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音乐理论建设的重大学术成果——读江明惇《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锦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大暑之中,几读江明悻教授的《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如饮清凉甘醇。封面上蹁跹的多彩凤凰,与书内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论述,都在诉说着一位八旬学者对中国民间音乐理论矢志不渝的追求、涅椠重生般的建构。由于十年本科“民族民间音乐”课... 大暑之中,几读江明悻教授的《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如饮清凉甘醇。封面上蹁跹的多彩凤凰,与书内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论述,都在诉说着一位八旬学者对中国民间音乐理论矢志不渝的追求、涅椠重生般的建构。由于十年本科“民族民间音乐”课(实际上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和二十几年中国音乐及其历史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生教学需要,我对国内的中国音乐理论专著常见常买、获赠也不少;众多音乐、艺术史论著作中,江老师此著是书内书外都特别动人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 音乐理论 学术成果 教学需要 中国音乐 博士生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中传统戏曲因素研究——兼论“戏曲音乐交响化”问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檀革胜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王西麟近作《钢琴协奏曲》的主体语言来源于中国地方戏曲——秦腔、山西梆子和京剧等。这些地方戏曲语言经过交响化处理之后,彰显出新的面貌,反映新的创作美学。本文将集中探讨该作品中的地方戏曲语言运用技术,总结其规律以推动创作。
关键词 王西麟 《钢琴协奏曲》 秦腔 京剧 骨干音 交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声:中国音乐的一种历史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锦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80,116,共9页
乐声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声波,是音乐作品的最终形态,具有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属性。通过对乐声的今存、历史、特色及传存规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乐声记录着人心、人情、人性、人间,也记录着社会、民族、意识、天... 乐声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声波,是音乐作品的最终形态,具有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属性。通过对乐声的今存、历史、特色及传存规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乐声记录着人心、人情、人性、人间,也记录着社会、民族、意识、天地,是人类最动听的历史。乐声的历程标示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地倾听中国的乐声,就如同感受与倾听着中国音乐的历史:它的内涵、它的美好,它不断变化着的发展和总是前进的脚步。对于今存的乐声,作为历史的遗响,本文从录制的音乐、现存的乐种、乐谱与文献、传存乐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证分析;考察历代乐声的顺向的发展,本文依照了远古、上古、中古、近古、现代的历史分期,依次承传;对于时代乐声的传存规律,本文从中外各国共同的历史现象即乐声信息的存贮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方式,当代乐声及其后代传存有异有同,乐声传存与时代的科技、文化相关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乐声 中国音乐 历史 发展 时代 文献 传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学生音乐活动心理探究
4
作者 余幸平 张毅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境外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体现为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和多元的审美心理。究其成因,归结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环境,以及性格方面的特点等。
关键词 晓外生 音乐活动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甲戏柯派女丑表演的舞蹈形态研究
5
作者 张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高甲戏柯派女丑是高甲戏主要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行当之一,在中国戏曲丑行中也是独树一帜,她以其独特的表演形态,自成一派。从舞蹈的视角看,本文对高甲戏柯派女丑表演的舞蹈形态之程式化特征、"手舞"之符号寓意、"足蹈&qu... 高甲戏柯派女丑是高甲戏主要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行当之一,在中国戏曲丑行中也是独树一帜,她以其独特的表演形态,自成一派。从舞蹈的视角看,本文对高甲戏柯派女丑表演的舞蹈形态之程式化特征、"手舞"之符号寓意、"足蹈"之形式意味、舞蹈语言形态之"动力定型"四个方面进行舞蹈形态的分析,一方面从理论上梳理和界定柯派女丑的动作语言体系,另一方面从实践上为中国戏曲"丑"行的表演提供借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甲戏 柯派女丑 表演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丝竹乐社“苏南三社”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伍国栋 贾怡 郭进怀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98,共14页
