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缆智能分注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旭 韩新德 +4 位作者 林春庆 罗洪林 季博卿 苏毅 徐智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了提高华北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在地面远程实时读取井下智能配水器采集的各层注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并可实时调整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大小,... 为了提高华北油田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分注效果及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开发并应用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该技术可在地面远程实时读取井下智能配水器采集的各层注水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数据,并可实时调整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大小,轻松完成验封测调工作,在保障分注井注水合格率,减少验封测调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够为油藏的分析评价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介绍了有缆智能分注技术的特点、关键工具和施工辅助装置等,并分析评价了35口有缆智能分注井的应用效果。其对应井组见效率90%,对应油井见效率82. 8%,累计增油16 690余t,节约验封测调费用688万元,降本增效显著。有缆智能分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助力油藏精准开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注 实时监测 注水合格率 智能配水器 过电缆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2
作者 张旭 姜燕 +4 位作者 赵非 李鹏伟 林春庆 李雪英 李伟昂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预置电缆式智能分注技术需在油管外置电缆,并用保护卡束缚。该技术存在施工成本高、作业复杂、效率低且无法实现带压作业等问题,为此,应用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研发了井下电缆对接器。该对接技术将电缆油管外置直连工具的连接方式转... 预置电缆式智能分注技术需在油管外置电缆,并用保护卡束缚。该技术存在施工成本高、作业复杂、效率低且无法实现带压作业等问题,为此,应用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研发了井下电缆对接器。该对接技术将电缆油管外置直连工具的连接方式转为电缆在油管内输送,对接器在井下完成对接,为井下工具供电及通信的模式,在节约护卡成本的同时,工具段以上管柱无需带缆施工,作业工序简单。介绍了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的特点和关键工具。室内模拟试验和模拟井对接试验中,井下电缆对接器耐温达到150℃,承压80 MPa,对接绝缘性良好,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预计可缩短占井周期1.5 d,单井节约作业及电缆护卡成本约15.37万元,降本增效显著。井下电缆管内对接技术能够简化有缆智能分注施工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满足带压作业要求,丰富了智能分注技术序列,进一步提高了其先进性和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对接器 智能分注 绝缘密封 湿对接 室内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腐作用增强煤层气用陶粒支撑剂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邢莉 郭林秀 +3 位作者 张云玲 白频波 郭璐 田玉明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0-706,共7页
在深井煤层气藏开采过程中,力学结构强度及导流能力俱佳的陶粒支撑剂是高效开采煤层气藏的重要前提。陶粒支撑剂合成原料的二次加工有利于使其获得优质综合性能以满足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的应用。本文对低品位铝矾土和煤矸石固废料进行... 在深井煤层气藏开采过程中,力学结构强度及导流能力俱佳的陶粒支撑剂是高效开采煤层气藏的重要前提。陶粒支撑剂合成原料的二次加工有利于使其获得优质综合性能以满足在复杂的地层环境中的应用。本文对低品位铝矾土和煤矸石固废料进行陈腐处理,制备了煤层气用陶粒支撑剂,深入分析了水分浸润作用对矾土矿石原料、煤矸石添加剂等烧结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了陈腐水化作用与支撑剂结构致密性、孔隙特征、物相尺寸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合成了满足煤层气开采的高品质陶粒支撑剂,为我国今后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煤层气藏的快速稳定开采提供了研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支撑剂 陈腐处理 煤层气藏开采 破碎率 导流能力 润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化氢气井井下漏点诊断方法与堵漏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罗伟 王辛涵 +3 位作者 赵静雯 向东 巩占鹏 蔺瑞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6,8,共3页
