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视域下大都市郊区耕地的多功能转型路径
1
作者 起晓星 孙洁 梁发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8,共13页
推动城郊农业实现城乡要素有效协同配置的多功能转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郊耕地利用模式受到多元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影响,如何有效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以实现耕地多功能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从多元主体利益“... 推动城郊农业实现城乡要素有效协同配置的多功能转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郊耕地利用模式受到多元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影响,如何有效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以实现耕地多功能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从多元主体利益“冲突-协调”的视角,以广州增城区耕地多功能转型实践为例,深入解析城郊耕地多功能转型过程中的主体联结和功能演进,并识别了转型所面临的困境,进而通过演化博弈模型与数值仿真模拟深入剖析困境形成机制并寻求解决策略。结合案例、博弈和仿真结果,从转型环境、前提、目标和模式4个层面,系统搭建了城郊耕地多功能转型路径。研究发现:①城郊独特的地缘、市场和政策环境为多功能转型提供了初始动力。城市系统一方面为城郊耕地多功能转型提供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多样化的要素支持,为转型奠定了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了区域土地要素价值,加剧了主体间的用地冲突,为转型提供了必要动力。②耕地多功能转型的困境在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冲突难以协调,政府与农业企业之间在粮食生产环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失效,导致多功能转型缺乏稳定的生产基础。③以耕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将生产功能优化内嵌于耕地多功能耦合过程来提升作物产出的总价值,是城郊耕地多功能转型的占优路径,其中生态、景观、文化功能的实现是转型的重要抓手。④为了推动粮食生产耕地的转型,还需提高企业无形收益并健全生产违约惩罚机制。同时,政府也应转变多功能转型的引导思维,注重挖掘区域独特的农耕要素禀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农业 耕地多功能转型 演化博弈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级“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97
2
作者 邹利林 王建英 胡学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6,共8页
研究目的:"三生用地"分类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而分类的关键在于科学识别及归并土地利用的各项功能。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三生用地"两级续分分类体系。研究结果:依据土... 研究目的:"三生用地"分类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而分类的关键在于科学识别及归并土地利用的各项功能。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三生用地"两级续分分类体系。研究结果:依据土地利用的产业属性、社会属性和管理属性将县域土地划分为17个类型,提出了"三生用地"的数量结构与组合结构两种分类表达范式。以南安市丰州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研究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8.94%、19.07%、77.29%,涵盖了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6种用地组合模式。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一致性且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势平坦的沿江地带,而与生态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互补性且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用地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局部集聚、全局分散"的特征。研究结论: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吻合度较高,说明所建构的分类体系与表达范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用地” 土地利用功能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