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地区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文怀 魏厚峰 +1 位作者 郝小红 张元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1,共2页
通过对郑州地区以大量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砂土为持力层时,在不同长径比的情况下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之间... 通过对郑州地区以大量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砂土为持力层时,在不同长径比的情况下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之间关系的地区经验公式,为郑州地区静压管桩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管桩 单桩极限承载力 终压力 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曹连海 郝仕龙 陈南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8-240,244,共4页
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是复杂的系统,是一个多属性、多层次的子组织系统,它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三层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评价的标准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给出... 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是复杂的系统,是一个多属性、多层次的子组织系统,它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三层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评价的标准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个五级分级标准,并给出相应的分级评语,用以评价农村地区的生态化程度。以新密市为例,评价各乡镇的生态化程度,利用评价结果,探讨了各乡镇提高生态化程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原理和熵权理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焦士兴 王腊春 +4 位作者 尹义星 赵荣钦 李静 杨顺喜 李彦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7,共6页
在阐述集对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水资源安全领域引入了集对分析方法,运用熵权并结合总联系度值确定水资源安全等级。构建了包括经济状况、水资源条件、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3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水资源安全标准的制定特点和原则... 在阐述集对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水资源安全领域引入了集对分析方法,运用熵权并结合总联系度值确定水资源安全等级。构建了包括经济状况、水资源条件、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3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水资源安全标准的制定特点和原则,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水资源安全等级较低,80%的评价结果属于极不安全或不安全等级。区域差异性明显,市区安全等级最高,为基本安全等级;内黄县最低,除2008年为安全等级,其余年份均为不安全等级。水资源安全具有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但是全市水资源安全程度有所增强。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区域安全程度密切相关,提高区域水资源安全等级,必须从影响因素人手,全面改善用水的各个环节和因素。研究表明,集对分析方法和熵权理论相结合能够有效评价区域水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水资源安全 集对分析 评价标准 安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淇翔 陈南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8-42,共5页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提出评价指标与标准等级之间的六元联系度模型。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差异度不确定性系数连续变化过程,建立了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用层次分析法...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提出评价指标与标准等级之间的六元联系度模型。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差异度不确定性系数连续变化过程,建立了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后,从属性差异度出发由粗糙集理论赋予客观权重,同时由博弈论集结模型优化组合主客观权重,通过计算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加权联系数确定水质样本的等级标准。耦合模型相对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和改进SPA模糊法灵敏度高,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水体本身受污染的程度以及偏离水质分级标准的程度。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思路清晰,过程直观,评价结果实效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三角模糊数 粗糙集 博弈论 地下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志萍 陈肖刚 朱中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91,共3页
为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郑州市进行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4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3.64%。水质不安全问题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分别占农村总人口的6%、9%和15%,高氟水的形成原因主... 为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郑州市进行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4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3.64%。水质不安全问题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分别占农村总人口的6%、9%和15%,高氟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对含氟矿物的淋溶、山前断陷带氟的大量聚集和工业污染;苦咸地下水的形成是古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和积盐作用共同导致的结果;污染水主要由于城市雨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河流,进而污染河流周围的地下水。部分县市还存在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不达标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建设管理、投资、运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 不安全问题 高氟水 苦咸水 污染水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晨光 王锁平 赵麦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5-47,共3页
通过分析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内容,原则和方法,得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有助于建立水资源配置决策支持系统。以河北省水资源配置为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配置应用的初步模式。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复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黄会平 张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0-274,共5页