泄漏效应引起持续环空压力以及H 2S侵入环空造成油层套管腐蚀严重威胁高含硫化氢气井的安全生产,因此保障井筒在全生命周期始终处于完整可靠服役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章首先结合理论图版和高频超声波测漏技术建立了一套井下漏点综... 泄漏效应引起持续环空压力以及H 2S侵入环空造成油层套管腐蚀严重威胁高含硫化氢气井的安全生产,因此保障井筒在全生命周期始终处于完整可靠服役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章首先结合理论图版和高频超声波测漏技术建立了一套井下漏点综合诊断方法,以实现井下漏点位置的准确确定;然后通过自制的压差堵漏实验仪对自主研发的压差激活封窜剂进行了封堵性能评价,同时也对形成的高强度凝胶开展了承压性和热稳定性评价;最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井下堵漏实施前提条件并配套了相关堵漏工艺。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研制的压差激活封窜剂以及配套的堵漏工艺能实现井下漏点的成功封堵,可在类似高含硫化氢气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化氢 井下漏点 诊断方法 压差激活封窜剂 堵漏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岩应力敏感性的煤层气井单相流产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贾慧敏 孙世轩 +3 位作者 毛崇昊 吴泽舟 罗天平 罗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9-193,共5页
为了研究煤岩应力敏感性对煤储层产水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评价裂缝对煤岩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建立了定量表征煤岩应力敏感性对渗透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基于煤层应力敏感性的单相流段产水量模型,进而在历史拟合基础上... 为了研究煤岩应力敏感性对煤储层产水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评价裂缝对煤岩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建立了定量表征煤岩应力敏感性对渗透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基于煤层应力敏感性的单相流段产水量模型,进而在历史拟合基础上预测了煤岩应力敏感性对产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岩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呈指数衰减;裂缝性煤岩应力敏感性系数为0.172~1.482MPa-1,远大于无裂缝煤岩的0.064~0.096 MPa-1,因此煤岩复杂裂缝系统是其强应力敏感性的根本原因;随着应力敏感性系数的增大,产水量曲线由持续上升型转变为先升后降型,且应力敏感性系数越大,产水量上升段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应力敏感性 单相流 产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减速器传动误差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麻东升 谭鹏 张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45-149,共5页
以高精度RV⁃80E减速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结构特点,利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RV减速器刚柔耦合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刚柔耦合模型设计了多组不同误差的仿真样机,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误差因素对整机传动精度的影响。分... 以高精度RV⁃80E减速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结构特点,利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RV减速器刚柔耦合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刚柔耦合模型设计了多组不同误差的仿真样机,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误差因素对整机传动精度的影响。分析不同的误差组合方式,得出正等距和负移距、负等距和正移距的误差组合可以有效地减小传动误差对整机传动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国内外RV减速器传动精度的差异。分析了RV⁃80E减速器传动误差和误差频谱,确定了二级传输误差为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减速器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刚柔耦合 传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压滤失体积表征与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恒 王世彬 +2 位作者 郭建春 张永春 秦玉英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酸压过程中经常存在酸液滤失的问题,并且滤失量直接关系到工艺的增产效果。酸液滤失主要受化学、物理2方面因素的控制,酸压作业中无法有效测定滤失量,仅能依据室内实验结果判定、论证酸压效果。文中通过研究酸压滤失体积的实验表征与计... 酸压过程中经常存在酸液滤失的问题,并且滤失量直接关系到工艺的增产效果。酸液滤失主要受化学、物理2方面因素的控制,酸压作业中无法有效测定滤失量,仅能依据室内实验结果判定、论证酸压效果。文中通过研究酸压滤失体积的实验表征与计算方法,在酸压实验中由突破体积确定滤失体积,经理论计算,可对酸压措施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指导,从而为提高酸压作业的成功率及效果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滤失 室内实验 表征与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地层破裂压力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严向阳 胡永全 +1 位作者 李楠 申贝贝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准确预测压裂井的破裂压力对水力压裂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存在水化现象,使得泥页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泥页岩地层的破裂压力计算与常规地层的破裂压力计算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常规地层的破裂压力计算... 