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企业ESG信息披露纠纷的司法规则更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超 陆鑫栩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F0003,共11页
我国已逐步构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形成“自愿披露+强制披露”的混合披露模式。由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立法的不完善和标准的不统一,当前我国司法解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纠纷存在救济理念落后、软法规则居多、诉讼主体范围狭窄和适... 我国已逐步构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形成“自愿披露+强制披露”的混合披露模式。由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立法的不完善和标准的不统一,当前我国司法解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纠纷存在救济理念落后、软法规则居多、诉讼主体范围狭窄和适用诉讼类型单一等问题。ESG的深入发展为更新企业信息披露纠纷的司法规则提供了思路,可以借助ESG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改良司法救济理念,将ESG软法规则适度硬化,用以补强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司法依据,赋予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原告资格,拓宽企业ESG信息披露纠纷的被告范围,补充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诉讼主体以及引入民事公益诉讼类型,满足司法服务“双碳”目标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纠纷 司法理念 裁判依据 诉讼主体 诉讼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新时代“依法治污”制度体系的法典化路径
2
作者 刘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部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部署的“完善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从法理上审视,其实质提出了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部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部署的“完善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从法理上审视,其实质提出了污染规制的理念与制度从“环境污染”向“环境控制”的转型与升级的要求。现行的污染防治单行法秉持“污染防治”的制度理念与制度路径,制度设计承载的消极“避害”功能导致污染逃逸,漠视环境污染的复杂性提出的多样性的规制需求,遮蔽了环境污染的多介质传输与空间转移效应。应当以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为契机,从污染控制编的核心范畴创新、保障公众健康的立法原则与规则创新、“污染控制”思路下的具体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完善契合新时代需求的依法治污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依法治污 污染控制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法价值的生成逻辑与体系建构
3
作者 刘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9,共14页
确立中国环境法价值体系,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内在需求。从广义上阐释环境法律规范出发,中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近代西方工商社会、现代风险社会中逐渐发展的环境法,经历了作为主体... 确立中国环境法价值体系,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内在需求。从广义上阐释环境法律规范出发,中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近代西方工商社会、现代风险社会中逐渐发展的环境法,经历了作为主体的人顺应自然、物化自然到接受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的历史演进。当前我国对于环境法价值这一基础性理论命题的研究与界定重视不足,建构中国环境法价值体系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承中华传统优秀生态智慧与生态文化,重视并体现立体型价值体系的理论属性。中国环境法的价值体系包括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为可持续发展,工具性价值应当在与传统法律价值的比较中厘清、在与域外环境法价值的比较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价值 生态环境法典 目的性价值 工具性价值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梓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2,共13页
在《国家公园法》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公园立法体系中的地方立法将从先行性立法转向实施性立法,有必要重新系统探究其法治保障功能与实现路径。国家公园地方立法的实施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公园管理事权差异化配置、细化国家公园... 在《国家公园法》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公园立法体系中的地方立法将从先行性立法转向实施性立法,有必要重新系统探究其法治保障功能与实现路径。国家公园地方立法的实施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公园管理事权差异化配置、细化国家公园综合行政执法授权内容、补充强化利益相关者权益保障三大方面。从实践层面看,各地国家公园立法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存在未能充分适配管理事权差异化配置需求、国家公园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不足、对生态补偿机制和特许经营制度的规范配套不完善问题。为破除功能实现障碍,应当明确地方立法差异化配置管理事权的路径和范围、完善国家公园综合行政执法的地方立法供给、强化国家公园利益协调机制的地方立法保障、健全国家公园地方立法的配套机制,推动地方立法功能的现实转化,以实现国家公园法治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法(草案)》 国家公园地方立法 实施性立法 先行性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学教育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情树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9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我国目前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反映出法学教育体制和法学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今后的法学教育可能朝着司法考试、法律实践以及法律硕士的方向发展,并将成为法学教育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 法律教育 司法考试 法律实践 法律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刑”“顺天”理念与传统中国司法礼仪
6
作者 范忠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5,共21页
