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8
1
作者 吴苑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三是"重建",恢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主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而不是针对如何创新"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理论创新。因而,我们强调"信仰意识"、"问题意识"、"原创意识"和"当代意识",要在不断进步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原创意识 当代意识 危机丛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世界:从殖民化走向合理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观概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苑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2,共4页
现代资本主义在科学技术和国家职能增强的支持下,为西方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现代生活世界的分裂和生存状况的恶化。聚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理论家,从其生活世界观出发,"诊断"和批判20世纪西... 现代资本主义在科学技术和国家职能增强的支持下,为西方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现代生活世界的分裂和生存状况的恶化。聚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理论家,从其生活世界观出发,"诊断"和批判20世纪西方社会生活世界殖民化,并开出其"疗治"方案。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理论努力即使在我们的研究视域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生活世界 交往理性 生态理性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语境中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和第二条说起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苑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是人们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是识别各种思维、思想、理论的“现实性和力量”的根本标准。要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需要合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必须随着人们探索... 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是人们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是识别各种思维、思想、理论的“现实性和力量”的根本标准。要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需要合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必须随着人们探索和改造生活世界的实践而完成。因此,应该在马克思“实践解释”范式中审查各种理解性理论在何种意义上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由此看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人道主义的马克主义”指称马克主义,都是有问题的。实践是检验各种“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标准,我们要学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识别各种“理解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标准 理解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现实生活 新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的若干谬见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世兴 杨楹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53,共10页
学术界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许多谬见: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不高而恩格斯则过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马克思的认同,马克思并不支持自然辩证法的立场;恩格斯在整理... 学术界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许多谬见: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不高而恩格斯则过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马克思的认同,马克思并不支持自然辩证法的立场;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时存在着对马克思原稿的实质性的改变;马克思因为长期在经济上依赖恩格斯而有可能使马克思在理论上做出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妥协和让步,两人的合作不排除彼此误解的可能性;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之间有基本预设上的距离即所谓思想上的异质性而非基于共同的预设而形成的次要的、非实质性的差别;等等。这些谬见不仅在理论上制造了许多混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既贬损了恩格斯也贬抑了马克思,有必要予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关系 “差异论” “差距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2,共8页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指归是人的解放与自由问题。马克思把此问题仅仅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之中来考察,把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改造作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之根本路径,这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解放与自由的独特与卓越之处。对此,本文从...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指归是人的解放与自由问题。马克思把此问题仅仅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之中来考察,把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改造作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之根本路径,这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解放与自由的独特与卓越之处。对此,本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1)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生成及其对以往自由观的框架性超越;(2)马克思哲学的生活指向,强调解放与自由本质上是对异化的不断超越与扬弃;(3)马克思哲学生活解放与自由诉求理念的当代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生活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策划实践观:马克思哲学探究的新视角
6
作者 张仁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1,共4页
立足于现实生活,建构新型的生活蓝图,成为马克思哲学有别于它种哲学的重要精神气质。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质上是一种生活观,这种生活观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化研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生产实践;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交往... 立足于现实生活,建构新型的生活蓝图,成为马克思哲学有别于它种哲学的重要精神气质。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质上是一种生活观,这种生活观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化研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生产实践;从人与人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交往实践;从人与自身的关系看生活是一种策划实践。从不同视阈阐释策划实践的范畴规定,揭示策划实践观内蕴的生活策划、社会策划、行动策划、梯度策划、新唯物主义的策划方法论等基本特征,以及研究策划实践观的意义,有助于突出策划实践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为深化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生活观 策划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苑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真的马克思。我们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理解本真马克思和推进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马克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到马克思 回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探微
8
作者 刘玉生 周世兴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和谐社会既不是一种既定的社会状态,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一种辩证的自然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作为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体智之间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和谐社会既不是一种既定的社会状态,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一种辩证的自然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作为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体智之间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
9
作者 杨楹 罗建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03,共6页