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9.0,从1987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的TM和ETM遥感数据中提取了甘州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2年该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荒漠地、耕地及城镇及交... 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9.0,从1987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的TM和ETM遥感数据中提取了甘州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2年该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荒漠地、耕地及城镇及交通用地增加,其中面积增长最多的是荒漠地,增加了6.18×104hm2,其次是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及其他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减少最多的是牧草地,减少了3.74×104hm2,占总减少土地面积的50.9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改变着工农业用水、地表蒸发、土壤水分状况及地表覆被截留量,进而对区域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地表年径流量在入境莺落峡径流量略显增加的状况下,而出境高崖水文站水量却持续下降,1987-1994年平均为11.135亿m3,1995-2002降至平均7.645 7亿m3,降幅达32.01%;地下水水位下降明显,新沟测点地下水位下降为原来的67.99%,石岗墩测点下降了47.58%,且水位下降幅度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使泉水溢出量减少,给甘州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水资源定性定量分析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技术支持下的数字统计地图生成环境研究
8
作者 黄会平 张昕 张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9-211,共3页
主要从目前统计数据可视化存在的问题及常用软件功能入手,根据软件之间集成方法,利用MapBasic进行了二次开发。自动矢量化软件R2V替代MapInfo的屏幕跟踪矢量化功能;利用SPSS判断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布特征选择相应... 主要从目前统计数据可视化存在的问题及常用软件功能入手,根据软件之间集成方法,利用MapBasic进行了二次开发。自动矢量化软件R2V替代MapInfo的屏幕跟踪矢量化功能;利用SPSS判断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布特征选择相应的分类、分级方法;采用MapBasic调用DLL(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对现有软件的分类、分级方法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INFO SPSS MAPBASIC 统计地图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44
9
作者 董金玉 杨国香 +1 位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77-2982,2988,共7页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顺层岩质滑坡,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制作了1个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尺寸(高×长×宽)为1.6 m×1.75 m×0.8 m的顺层模型边坡,并完成了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坡体表面和内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坡体高程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高程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大的速度加快;在坡体内同一高程上,坡面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一定水平深度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表现出趋表效应;地震波输入频率对坡体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越接近坡体的自振频率,加速度放大效应越显著;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波振幅的增加,总体上表现为递减趋势;通过和均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加速度监测数据对比,发现坡体结构对坡体加速度放大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结构面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加大了坡体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对试验过程中坡体破坏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发现,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坡肩拉裂张开-坡面中部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发生高位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堆积坡脚。研究成果对地震灾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大型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放大系数 频率 坡体结构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大型堆积体边坡变形破坏预测 被引量:38
10
作者 董金玉 杨继红 +3 位作者 孙文怀 黄志全 王东 杨国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74-1780,共7页
库岸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水电站库区一大型堆积体边坡,通过现场原位直剪试验获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利用岩土数值分析FLAC3D软件,考虑了堆积体与基岩基覆接触带介质的应变软化特性,对水库蓄水和... 库岸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水电站库区一大型堆积体边坡,通过现场原位直剪试验获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利用岩土数值分析FLAC3D软件,考虑了堆积体与基岩基覆接触带介质的应变软化特性,对水库蓄水和下降过程中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在库水升降作用下变形主要发生在堆积体内部;根据堆积体的变形特征可分为3个区:前缘牵引变形区,变形量最大;中间过渡区,变形量最小;后缘被牵引变形区,变形量介于前缘和中间之间。模拟过程中,在坡体的不同位置设置位移监测点,得到了蓄水和水位下降过程中各监测点的位移时程曲线,监测结果显示,水位下降时堆积体前缘易形成局部失稳。通过剪应变增量判断堆积体边坡在库水作用下可形成2个潜在的滑动破坏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升降 堆积体边坡 应变软化 牵引变形区 破坏模式 局部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1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1 位作者 钟太洋 徐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0-314,I0006,共6页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体现和落实。为了对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点,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评价指标为依据,选取了资源环境承...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体现和落实。为了对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点,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评价指标为依据,选取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土地利用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对江苏省沿海地区3个地市的20个行政单元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分区结果及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该区域分为4类:优化发展区,包括南通、连云港和盐城3个市区;滨海潜力区,包括如东县、大丰市和东台市;重点发展区,包括海安县、启东县、如皋县、通州市、海门市;一般发展区,包括以上区域以外的9个县级单位。根据各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了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基于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土地利用分区对于指导区域土地开发和布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聚类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陈宇 姜彤 +1 位作者 黄志全 付文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92-2196,共5页
