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的实质——对何中华教授反批评的批评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楹 周世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146,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其实是变相的西方马克思学之"马恩对立论";"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怪想"的产物,不能够作为判定马克思恩格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其实是变相的西方马克思学之"马恩对立论";"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怪想"的产物,不能够作为判定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异质性差距"的标准;"异质性差距论"指导下的"虚会"法究竟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引向何方?"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本身的问题"是由西方马克思学制造出来的"学术化问题",对中国学者来说目前是一个无由无据讨论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受其启发而产生的"我们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异质性差距论 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与实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3,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当代中国被再次提出来,有其强烈的现实指向性与理论针对性,其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回击五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主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当代中国被再次提出来,有其强烈的现实指向性与理论针对性,其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回击五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主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从"对话"、"问题"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立足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过程与"在场"状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解决"民生问题",这一问题是我们检验一切马克思主义理论构造的最终原则与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空间 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制度伦理的地位、结构及其历史始端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78,84,共5页
政治制度伦理是整个政治伦理的轴心和关键,是政治伦理的可靠支撑。政治制度伦理可解构为根本制度伦理("元"伦理价值)和派生制度伦理(延伸伦理价值)两个不可分离的维度,由此,构成政治制度伦理自身内在的逻辑。追随政治制度成... 政治制度伦理是整个政治伦理的轴心和关键,是政治伦理的可靠支撑。政治制度伦理可解构为根本制度伦理("元"伦理价值)和派生制度伦理(延伸伦理价值)两个不可分离的维度,由此,构成政治制度伦理自身内在的逻辑。追随政治制度成长的历史,可以将政治制度伦理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3种范式。现代政治制度伦理是对传统政治制度伦理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伦理 元伦理价值 历史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近代中国历史意识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蒋海怒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6,共6页
本文将唯物史观置中国史境中加以考察,探讨马克思历史观对于近代中国历史意识演进的意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意识处于思想的断裂和范型的更迭过程中,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天道史观、进化史观和唯物史观三个阶段。在批判以往历史观的基础... 本文将唯物史观置中国史境中加以考察,探讨马克思历史观对于近代中国历史意识演进的意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意识处于思想的断裂和范型的更迭过程中,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天道史观、进化史观和唯物史观三个阶段。在批判以往历史观的基础上,唯物史观赋予中国历史意识三种转向:"主体"转向、"日常生活"转向和"革命"转向,并最终促使近代中国进入到"世界历史"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唯物史观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