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理论在边坡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志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边坡系统是开放的非线性系统,边坡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具有非线性特征,由于各因素间非线性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其本身的非线性,因此非线性是边坡工程的本质属性.简要介绍了1970年以来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理论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指出... 边坡系统是开放的非线性系统,边坡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具有非线性特征,由于各因素间非线性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其本身的非线性,因此非线性是边坡工程的本质属性.简要介绍了1970年以来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理论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生长点问题、脱离地质基础等,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非线性理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忠福 刘汉东 +2 位作者 贾金禄 黄志全 姜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63-2670,共8页
在唐山LNG罐区对9根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了竖向荷载现场试验,其中桩端后注浆工艺试桩3根,三岔双向挤扩工艺试桩3根,挤扩支盘工艺试桩3根。基于现场静荷载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了3种不同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竖向荷载传递规律。... 在唐山LNG罐区对9根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了竖向荷载现场试验,其中桩端后注浆工艺试桩3根,三岔双向挤扩工艺试桩3根,挤扩支盘工艺试桩3根。基于现场静荷载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了3种不同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竖向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工工艺的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试桩荷载-沉降曲线没有明显拐点,后注浆工艺试桩荷载传递过程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桩侧阻力几乎承担全部荷载,而三岔双向挤扩支盘工艺和挤扩支盘工艺试桩荷载传递过程表现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端阻力占总荷载的20%~30%;3种不同施工工艺试桩的轴力及桩-土相对位移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桩侧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且相互影响,桩侧摩阻力均表现出强化现象。对整个罐区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8 100 kN。3种施工工艺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均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竖向承载力 载荷试验 侧摩阻力 桩端后注浆工艺 挤扩支盘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锚围岩拉拔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9
3
作者 胡波 赵海滨 +4 位作者 王思敬 刘海宁 彭运动 刘晓丽 张晓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75-1582,共8页
采用现场模型试验同FLAC3D数值试验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介绍了坝陵河大桥西锚碇1:20、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锚碇横截面位移呈马鞍型,向两端逐渐收敛,轴线方向呈梯形分布,围岩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相同应力水平下,大尺寸模型的监... 采用现场模型试验同FLAC3D数值试验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介绍了坝陵河大桥西锚碇1:20、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锚碇横截面位移呈马鞍型,向两端逐渐收敛,轴线方向呈梯形分布,围岩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相同应力水平下,大尺寸模型的监测位移较大。数值试验发现,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沿锚体呈不对称分布,可能的破坏方式是锚体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岩体发生塞体状的整体拉剪复合破坏。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显著变形区及破损区内的岩体进行重点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拉拔模型试验 尺寸效应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赣高速公路k2边坡监测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汉东 阮飞鹏 李国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65-3369,共5页
2005年6月下旬广东河源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累积降雨量超过1000mm。强降雨诱发了边坡的非稳定变形。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分析了粤赣高速公路k2路堑高边坡的内、外部变形及加固结构的响应比,讨论了边坡的变形及其稳定性。采... 2005年6月下旬广东河源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累积降雨量超过1000mm。强降雨诱发了边坡的非稳定变形。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分析了粤赣高速公路k2路堑高边坡的内、外部变形及加固结构的响应比,讨论了边坡的变形及其稳定性。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降雨后支护和不支护两种工况的边坡变形,对k2边坡的加固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研究表明:边坡在强降雨条件下支护后的边坡变形速率趋于稳定,k2边坡加固能够满足稳定性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加固 降雨 监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珠高速许漯段路基干拌水泥碎石桩加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四巍 王忠福 +1 位作者 刘汉东 高丹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1-1424,共4页