沥青混凝土是现代水利工程中作为防水心墙的主要材料。通过室内高压温控三轴仪对两种沥青含量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温度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应力-应变特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试验温度... 沥青混凝土是现代水利工程中作为防水心墙的主要材料。通过室内高压温控三轴仪对两种沥青含量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温度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应力-应变特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试验温度为0℃时沥青混凝土出现应力软化现象,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力软化现象消失,应力硬化现象呈现;同一沥青含量下,温度越高,最大偏应力越小;试件的抗剪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试件的蠕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应力-应变曲线 偏应力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质黏土非饱和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黄志全 陈宇 +1 位作者 宋日英 宋丽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59-1762,共4页
以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重塑土样的干密度及含水率制备不同状态下的试样,在改进的三轴仪上采用不排水试验法,分别对试样进行非饱和土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状粉质黏土的基质吸力变化规律与土的基本状态有... 以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重塑土样的干密度及含水率制备不同状态下的试样,在改进的三轴仪上采用不排水试验法,分别对试样进行非饱和土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状粉质黏土的基质吸力变化规律与土的基本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在相同含水率、相同围压、不同干密度的状态下基质吸力会随着饱和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通过单元土体中土颗粒组成的结构体参数,分析了这种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干密度 含水率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压缩下粉砂质泥岩蠕变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李亚丽 于怀昌 刘汉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35-2040,2047,共7页
依据粉砂质泥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了岩石的蠕变力学特性。选取线性黏弹性Burgers模型来描述岩石的衰减蠕变和稳定蠕变特性。引入非线性黏塑性元件,将其与Burgers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六元件非线性黏弹塑性Burgers蠕变本构... 依据粉砂质泥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了岩石的蠕变力学特性。选取线性黏弹性Burgers模型来描述岩石的衰减蠕变和稳定蠕变特性。引入非线性黏塑性元件,将其与Burgers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六元件非线性黏弹塑性Burgers蠕变本构模型。采用非线性Burgers模型来描述岩石的加速蠕变特性。应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辨识,得出各级应力水平下岩石轴向与径向的蠕变模型参数。对比试验曲线和模型拟合曲线,二者吻合较好,表明线性Burgers模型与非线性Burgers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岩石3个蠕变阶段的力学特性。模型参数辨识结果表明,在同一级应力水平下岩石轴向与径向的蠕变模型参数各自独立并不统一,模型参数取值时应考虑岩石蠕变的各向异性以及轴向与径向蠕变量、蠕变速率大小的差异。在前7级应力水平下,模型参数应取以轴向应变辨识得到的Burgers模型参数;在第8级应力水平下,模型参数应取以径向应变辨识得到的Burgers模型参数;在破裂应力水平下,模型参数应取以径向应变辨识得到的非线性Burgers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本构模型 非线性Burgers模型 参数选取 各向异性 应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蓄水过程中堆积体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继红 王俊梅 +2 位作者 董金玉 刘汉东 王四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64-470,共7页
由现场试验结合Fredlund和Xing方法确定了堆积体的非饱和渗透性函数分布曲线。根据概化的地质模型,建立了非饱和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蓄水过程中不同时刻坡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把暂态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应... 由现场试验结合Fredlund和Xing方法确定了堆积体的非饱和渗透性函数分布曲线。根据概化的地质模型,建立了非饱和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蓄水过程中不同时刻坡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把暂态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应用到普遍极限平衡法(GLE)中,进行了库水上升过程中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库水上升过程中,坡体整体稳定性是下降的,而在受库水变动影响的局部区域,其稳定性系数随着库水位的上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存在一个危险水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诱发坡体下部局部区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蓄水 非饱和土 非饱和渗透系数 普遍极限平衡法 瞬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碳排放清单测算及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1 位作者 高珊 赵志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基于省域层面,构建了碳排放清单的核算框架和计算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2000—2010年的碳排放清单进行了全面测算,并对江苏省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8 005.29万t上升到2010年的20 888.88万t,涨幅为160%,... 基于省域层面,构建了碳排放清单的核算框架和计算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2000—2010年的碳排放清单进行了全面测算,并对江苏省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8 005.29万t上升到2010年的20 888.88万t,涨幅为160%,其中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占86%;江苏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94 t/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71 t/万元,降幅达24%;人均碳排放则呈逐年增长态势,从1.09t/a增长到2.69 t/a;在低碳情景下,江苏省2015年和2020年碳减排量分别为4 930.75万t和16 101.13万t,碳减排比例分别达15%和29%;在江苏省"十二五"低碳经济规划中,应重点加强工业能源与交通能源消耗、垃圾焚烧与填埋等部门的碳减排力度,切实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测算 碳减排 潜力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层状砂土液化特性的动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健 陈小亮 +1 位作者 杨永香 贾敏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7-972,978,共7页
