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同效应研究
1
作者 苏喜军 侯思言 张国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5-103,共9页
实现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推动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进步。研究构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 实现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推动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进步。研究构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合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2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子系统综合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整体从勉强协调等级上升至初步协调等级;(2)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格局,并且存在显著且正向的全局自相关和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3)人均GDP、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效果较明显且显著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耦合协调度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6,222,共7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生态文明建设 PSR模型 物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国兴 冯朝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6,共7页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39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39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部凹陷态势,下游地区最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差;(2)黄河流域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差异较大;(3)黄河流域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因地制宜、推动"数智"转型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高质量发展测度 熵值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 被引量:51
4
作者 张国兴 苏钊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43,共7页
构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测度,有助于洞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与不足。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并结合中心城市特点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生态适度宜居、资源配置有效、公共服务共享的... 构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测度,有助于洞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与不足。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并结合中心城市特点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生态适度宜居、资源配置有效、公共服务共享的维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中心城市2013—2017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2013—2017年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上游、中游和下游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黄河流域各中心城市在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和公共服务共享维度上呈现差异较大,在资源配置有效和生态适度宜居维度上呈现差异较小。(3)青岛、西安、郑州在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上与其他中心城市的差距正逐渐拉大。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应形成功能错位、良性互补、合作分工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中心城市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发展效率的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闫磊超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4,共7页
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能够合理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基于绿色发展理论,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9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V字形的增长态势;黄... 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能够合理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基于绿色发展理论,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9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V字形的增长态势;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上游地区城市明显优于中下游地区城市;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也有所不同,成长型城市总体上优于其他三种类型城市。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环境负载高、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因此要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实现经济增长向绿色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效率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 超效率SBM 经济转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立锋 张国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58,共4页
评价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其对生态自然与社会经济的驱动作用。结合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相关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物元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水资源安全状态。结果表明,太原、郑州、济南、银川、青岛等中... 评价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其对生态自然与社会经济的驱动作用。结合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相关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物元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水资源安全状态。结果表明,太原、郑州、济南、银川、青岛等中心城市处于临界安全等级,呼和浩特、西宁、兰州、西安等中心城市处于较不安全等级。研究结果对指导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中心城市 水资源安全 物元模型 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文彬 许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城市群是能够兼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治理单元。运用SBM-DEA方法测算2007—2018年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5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及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分析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 城市群是能够兼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治理单元。运用SBM-DEA方法测算2007—2018年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5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及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分析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网络关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整体呈持续改善态势,其中呼包鄂榆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较高,中原城市群与兰西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生态效率更高,城市群交界区域容易形成"生态洼地";五大城市群之间生态关联强度则呈"U"型变化;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溢出能力较强;个体城市之间表现出典型的"高位溢出、低位吸纳"的生态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生态效率 关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国兴 张婧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黄河流域是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战略区,实现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流域地区经济实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该研究通过改进的CRITIC赋权法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利用均衡熵模型、... 黄河流域是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战略区,实现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流域地区经济实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该研究通过改进的CRITIC赋权法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利用均衡熵模型、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进行时间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平稳波动的发展趋势,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均衡熵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2)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整体差异正在逐年下降,河段内差异贡献率变化比较平稳,河段间差异有所下降,超变密度贡献率有所上升。(3)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整体密度函数在研究期内变化较小。函数曲线拖尾情况较不明显,呈单峰形态,并且峰值有所增加,极化现象逐渐增强。(4)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的前5位障碍因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发展维度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度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生态发展对整体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度最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黄河流域顶层设计,理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应从国家角度做好黄河流域区域环境保护、产业优化转型、资源有效利用、污染防控治理及文化传承保护。(2)构建黄河流域“大治理”格局,注重东西联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局面,突破原有经济地理格局。(3)打造黄河流域动力源,聚力突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困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资源型城市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与达峰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崔艳芳 张国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4,共6页
缓解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是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达峰预测,选取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2000—2020年数据,运用扩展STIRPAT模型分析其碳排放影响因素,基于BP神经... 缓解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是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达峰预测,选取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2000—2020年数据,运用扩展STIRPAT模型分析其碳排放影响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人口规模、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单位GDP能耗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不同情景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基于此,提出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推动城市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节能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国兴 景明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2-970,共9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理清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总库中1991—2021年4436篇中文核心文献构建共现图谱,从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研究内容3个角度深入研究...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理清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CNKI总库中1991—2021年4436篇中文核心文献构建共现图谱,从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研究内容3个角度深入研究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态势。结果表明:我国相关高校(研究所)均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转型态势开展了研究,发文机构集中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且机构间合作处于较低水平。该领域核心作者数量众多,其中绝大多数偏向单独研究,作者间合作水平较低,未能形成固定合作团队。从关键词时间分布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以2004年、2014年为界可划分为3个阶段,由此产生的重要关键词节点有“经济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目前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态势的研究则更关注“新常态”和“耦合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博弈的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国兴 霍晓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为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构建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论文以污染企业生产技术清洁化进步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微分博弈模型,探讨现有生态补偿机制下流域生产技术进步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供... 为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构建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论文以污染企业生产技术清洁化进步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微分博弈模型,探讨现有生态补偿机制下流域生产技术进步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供建议。研究表明:(1)污染企业生产技术清洁化进步能够降低流域水污染物的存量;(2)加强府际间的合作能够以更少的投入换来更清洁的水环境,同时能够增加流域整体的净收益水平;(3)技术溢出效应对省域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投资数额及消费品产量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污染企业 生产技术水平 微分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