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油井腐蚀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清珍 谢刚 +2 位作者 杨梅红 郑云萍 田中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 针对油井腐蚀、结垢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问题.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及机理分析研究。通过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200多口油井采出水离子、腐蚀结垢产物、腐蚀速率仿真计算以及油田生产中发现的腐蚀结垢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产出液含水量升高是产生油井腐蚀的直接原因。由于地层水偏酸性,游离CO_2,H_2S,HCO_3^-含量高,矿化度高,电化学反应强烈是腐蚀存在的机理;而产出液中Ca^(2+),Fe^(3+),Fe^(2+)及Mg^(2+)含量的不同是导致多油井结垢程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为快速定性地明确油井腐蚀、结垢类型和结垢治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腐蚀 结垢 仿真计算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的堵水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双艳 宋义伟 +1 位作者 谢娟 魏爱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6,100,共4页
综述了针对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物性差异大、油井产能低的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研发并应用的3项成熟的油井堵水技术,介绍了堵水剂的组成、性质,堵水工艺、装备、配套措施及应用情况。这些堵水技术是:①单液法水玻璃堵水技术,使用于... 综述了针对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物性差异大、油井产能低的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研发并应用的3项成熟的油井堵水技术,介绍了堵水剂的组成、性质,堵水工艺、装备、配套措施及应用情况。这些堵水技术是:①单液法水玻璃堵水技术,使用于岔河集、晋45等砂岩油藏;②TDP-02交联聚合物凝胶分层堵水技术及各种堵水工艺管柱,使用于蒙古林砂岩油藏;③化学弹性隔板堵底水技术,使用于蒙古林砂岩油藏。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采油井 堵水 化学隔板 化学堵剂 工艺技术与装备 华北油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油田油井井筒腐蚀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洪建 王闰 +2 位作者 杜清珍 谢刚 张培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针对NR油田油井井筒腐蚀日益严重的问题,展开了产出水对油井井筒腐蚀原因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采用了静态挂片法,以典型井产出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产出水在不同腐蚀时间、pH值、CO_2浓度、H_2S浓度条件下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 针对NR油田油井井筒腐蚀日益严重的问题,展开了产出水对油井井筒腐蚀原因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采用了静态挂片法,以典型井产出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产出水在不同腐蚀时间、pH值、CO_2浓度、H_2S浓度条件下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研究这几种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腐蚀反应时间在24 h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超过24 h后随着时间延长腐蚀速率慢慢降低,当超过72 h时腐蚀速率基本不变。温度越高,产出水对挂片腐蚀越严重,挂片为均匀腐蚀,随温度逐渐升高,腐蚀产物由黄色变成黑色,棕红色的溶液中含有暗红色絮状沉淀;在65℃时,pH值越低的产出水对挂片腐蚀速率影响越大,产出水中H_2S浓度与CO_2浓度对挂片腐蚀速率影响相当,由正交实验确定了腐蚀速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温度、pH值、H_2S浓度、CO_2浓度,与单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水 井筒腐蚀 影响因素 腐蚀机理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善维 常洪刚 +2 位作者 杨小平 王秀平 丁建东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48-50,58,共4页
目前华北油田进入了“滚动建设、深度开发、低成本发展”的中后期开发阶段,油田实施挖潜增效的难度逐渐加大。如何提高新老区油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 目前华北油田进入了“滚动建设、深度开发、低成本发展”的中后期开发阶段,油田实施挖潜增效的难度逐渐加大。如何提高新老区油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论述了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内容、程序及研究方法,分析了采油工程方案综合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油田深度开发对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研究的要求,对提高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采油工程 方案设计 油藏工程 开发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菌采油技术研究
5
作者 史磊 张双艳 +3 位作者 游靖 余吉良 赵文华 王志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内源菌驱油技术是近2年来国内发展较快的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通过基础配方设计和性能评价室内实验,了解了不同营养源及浓度选择对配方体系激活效果的影响,推出适合巴48和巴38断块激活内源菌营养体系配方激活剂Ⅰ。该激活剂不仅能有... 内源菌驱油技术是近2年来国内发展较快的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通过基础配方设计和性能评价室内实验,了解了不同营养源及浓度选择对配方体系激活效果的影响,推出适合巴48和巴38断块激活内源菌营养体系配方激活剂Ⅰ。该激活剂不仅能有效激活巴48、巴38断块采出液中的内源菌,而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降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菌 采收率 乳化 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水引起套损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许涛 殷桂琴 +3 位作者 张公社 许占恒 于宏超 李振龙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1期70-71,共2页