干拌水泥碎石桩是一项施工快速、不开挖路基的新型加固技术。针对京珠高速公路许漯段出现大量路基病害,采用此桩型进行加固处理。试验桩长为5.0 m,成孔直径为150 mm,间距为1.0 m×1.0 m,每层虚填料为25 cm,夯距为1.0 m,用120 kg重锤... 干拌水泥碎石桩是一项施工快速、不开挖路基的新型加固技术。针对京珠高速公路许漯段出现大量路基病害,采用此桩型进行加固处理。试验桩长为5.0 m,成孔直径为150 mm,间距为1.0 m×1.0 m,每层虚填料为25 cm,夯距为1.0 m,用120 kg重锤,分别对每层夯实10、8、7击的3根桩进行载荷试验,然后对每层夯实8、7击的2根桩进行重Ⅱ型动力触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每层夯7击,单桩极限承载力达400 kPa,效果最优。通过地质雷达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比分析加固前后路基土体变化,加固后路基不均匀变形减小,土体有效重度增加,含水率有所减少,桩体的吸水排水效果明显,桩的夯实挤密作用良好,路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得到改善。经过桩加固后1年运行观测,加固后路段没有再次出现翻浆、叽泥等病害,表明此桩型加固高速公路路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拌水泥碎石桩 载荷试验 重Ⅱ型动力触探试验 地质雷达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加固黄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海宁 于怀昌 +2 位作者 刘汉东 王思敬 王四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93-96,113,共5页
通过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密度的黄土PS加固前后的直接剪切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认为PS加固效果受土体的初始含水率、密度的影响明显。对相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下的PS加固效果进行研究表明,含水率为9%左右时强度提高效果最显著。同一干密... 通过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密度的黄土PS加固前后的直接剪切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认为PS加固效果受土体的初始含水率、密度的影响明显。对相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下的PS加固效果进行研究表明,含水率为9%左右时强度提高效果最显著。同一干密度的土体,随着含水率的变化,土的渗透性能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试验表明,含水率在8.5%~11%之间时,PS加固土体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直接剪切试验 渗透试验 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地区非饱和土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志全 陈贤挺 +1 位作者 姜彤 王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在改进的非饱和三轴仪上针对洛阳地区非饱和土开展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聚力趋势角相对内摩擦角有更高的变化率、更大的变化范围,似粘聚力和随着饱和度的降低而快速增长。全面地考虑土中力学因素及土体结构影响的强度、变形理论研... 在改进的非饱和三轴仪上针对洛阳地区非饱和土开展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聚力趋势角相对内摩擦角有更高的变化率、更大的变化范围,似粘聚力和随着饱和度的降低而快速增长。全面地考虑土中力学因素及土体结构影响的强度、变形理论研究是目前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难点,对此用饱和度作控制变量建立了基于饱和度的非饱和土广义双变量强度理论,研究表明这一与以往理论建立思想有所不同的尝试对考虑土中力学因素、土体结构性的影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饱和度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钉支护结构中钉土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志全 刘玲霞 王文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土钉支护是一种原位土体加固技术,因其造价低、工期短,在基坑工程和边坡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三维显式快速拉格朗日元法(FLAC3D)从土钉支护的作用机理出发,结合某基坑土钉支护实例,讨论了开挖过程中基坑土体变形特性和土钉的内力分... 土钉支护是一种原位土体加固技术,因其造价低、工期短,在基坑工程和边坡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三维显式快速拉格朗日元法(FLAC3D)从土钉支护的作用机理出发,结合某基坑土钉支护实例,讨论了开挖过程中基坑土体变形特性和土钉的内力分布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土钉的相互作用机理,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支护 基坑 数值模拟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材料加固黄土压缩变形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海宁 丁仁伟 +1 位作者 王四巍 刘汉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应用固结仪进行压缩试验,对不同含水量、不同干密度的试样进行PS加固处理的结果表明:PS材料可明显提高土体的抗压缩特性,但受土体干密度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黄土 固结压缩试验 PS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对岩体强度变形特性影响的模型实验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波 张楠 +2 位作者 刘顺桂 王思敬 刘海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3-1138,共6页
采用模型试验研究节理对岩体强度变形特性的影响。设计150mm×150mm×150mm尺寸的3组模型试验,在不同的正压力下,分别对完整岩块、贯通节理岩体和断续节理岩体进行中型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以脆性破坏为主,主要有4种典... 采用模型试验研究节理对岩体强度变形特性的影响。设计150mm×150mm×150mm尺寸的3组模型试验,在不同的正压力下,分别对完整岩块、贯通节理岩体和断续节理岩体进行中型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以脆性破坏为主,主要有4种典型的破坏方式,破坏形态与节理的排列方式、贯通性以及应力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完整岩块、贯通节理岩体和断续节理岩体变形破坏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分段特征:完整岩块曲线主要经历剪缩错动、线弹性增长、破坏和残余强度4个阶段;贯通节理岩体曲线主要经历线弹性增长区、过渡区和滑移破坏区3个阶段;断续节理岩体曲线主要经历线弹性增长、节理面错动、次生裂纹起裂稳态扩展、节理面贯通破坏和残余强度5个阶段。断续节理岩体摩尔库仑曲线分别以完整岩块和贯通节理岩体的破坏包络线为上界和下界,可以通过地质力学分析缩小带宽,估算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节理 破坏模式 粘滑 强度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动力响应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彤 赵彦彦 王忠福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以节理岩质边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单元法,分析了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根据边坡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非线性特征,应用相空间重构理论证明边坡的演化过程是混沌序列,边坡动力失稳过程包含2次分岔,边坡失稳的本质是分岔。
关键词 边坡 动力响应 非线性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