作为“礼义之邦”暨“礼仪之邦”的传统中国,各级官府在司法中注重通过一定仪式性手续彰显国家的仁义和公平态度。在广义的司法活动中,那些长期“例行公事”地实施的、带有表演性甚至略有滑稽感的“行礼如仪”手续,常常并非查明案件事... 作为“礼义之邦”暨“礼仪之邦”的传统中国,各级官府在司法中注重通过一定仪式性手续彰显国家的仁义和公平态度。在广义的司法活动中,那些长期“例行公事”地实施的、带有表演性甚至略有滑稽感的“行礼如仪”手续,常常并非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或执行判决所必需,仅仅是为了昭示“慎刑”“恤刑”“仁刑”“祥刑”“哀矜折狱”“顺天”“法天”“天人合一”等大义而已。这些手续,是传统中国司法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公堂以外司法活动中的“斋决”“覆奏”“时令司法”“辞决”“放赦”“祭城隍”“祭厉”等多种仪式性程序入手,对传统中国广义司法活动中的礼仪性程序进行简略梳理,试图阐释这些礼仪程序背后蕴含的传统公正、公平、公开、人道追求,阐释其背后体现的华夏民族司法正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刑”“顺天” 司法礼仪 司法正义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法学学术团体的诞生及特点
7
作者 穆中杰 饶传平(整理)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法学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学与社会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董必武等90余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发起成立了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1953年,在新法学... 法学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学与社会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董必武等90余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发起成立了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1953年,在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和新政治学研究会筹委会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以下简称政法学会),宣告了新法学学术团体的正式诞生。我认为,这一时期新法学学术团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理论 学术团体 诞生 社会主义中国 筹委会 研究会 法律制度 政治法律 中国化 法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立法表达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0,共11页
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既要实现环境立法的体系化,也要吸纳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制度成果,为我国的“双碳”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实现“双碳”目标,“降碳”是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路径。“双碳”法治建设应秉持整体论法治... 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既要实现环境立法的体系化,也要吸纳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制度成果,为我国的“双碳”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实现“双碳”目标,“降碳”是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路径。“双碳”法治建设应秉持整体论法治理念、重视调整对象的关联性、彰显治理制度的协同性。现行减污降碳法律规范体系未确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整体性法治理念,未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调整对象,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阙如,亟待予以针对性制度创新,同时也要回应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多层次复合关系。生态环境法典污染控制编应从更新立法理念、完善污染控制一般制度和大气污染控制专章制度等方面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生态环境法典 污染控制编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立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法理与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5,共8页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要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措施,因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价值目标。自...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要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措施,因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价值目标。自然保护地立法通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生态文明”宪法目标,这是国家生态安全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目的的法律逻辑。预期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价值目标展开规范体系,前提是厘清“国家生态安全”的法理构造,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要求重视从主体、时间、空间3个维度阐释国家生态安全立法需求的层次结构。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国家生态安全目标诉求下自然保护地立法,应从主体、时间、空间这3个维度展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法律制度设计:①国家生态安全主体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立法重点包括3个方面,在立法目的条款中彰显“生命共同体”的主体定位,在立法体例结构上以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规律为逻辑主线,在立法逻辑上并重生态规律与行为控制二元标准并据此展开制度设计;②国家生态安全时间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机制选择包括构建自然保护地动态调整制度、创设自然保护地季节性差别管控制度;③国家生态安全空间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创新包括构建以自然生态空间为核心的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大尺度生态空间下的分区管控制度和创设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管理跨行政区域协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生态安全 生命共同体 季节性差别管控 大尺度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受众预期与司法裁判的契合度不足及实践应对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小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20,共18页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响,既在个案裁判中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及公众对案件的评判,乃至影响法官的考核,也在宏观上影响法治社会中公众对司法活动的整体评价。基于对受众预期的重视,法官在完成司法审判活动及作出裁判的过程中,不仅要预测性地思考如何说服案件当事人,还要考虑如何让判决结果尽量为其他旁观者理解和接受,在法律制度既定的情况下基于司法活动本质要求探索前瞻性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司法裁判 受众预期 可接受性 法律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连带责任及其在政审制度中的适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相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1,151,共10页