高压注水开采,在多孔介质中形成渗流场,使钻井后储层的固体骨架应力重新分布,通过有效应力改变储层岩体的渗流参数,影响渗流场与岩体应力场两者的平衡。高围压下的井眼附近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塑性屈服,储层经过上述流固耦合作用后,由于... 高压注水开采,在多孔介质中形成渗流场,使钻井后储层的固体骨架应力重新分布,通过有效应力改变储层岩体的渗流参数,影响渗流场与岩体应力场两者的平衡。高围压下的井眼附近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塑性屈服,储层经过上述流固耦合作用后,由于储层多为砂岩、泥岩等不同岩性、不同厚度岩层相互分层夹杂,各层间力学参数对注水干扰和应力重新分布的敏感性都有较大差异,井眼作为唯一较大的储层应力和位移释放的空间,周围储层产生的应力重新分布结果会直接对套管、固井水泥环和周围储层岩体这一组合体系产生弹塑性应力作用,产生新的应力集中,并伴随各部位应变的差异,从而导致套管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注水 套损 机理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能自平衡加热采油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义春 张建军 +2 位作者 王瑞君 石惠宁 丁建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8,共5页
根据华北油田楚32井的实验测试数据,采用热平衡方程、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采油过程中地热能自平衡加热效果,计算了不同产液量和不同泵挂深度时井口出液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用空心抽油杆密封连接而制成的超长重力热管,... 根据华北油田楚32井的实验测试数据,采用热平衡方程、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采油过程中地热能自平衡加热效果,计算了不同产液量和不同泵挂深度时井口出液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用空心抽油杆密封连接而制成的超长重力热管,依靠地热能自平衡加热井筒内流体效果明显,井口出液温度随油井产液量和泵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基本上呈线性变化.地热能自平衡加热原油的方式适合于产液量大的深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重力热管 自平衡 有限差分法 采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破胶及强制裂缝闭合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管保山 丛连铸 +5 位作者 丁里 周晓群 薛小佳 郭自新 周焕顺 隋立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4,92,共4页
采用延迟破胶技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囊破胶剂,利用它的延缓释放特性,使植物胶压裂液耐温、耐剪切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在不造成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和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高浓度使用胶囊破胶剂。该技术与常规破... 采用延迟破胶技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囊破胶剂,利用它的延缓释放特性,使植物胶压裂液耐温、耐剪切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在不造成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和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高浓度使用胶囊破胶剂。该技术与常规破胶技术相比,延缓释放率达50%,能更有效地清除液体残渣,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同时由于有延缓破胶的特性,放喷采用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支撑剂沉降速度,形成较好的沉砂剖面,提供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并且可以降低滤饼和压裂液残渣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延迟破胶 胶囊破胶剂 过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安全钻井工艺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改珍 金学锋 +1 位作者 张景良 戴北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7,共3页
在煤层气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煤岩坍塌、井漏、煤层气气侵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钻井安全。为了减少钻井事故及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钻井速度,在调研了国内外煤层钻井的现场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煤层气钻井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 在煤层气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煤岩坍塌、井漏、煤层气气侵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钻井安全。为了减少钻井事故及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钻井速度,在调研了国内外煤层钻井的现场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煤层气钻井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华北石油管理局近年来40多口煤层气井的钻井实践,针对沁水盆地在煤层气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及对安全钻井影响较大的井漏、坍塌和低密度水泥浆固井等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同类煤层气的开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井漏 坍塌层 卡钻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与微生物调驱联作技术岩心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巨登峰 谷溢 +2 位作者 张双艳 虎啸 邵忠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4期30-31,共2页
