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基因成瘾——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的一种新思路
1
作者 唐明青 王启钊 许瑞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20,共8页
肿瘤作为一种多基因突变的慢性累积病,某些肿瘤的生成和发展存在着依赖于某个癌基因的现象,即癌基因成瘾或癌基因依赖现象。癌基因成瘾理论由Weinstein在2002年首先提出,癌基因成瘾的机制目前有"怪诞"网络模型、致癌性休克模... 肿瘤作为一种多基因突变的慢性累积病,某些肿瘤的生成和发展存在着依赖于某个癌基因的现象,即癌基因成瘾或癌基因依赖现象。癌基因成瘾理论由Weinstein在2002年首先提出,癌基因成瘾的机制目前有"怪诞"网络模型、致癌性休克模型和选择淘汰模型三种假设。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和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使得确认所谓的依赖性癌基因变得较为困难,除了基因组分析、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基因敲除等方法外,通过RNA干扰技术来寻找依赖性癌基因日益受到关注。癌基因依赖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某些分子靶向药物良好疗效的机制,为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增添了理论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该理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基因成瘾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分子结构与潜在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国兴 潘峰 +3 位作者 王庆波 温春光 吴雅清 许瑞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纳豆激酶因具有较强的溶血能力而著称。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人员聚焦于纳豆激酶研究,其开发利用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许多问题与不足也随之暴露出来。一方面是对纳豆激酶的开发利用大多局限于溶栓活性的利用与开发,低估了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因具有较强的溶血能力而著称。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人员聚焦于纳豆激酶研究,其开发利用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许多问题与不足也随之暴露出来。一方面是对纳豆激酶的开发利用大多局限于溶栓活性的利用与开发,低估了纳豆激酶应有的整体价值;其次是针对该酶开发和利用的方法过于传统,尚未形成组学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的探索思维。因此,需要利用更为开阔的研究思路和开发手段来实现纳豆激酶开发利用的最大化。作者从纳豆激酶分子水平和家族分类层次上系统地阐述该酶分子特征,同时对纳豆激酶家族蛋白酶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纳豆激酶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保守区域 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 Peptidase-S8-subtilian-subset蛋白酶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药物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与研发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瑞安 刁勇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092-1097,共6页
应用现代医学和分子药物学手段,即基因和细胞疗法,临床治疗被传统医疗视为难以攻克的病症又进入一个相对的活跃期。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临床上肿瘤和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的实践与进展,对基因药物临床上的安全性和基因产物表达的时效性的探... 应用现代医学和分子药物学手段,即基因和细胞疗法,临床治疗被传统医疗视为难以攻克的病症又进入一个相对的活跃期。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临床上肿瘤和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的实践与进展,对基因药物临床上的安全性和基因产物表达的时效性的探索以及临床基因药物研究在研发全新的抗癌病毒载体,给药途径的优化和与干细胞技术的结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分子疗法 细胞疗法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药物口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惠二京 尹帮旗 李招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蛋白质药物口服给药系统因其给药方便、顺应性好,逐渐成为一种最有前景的给药方式。从提高蛋白质药物生物利用度入手,综述采用结构修饰、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结肠定位释药、脉冲式药物给药系统和受体介导靶向载体系统等方式,均可大... 蛋白质药物口服给药系统因其给药方便、顺应性好,逐渐成为一种最有前景的给药方式。从提高蛋白质药物生物利用度入手,综述采用结构修饰、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结肠定位释药、脉冲式药物给药系统和受体介导靶向载体系统等方式,均可大大提高蛋白质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药物 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的分子治疗新进展
5
作者 李招发 惠二京 连文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5,共6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分子治疗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根治人类肿瘤的技术,其治疗技术的关键在于靶分子的选择,寻找合适的靶分子一直是分子治疗肿瘤的重要方向。针对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中发现的...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分子治疗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根治人类肿瘤的技术,其治疗技术的关键在于靶分子的选择,寻找合适的靶分子一直是分子治疗肿瘤的重要方向。针对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中发现的端粒酶靶标、抗血管生成基因靶标、apoptin、survivin、stathmin、autophagy、PUMA、转铁蛋白受体靶标和相应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子治疗 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纳米与基因药物口服化的探索
6
作者 许瑞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1-249,共9页
口服给药乃是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1],由于方便、有效、舒适、安全受到患者与医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大分子药物在肠道的摄取和吸收仍然缺乏详尽的有效研究。最近十多年来,利用纳米技术开展大分子药物在肠道的摄取和吸收取得了可喜的... 口服给药乃是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1],由于方便、有效、舒适、安全受到患者与医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大分子药物在肠道的摄取和吸收仍然缺乏详尽的有效研究。最近十多年来,利用纳米技术开展大分子药物在肠道的摄取和吸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系统地阐述纳米颗粒、蛋白转导、纳米微粒在肠道的摄取位点、摄取细胞种类与吸收的关系。本文对口服给药基因治疗这一新颖的给药途径的探索予以重点介绍,并讨论了目前口服基因药物传递及基因表达的主要障碍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纳米 基因 药物 口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抗乙型肝炎病毒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沿涛 许瑞安 崔秀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2-705,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乙型肝炎的严重致病因子之一,属于DNA病毒,具有较强的复制增殖能力和典型的病毒感染过程。具有抗HBV作用的天然药物作用机制往往与核苷类药物不同,抑制HBV增殖的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HBV转录过程中的启动子及其与...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乙型肝炎的严重致病因子之一,属于DNA病毒,具有较强的复制增殖能力和典型的病毒感染过程。具有抗HBV作用的天然药物作用机制往往与核苷类药物不同,抑制HBV增殖的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HBV转录过程中的启动子及其与HBV启动子结合的肝细胞核因子、HBV成熟组装过程中的热激同源蛋白70和α葡糖苷酶以及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激酶ATM等。