准确预测压裂井的破裂压力对水力压裂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存在水化现象,使得泥页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泥页岩地层的破裂压力计算与常规地层的破裂压力计算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常规地层的破裂压力计算方法应用到泥页岩地层中,需要对泥页岩地层破裂压力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相关理论,并考虑水化应力对井筒周围应力场的影响,应用最大张应力准则,建立了考虑水化应力计算破裂压力的简单模型,并用此模型结合2种泥页岩水化应力的方法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水化应力后比不考虑这一情况的泥页岩地层的破裂压力更接近实际的地层破裂压力。该计算模型为快速预测地层破裂压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破裂压力 压裂施工 水化应力 水力压裂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庄区块高阶煤层气低效产能区耦合盘活技术 被引量:28
9
作者 朱庆忠 鲁秀芹 +2 位作者 杨延辉 张倩倩 鲁晓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47-2555,共9页
高阶煤层气井低产低效区的普遍存在,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沁水盆地郑庄区块有2/3的矿井属于低效井,区块整体经济效益差,以郑庄区块为例,剖析造成高阶煤煤层气低效开发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低效区盘活技术策略... 高阶煤层气井低产低效区的普遍存在,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沁水盆地郑庄区块有2/3的矿井属于低效井,区块整体经济效益差,以郑庄区块为例,剖析造成高阶煤煤层气低效开发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低效区盘活技术策略和模型。建立了井网部署方式、储层改造适应性技术、高效排采管控方式3个方面的优化技术,形成了适用于高阶煤储层煤层气井增产的技术系列:一是基于开发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开发井型井网优化技术和水平井耦合降压盘活直井技术;二是基于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机理分析的高阶煤储层疏导式储层改造技术;三是基于煤储层气-水赋存机理和微裂隙气-水流动机理的高效排采管控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郑庄区块低效产能带耦合盘活的工艺技术思路:以资源有效动用为核心,通过调整井网井型,采取疏导式储层改造技术和高效排采管控模式,实现低效区带整体协同降压,新井高效开发,老井稳定增产,达到区块整体盘活的效果。建立了低效区整体盘活工艺技术模型,并在郑庄区块进行了现场试验。为期3 a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44口直井平均单井日产气量2 400 m 3 ,是周围老井峰值产气量的3.6倍;22口水平井盘活试验井产量是调整前水平井的4.2倍,耦合降压使得周围低产直井平均单井日产气量提高了435 m 3 ,试验区采气速度由调整前的1.8%提高为目前的7.6%,提高了区域煤层气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气速度,使区块开发经济效益转亏为盈。该项技术的研发成功,为国内类似地质条件煤层气低效区盘活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低效产能 井网优化 储层改造 协同降压 盘活 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力冲击器与螺杆钻具集成BHA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新勇 韩煦 +4 位作者 邱爱民 王秀影 梁晓勇 付凯 黄红亮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了解决定向井钻进过程中钻头的黏滑效应问题,提高钻井机械效率,提出了扭力冲击器与螺杆钻具集成BHA应用的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与分析。首先结合扭力冲击器和螺杆钻具各自的特点,剖析了集成BHA组合工具的提速机理;然后针... 为了解决定向井钻进过程中钻头的黏滑效应问题,提高钻井机械效率,提出了扭力冲击器与螺杆钻具集成BHA应用的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与分析。首先结合扭力冲击器和螺杆钻具各自的特点,剖析了集成BHA组合工具的提速机理;然后针对两者的匹配性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集成配套优化计算方法;最后开展了扭力冲击器+螺杆钻具BHA提速组合工具的现场试验。在宁76井中经过148 h的钻进试验,机械钻速提高27%,滑动钻进段整体稳定,定向能力略微降低,机械钻速有所提高,MWD信号稳定,可实时测量井斜。应用结果表明:集成BHA组合工具发挥了扭力冲击器和螺杆钻具各自的优势,验证了两者集成应用的可行性。该集成BHA组合工具的成功应用,可为钻井提速工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力冲击器 螺杆钻具 集成BHA 定向井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水泥石增韧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俞嘉敏 李明 +2 位作者 靳建洲 于永金 刘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13-3019,共7页