为证实弱凝胶与微生物调驱联作技术的作用效果,利用大直径长管填砂岩心模型,进行了弱凝胶调驱剂与微生物实施调驱联作的可行性和效果研究。试验表明,调驱联作技术明显提高了岩心采收率,为三次采油技术的完善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调驱剂 微生物 联作 岩心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边际油田压裂改造选井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浩平 耿玉广 +2 位作者 李彦卓 杨小平 贾永良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42-44,共3页
在总结多年来二连边际油田压裂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各种影响因素与压后采油指数的相关分析方法,依此提出了压裂选井标准和压裂目标区块。实践认为,这套压裂选井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能够正确指导压裂设计,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
关键词 压裂技术 选井方法 边际油田 石油资源 油层 渗透率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可视化仿真方法研究
12
作者 牛文杰 李辉 +3 位作者 余焱群 孙保光 郭吉民 白永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5-1701,共7页
针对油田现场杆管偏磨严重且缺少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套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了井眼轨迹、油管的静态可视化仿真以及抽油杆运动状态、杆管接触状态的动态可视化仿真。采用反求三次B样条曲线控制多边形顶... 针对油田现场杆管偏磨严重且缺少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现状,设计了一套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了井眼轨迹、油管的静态可视化仿真以及抽油杆运动状态、杆管接触状态的动态可视化仿真。采用反求三次B样条曲线控制多边形顶点的方法对井眼轨迹曲线进行了重构;提出了等分衔接圆面法解决以任意三维井眼轨迹作为轴线的油管透明及半剖显示问题;采用实时偏磨点与井眼轨迹数据点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抽油杆动态变形及杆管接触状态可视化仿真功能。通过华北油田现场实际验证,能够清晰地显示杆管偏磨的位置及状态,为抽油机井的杆管偏磨诊断及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管偏磨 可视化 三次B样条曲线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11断块水平井钻井液工艺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佩瑜 潘翠萍 +4 位作者 张磊 夏健 李涛 戌顺利 李宁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京11断块所钻的13口水平井是中石油深度开发4个示范工程之一。这些水平井二开井段使用正电胶聚磺钻井液,三开井段使用正电胶聚磺钻井液和无固相有机盐钻井液。该套钻井液技术满足了地层特性与井下情况的要求,减少了复杂情况与事故,提... 在京11断块所钻的13口水平井是中石油深度开发4个示范工程之一。这些水平井二开井段使用正电胶聚磺钻井液,三开井段使用正电胶聚磺钻井液和无固相有机盐钻井液。该套钻井液技术满足了地层特性与井下情况的要求,减少了复杂情况与事故,提高了钻井速度,对储层进行了较好的保护,保证了固井质量和井身质量均合格。分析了在密度调整与控制、井径扩大率和井壁稳定、托压和储层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如建议引进多元协同稳定井壁理论、多级屏蔽暂堵技术或理想充填暂堵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聚磺钻井液 有机盐钻井液 钻井液密度 钻井液性能 井眼稳定 防止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污染洗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付亚荣 付丽霞 +1 位作者 吴泽美 牛宝歧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3,共3页
为解决油井热洗时洗井介质污染地层,及产量不能及时恢复的问题。在分析洗井对地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应用含有一定数量硫酸基和环氧基的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重性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极少量的碳氟、硅氟表面活性剂... 为解决油井热洗时洗井介质污染地层,及产量不能及时恢复的问题。在分析洗井对地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应用含有一定数量硫酸基和环氧基的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重性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极少量的碳氟、硅氟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了一种起泡性能很好的无污染洗井液。室内评价表明,该洗井液能明显降低油水表面张力,从而增强清洗能力。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洗井液可以实现不压井洗井,油井热洗后产量恢复期明显缩短,华北油田应用300余井次,油井热洗后产量恢复期平均缩短48.6%,年增油超过2 600 t,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洗井液 表面张力 晋45—56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的物模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建华 李占省 +1 位作者 巨登峰 宋义伟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6期86-88,共3页
微生物驱油技术已在我国陆上砂岩油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砂岩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 ,造成所注入的微生物驱油剂沿着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的高渗透孔隙突进 ,使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 ,为了... 微生物驱油技术已在我国陆上砂岩油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砂岩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 ,造成所注入的微生物驱油剂沿着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的高渗透孔隙突进 ,使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 ,为了使有限度的微生物驱油技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文中依据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矿场应用状况 ,在室内进行了注水井调剖与微生物菌液驱油的调驱联作技术研究 ,并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模试验加以了论证 ,物模试验表明 ,调剖与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联作 ,不仅可有效的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而且还能明显提高有限度驱油的增产油量 ,这一技术也将会成为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过度的技术先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微生物驱油 物模试验 采油技术 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边际油田开采技术
