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建庄 梁惠民 +2 位作者 吴汉平 郑传胜 周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灌注化疗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62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获得了明确的诊断,1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介入治疗后43例患者12h内肉眼血尿消失,17例24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肾癌术后肉眼血尿术后明显减轻,持续到1周后消失。随防1~48个月,除4例肾癌患者栓塞后1个月左右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肾出血复发,CT示栓塞满意。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出血 血管造影 栓塞 治疗性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泽富 梁惠民 +3 位作者 冯敢生 郑传胜 吴汉平 周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 肾移植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MVD及VEGF、TGF-β_1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剑波 张晓丹 +9 位作者 杨学华 孔祥泉 李荫太 张云汉 张谢夫 郭华 陈学军 周志刚 杨晓鹏 岳松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 (SCT)征象与MVD及VEGF、TGF β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4 0例均于检查后一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 5 μm...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 (SCT)征象与MVD及VEGF、TGF β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4 0例均于检查后一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 5 μm切片。然后行VEGF、MVD、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在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 ,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71% (12 / 14 )和 15 .38% (4 / 2 6 ) ;在肝转移阳、阴性组 ,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3% (5 / 6 )和 32 .35 % (11/ 34)。②在浆膜侵犯有、无组 ,TGF 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4 .4 4 % (12 / 2 7)和 7.6 9% (1/ 13) ;在腹腔转移阳、阴性组 ,TGF 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0 0 % (4 / 5 )和 2 2 .86 % (8/ 35 )。③MVD值变化范围为 4 .8~ 4 9,平均值 2 6 .0 4(标准差 11.96 )。在VEGF阳、阴性组 ,MVD值分别为 30 .91± 12 .2 2和 2 2 .78± 10 .83;在TGF β1阳、阴性组 ,MVD值分别为 2 9.80± 12 .4 3和 2 4 .4 2± 11.6 0。④在 4 0例胃癌中 ,共有 9例胃癌出现VEGF与TGF β1阳性表达 (P =0 .0 0 2 ,r =0 .4 6 8)。结论 VEGF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 ;TGF β1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浆膜侵犯及腹腔转移有关 ;TGF 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VEGF MVD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造瘘治疗移植肾积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建庄 梁惠民 +3 位作者 吴汉平 郑传胜 周国锋 夏向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积水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右髂窝肾移植术后肾积水患者,B超和X线透视导向下,采用同轴穿刺法进行肾造瘘,然后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介入处理。术后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并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造影... 目的探讨移植肾积水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右髂窝肾移植术后肾积水患者,B超和X线透视导向下,采用同轴穿刺法进行肾造瘘,然后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介入处理。术后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并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造影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其中输尿管完全梗阻7例,不完全梗阻9例。行经皮肾外引流术3例,经皮穿刺肾输尿管狭窄段球囊扩张联合内外引流术13例。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平均水平术前分别为28.3mmol/L和537.7μmol/L,术后1周分别下降至9.7mmol/L和148.6μmol/L。术后B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消失。随访4~48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双J管引流不畅复发肾积水而行外引流术外,其余患者均无肾积水复发。结果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移植肾积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输尿管梗阻 肾移植 肾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X2肿瘤MSCT灌注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林 孔祥泉 +3 位作者 陈宪 罗成刚 徐海波 刘定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研究VX2肿瘤生长过程中微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MSCT灌注值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8只荷瘤大白兔分别于肿瘤生长第7、14、21、28天行MS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肿瘤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 目的:研究VX2肿瘤生长过程中微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MSCT灌注值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8只荷瘤大白兔分别于肿瘤生长第7、14、21、28天行MS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肿瘤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于第7、14、21、28天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不同时间段灌注值比较行方差分析SNK均数比较,各项MSCT各灌注指标与MVD计数之间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肿瘤生长大小分别为(14.1±2.9)mm、(27.7±4.5)mm、(39.5±8.3)mm和(52.5±7.8)mm,第7天MSCT灌注值BF为(135.10±13.08)ml/100g/min,其余灌注参数分别为PEI(73.11±5.25)HU,TTP 18.57±1.38,BV(45.0±2.53)ml/100g,至第28天,相应灌注值为BF(46.05±7.55)ml/100g/min、PEI(70.25±6.25)HU、TTP(35.90±1.90)s、BV(51.63±4.77)ml/100g,第7、14天的CT灌注值与第21、28天灌注值中的BF和TTP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4次灌注中的BV和PE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T灌注值中的BV与MVD存在相关性,PEI与MVD存在弱相关,BF、TTP与MVD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兔VX2肿瘤灌注值BF在生长早期较高,随肿瘤生长灌注值BF下降。肿瘤BV值和PEI值与VX2肿瘤血管生成存在相关关系,MS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VX2肿瘤微血管生成特征以及肿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微血管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灌注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6例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向文 梁惠民 +2 位作者 冯敢生 赵龙 黄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行介入治疗的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6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典型胡桃...