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周锡钦 梁鸿 +3 位作者 路新华 蔡少青 王邠 赵玉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采用多菌种、应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法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采用多菌种、应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法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层纸素A(3)、5,7,2′,6′-四羟基黄酮(4)、粘毛黄芩素Ⅲ(5)、黄芩苷(6)、汉黄芩苷(7)、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9)。化合物1~7中,有邻三羟基的黄芩素抗菌活性最强,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有邻三取代和多羟基的黄酮具有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L-1βcoverting enzyme,ICE)的活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黄芩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分析二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数据的基础上,对化合物9的13C NMR数据进行了正确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类黄酮物质 黄酮碳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O4对2-酮基-L-古龙酸发酵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涛 朱欣杰 +4 位作者 张志雄 吴洪涛 仓基勇 贾茜 袁景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58-1460,1465,共4页
通过摇瓶实验和2 L搅拌釜式发酵罐实验,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初始MgSO4浓度对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GA)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KGA发酵的最佳MgSO4初始浓度w0≈0.084%,在这一浓度下,产物2-KGA的得率和容积生产率均达到峰... 通过摇瓶实验和2 L搅拌釜式发酵罐实验,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初始MgSO4浓度对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GA)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KGA发酵的最佳MgSO4初始浓度w0≈0.084%,在这一浓度下,产物2-KGA的得率和容积生产率均达到峰值;MgSO4初始浓度过高将降低产物得率和容积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L-古龙酸 硫酸镁 得率 容积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的结构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海英 袁景淇 +2 位作者 邓建慧 任乐民 易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443-1447,共5页
分析了毕氏酵母 ( Pichia pastoris)以甘油和甲醇为碳源时的代谢途径 .建立了胞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方程——结构模型 .经过适当的降维 ,解得比碳源消耗速率、比氧消耗速率、比乙酰辅酶 A生成速率、细胞比生长速率等关键反应速率 .... 分析了毕氏酵母 ( Pichia pastoris)以甘油和甲醇为碳源时的代谢途径 .建立了胞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方程——结构模型 .经过适当的降维 ,解得比碳源消耗速率、比氧消耗速率、比乙酰辅酶 A生成速率、细胞比生长速率等关键反应速率 .结合反应器模型获得操作变量与过程状态变量间的关系 .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过程 代谢途径 毕氏酵母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结构模型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氏酵母流加发酵过程的比生长速率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海涛 袁景淇 +1 位作者 邓建慧 贾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9-801,805,共4页
在已建立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甲醇流加阶段恒定比生长速率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甲醇进料策略可以将细胞比生长速率恒定地控制在设定值;在比生长速率均值相等的情况下,恒定比生长速率进料策略较之恒速... 在已建立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甲醇流加阶段恒定比生长速率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甲醇进料策略可以将细胞比生长速率恒定地控制在设定值;在比生长速率均值相等的情况下,恒定比生长速率进料策略较之恒速进料策略蛋白产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氏酵母 比生长速率 重组人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毕氏酵母结构模型的改进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海涛 袁景淇 +1 位作者 邓建慧 贺秉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54,共4页
对早先建立的甲醇营养型重组毕氏醇母(Pichiapastoris)结构模型的产物生成部分进行了动态改进.甲醇流加初期蛋白生成所需的酶系尚处于诱导期,为了描述该酶系浓度和活性从低到高对产物比生成速率的影响,引入了一阶闭环调节器模型加以逼近... 对早先建立的甲醇营养型重组毕氏醇母(Pichiapastoris)结构模型的产物生成部分进行了动态改进.甲醇流加初期蛋白生成所需的酶系尚处于诱导期,为了描述该酶系浓度和活性从低到高对产物比生成速率的影响,引入了一阶闭环调节器模型加以逼近,同时考虑了细胞体积增大对胞内酶系浓度的稀释作用.设计了6次实验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对细胞生长和蛋白生成给出满意的描述,同时,各罐批间参数变化不是很大,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氏酵母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结构模型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青霉素产生菌的修复作用以及诱变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瑜君 赵炎生 +5 位作者 邓建慧 宋丽雅 王会贞 张春珍 王红怡 代明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用铜蒸汽、氦氖、YAG脉冲三种激光器照射产黄青霉菌,每种激光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结果显示单一激光处理无死亡作用,铜蒸汽和氦氖激光对青霉素菌种有修复作用。用紫外光和氦氖激光复合处理,其修复作用比单一激光处理大得多,... 用铜蒸汽、氦氖、YAG脉冲三种激光器照射产黄青霉菌,每种激光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结果显示单一激光处理无死亡作用,铜蒸汽和氦氖激光对青霉素菌种有修复作用。用紫外光和氦氖激光复合处理,其修复作用比单一激光处理大得多,随着氦氖激光照射时间延长,修复作用增大,用紫外与氦氖7min复合处理后,修复作用达到297%,诱变效果随之增大,出现菌落直径变小,放射线变短,孢子颜色变深,生长速度变慢等变化。获一高产菌株,效价提高666%,再经两次连续自然分离,所获高产菌株效价比生产菌株提高2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产生菌 激光 修复作用 诱变效应 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