固井水泥石这类脆性材料在井下复杂应力环境下易破坏,导致其封固能力下降。增韧材料可增韧降脆水泥石;水泥石完整性评价方法可用于指导增韧材料研发。本文全面介绍了晶须/纤维、纳米材料、胶乳和颗粒等固井水泥石增韧材料及内源增韧的... 固井水泥石这类脆性材料在井下复杂应力环境下易破坏,导致其封固能力下降。增韧材料可增韧降脆水泥石;水泥石完整性评价方法可用于指导增韧材料研发。本文全面介绍了晶须/纤维、纳米材料、胶乳和颗粒等固井水泥石增韧材料及内源增韧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类增韧材料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增韧力学指标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目前固井领域的水泥石完整性评价方法。通过全面总结固井水泥石增韧材料的研究进展,就增韧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随着油气勘探向深部、低渗透、海洋和非常规领域的延伸,水泥石韧性要求越来越高,水泥石增韧材料及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石 晶须 纤维 纳米材料 内源增韧 水泥环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穴储气库小间距双井造腔参数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西西 杨小平 +6 位作者 荣伟 谢唯一 潘众 刘靓雯 张滢滢 卫思祺 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780-8787,共8页
夹层多、盐层薄是中国盐岩赋存的主要特点。目前,中国普遍采用的单井对流法在造腔速度以及夹层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小井间距双井造腔方法采用大尺寸造腔套管双井直流排卤,具有造腔速度快、建库周期短、盐层利用率高等优点。为了探... 夹层多、盐层薄是中国盐岩赋存的主要特点。目前,中国普遍采用的单井对流法在造腔速度以及夹层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小井间距双井造腔方法采用大尺寸造腔套管双井直流排卤,具有造腔速度快、建库周期短、盐层利用率高等优点。为了探究该方法中关键造腔参数对腔体建造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多组造腔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了不同双井间距、注水流量下盐穴腔体的拓展规律。结果表明:过小的井间距难以使腔体在水平方向充分拓展,过大的井间距会使得腔体形态不规则。在低注水流量下,会导致注水端腔体顶面过高影响腔体稳定性;而在高注水流量下,腔体形态更加规则,但是需要消耗较多能源和淡水资源。可以认为井间距会直接影响腔体最终形态,注水流量会影响腔体两侧的平衡性。研究成果给出了小间距双井溶腔方法中双井间距、注水流量等关键造腔参数的选取方法,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 双井间距 腔体形状 溶腔规律 工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海俊 胡书宝 +3 位作者 谢刚 魏爱军 张黎黎 秦忠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为有效封堵出水点明确的高含水水平井,特别是筛管完井水平井,借鉴水坝裂缝处理和防水工程中的堵漏方法,提出了基于小剂量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通过对浆液黏度、发泡反应进行化学改性,研制了化学自膨胀-改性氰凝,使其可注入和... 为有效封堵出水点明确的高含水水平井,特别是筛管完井水平井,借鉴水坝裂缝处理和防水工程中的堵漏方法,提出了基于小剂量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通过对浆液黏度、发泡反应进行化学改性,研制了化学自膨胀-改性氰凝,使其可注入和反应时间可控,并考察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耐压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发了配套的活塞推进输送和架桥驻留工艺。试验得出,研制的化学自膨胀-改性氰凝可在20~90℃下延迟可控反应,抗压强度12 MPa以上,耐压达到20 MPa。该技术在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在国内首次实现了L形筛管完井水平井定点堵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性氰凝的水平井定点堵水技术可解决水平井长井段定点堵水难题,为治理水平井出水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氰凝 水平井 高含水 出水 堵水 活塞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滑移裂缝中流体渗流的Lattice Boltzmann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曲冠政 王一妃 +3 位作者 林鑫 Randy Doly Hazlett 韩强 柏明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1,共8页
针对目前学界有关剪切滑移作用对裂缝中流体渗流研究较少的情况,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缺陷,改进现有的研究模型,以固定研究目标尺寸为基础,引入Lattice Boltzmann方法,研究流体在剪切滑移结构中的渗流,并考察非匹配性和接触面积对流体渗... 针对目前学界有关剪切滑移作用对裂缝中流体渗流研究较少的情况,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缺陷,改进现有的研究模型,以固定研究目标尺寸为基础,引入Lattice Boltzmann方法,研究流体在剪切滑移结构中的渗流,并考察非匹配性和接触面积对流体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二维剖面线可拆分为V型、正弦和凹槽等基本单元体;在基本单元体、二维剖面线中,裂缝面的滑移造成渗流方向上开度分布的非均匀性,渗透率呈现数量级的减小;非匹配情况下的裂缝渗透率比匹配情况下的低,随滑移距离的增加,流体渗流能力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三维裂缝结构的渗透率随滑移距离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比基本单元体和二维剖面线结构要低;裂缝面产生剪切滑移时,结构间的非匹配性造成流体渗流轨迹呈三维迂曲性;剪切滑移所造成的非匹配性及接触面积,均对渗流能力有负面作用,但非匹配性可以对裂缝结构起到一定的自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滑移 粗糙裂缝 LATTICE Boltzmann模拟 渗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聚结效果在线评价实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东海 孙永祥 +2 位作者 何利民 罗小明 鲁晓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4,共7页