本文通过苏州吴中藏书镇"顾家音乐班"、太仓双凤镇湖川乔社区"夕阳红艺术队"、太仓文化馆"恒通丝竹乐团"(简称"苏南三社")三个性质和生存状态不尽相同丝竹乐社的访谈式及参与式田野考察,观察... 本文通过苏州吴中藏书镇"顾家音乐班"、太仓双凤镇湖川乔社区"夕阳红艺术队"、太仓文化馆"恒通丝竹乐团"(简称"苏南三社")三个性质和生存状态不尽相同丝竹乐社的访谈式及参与式田野考察,观察到同一种丝竹乐种类型,演绎着大体相同的核心曲目和代表曲目,又在相同的地理文化范围内传承,但因其操纵群体成员所具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所处不同层次的文化境遇,此"苏南三社"所涉相关乐社的组织结构和音乐表现方式,即相互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和各自不同的文化属性特征。"苏南三社"调查材料的初步梳理与整合归纳,对江南丝竹的深入研究,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江南丝竹 乐社 实地调查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切力的交响思维研究——以最后三部交响曲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檀革胜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36,共14页
交响思维是作曲家创作时所运用的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模式。古典以降,交响思维模式就已形成并趋于成熟,成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一个基本的创作思想,指导着作曲家们的创作。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随着时代审美趣味的变迁,它也随... 交响思维是作曲家创作时所运用的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模式。古典以降,交响思维模式就已形成并趋于成熟,成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一个基本的创作思想,指导着作曲家们的创作。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随着时代审美趣味的变迁,它也随之变化,并融合于各个时代整体的艺术理念中。坎切力(GhiyaKancheli)是格鲁吉亚最为出名的作曲家,于20世纪80年代蜚声国际。他在国内创作的7部交响曲奠定其国际地位,尤其是其最后三部交响曲,集中代表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坎切力交响思维中的主要因素是核心材料的运用、强力爆发阶段和沉思冥想阶段的交替循环等等,通过这些来制造冲突矛盾,体现鲜明的交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切力(Ghiya Kancheli) 格鲁吉亚作曲家 交响思维 强力爆发结构部分 循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民间“丑”舞的美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闽南民间"丑"舞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特点和独特美学形态的民间舞蹈。论文以闽南民间"丑"舞为研究对象,运用舞蹈美学、舞蹈形态学、舞蹈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深入分析闽南民间"丑"舞美学形态的生成基础,闽南民... 闽南民间"丑"舞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特点和独特美学形态的民间舞蹈。论文以闽南民间"丑"舞为研究对象,运用舞蹈美学、舞蹈形态学、舞蹈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深入分析闽南民间"丑"舞美学形态的生成基础,闽南民间"丑"舞美学形态的性格特征以及闽南民间"丑"舞美学形态的终极关怀。闽南民间"丑"舞的美学形态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是中国民间舞蹈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民间“丑”舞 美学形态 生成 性格 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程午加琵琶改革方案的合理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琵琶艺术在近代以来经历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峰,不仅创作了大量乐曲和涌现出众多的表演大家,还成功地进行了乐器改革,从沿用至清末民初的传统四相十二品改革为六相十八品形制。正是由于乐器形制的变化奠定了后续琵琶音乐创作及表演... 琵琶艺术在近代以来经历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峰,不仅创作了大量乐曲和涌现出众多的表演大家,还成功地进行了乐器改革,从沿用至清末民初的传统四相十二品改革为六相十八品形制。正是由于乐器形制的变化奠定了后续琵琶音乐创作及表演繁荣的基础。本文通过史料调查、田野考证和对形制改革的分析,从应用律学理论上判定程午加方案是较成功的改革成果,同时也厘清了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午加 琵琶形制 乐器改革 民族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西麟的三种话语系统——以近作《四重奏》、《喜剧的对话》和《钢琴协奏曲》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檀革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65,共7页
