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感知的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建英 赵宏杰 +2 位作者 邹利林 高燕 李梅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公共游憩空间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对公共游憩空间的忠诚度对改善居民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厦门城市居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憩环境感知与空间感知为潜变量,以游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 公共游憩空间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度量居民对公共游憩空间的忠诚度对改善居民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厦门城市居民为实证研究对象,以游憩环境感知与空间感知为潜变量,以游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构建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感知对游憩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2)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且游憩满意度对空间感知和游憩忠诚度的影响关系具有正向显著的中介调节效果;(3)游憩环境感知与游憩忠诚度无显著的直接相关性,但可通过游憩满意度对游憩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章将空间感知引入游憩忠诚度的前因关系模型,在理论上完善了游憩忠诚度形成的动力机制,可作为旅游城市居民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忠诚度 空间冲突 游憩环境感知 空间感知 游憩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建英 张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19,共7页
智慧城市可推动城市旅游功能发展,研究智慧城市的旅游便利性水平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和城市便利性内涵构建旅游便利性系统,进而构建由交通便利、功能便利、环境便利和服务便利4个一级指标、1... 智慧城市可推动城市旅游功能发展,研究智慧城市的旅游便利性水平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和城市便利性内涵构建旅游便利性系统,进而构建由交通便利、功能便利、环境便利和服务便利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152个智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G1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对智慧城市的旅游便利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功能便利是影响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最关键的一级指标,其次是环境便利、交通便利、服务便利。2)智慧城市旅游便利性可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级,智慧城市间的旅游便利性差异呈现出由一般区向两极区逐渐加大的趋势,其中,高旅游便利性智慧城市匮乏,且与较高旅游便利性智慧城市形成沿“两纵一横”铁路线及沿海分布的空间格局。3)从分维度看,智慧城市的一级指标平均水平均符合其所在等级的级别标准,其中,交通和服务便利发展水平不均衡,而环境及功能便利性差异不显著,这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可为智慧城市旅游吸引力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制定智慧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便利性 智慧城市 城市旅游 G1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政务舆情内部人际传播机制研究——以8.8九寨沟地震旅游政务微信传播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仁献 谢朝武 谈天然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8-125,共8页
[目的/意义]当前学界对于政务微博、微信的外部网络舆情研究逐渐增多,但对政务内部舆情的研究则较少。为探究内部舆情和外部舆情的特征差异,总结我国政务舆情内部人际传播的独特规律,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舆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 [目的/意义]当前学界对于政务微博、微信的外部网络舆情研究逐渐增多,但对政务内部舆情的研究则较少。为探究内部舆情和外部舆情的特征差异,总结我国政务舆情内部人际传播的独特规律,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舆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以8.8九寨沟地震事件中旅游政府部门内部微信舆情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内部人际传播网络关系图,对突发事件中内部人员间信息传播过程以及内部舆情传播特征、规律展开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a.此次政务舆情内部人际传播网络具有核心星形结构,整体网络结构紧密,行政压力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力;b.突发事件中政务内部舆情表现为较强的“自主性”,关注内容具有一致性,关注点随时间发生整体性转移;c.政务舆情内部人际信息传播路径短,不同级别部门人员间信息流动方式存在差异,上级对下级和同级部门人员间信息流动中情绪表达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8九寨沟地震 政务内部舆情 政务微信 突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员工-顾客间互动对员工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黄倩 谢朝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7,共12页