研究在线测量连续流动聚结实验系统,实现油包水乳状液微观形貌的在线观察和采集,并利用该系统研究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等对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电场在低流量下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流量增加其作用减弱但在... 研究在线测量连续流动聚结实验系统,实现油包水乳状液微观形貌的在线观察和采集,并利用该系统研究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等对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电场在低流量下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流量增加其作用减弱但在高流量下依然使液滴粒径明显增大;不同波形下,低频范围内最优频率为30 Hz,但是超过50 Hz后随频率增加液滴聚结效果提高;不同波形下,液滴粒径随电场强度增加而增加,但最优电场强度不同;直流脉冲和正弦交流波形的最优场强约为200 k V·m^(-1),而交流脉冲和方波的最优场强要高于该值;不同波形下聚结效果不同,相同电场频率和电场强度下直流脉冲电场中聚结效果最优,正弦交流、交流脉冲和方波电场中聚结效果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 电聚结器 波形 粒径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煤矸石添加量对陶粒支撑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祥辰 白频波 +3 位作者 宋伟 玄松桐 张云玲 田玉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9-2046,共8页
可燃性气体的开发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响应国家低碳清洁发展、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煅烧处理的煤矸石作为添加剂制备陶瓷颗粒支撑剂,通过调控支撑剂的原料配比,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提升材料支撑岩层裂隙的结构强度... 可燃性气体的开发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响应国家低碳清洁发展、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煅烧处理的煤矸石作为添加剂制备陶瓷颗粒支撑剂,通过调控支撑剂的原料配比,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提升材料支撑岩层裂隙的结构强度,实现煤层气的高效开采。结果表明,煅烧煤矸石组分的适量添加可有效提高陶粒支撑剂抗破碎强度,其中42 MPa闭合压力下破碎率最低为3.66%,52 MPa闭合压力下破碎率最低为7.97%。通过观察界面腐蚀后的陶粒支撑剂微观形貌以及分析结构中的元素成分比例,发现材料中α-Fe_(2)O_(3)的均匀分布促进支撑剂中玻璃相的产生,提升了陶粒基体的结构致密性;同时α-Fe_(2)O_(3)晶粒在形核长大的过程中,由于间隙填补作用产生的微观应力对材料结构起到再次强化的效果,显著提升陶粒支撑剂的力学性能以及抗破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煤矸石 陶粒支撑剂 α-Fe_(2)O_(3) 力学性能 结构强度 破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脂肪酸类油基钻井液提切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春芝 章楚君 +4 位作者 王怡迪 王越之 李海彪 谭天宇 张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针对油基钻井液切力低,易导致沉砂卡钻等严重问题的现状,合成了一种聚醚脂肪酸类油基钻井液用提切剂LQZ。利用红外光谱、热重曲线、凝胶强度和界面扩张流变参数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提切剂的结构、热稳定性、凝胶性能和作用机理,同时探究... 针对油基钻井液切力低,易导致沉砂卡钻等严重问题的现状,合成了一种聚醚脂肪酸类油基钻井液用提切剂LQZ。利用红外光谱、热重曲线、凝胶强度和界面扩张流变参数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提切剂的结构、热稳定性、凝胶性能和作用机理,同时探究了基础油、油水比、密度和温度对其提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提切剂分子中含有羟基、酰胺基、酯基、醚键,能形成网架结构,提高悬浮能力,且具有快速弱凝胶特点;300℃无明显热分解;加量小于0.85%时有利于乳液稳定性;该提切剂对白油基、柴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体系普遍适用,且白油基中效果最好;当钻井液油水比为8∶2、密度为2.1 g/cm^(3)、190℃时提切效率最佳,动切力、φ6及φ3读数和静切力增长约1倍;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LQZ具有提切不增塑性黏度的优势。LQZ在现场页岩油气井应用时,动切力、φ6及φ3读数和静切力基本增加100%,塑性黏度无明显增长。LQZ能够提高油基钻井液悬浮能力,不显著增加塑性黏度,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提切剂 弱凝胶 触变性 塑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页岩油储层应力敏感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秀影 吴通 +3 位作者 蔡军 熊战 郭广峰 张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1,共7页