王西麟。近年来的作品常常由三种话语系统构成。第一种话语系统多以全奏的音型为主要特征,音乐语言激情奔放。第二种话语系统常常以散板化的、内在柔弱的语调为主要特征。第三种话语系统常常布局在乐曲的最后部分,自身构成一个长呼吸... 王西麟。近年来的作品常常由三种话语系统构成。第一种话语系统多以全奏的音型为主要特征,音乐语言激情奔放。第二种话语系统常常以散板化的、内在柔弱的语调为主要特征。第三种话语系统常常布局在乐曲的最后部分,自身构成一个长呼吸结构,它是热情的生命之歌,表现温暖的情怀,温馨的祝福,预示着希望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系统 《钢琴协奏曲》 王西麟 四重奏 对话 喜剧 系统构成 音乐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影像乐思录——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组合体涉乐图像研究
11
作者 郑锦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4,共7页
影像是直观生动的现代文献。随着中国太空探索与观测、开发与利用的发展,中国的太空活动越来越频繁,今后几十年将是中国深空探测和大型空间站、月球开发等为重点的太空活动频密的时代,太空影像也随之成为中国影像越来越重要的类型,其中... 影像是直观生动的现代文献。随着中国太空探索与观测、开发与利用的发展,中国的太空活动越来越频繁,今后几十年将是中国深空探测和大型空间站、月球开发等为重点的太空活动频密的时代,太空影像也随之成为中国影像越来越重要的类型,其中涉及音乐的部分,更是至为珍贵的太空音乐图像材料;其在认识太空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太空音乐的传播与应用、人类在太空的音乐生活等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组合体的涉乐影像,创造了中国音乐史的多个第一,反映了太空音乐影像的若干特征。对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组合体的影像等太空音乐影像的研究,是中国音乐图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太空音乐 影像研究 天宫一号 音乐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赜钩深 创新开拓——以三本著作为例探究伍国栋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学术特色
12
作者 贾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7-40,共4页
本文以伍国栋先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民族音乐学概论》、《白族音乐志》、《江南丝竹乐种形态与乐种文化的综合研究》为对象,探讨他们所反映的学术思想,管窥相关学术成就和学术特色,以进一步认识他们对当代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的价值和... 本文以伍国栋先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民族音乐学概论》、《白族音乐志》、《江南丝竹乐种形态与乐种文化的综合研究》为对象,探讨他们所反映的学术思想,管窥相关学术成就和学术特色,以进一步认识他们对当代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国栋 《民族音乐学概论》 《白族音乐志》 《江南丝竹乐种形态与乐种文化的综合研究》 民族音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专业”的江南丝竹团——太仓市文化馆恒通民族乐团调查报告
13
作者 贾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3-36,共4页
太仓市文化馆"恒通民族乐团"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影响颇大的一个江南丝竹团社组织,她生于民间,得非物质文化保护浪潮之益,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型"准专业"江南丝竹团社。乐团自20世纪90年代成立至今,从最初由私人赞助成立... 太仓市文化馆"恒通民族乐团"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影响颇大的一个江南丝竹团社组织,她生于民间,得非物质文化保护浪潮之益,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型"准专业"江南丝竹团社。乐团自20世纪90年代成立至今,从最初由私人赞助成立的纯民间业余丝竹班社变为目前由政府、民间力量及自筹经费方式生存的"准专业"乐团。这一转变,不仅呈现了乐团自身的发展轨迹,同时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政府对传统音乐文化认知上的婵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通民族乐团 江南丝竹班社 民族器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踢球舞”的起源与发展
14
作者 吴燕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踢球舞,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体育游戏"蹴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文探究踢球舞"球"的起源发展和踢球舞的功能演变、踢球舞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创编经典舞台... 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踢球舞,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体育游戏"蹴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文探究踢球舞"球"的起源发展和踢球舞的功能演变、踢球舞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创编经典舞台剧目,加强对外交流和艺术产业化发展,同时通过基于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式,探寻踢球舞传承与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踢球舞 闽南 非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