马克思的宗教观必须置于马克思解放理论的视域中加以解析,才能把握其真正的精神要义。文章从马克思“观”宗教的生活角色、理论前提、价值立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确证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独特的运思倾向,以及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根... 马克思的宗教观必须置于马克思解放理论的视域中加以解析,才能把握其真正的精神要义。文章从马克思“观”宗教的生活角色、理论前提、价值立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确证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独特的运思倾向,以及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根本主旨;指出,宗教从对人的解放力量蜕变为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桎梏,正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变迁所提出新的解放任务使然。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正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生活,立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他强调指出,解放的根本方式与路径只能是现实的实践活动,解蔽宗教、创发现实条件,促成宗教的消亡,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理论 宗教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生活归宿——对“发展与繁荣哲学”的反思与追问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楹 张禹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章强调“发展与繁荣哲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本的归宿。本文首先提出哲学必须切入到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去,改变哲学的存在面貌,从“大哲学”转化为“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和“社会哲学”等与生活界域具有强相关... 文章强调“发展与繁荣哲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本的归宿。本文首先提出哲学必须切入到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去,改变哲学的存在面貌,从“大哲学”转化为“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和“社会哲学”等与生活界域具有强相关性的学科形态;其次,强调哲学必须从三个层面来清理、审视与批判“生活”,从而在两个等阶上来建构未来生活,从而保持哲学与生活的内生关系;第三,提出中国哲学界应全面反思自身的现状,努力培育哲学意识、锻造哲学思维、提升哲学精神,从而为生活提供价值支撑与观念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想 经济生活 价值支撑 哲学思维 哲学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宽容”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楹 王福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面对充斥着差异与矛盾交错的现代政治生活,强调单纯的“一致主义”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乡愿,如此,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提升政治生活的品质,挖掘建设政治文明的各种有利因素,寻求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差异政治价值观之间的协调之途,就成为当... 面对充斥着差异与矛盾交错的现代政治生活,强调单纯的“一致主义”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乡愿,如此,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提升政治生活的品质,挖掘建设政治文明的各种有利因素,寻求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差异政治价值观之间的协调之途,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重要使命。“宽容”为我们提供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政治生活的视角,它不仅成为现代政治的深刻内蕴,而且凸显为现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 政治生活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宗教:亚哲学和超观念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海怒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在对民间宗教的哲学研究作出理论反思基础上,文章着重探讨了民间宗教概念体系的“亚哲学”和“超观念”特征。认为,“精英宗教”和“民间宗教”虽然共享着同一套哲学概念,但却在不同的话语结构中理解它们,精英宗教教化越彰显其“正统性... 在对民间宗教的哲学研究作出理论反思基础上,文章着重探讨了民间宗教概念体系的“亚哲学”和“超观念”特征。认为,“精英宗教”和“民间宗教”虽然共享着同一套哲学概念,但却在不同的话语结构中理解它们,精英宗教教化越彰显其“正统性”(orthodoxy),民间宗教文化就在相反的路径上,将同一个的术语存放在背谬的逻辑模态里反抗它们,民间宗教的“融合”意识就是这种哲学观念的教化和反抗逻辑的例证。追寻民间宗教对儒释道等正统宗教观念的反抗和重构的轨迹,清理儒释道三教在民间宗教观念中受容的历史物列,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楚地辨识古代宗教中“屈服的知识”和某些隐秘的思想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亚哲学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福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1,共8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基本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建构和谐社会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本尺度。由此观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真实的社会和谐状态,开启并推进现代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亦复如是。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共产主义实践,就是要解决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而其自身不根除的社会冲突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本质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资本主义可能吗?——兼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形态特质
14
作者 王福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7,共4页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发展;三是"统筹兼顾"的合伦理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质及其制度安排与科学发展观的上述任何一个维度都是悖逆的,资本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活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领域对人构成了全面的掌控。资本逻辑僭越以致消解了"人本"逻辑,"资本"、"物本"替代并吞噬了"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在其社会形态下的不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西不同的哲学创设对主体性思想孕育的影响
15
作者 周洪军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23,共3页
在中西文明的早期,存在着儒学和怀疑主义两种不同哲学创设。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受到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创设影响之后,中西文明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对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主体性,即对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特... 在中西文明的早期,存在着儒学和怀疑主义两种不同哲学创设。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受到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创设影响之后,中西文明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对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主体性,即对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特性方面的思想孕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创设 儒学 怀疑主义 主体性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
16
作者 杨楹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文着力从思维方式视角透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实质与价值原则。文章首先揭示了“道德主义范式”、“阶级斗争范式”、“实证化范式”和“乌托邦范式”等思维误区所具的特征;其次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为理... 本文着力从思维方式视角透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实质与价值原则。文章首先揭示了“道德主义范式”、“阶级斗争范式”、“实证化范式”和“乌托邦范式”等思维误区所具的特征;其次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对现实矛盾的如实把握为逻辑起点,以“以人为本”为价值立场与原则,内蕴着实践生成性、生活主体性,以及关系思维、未来思维和宽容思维等特征,从而形成完整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思维方式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解蔽》之“蔽”与自我的泯灭
17
作者 刘彩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7,共3页
荀子《解蔽》的实质是以“己之蔽”解“人之蔽”,他在知识与价值、天道与人道、道与物、认识途径与实践环节、认识前提与目的、认识的无限性与终极性等问题上均暴露了他的认识之蔽。因此,他不但未能解人之蔽,更未能如当前学术界有人所... 荀子《解蔽》的实质是以“己之蔽”解“人之蔽”,他在知识与价值、天道与人道、道与物、认识途径与实践环节、认识前提与目的、认识的无限性与终极性等问题上均暴露了他的认识之蔽。因此,他不但未能解人之蔽,更未能如当前学术界有人所说“发现自我”,而是将自我价值淹没在“圣王”、“群体”的光辉之下,最终造成自我价值的泯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解蔽 荀子之蔽 泯灭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政治正义与个人自由的统一
18
作者 梅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10,共3页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政治正义和个人自由的美好契合和有机统一。一方面,以人为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公正社会的最后目的。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大可不必牺牲个人自由,同时,个人自由可以检验社会公正。另一方面,作为自由主体...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政治正义和个人自由的美好契合和有机统一。一方面,以人为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公正社会的最后目的。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大可不必牺牲个人自由,同时,个人自由可以检验社会公正。另一方面,作为自由主体的人发出对公共秩序的需求,政治正义能够提供一种普遍公正和持久稳定的生活秩序,满足人们对稳定生活的秩序期待,也就是说政治正义可以约束和范导个人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谐 政治正义 个人自由 社会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