饶阳凹陷页岩油储量丰富,但页岩容易发生应力敏感,需测试该区块的应力敏感程度,寻找应力敏感规律,为生产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室内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荧光薄片及电镜扫描等方法,分析了储层矿物的组成、微观结构及连通度共11组,储层... 饶阳凹陷页岩油储量丰富,但页岩容易发生应力敏感,需测试该区块的应力敏感程度,寻找应力敏感规律,为生产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室内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荧光薄片及电镜扫描等方法,分析了储层矿物的组成、微观结构及连通度共11组,储层应力敏感性流动实验3组,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获得该区块的应力敏感在渗透率损失20%时的规律,净应力与黏土及脆性矿物含量的公式为Pc=-0.09796mc+0.2385mb-7.8145;不可逆渗透率伤害率与黏土及脆性矿物含量公式为Ki=93.24+0.2797mc-0.6809mb的关系;其中,不可逆渗透率伤害率为52.09%,在渗透率损失20%时对应的净应力在3 MPa以内,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不同黏土含量造成不同的微裂缝的开合程度,但是脆性矿物含量决定不可逆渗透率伤害率及渗透率损失20%时对应的净应力值。结果表明,饶阳凹陷地区的页岩油储层应力敏感与与黏土矿物含量呈负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同时通过研究页岩油储层应力敏感性规律的拟合方法,为再解决上述类似储层由于岩样样本数量少,利用有限的岩心柱塞表征整个地层的敏感规律,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页岩油 储层伤害 黏土 非黏土矿物 应力敏感性 破碎性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稠油黏度影响的潜油电泵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永辉 谢在香 +2 位作者 周宇驰 彭振华 刘重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潜油电泵采油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当应用于稠油井时,受入泵流体高黏度的影响,使潜油电泵特性曲线偏离抽水时的特性曲线,导致潜油电泵合理运行窗口变窄,因此,针对水设计的离心泵结构难以适应稠油的高黏环境。针对上述问题,... 潜油电泵采油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当应用于稠油井时,受入泵流体高黏度的影响,使潜油电泵特性曲线偏离抽水时的特性曲线,导致潜油电泵合理运行窗口变窄,因此,针对水设计的离心泵结构难以适应稠油的高黏环境。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潜油电泵在高黏条件下增压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流体黏度增加,流体流动摩擦阻力更大,流体与叶片间相互作用增大,叶轮与导轮的进出口压差减小,流速降低,流体流动状态从湍流转变为层流,叶轮及导轮内回流区域的尺寸及数量均减小。同一黏度下,离心泵扬程随排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排量下,离心泵扬程随着黏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基于因素分析,考虑黏度影响,进而对离心泵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优结构为:入口宽度16.6 mm,叶片数6片,出口宽度21.9 mm,叶包角60°。相比于原离心泵,在黏度为400 mPa.s,允许排量范围内,扬程最大增幅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潜油电泵 计算流体力学 特性曲线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古湖泊多期次扩张—消亡演化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威 李昆 +7 位作者 纪友亮 吕文睿 赵祥宇 黄志佳 姜燕 刘炎鑫 王子涵 吴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7-1109,共13页
陆相湖盆沉积微相研究主要着眼于复合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叠置关系,很少与多期次、多种湖退机制的低频湖泊演化模式建立联系。以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地区下渐新统为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石学和... 陆相湖盆沉积微相研究主要着眼于复合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和垂向叠置关系,很少与多期次、多种湖退机制的低频湖泊演化模式建立联系。以饶阳凹陷肃宁—大王庄地区下渐新统为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石学和地震沉积学两种证据分析古湖泊的演化过程和期次,建立多期次古湖泊扩张—消亡演化模式。研究表明:湖盆稳定坳陷背景下,早渐新世时期饶阳凹陷古湖泊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扩张至消亡的低频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快速主动扩张期、缓慢被动收缩期、快速被动收缩期、缓慢主动收缩期和缓慢被动消亡期。湖泊的主动扩张将早期形成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改造为滩坝,正常湖退背景下湖泊的充填造就广阔的三角洲前缘河—坝复合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网状分流河道体系,而强制湖退背景下湖泊的收缩则形成树枝状分流河道体系。湖泊的持续消亡可造成相同类型的复合砂体较上一期向湖迁移,垂向上则形成不同类型复合砂体的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三角洲 沙一段 高频湖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