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高校汉语方言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华侨大学为例
1
作者
吕晓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汉语方言学是一门在华侨大学文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论述了该课程设立的必要性、课程建设的内容及课程建设的要点。
关键词
汉语方言学
课程建设
华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荔镜记》《明刊三种》方言归属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吕晓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9-92,共4页
文章通过对前人关于《荔镜记》《明刊三种》(《满天春》《丽锦》《赛锦》)方言归属的讨论,倾向于认为这四部作品都是泉腔作品;但《荔镜记》和《满天春》中有部分非泉腔成分,应予以排除,再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
《荔镜记》
《明刊三种》
方言归属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厦英大辞典》所收录的19世纪泉州方言词汇
3
作者
杜晓萍
《辞书研究》
2021年第3期73-88,I0002,共17页
目前所见19世纪唯一一部记录泉州方言的传教士方言辞书是《厦英大辞典》(1873),整理和考察《厦英大辞典》中的泉州方言词汇,可以了解十九世纪的泉州方言词汇及这些词汇一百多年来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厦英大辞典》
19世纪
泉州方言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拥抱盛夏
4
作者
骆婧
《福建艺术》
2019年第8期45-63,共19页
人物表 夏巧娟 女,19岁.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生. 林冰 女,26岁.学校辅导员. 黄立平 男,20岁.二年级特教专业生. 俞芝晴 女,20岁.二年级生. 盛天 男,21岁.三年级生. 二胡老人 男,67岁.总是出现在荔枝林里的神秘老人. 黑衣人男女若干,...
人物表 夏巧娟 女,19岁.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生. 林冰 女,26岁.学校辅导员. 黄立平 男,20岁.二年级特教专业生. 俞芝晴 女,20岁.二年级生. 盛天 男,21岁.三年级生. 二胡老人 男,67岁.总是出现在荔枝林里的神秘老人. 黑衣人男女若干,先后饰演夏巧娟老乡陈小珍、夏母、黄弟、俞母、盛父、盛天恋人叶婷婷、师父、老师、同学、校友、路人等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
师父
辅导员
特教
荔枝林
老师
男女
盛父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盛夏的激情与思考
5
作者
骆婧
《福建艺术》
2019年第8期43-44,共2页
《拥抱盛夏》是本人于2018年5月应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之邀创作的校园话剧.记得第一次采风,信步走在校园里,一眼便望见郁郁葱葱的一片园子.陈黎贞老师骄傲地告诉我,那是校园里最美的一片绿地——荔枝林.虽然那时是冬季,无缘得见满树的荔枝...
《拥抱盛夏》是本人于2018年5月应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之邀创作的校园话剧.记得第一次采风,信步走在校园里,一眼便望见郁郁葱葱的一片园子.陈黎贞老师骄傲地告诉我,那是校园里最美的一片绿地——荔枝林.虽然那时是冬季,无缘得见满树的荔枝,但那一片绿荫围出来的静谧与诗意,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我又访谈了几位同学和校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友
荔枝林
创作
荔枝
绿荫
技术
学院
满树
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戏地域传播新论——以梨园戏《苏秦》为例
6
作者
骆婧
《福建艺术》
2019年第5期29-36,共8页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南戏研究的兴起,南戏与闽南剧种之间的渊源关系逐渐得到重视.90年代初,《南戏论集》《南戏遗响》等书在泉州的出版标志着闽南剧种纳入南戏研究视野.刘念兹先生的大作《南戏新证》,将梨园戏、莆仙戏作为其梳理...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南戏研究的兴起,南戏与闽南剧种之间的渊源关系逐渐得到重视.90年代初,《南戏论集》《南戏遗响》等书在泉州的出版标志着闽南剧种纳入南戏研究视野.刘念兹先生的大作《南戏新证》,将梨园戏、莆仙戏作为其梳理南戏传播脉络的重要参照体,并以此为理据,提出南戏应是由永嘉、泉州、莆田等东南沿海一带“多点发生”的观点,并在泉、潮产生了全新的声腔:“南戏在福建(也包括粤东)形成了独特的声腔系统,是南戏流变上的两大系统中的一支,这是值得研究的.”[1]随着《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集三种》的出版,众多学者表示赞同:“……以上无不突出地说明戏文产生于江南浙闽沿海,即从杭州、温州、福州、福清、莆田、泉州、漳州一带地区,戏文产生于这一片地域,这是一条‘带’,而非过去所说的是温州或杭州某一个‘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闽南
南戏
梨园戏
剧种
戏文
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高校汉语方言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华侨大学为例
1
作者
吕晓玲
机构
华侨大学
文学院
华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基金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闽南方言戏文语法专题研究”(18YJA740032)
文摘
汉语方言学是一门在华侨大学文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论述了该课程设立的必要性、课程建设的内容及课程建设的要点。
关键词
汉语方言学
课程建设
华侨大学
Keywords
Chinese Dialectology
curriculum reform
Huaqiao University
分类号
