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油气储层参数建模的“复合相控模型”法
被引量:
3
1
作者
董伟
杨敏
+2 位作者
郭永军
申景峰
赵黎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了受地质和油气复合约束的井间参数预估,特别适用于井控不足的油气储层参数描述,是油气藏描述的一项实用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油气水分布
复合相控
储层参数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对储层构型的控制——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第7、第8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国景星
李凤群
国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20个超短期旋回,早期中期旋回由3个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晚期中期旋回由4个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组成,20个超短期旋回均属于非对称型;基准面的升降及物源供应共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岩石类型及内部结构。基准面下降、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河口坝砂体规模增大,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等为主,夹层在不同位置发育程度不同,其中坝主体以钙质夹层、过渡性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甚稳定。基准面上升、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宽,砂体厚度大,砂体内除了发育钙质夹层之外,泥质侧积层也较为发育;基准面较高、物源供应较少时,河道较窄,砂体厚度较小,平面上呈窄带状镶嵌于泥岩中产出,粒度偏细,且砂体内主要发育为数不多的钙质夹层,鲜见泥质侧积层;对于基准面较高背景下发育的远砂坝或前缘席状砂,粒度较细,主要发育泥质夹层且横向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
储层构型
三角洲前缘亚相
单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储层参数建模的“复合相控模型”法
被引量:
3
1
作者
董伟
杨敏
郭永军
申景峰
赵黎明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
地质
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文摘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了受地质和油气复合约束的井间参数预估,特别适用于井控不足的油气储层参数描述,是油气藏描述的一项实用技术方法。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油气水分布
复合相控
储层参数
参数预测
Keyword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il/gas/water distribution
composite-facies-control
reservoir parameter
parameter prediction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对储层构型的控制——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第7、第8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国景星
李凤群
国强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文摘
砂体内部结构及其控制因素对于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等资料,研究了基准面变化及其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20个超短期旋回,早期中期旋回由3个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晚期中期旋回由4个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短期旋回组成,20个超短期旋回均属于非对称型;基准面的升降及物源供应共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岩石类型及内部结构。基准面下降、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河口坝砂体规模增大,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等为主,夹层在不同位置发育程度不同,其中坝主体以钙质夹层、过渡性夹层为主,厚度较小且不甚稳定。基准面上升、沉积物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宽,砂体厚度大,砂体内除了发育钙质夹层之外,泥质侧积层也较为发育;基准面较高、物源供应较少时,河道较窄,砂体厚度较小,平面上呈窄带状镶嵌于泥岩中产出,粒度偏细,且砂体内主要发育为数不多的钙质夹层,鲜见泥质侧积层;对于基准面较高背景下发育的远砂坝或前缘席状砂,粒度较细,主要发育泥质夹层且横向不稳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
储层构型
三角洲前缘亚相
单砂体
Keywords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architectur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delta front subfacies
monosandbody
分类号
TE121.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油气储层参数建模的“复合相控模型”法
董伟
杨敏
郭永军
申景峰
赵黎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分辨率层序构型及对储层构型的控制——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第7、第8砂层组为例
国景星
李凤群
国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