先堵漏后钻进。测试结果表明,在该井段存在3个厚度分别为0.60、0.95、0.80m的溶洞及多条裂缝。采用了静胶凝水泥浆堵漏方法,施工时先注入具有较高结构黏度的承托浆,使其进入地层2~3m,起承托作用,要求其黏度尽可能高,且其和水泥浆混合后黏度要更高;然后加入1m3隔离液,再注入静胶凝水泥浆,使其进入地层3~5m;堵溶洞前先根据地层压力计算出准确的替浆量,施工完成后关井候凝,最后成功堵漏。表明采用静胶凝水泥浆封堵大溶洞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失 大溶洞 裂缝 静胶凝水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