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砂质辫状河沉积演化机制与沉积构型模式——定量化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
冯文杰
曹荆楚
张昌民
钱其豪
张涛
雷涛
周志成
|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华北油田岩心数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及意义 |
程艳敏
侯金山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
2009 |
9
|
|
3
|
不同环境下陆相页岩油气富集关键要素下限研究--以中原油田探区为例 |
徐田武
张成富
李红磊
陈帆
王金萍
胡美玲
|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4
|
未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
张卫东
袁文奎
田克忠
|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5
|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油田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微相及油气开发意义 |
张淑娟
罗永胜
刘大听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8 |
8
|
|
6
|
华北探区勘探方向的浅见 |
费宝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
2001 |
4
|
|
7
|
基于云模型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
陈红伟
刘淑敏
冯其红
张国兄
巫聪
郭睿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8
|
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高磨地区灯影组为例 |
王文之
杨跃明
文龙
罗冰
罗文军
夏茂龙
孙赛男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7
|
|
9
|
冀中坳陷苏桥—文安地区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研究——典型原油混合实验及混源油识别模式 |
梁宏斌
张敏
王东良
孟凡成
朱翠山
冯敏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0
|
|
10
|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油气分布特征研究 |
宋荣彩
周文
董树义
张哨楠
任文博
张建锋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9
|
|
11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油田地层水特征与油气藏聚集关系 |
任国选
侯读杰
史玉玲
鲁秀芹
杨志东
李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6
|
|
12
|
含水层储气库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定量评价研究——以里坦凹陷D5区二叠系含水层构造为例 |
贾善坡
张辉
林建品
魏强
刘团辉
毕扬扬
汤小琪
蒋素萍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3
|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构造样式及凹陷成因类型研究 |
赵志刚
李亮
李书民
宋纲
王洪波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14
|
考虑围压影响的盐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贾善坡
罗金泽
杨建平
高敏
龚俊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5
|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隐蔽油藏勘探 |
李正文
殷宏平
常亮
王奇
杨德相
崔周旗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
2002 |
12
|
|
16
|
采用脉冲注烃方式提高低渗透裂缝性灰岩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
郭平
莫正科
王茹芳
杜玉洪
李士伦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
2004 |
8
|
|
17
|
冀中复杂断块区提高滚动勘探精度和效益的关键技术 |
梁星如
杜新江
李博
黄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18
|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成因研究 |
王会来
高先志
杨德相
李浩
张志遥
王旭
张丽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9
|
渭河地堑南北源汇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的影响 |
柏立广
王维
刘子玉
杨香华
刘志峰
刘慧
|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 |
刘宗堡
李雪
郑荣华
刘化清
杨占龙
曹松
|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