信用连带责任产生至今先后经历了工具化、污名化和规范化三个阶段。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以其财产支付子女入学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属于典型的合法信用连带责任,禁止涉疫失信个人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参军、入党、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等属于典... 信用连带责任产生至今先后经历了工具化、污名化和规范化三个阶段。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以其财产支付子女入学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属于典型的合法信用连带责任,禁止涉疫失信个人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参军、入党、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等属于典型的非法信用连带责任。将家庭成员的失信记录作为政审内容有助于加大个人失信成本、打造信用家庭共同体和提升政务司法系统公信力,但因其可能会剥夺或限制政审对象的入学和就业资格而极易遭到侵犯基本权利的质疑。为了避免发生因过度连带和不当连带引发的侵权事件,在政审中一定要强化信用连带责任适用的规范性:信用连带依据法定化;信用连带范围最小化;被考察的父母失信行为限缩化和类型化;适用信用连带责任的政审领域特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连带责任 政审制度 失信主体 失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最小化原则之替代方案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相娟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9,共7页
被许多国家立法奉为个人信息收集行为基本准则的最小化原则,适用至个人征信领域会产生理论不适和现实弊端。三种优势互补的系统组合方案可以成为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最小化原则替代之选:以绝对敏感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清单制度,通过... 被许多国家立法奉为个人信息收集行为基本准则的最小化原则,适用至个人征信领域会产生理论不适和现实弊端。三种优势互补的系统组合方案可以成为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最小化原则替代之选:以绝对敏感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清单制度,通过确定禁止采集的信用信息范围实现对信用主体核心权益的底线保护;相关性原则将最小化原则意涵中的直接相关性拓展至间接相关性,这使得相对敏感信息和替代数据能够有条件地进入个人征信系统;从采集最小化原则到使用最小化原则体现了“严进”向“严出”征信理念的转变,它要求个人征信机构和信用信息使用者做到“最少使用”和“最小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 最小化原则 替代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审判的界定与防控——以“河南大学生掏鸟案”为视角
13
作者 张培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6-68,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众交流平台的扩大,媒体对于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也日趋扩大化和复杂化。对于法律界而言,媒体对于司法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为媒体审判。如何界定与防控媒体审判已成为当今司法界急需解决的难题。对媒体审判做出界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众交流平台的扩大,媒体对于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也日趋扩大化和复杂化。对于法律界而言,媒体对于司法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为媒体审判。如何界定与防控媒体审判已成为当今司法界急需解决的难题。对媒体审判做出界定,对其防控应从"三个全面"来采取合理措施:首先应全面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做到司法独立;其次是要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养;第三是要从民众的角度全面提高民众法制观念,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审判 界定 防控 司法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司法规则的反思与优化——从消耗臭氧层物质案件切入
14
作者 刘超 何俊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9,F0003,149,共15页
“双碳”目标下,司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力量。在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环境资源案件类型与统计规范(试行)》预期规范环境案件类型,统一环境司法标准,其将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列为五大环境资源案件类型之一,拟... “双碳”目标下,司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力量。在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环境资源案件类型与统计规范(试行)》预期规范环境案件类型,统一环境司法标准,其将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列为五大环境资源案件类型之一,拟为推进“双碳”目标提供裁判规则指引。保护臭氧层是减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优化消耗臭氧层物质纠纷司法解决是司法契合“双碳”目标机制创新的重点。以消耗臭氧层物质案件的司法判决为重点个案,多维度检视,可归纳司法样态的现存困境:核心概念内涵界定不清、案件类型化欠缺周延性、责任认定未形成统一规律。建议从明晰类案概念体系以加强类型化建构、实质归纳类案的本质特征及其受案范围、实现刑事责任认定的类型化转向三方面,完善气候变化应对类案件的类案司法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气候变化 环境司法 消耗臭氧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运动中的正当行为——以大陆法系刑法为文本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情树 陈慰星 王方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体育运动中的正当行为主要是要解释体育运动中出现伤亡等侵害或者威胁运动员合法权益(法益)的后果,但却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正当性根据。在各种解释范式中,只有社会相当性理论才更具有包容性、解释力和说服力。这些法益侵害行为... 体育运动中的正当行为主要是要解释体育运动中出现伤亡等侵害或者威胁运动员合法权益(法益)的后果,但却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正当性根据。在各种解释范式中,只有社会相当性理论才更具有包容性、解释力和说服力。这些法益侵害行为要成为阻却违法性事由,进而构成正当行为必须具备5个条件。体育运动中故意犯规所造成的伤害一般也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可以按照刑法中相应的罪名进行处罚,但在量刑上也区别于一般的犯罪。我国刑法有必要增加对体育运动中的正当行为等业务正当行为的明确规定,以强化刑法的出罪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正当行为 解释范式 正当化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情理法关系的理性定位 被引量:41
