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储层参数建模的“复合相控模型”法 被引量:3
1
作者 董伟 杨敏 +2 位作者 郭永军 申景峰 赵黎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了受地质和油气复合约束的井间参数预估,特别适用于井控不足的油气储层参数描述,是油气藏描述的一项实用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油气水分布 复合相控 储层参数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对储层构型的控制——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第7、第8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国景星 李凤群 国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20个超短期旋回,早期中期旋回由3个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晚期中期旋回由4个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组成,20个超短期旋回均属于非对称型;基准面的升降及物源供应共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岩石类型及内部结构。基准面下降、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河口坝砂体规模增大,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等为主,夹层在不同位置发育程度不同,其中坝主体以钙质夹层、过渡性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甚稳定。基准面上升、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宽,砂体厚度大,砂体内除了发育钙质夹层之外,泥质侧积层也较为发育;基准面较高、物源供应较少时,河道较窄,砂体厚度较小,平面上呈窄带状镶嵌于泥岩中产出,粒度偏细,且砂体内主要发育为数不多的钙质夹层,鲜见泥质侧积层;对于基准面较高背景下发育的远砂坝或前缘席状砂,粒度较细,主要发育泥质夹层且横向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 储层构型 三角洲前缘亚相 单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