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维贝叶斯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泉霖 陈奕宇 +4 位作者 霍静 曹宏业 高阳 李栋 郝建业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76-2603,共28页
贝叶斯优化是一种优化黑盒函数的技术,高效的样本利用率使其在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深度模型调参、化合物设计、药物开发和材料设计等.然而,当输入空间维度较高时,贝叶斯优化的性能会显著下降.为了克服这一限制,许多... 贝叶斯优化是一种优化黑盒函数的技术,高效的样本利用率使其在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深度模型调参、化合物设计、药物开发和材料设计等.然而,当输入空间维度较高时,贝叶斯优化的性能会显著下降.为了克服这一限制,许多研究对贝叶斯优化方法进行了高维扩展.为了深入剖析高维贝叶斯优化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工作的假设与特征将高维贝叶斯优化方法分为3类:基于有效低维度假设的方法、基于加性假设的方法以及基于局部搜索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首先着重分析这3类方法的研究进展,然后比较各类方法在贝叶斯优化应用中的优劣势,最后总结当前阶段高维贝叶斯优化的主要研究趋势,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贝叶斯优化 贝叶斯优化 黑盒优化 降维 变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芯片设计程序测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鹏 闫明 +5 位作者 樊兴宇 唐振韬 开昰雄 郝建业 袁明轩 陈俊洁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3-2476,共24页
在当今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芯片作为智能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保障芯片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芯片的开发流程中,开发人员首先需要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将芯片设计实现成... 在当今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芯片作为智能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保障芯片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芯片的开发流程中,开发人员首先需要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将芯片设计实现成软件形式(即芯片设计程序),然后再进行物理设计并最终流片(即生产制造).作为芯片设计制造的基础,芯片设计程序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芯片的质量.因此,针对芯片设计程序的测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早期的芯片设计程序测试方法主要依赖开发人员人工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芯片设计程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代价.随着芯片设计程序复杂度的日益增长,诸多基于仿真的自动化芯片设计程序测试方法被提出,提升了芯片设计程序测试效率及有效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LLM)等智能化方法应用于芯片设计程序测试领域.调研88篇智能化芯片设计程序测试相关的学术论文,从测试输入生成、测试预言构造及测试执行优化这3个角度对智能化芯片设计程序测试已有成果进行整理归纳,重点梳理芯片设计程序测试方法从机器学习阶段、深度学习阶段到大语言模型阶段的演化,探讨不同阶段方法在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降低测试成本等方面的潜力.同时,介绍芯片设计程序测试领域的研究数据集和工具,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设计程序测试 大语言模型 测试用例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位置倾向性得分预测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泽麟 徐君 +1 位作者 董振华 文继荣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4,共10页
用户搜索时产生的点击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搜索场景下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算法如融合上下文的位置模型(contextual position based model,CPBM)往往只通过单个模型预测多种场景下的位置倾向性得分,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预测... 用户搜索时产生的点击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搜索场景下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算法如融合上下文的位置模型(contextual position based model,CPBM)往往只通过单个模型预测多种场景下的位置倾向性得分,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预测准确性,影响去除位置偏置的效果.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多门专家混合位置倾向性得分预测模型(multi-gate contextual position based model,MCPBM),在CPBM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信息筛选结构,解决了多场景数据联合训练时预测准确性不佳的问题.同时,为了缓解不同任务收敛速度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指数加权平均权重动态调整算法,在加速模型训练的同时提升了模型整体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MCPBM模型在多场景数据联合训练时,预测准确性优于传统的CPBM;在使用MCPBM模型去除位置偏置后,基于生成的无偏数据训练得到的排序模型,在AvgRank排序指标上有1%~5%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偏置 无偏排序 逆概率加权 多任务学习 倾向性得分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ank:在神经排序模型中引入检索公理知识 被引量:1
4
作者 薄琳 庞亮 +4 位作者 张朝亮 王钊伟 董振华 徐君 文继荣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17-2131,共15页
传统的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IR)是知识驱动的方法,如以BM25、LMIR等为代表的检索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词频、逆文档频率、文档长度等关键因素计算查询-文档的相关性得分.这些关键因素被总结为IR公理,在传统模型的设计和评价... 传统的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IR)是知识驱动的方法,如以BM25、LMIR等为代表的检索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词频、逆文档频率、文档长度等关键因素计算查询-文档的相关性得分.这些关键因素被总结为IR公理,在传统模型的设计和评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词频规则认为有更多查询词的文档更相关.与之相对,数据驱动的神经排序模型基于大量的标注数据与精巧的神经网络结构自动学习相关性评分函数,带来了显著的排序精度提升.传统IR公理知识是否能用来提升神经排序模型的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且已有学者进行了初步探索,其首先通过公理指导增强数据生成,然后利用生成的标注数据直接训练神经网络.但IR公理的形式是通过比较匹配信号的强弱给出两个文档间相对的相关关系,而非直接给出文档的相关度标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对比学习将IR公理知识引入神经排序模型的框架,称为ACRank.ACRank利用信息检索公理生成增强数据,抽取不同文档的匹配信号,利用对比学习拉开匹配信号间差距,使正样本匹配信号强于负样本,通过上述方式,ACRank将IR公理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数据驱动的神经排序模型中.ACRank作为通用框架,可应用于不同规则,本文选择词频规则进行实验,基于大规模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ACRank能够有效提升已有神经检索模型如BERT的排序精度,相关分析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检索模型 信息检索公理 对比学习 知识驱动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