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治国方略的创新思考
1
作者 杜志章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对专制皇权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它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带给百姓深重灾难。他们主张必须进行治国方略的变革,"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实现君、臣、民、士大夫之间的分权与平衡:一是...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对专制皇权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它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带给百姓深重灾难。他们主张必须进行治国方略的变革,"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实现君、臣、民、士大夫之间的分权与平衡:一是中央权力重新分配的制度设计;二是通过县级自治扩大郡县权力;三是实行家族管理的乡村自治;四是实行"德法并举"的治国之道。这些主张不仅在那专制主义时代极具批判性和超前性,而且对于当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治国方略 权力配置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逻辑前提、多维透析及其合理前瞻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社会认识论是一个复杂宽广的研究领域,是将认识论研究与社会历史问题结合起来的一种积极尝试。它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发展以及世界局势变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充满魅力,其最大特点就是把诸多看来悖反的要素... 社会认识论是一个复杂宽广的研究领域,是将认识论研究与社会历史问题结合起来的一种积极尝试。它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发展以及世界局势变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充满魅力,其最大特点就是把诸多看来悖反的要素内在地融合在一起。对中国道路及其复杂性的正确认知决定着把握当代中国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准确程度。因此,中国道路需要社会认识论去深度研究,认识愈清,则道路愈明、信念愈坚。社会认识论研究需要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机遇与挑战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合理的前瞻,对社会本身的深刻认识是我们继续开拓中国道路的重要起点。可见,社会认识论既为中国道路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服务、智慧支撑,也将进一步彰显社会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研究 社会认识论 当代中国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逻辑前提 实践指向 中国社会现实 认识论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