16
作者 汪习根 王康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共5页
重新审视并理性定位情理法三者间的关系,既是当下中国法治重拾自信,找回自我发展路径的制度需要,又是回应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历史大势的外在要求。情理与法律关系的科学定位必须从理性地解析情理的内涵与外延入手,"情"具有... 重新审视并理性定位情理法三者间的关系,既是当下中国法治重拾自信,找回自我发展路径的制度需要,又是回应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历史大势的外在要求。情理与法律关系的科学定位必须从理性地解析情理的内涵与外延入手,"情"具有法律之情意与情感两个面向,"理"则表现为法律的原理、定理、公理与道理这四个身位。与之无关的情理不应该纳入情理法的关系架构。情理是法律优化与进化的基础,而法律是情理得以固化与强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社团处罚纠纷处理机制的比较及选择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许明 张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3,93,共4页
通过对中、外体育社团处罚纠纷处理机制的研究,认为体育社团纠纷处理机制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式不可取;体育社团应具有内部救济途经;内部救济不能排除法院最终审查权。据此。
关键词 体育社团 处罚权 处理机制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刑法立法模式之比较与选择 被引量:13
18
作者 阎二鹏 任海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经济犯罪在我国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由于其与相应的经济生活具有对应关系,因而必然会随经济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为应对经济犯罪,立法机关宜采用附属刑法方式在相关经济法中直接设置罪刑规范,从而在有效规制经济犯罪的... 经济犯罪在我国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由于其与相应的经济生活具有对应关系,因而必然会随经济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为应对经济犯罪,立法机关宜采用附属刑法方式在相关经济法中直接设置罪刑规范,从而在有效规制经济犯罪的同时保持刑法典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 立法模式 刑法典 附属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制的转型及启示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绍山 陈斌彬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6,共7页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美欧英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相关的国际金融组织都接踵出台了多个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开始由实施短期的应景救市措施转而寻求法律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以此从制度上修复现...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美欧英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相关的国际金融组织都接踵出台了多个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开始由实施短期的应景救市措施转而寻求法律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以此从制度上修复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从内容上看,这些方案无不在深化微观审慎的基础上力倡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构。这种宏微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安排无疑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立法变革的主旋律。我国金融监管立法也应主动顺应这种趋势,从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定位、金融顺周期性解决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监管等方面加以建构和完善,突出地解决系统性风险监管缺失这一痼疾,以更好地适应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改革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竞技未成年选手培养的法律问题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鹏 孟祥秀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电子竞技运动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形成席卷全球的竞技风暴。在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已成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并日趋职业化。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这一体育项目中未成年选手的培养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很大差别,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电子竞技运动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形成席卷全球的竞技风暴。在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已成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并日趋职业化。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这一体育项目中未成年选手的培养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很大差别,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并应从制度层面加以保护,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的同时促进电子竞技运动有序、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运动 未成年选手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