本文介绍了HBV的生物学特征和HBV感染过程,并且以天然药物抑制HBV增殖的不同靶点为阐述依据,介绍相关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天然产物 肝细胞核因子类 HSP70热激蛋白质类 α葡糖苷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桐花树叶片多酚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及抗自由基和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晓冬 吴雅清 +3 位作者 许瑞安 刘嘉 俞愉 蔡建秀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8,共9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酸乙酯提取方法获得桐花树[Aegicerascornieulatum(Linn.)Blanco]叶片多酚提取物,研究了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抗菌活性。结果显示...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酸乙酯提取方法获得桐花树[Aegicerascornieulatum(Linn.)Blanco]叶片多酚提取物,研究了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多酚提取物得率约为(122.0+31.4)mg·g-1,提取物中多酚含量约为(521.8±17.2)mg·g-1。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正相关的量效关系,IC50为0.650g·L-1,与阳性对照槲皮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相近;该提取物通过降低酶活性实现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随提取物质量浓度的提高酶促反应k值增大、vm值减小,其动力学特征符合混合I型抑制类型;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为0.833g·L-1,对酶一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1.823g·L-1,表明该提取物与游离酶的亲和力大于其与酶一底物络合物的亲和力。随质量浓度提高,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增大并在0.000—0.600g·L-1范围内呈明显量效关系,且IC50为0.304g·L-1,与0.036g·L-1槲皮素等效,显示该多酚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随质量浓度提高,该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ttgelt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抑菌圈直径均逐渐增大,显示该提取物对3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g·L-1。结果表明:通过深入的开发研究,桐花树叶片多酚提取物可作为兼具辅助防腐抑菌功能的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叶片 多酚提取物 酪氨酸酶活性 动力学特征 清除自由基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吕颖慧 龚玉华 +2 位作者 刁勇 许瑞安 王启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9期975-980,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lontech公司软件设计靶向人HMGA2基因的5条小干扰RNA(siRNA)序列,常规培养肿瘤细胞系和血管内皮细胞系,利用脂质体2000将HM-GA2 siRNA导入细胞,通过MTT方法和...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lontech公司软件设计靶向人HMGA2基因的5条小干扰RNA(siRNA)序列,常规培养肿瘤细胞系和血管内皮细胞系,利用脂质体2000将HM-GA2 siRNA导入细胞,通过MTT方法和Tran-swell模型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能力,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的HMGA2 mRNA的变化。结果:5条siRNA中,HMGA2 siR-NA1、3、5不但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尤其以HMGA2 siRNA5最为明显,处理组细胞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Hela 63.2%±6.5%(P<0.01);人肺腺癌SPC-A1,86.8%±3.5%(P<0.0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58.5%±6.3%(P<0.01);人膀胱上皮细胞株(HUVEC),60.3%±7.3%(P<0.01)。HMGA2 siRNA5抑制两种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P<0.01),并降低HM-GA2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HMGA2除了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作用之外,在血管形成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血管形成 肿瘤发生 RNA干扰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香豆素的抗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龙火 李培 +1 位作者 刁勇 许瑞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天然香豆素具有抗癌活性,它的抗癌机制与其具有的多项生理调节作用有关。本文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诱导细胞凋亡、SAPK/JNK/p38MAP等信号通路及对GSH转硫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GST/NQO)体系的影响等方面对天然香豆素的... 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天然香豆素具有抗癌活性,它的抗癌机制与其具有的多项生理调节作用有关。本文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诱导细胞凋亡、SAPK/JNK/p38MAP等信号通路及对GSH转硫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GST/NQO)体系的影响等方面对天然香豆素的抗癌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抗癌机制 细胞周期 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曾美娟 钟永嘉 刁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8,共6页
药用植物是中药体系中最重要的药物来源,是人类赖以防病治病的天然宝库。根际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根际促生菌能够改变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快根际土壤有效养分的转化,产生相应的特定物质,进而影响... 药用植物是中药体系中最重要的药物来源,是人类赖以防病治病的天然宝库。根际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根际促生菌能够改变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快根际土壤有效养分的转化,产生相应的特定物质,进而影响着其生长、发育及代谢活动等,这些促生菌对植物生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国内外近年来药用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固氮、溶磷、产生激素以及生物防治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应用于药用植物的栽培、生产及种质创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根际促生菌 促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庄贞静 肖丹 李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86-1493,共8页
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层出不穷及其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方面应用的发展,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成为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电流型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所... 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层出不穷及其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方面应用的发展,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成为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电流型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所使用的各种电极材料,总结了最近五年各种新型结构材料在该类传感器研制方面的应用,并对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传感器 无酶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启钊 吕颖慧 +1 位作者 费凌娜 许瑞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93-896,共4页