16
作者 耿玉广 熊浩平 +1 位作者 李彦卓 贾永良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5期44-46,共3页
二连边际油田具有断块小、物性差、单井产能低的开发特点 ,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 ,应用了高孔密射孔、优化举升方式、撬装设备注水、压裂投产等一系列工艺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二连边际油田开发以来暴露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技... 二连边际油田具有断块小、物性差、单井产能低的开发特点 ,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 ,应用了高孔密射孔、优化举升方式、撬装设备注水、压裂投产等一系列工艺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二连边际油田开发以来暴露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技术及管理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地区 边际油田 开采技术 采油工艺 压裂液 压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煤层气目标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贵中 白建梅 +3 位作者 习铁宏 刘洪林 王德建 王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空间要素与统计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直观灵活、分析功能强大、制表制图方便等优点。根据中国煤层气(CBM)目标区的特点,建立了4种原则下用于不同情形的煤层气目标区评价模型:第1种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空间要素与统计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直观灵活、分析功能强大、制表制图方便等优点。根据中国煤层气(CBM)目标区的特点,建立了4种原则下用于不同情形的煤层气目标区评价模型:第1种模型为全面考虑各个因素原则,第2种模型为只考虑重点因素原则,第3种模型为着重考虑重点因素原则,第4种模型为既全面考虑又兼顾重点因素原则。根据这4种模型,在常用GIS软件MapGIS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实现模型,以华北聚气区煤层气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目标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CBM) 模型 耦合 GIS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井套损原因、检测方法及修复措施 被引量:33
18
作者 付丽霞 马立军 +2 位作者 王威 乔翠敏 孙迪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系统分析了套管损坏的原因 ,介绍了国内外几种较先进的套损检测方法 ,提出了预防套管损坏的几项措施 ,并提供了几种常用的修复工艺 ,对油田因地制宜地采取套管修复措施 。
关键词 油水井 套损原因 检测方法 修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卡塔克隆起古生界主要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韵 赵锡奎 +3 位作者 李坤 苏永辉 何永垚 王园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5,共3页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7)、志留系底面(T70)和上泥盆统底面(T60)3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 卡塔克隆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中奥陶统底面(T47)、志留系底面(T70)和上泥盆统底面(T60)3个重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类型的组合样式、分布特征和剥蚀趋势的变化控制着该区的油气分布。油气沿着不整合带界面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规模和长距离的运移,遇上断裂时则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并且叠置程度越大,油气聚集的程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卡塔克隆起 古生界 不整合面 油气成藏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油酸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41
20
作者 吴刚 郝宁眉 +3 位作者 陈银娟 米思奇 贾晓林 胡松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85-1492,共8页
采用溶剂法合成了两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1-(2-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A)和1-(2-氨基-硫脲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B),通过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 采用溶剂法合成了两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1-(2-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A)和1-(2-氨基-硫脲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B),通过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剂均具有较好的抗盐酸腐蚀性能,能同时抑制Q235钢的阴、阳极反应过程。在0~250mg.L-1浓度范围内,B的缓蚀性能优于A,且二者的最佳实验浓度均为150mg.L-1。此外,A、B的活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其分子头基能够有效驱替H2O分子从而使缓蚀剂起到缓蚀作用,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验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咪唑啉 失重法 极化曲线 分子动力学模拟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