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碳中和目标下水环境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何楠
李佳音
张亚琼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河南省轨道交通智能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4,共7页
-
基金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20JJX26)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520041,23A630040)。
-
文摘
实现高效的水环境协同治理是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政府、企业、社会3个治理主体行为及治理主体间信任对水环境协同治理效果、碳中和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治理主体间信任、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对水环境协同治理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治理主体间信任的影响最大;治理主体间信任、政府行为、社会主体行为对碳中和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水环境协同治理效果在治理主体间信任、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对碳中和效果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
关键词
碳中和
水环境治理
协同治理
结构方程模型
问卷调查法
-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zatio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questionnaire method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秦汉关中地区水井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尚群昌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3-129,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水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19BTQ008)
“秦汉至唐宋时期燃料利用与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9BZS105)
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黄河文化多维度融入高校课程体系育人模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2019SJGLX289)。
-
文摘
考古发现的秦汉关中地区水井,根据井口和井壁的形状特征,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类型;按井圈的有无及其材质特征,可分为土井、陶圈井、砖井和复合井等。由于关中地区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稠密,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均较大,故水井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的宫殿区、离宫别馆、以及冶铁、制陶、铸币等手工业作坊区。此外,水井还承担着重要的仪礼功能,咸阳帝陵等礼仪场所也发现了较多的水井。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工程发达,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地表水灌溉,故暂没有发现用于灌溉的水井。秦汉关中地区所发现的水井地域分布存在差异,与关中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冶铁、制陶等手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
关键词
秦汉
关中地区
水井
地域分布
井灌
-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