员工-顾客间互动是酒店服务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服务价值以及满意度的基础。文章从员工角度出发,构建了员工-顾客间互动频率、互动质量与员工工作效率、顾客满意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以酒店员工为调查对象,... 员工-顾客间互动是酒店服务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服务价值以及满意度的基础。文章从员工角度出发,构建了员工-顾客间互动频率、互动质量与员工工作效率、顾客满意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以酒店员工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研方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员工-顾客间的互动频率和互动质量对员工工作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效率在互动频率和顾客满意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互动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顾客间互动 工作效率 顾客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微-宏观安全感知与出游意愿的互动效应——基于巴黎恐袭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钦钦 谢朝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8,共11页
安全事件是影响游客出游意愿的重要因素。文章以2015年年底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作为背景,建构了事发地微观安全感知、事发地微观出游意愿、宏观安全感知和宏观出游意愿等变量间的概念模型,以验证恐袭背景下游客微-宏观安全感知与微-宏观... 安全事件是影响游客出游意愿的重要因素。文章以2015年年底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作为背景,建构了事发地微观安全感知、事发地微观出游意愿、宏观安全感知和宏观出游意愿等变量间的概念模型,以验证恐袭背景下游客微-宏观安全感知与微-宏观出游意愿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厦门、泉州、福州等3个国际机场作为调研场所进行问卷调查,获得410份有效问卷,并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多层次假设检验,利用Bootstrap对整体模型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1)恐怖袭击事件背景下,游客的微观安全感知直接影响游客宏观安全感知,游客的宏观安全感知形成过程依赖于局部微观事件的累积效应;(2)游客安全感知影响出游意愿,微观安全感知正向影响游客微观出游意愿,宏观安全感知正向影响宏观出游意愿;(3)游客的微-宏观安全感知对微-宏观出游意愿的影响具有多重互动效应,宏观安全感知在游客的微观安全感知与宏观出游意愿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袭击 微-宏观安全感知 出境意愿 互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分散型激励机制:内涵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江驰 谢朝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12,共16页
酒店分散型激励机制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新型激励机制。该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分散型激励机制的内涵体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证检验。文章对H酒店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多阶段调研,并对酒店40位各层级人员... 酒店分散型激励机制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新型激励机制。该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分散型激励机制的内涵体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证检验。文章对H酒店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多阶段调研,并对酒店40位各层级人员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总结出了分散型激励机制的内涵结构及其成效。文章提出,酒店分散型激励机制是以员工综合工作价值为目标导向,酒店运用多种分散型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工作动机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具有激励主体分散、激励目标分散、激励方式分散和激励因素分散等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研究建构了分散型激励机制、激励态度、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专注等变量间的融合影响框架,并对H酒店全体270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酒店的分散型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专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在分散型激励机制和员工工作专注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激励态度对酒店分散型激励机制的作用机制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企业 分散型激励 态度 工作满意度 工作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怖邮轮”:旅游危机事件在社交媒体场域下的框架建构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江驰 谢朝武 黄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116,共14页
旅游危机事件在社交媒体场域下的框架建构尚未得到系统探索。基于框架理论,文章建构了旅游危机传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框架分析结构,并检验了公众危机框架与媒体危机框架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该研究以“钻石公主号邮轮疫情事件”为案例,... 旅游危机事件在社交媒体场域下的框架建构尚未得到系统探索。基于框架理论,文章建构了旅游危机传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框架分析结构,并检验了公众危机框架与媒体危机框架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该研究以“钻石公主号邮轮疫情事件”为案例,通过数据采集工具爬取微博平台上的评论数据,并采用了提取危机关键词、识别舆情话题和建构时间序列模型等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媒体场域下旅游危机传播包含两个危机主体框架和9个危机信息框架,它们互相制约、响应和交融,形成全景化、立体化的危机传播框架层级和危机事实认知;(2)公众危机框架的舆情话题多元,引导媒体危机报道的发展,且公众和媒体的危机传播呈现明显的舆情强度差异和阶段性演变过程;(3)公众舆情声量对媒体危机报道具有显著的单向动态影响,凸显了社交媒体场域下公众危机传播的话语权和传播角色。该研究为科学认知社交媒体时代旅游危机事件的框架结构和舆情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旅游地开展舆情监测、设置危机传播议程并促进旅游业从危机中恢复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危机传播 危机框架 社交媒体 新冠肺炎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