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准确测量的关键因素分析及其标定效果检验
1
作者 徐黄飞 余洋 +4 位作者 胡东明 刘艳中 扬朝晖 周嘉健 曾慧明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5-743,共9页
雷达反射率因子测量准确性与多个关键因素相关,其中雷达发射功率是波动最大的关键因素,影响反射率因子测量精确性;接收机动态范围是衡量接收通道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影响反射率因子测量稳定性。优秀的天气雷达系统,具备关键性能参数的机... 雷达反射率因子测量准确性与多个关键因素相关,其中雷达发射功率是波动最大的关键因素,影响反射率因子测量精确性;接收机动态范围是衡量接收通道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影响反射率因子测量稳定性。优秀的天气雷达系统,具备关键性能参数的机内监测、在线标定和自动校正等功能。文章统计分析了广东12部组网双极化天气雷达(CINRAD/SA-D)2020—2024年的数据,检验了双极化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在线标定和自动校正的有效性;通过关键因素的对比及稳定性分析,验证组网雷达离线标定的必要性。分析发现雷达冷机启动后采集的第1个体扫数据易出现数据质量问题,在雷达保障和资料应用时需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建议相控阵雷达参考借鉴此种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标定的机制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RAD/SA-D雷达 雷达气象方程 反射率因子标定 发射功率 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偏振天气雷达新体扫模式试验评估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晶 姚文 +6 位作者 孙召平 崔福涛 原久淞 吴杨 孙永联 李洋 杨红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1215,共15页
针对体扫模式VCP21D在5°仰角以下垂直方向上采样较少及附近有探测空隙的问题,借鉴WSR-88D的体扫模式,建立VCP12D、VCP212D、VCP215D、VCP35D 4种新体扫模式,并利用营口双偏振天气雷达进行业务试验,结果表明:4种新体扫模式灵敏度和... 针对体扫模式VCP21D在5°仰角以下垂直方向上采样较少及附近有探测空隙的问题,借鉴WSR-88D的体扫模式,建立VCP12D、VCP212D、VCP215D、VCP35D 4种新体扫模式,并利用营口双偏振天气雷达进行业务试验,结果表明:4种新体扫模式灵敏度和数据质量与现在业务模式VCP21D基本一致,地物抑制能力相当,满足业务运行指标,可以在业务中应用。强对流探测模式VCP12D和VCP212D较VCP11D增加了低层的垂直分辨率,可以获得距离雷达100 km之外更为详细的探测数据,同时扫描时间从5 min缩短到4 min,对于发展较快的强对流风暴探测效果更好。非强对流降水模式VCP215D较VCP21D增加6层探测仰角,可以获得更为连续的垂直探测产品,可以更为完整和精细地表现回波结构特征和风暴顶高度,探测时间与VCP21D相当,优越性明显。晴空模式VCP35D较VCP31D探测到的数据范围略小,但时空分辨率更高,探测优越性明显。新体扫模式提升了最大不模糊速度,VCP12D、VCP212D、VCP215D高层(10°以上)提升到33.36 m·s^(-1),VCP212D、VCP215D低层(0.5°~1.3°)提升到28.47 m·s^(-1),VCP35D整层提升到26.38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 体扫模式(VCP) 灵敏度 垂直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