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将近20年,迄今有近100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展,涉及多种基因、多种载体以及绝大多数肿瘤类型、然而,基因药物在临床上对肿瘤的长效治疗效果尚无定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肿瘤发生与生长涉及多基因... 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将近20年,迄今有近100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展,涉及多种基因、多种载体以及绝大多数肿瘤类型、然而,基因药物在临床上对肿瘤的长效治疗效果尚无定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肿瘤发生与生长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缺乏系统认识。研究发现,肿瘤内众多的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几条已知的信号通路上,且突变的信号通路之间同时存在协同突变和拮抗突变两种作用。肿瘤内主要信号通路的协同突变不难理解,而拮抗突变也有相应的实验证据,如著名的EGFR和K-ras突变,在肺腺癌中各自的突变频率都非常高,但是很少有患者同时具有两个突变。"癌基因依赖"(Oncogene Addiction)理论也许能很好地解释信号通路突变的拮抗现象。这一理论认为,虽然肿瘤细胞的出现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遗传和表型的异常,但有些异常的出现明显依赖于某个肿瘤细胞增殖、存活相关的癌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如这一特定癌基因失活,这些相关的异常就会发生异于正常癌细胞的改变。无论是协同还是拮抗作用,都要求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以癌变过程中发生异常的信号通路为标靶,而不是仅针对其中单个基因。因此,开发能同时调控多个信号通路的基因药物如micmRNA,或者多基因联合治疗将是肿瘤基因治疗可供选择的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治疗 癌基因依赖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在SNP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清瑶 饶华春 +1 位作者 刁勇 杨会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2-67,共6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因其分布广、数量大而在疾病研究特别是多基因疾病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此临床研究和诊断需要一种快速、简易、准确、经济的SNP检测方法。近年来,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因其分布广、数量大而在疾病研究特别是多基因疾病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此临床研究和诊断需要一种快速、简易、准确、经济的SNP检测方法。近年来,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结果准确而在SNP检测领域显示了巨大应用潜力,并受到越来越多相关科研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系统的对AS-PCR技术在SNP分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了全面综述,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通过与其他检测平台联合,AS-PCR可促进SNP检测技术由实验室向临床应用转化的进程,为诸多疑难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分型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皂苷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先祥 吴杨峥 +1 位作者 孙爱静 刁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431-1436,共6页
植物雌激素是指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结构或活性的植物成分,其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皂苷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抗病毒、心血管保护、神... 植物雌激素是指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结构或活性的植物成分,其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皂苷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抗病毒、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延缓衰老、调节糖脂代谢等作用,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激素相关疾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进一步阐发皂苷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 植物雌激素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里香叶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龙火 刘昭文 许瑞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35-4438,共4页
采用小鼠扭体试验、热板法、二甲苯致耳朵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研究了九里香[Murrayaexotica(L.)]叶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九里香叶醇提物可有效抑制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延长小鼠的痛阈值,显著抑制二甲苯及角叉菜胶诱导的... 采用小鼠扭体试验、热板法、二甲苯致耳朵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研究了九里香[Murrayaexotica(L.)]叶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九里香叶醇提物可有效抑制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延长小鼠的痛阈值,显著抑制二甲苯及角叉菜胶诱导的肿胀。表明中药九里香叶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药理学作用,为中药九里香的二次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L.)] 抗炎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玉香 吴雅清 许瑞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26-428,431,共4页
有机酸提取对于研究和利用有机酸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机酸的提取技术,系统介绍了不同技术在有机酸提取方面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关键词 有机酸 提取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香豆素药理作用与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龙火 许瑞安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4期498-501,共4页
香豆素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大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氧化、抗炎、抗微生物、抗凝血等药理作用。香豆素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亦不同,该文主要综述简单香豆素的抗肿瘤作用、抗微生物作用及其构效关系。
关键词 香豆素 药理作用 抗肿瘤、抗微生物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泉州地区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与保护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建福 范燕萍 许瑞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通过对福建泉州地区植物资源的考查和研究,发现该地区有珍稀野生药用植物38科52属63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8种,裸子植物8科9属10种,被子植物23科36属45种。从生活型上看,有乔木30种,灌木8种,草本20种,藤本5种。国家级保护的有36种,省级... 通过对福建泉州地区植物资源的考查和研究,发现该地区有珍稀野生药用植物38科52属63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8种,裸子植物8科9属10种,被子植物23科36属45种。从生活型上看,有乔木30种,灌木8种,草本20种,藤本5种。国家级保护的有36种,省级保护的有15种。该区珍稀植物具有起源古老,特有性强,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分析该区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分布区类型特征和致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地区 珍稀药用植物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爱静 徐先祥 许瑞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72-1076,共5页
雌激素是机体重要的激素之一,雌激素不仅具有调节生殖系统功能,还具有多种生物效应。雌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本文对雌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雌激素 抗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