H19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荔镜记》《明刊三种》方言归属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吕晓玲
机构
华侨大学
文学院
华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9-92,共4页
基金
2017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清闽南方言文献的语言学研究"(FJ2017B115)
2016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文摘
文章通过对前人关于《荔镜记》《明刊三种》(《满天春》《丽锦》《赛锦》)方言归属的讨论,倾向于认为这四部作品都是泉腔作品;但《荔镜记》和《满天春》中有部分非泉腔成分,应予以排除,再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
《荔镜记》
《明刊三种》
方言归属
研究述评
Keywords
Lì Jìng Jì(荔镜记)
Míng Kān Sān Zhǒng(明刊三种)
dialect properties
the research review
分类号
H07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厦英大辞典》所收录的19世纪泉州方言词汇
3
作者
杜晓萍
机构
华侨大学
文学院/
华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辞书研究》
2021年第3期73-88,I0002,共17页
基金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2020B122)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JKCGZ19-311)的资助。
文摘
目前所见19世纪唯一一部记录泉州方言的传教士方言辞书是《厦英大辞典》(1873),整理和考察《厦英大辞典》中的泉州方言词汇,可以了解十九世纪的泉州方言词汇及这些词汇一百多年来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厦英大辞典》
19世纪
泉州方言
词汇
Keyword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
19th century Quanzhou dialect
vocabulary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拥抱盛夏
4
作者
骆婧
机构
华侨大学
文学院
华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艺术》
2019年第8期45-63,共19页
文摘
人物表 夏巧娟 女,19岁.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生. 林冰 女,26岁.学校辅导员. 黄立平 男,20岁.二年级特教专业生. 俞芝晴 女,20岁.二年级生. 盛天 男,21岁.三年级生. 二胡老人 男,67岁.总是出现在荔枝林里的神秘老人. 黑衣人男女若干,先后饰演夏巧娟老乡陈小珍、夏母、黄弟、俞母、盛父、盛天恋人叶婷婷、师父、老师、同学、校友、路人等角.
关键词
老人
师父
辅导员
特教
荔枝林
老师
男女
盛父
同学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盛夏的激情与思考
5
作者
骆婧
机构
华侨大学
文学院
华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艺术》
2019年第8期43-44,共2页
文摘
《拥抱盛夏》是本人于2018年5月应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之邀创作的校园话剧.记得第一次采风,信步走在校园里,一眼便望见郁郁葱葱的一片园子.陈黎贞老师骄傲地告诉我,那是校园里最美的一片绿地——荔枝林.虽然那时是冬季,无缘得见满树的荔枝,但那一片绿荫围出来的静谧与诗意,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我又访谈了几位同学和校友.
关键词
校友
荔枝林
创作
荔枝
绿荫
技术
学院
满树
校园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戏地域传播新论——以梨园戏《苏秦》为例
6
作者
骆婧
机构
华侨大学
文学院
华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
华侨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
基地基金资助)
出处
《福建艺术》
2019年第5期29-36,共8页
基金
2016年度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闽南戏文传播研究》(FJ2016C180)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南戏研究的兴起,南戏与闽南剧种之间的渊源关系逐渐得到重视.90年代初,《南戏论集》《南戏遗响》等书在泉州的出版标志着闽南剧种纳入南戏研究视野.刘念兹先生的大作《南戏新证》,将梨园戏、莆仙戏作为其梳理南戏传播脉络的重要参照体,并以此为理据,提出南戏应是由永嘉、泉州、莆田等东南沿海一带“多点发生”的观点,并在泉、潮产生了全新的声腔:“南戏在福建(也包括粤东)形成了独特的声腔系统,是南戏流变上的两大系统中的一支,这是值得研究的.”[1]随着《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集三种》的出版,众多学者表示赞同:“……以上无不突出地说明戏文产生于江南浙闽沿海,即从杭州、温州、福州、福清、莆田、泉州、漳州一带地区,戏文产生于这一片地域,这是一条‘带’,而非过去所说的是温州或杭州某一个‘点’.”[2]
关键词
泉州
闽南
南戏
梨园戏
剧种
戏文
产生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高校汉语方言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华侨大学为例
吕晓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荔镜记》《明刊三种》方言归属研究述评
吕晓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厦英大辞典》所收录的19世纪泉州方言词汇
杜晓萍
《辞书研究》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拥抱盛夏
骆婧
《福建艺术》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盛夏的激情与思考
骆婧
《福建艺术》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南戏地域传播新论——以梨园戏《苏秦》为例
骆婧
《福建艺术》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