利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采用等幅循环应变加载方式对含有不同厚度粉土的饱和层状砂土进行了液化强度试验。分析了均匀砂和含有不同粉粒层厚度的层状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特性。试验分析表明:由于含粉粒夹层的层状土特殊的土... 利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采用等幅循环应变加载方式对含有不同厚度粉土的饱和层状砂土进行了液化强度试验。分析了均匀砂和含有不同粉粒层厚度的层状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特性。试验分析表明:由于含粉粒夹层的层状土特殊的土体结构,其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与一般的无黏性砂土不同;饱和层状砂土的抗液化强度并不是随着粉粒层厚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的,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点;液化临界剪应变的大小与液化判别标准和循环次数有很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粉粒夹层对层状砂土的液化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且更能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层状砂土地基液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试验 粉粒夹层 饱和层状砂土 液化 液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1 位作者 钟太洋 揣小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4-170,共7页
通过集成区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核算方法,建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碳过程的对应关系,并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和碳通量状况。主要结论为:(1)南京市2009年总碳储量为6 936.79万t,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储量占总碳储量... 通过集成区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核算方法,建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碳过程的对应关系,并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和碳通量状况。主要结论为:(1)南京市2009年总碳储量为6 936.79万t,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38%,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184.00t/hm2)的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这主要归因于城市住宅建筑木材和城市绿化碳储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建筑容积率提高带来的城市单位建筑面积碳蓄积量的增加;(2)南京市碳输入和碳输出通量最大的地类均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09年分别达到3 126.95万t和3 283.20万t,两者的强度分别为218.65t/hm2和229.58t/hm2,这表明,作为人为活动强烈集中的地类,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外界的碳交换远远高于其他地类;(3)南京市人为碳排放强度增幅明显,2009年达到46.63t/hm2,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高达200.52t/hm2,这说明南京市建成区碳代谢强度明显提高,碳循环压力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通量 土地利用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62
19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1 位作者 郝仕龙 丁明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4,共5页
人类活动及其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探索低碳的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速率,并为面向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本文结合国内外低碳经济和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 人类活动及其碳排放强度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探索低碳的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速率,并为面向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本文结合国内外低碳经济和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从低碳土地利用原则、模式和对策、目标三个方面构建了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重点从土地利用结构、规模、方式和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低碳土地利用的模式和对策建议,并着重分析了低碳循环性农业、紧凑型城市和生态工业园等三种低碳土地利用布局方式;最后提出了低碳土地利用研究的未来趋势,即区域低碳土地利用路径的差异研究、编制低碳土地利用规划、低碳国土实验区的开发和建设、低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土地利用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渗流与荷载对水库地震形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远征 马瑾 +1 位作者 姜彤 潘纪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0-585,共16页
文中从库区水文地质结构及库水重力对库区附近断层库仑应力的影响出发分别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当蓄水区域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且岩体存在较大、较深的饱和或非饱和溶洞、矿洞时,该洞穴被库水淹没后,容易形成快速响应型地震。2)通过... 文中从库区水文地质结构及库水重力对库区附近断层库仑应力的影响出发分别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当蓄水区域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且岩体存在较大、较深的饱和或非饱和溶洞、矿洞时,该洞穴被库水淹没后,容易形成快速响应型地震。2)通过数值计算可知,库水重力对库区附近断层库仑应力的影响,与区域背景应力场、断层产状及断层与水库的相对位置有关。当水库位于断层下降盘,且断层倾角较大时,对断层失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时,正倾滑断层局部与逆倾滑断层整体易出现库仑应力值增加。具有相似地表出露环境与产状的正倾滑断层库仑应力最大正增量大于逆倾滑断层库仑应力最大正增量。摩擦系数为0.6时,重力引起的断层库仑应力的最大正增量约为饱和溶洞内孔隙压力影响值的1/4。孔隙压力的作用更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库仑应力 孔隙弹性介质理论 岩溶 重力荷载 断层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