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行介入治疗的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6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典型胡桃夹综合征表现,CT血管造影多平面重建(MPR)图测得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20.6°±4.04°,DSA造影术中测得受压近远侧血压差为(6.4±0.4)cmH2O;支架置入术后1年未发生支架移位、脱落及再狭窄等并发症,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安全、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尿 介入治疗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累及肝脏4例CT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吕传剑 郭濴 +2 位作者 冯敢生 葛英辉 史大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4-915,共2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体积测量16层CT成像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振军 王晔 +2 位作者 雷子乔 伍钢 韩萍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CT在肿瘤靶体积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层CT机上以不同准直宽度(0.75mm、1.5mm)和不同螺距(0.5、1.0、1.5)对埋入蜡块中的实体瘤模型进行扫描,分别获取6组原始数据,每组数据采用2、3、5、8及10m... 目的:探讨16层CT在肿瘤靶体积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层CT机上以不同准直宽度(0.75mm、1.5mm)和不同螺距(0.5、1.0、1.5)对埋入蜡块中的实体瘤模型进行扫描,分别获取6组原始数据,每组数据采用2、3、5、8及10mm不同的重建间隔共计5组重建不同层厚的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所获图像勾画靶区,利用TPS的测量软件测得模体的体积数据。结果:不同重建层厚(2、3、5、8和10mm)所测量模体体积之均值分别为(25.55±0.08)、(25.44±0.11)、(25.36±0.17)、(21.72±0.77)和(20.55±0.03)cm3,与实际体积值(25.62cm3)配对t检验,2、3、5mm相对应之P值均大于0.05,8、10mm相对应之P值均小于0.01。不同准直及不同螺距在2mm重建层厚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误差的直线回归分析y=0.028x+25.55(r=1.00,P<0.01),3、5、8、10mm重建层厚之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0.031、0.027、0.034、0.011(r=1.00,P<0.01)。结论:多层螺旋CT模拟对肿瘤靶体积的测量误差与准直宽度和螺距无关,而与重建层厚有关,且2mm、3mm和5mm的重建层厚所获之体积数据最接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立体定位技术 参数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组织间隙注射Dextran Gd-DTPA兔腘窝淋巴结MRI——一种新型MR对比剂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炼 柳熙 +2 位作者 徐海波 焉国平 韩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经组织间隙注射Dextran Gd-DTPA行兔腘窝淋巴结MR成像,探讨该新型淋巴靶向对比剂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Dextran Gd-DTPA增强组和Gd-DTPA对照组,其中增强组18只,对照组4只。增强组分为... 目的:经组织间隙注射Dextran Gd-DTPA行兔腘窝淋巴结MR成像,探讨该新型淋巴靶向对比剂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Dextran Gd-DTPA增强组和Gd-DTPA对照组,其中增强组18只,对照组4只。增强组分为3个小组:①反应正常组6只;②反应增生组6只,于双侧兔腓肠肌注射蛋黄乳胶;③肿瘤转移组6只,于双侧兔腓肠肌注射VX2肉瘤细胞混悬液。增强组行MRI平扫后,再经双侧趾蹼间隙注射10μmolGd/kg Dextran Gd-DTPA后30 min及1、3、6、12和24 h行腘窝淋巴结脂肪抑制T1WI扫描,测量标准化信号强度(SI)及增强率(En%),描绘浓度-信号强度曲线及时间-增强相应曲线。Gd-DTPA对照组4只,平扫后再经双侧趾蹼间隙注射50μmol Gd/kg Gd-DTPA后5、10和20 min行腘窝淋巴结脂肪抑制T1WI扫描。同时在体外检测Dextran Gd-DTPA溶液中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并计算R1值。结果:Dextran Gd-DTPA的T1值约0.03556 s,R1值约33.37 l/(mmol.s),Dextran Gd-DTPA经趾蹼间隙行腘窝淋巴结成像的达峰时间约1 h,正常组及反应增生组淋巴结均表现为明显强化,信号可均匀,亦可不均匀;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强化不明显,信号可为环状、不规则偏心缺损等不均匀的强化模式,类似邻近肿瘤的强化特征。定量分析发现,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在脂肪抑制T1WI上的标准化SI和强化率(E%)2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反应性增生组。在最佳达峰点,正常组Dextran Gd-DTPA的增强率远高于Gd-DTPA对照组。结论:Dextran Gd-DTPA作为组织间隙淋巴靶向对比剂,用量小,强化效应明显,可以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间隙 淋巴结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泌尿系统疾病介入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惠民 冯敢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09-611,共3页
介入放射学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肾造瘘术、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结石取石治疗、前列腺肥大支架治疗等;对良恶性肿瘤采用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治疗肾动、静脉狭窄的球囊和... 介入放射学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肾造瘘术、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结石取石治疗、前列腺肥大支架治疗等;对良恶性肿瘤采用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治疗肾动、静脉狭窄的球囊和支架成形术;出血性血管疾病采用的栓塞治疗;以及针对肾移植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等,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继续深入的研究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疾病 介入放射学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MRI实验研究
11
作者 樊建中 孔祥泉 +3 位作者 史河水 徐海波 刘定西 杜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用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兔眼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血管化过程,探讨义眼台血管化MRI的表现和特点。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眼眶内植入直径12mm天然HA义眼台,于术后第1、2、3、4、5、6周对所有手术兔行双眼磁共振(MR)平扫及Gd-DTP... 目的用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兔眼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血管化过程,探讨义眼台血管化MRI的表现和特点。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眼眶内植入直径12mm天然HA义眼台,于术后第1、2、3、4、5、6周对所有手术兔行双眼磁共振(MR)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计算义眼台强化区体积与义眼台体积比值(VE/VHA),对结果用方差分析(q检验)。并于第2、4周随机抽取2只,第6周对剩余动物义眼台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第1、2、3、4周VE/VHA值逐渐增加,均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654,P=0.000),第4周与第5、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6,P=0.520)。术后第2周病理显示义眼台周边有纤维血管生长,第4、6周整个义眼台完全血管化。结论MRI可直观、准确地评价义眼台血管化的程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人工 羟基磷灰石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后颅窝肿瘤的MRI诊断价值
12
作者 成启华 黄锐 +4 位作者 黄劲柏 韩俊洲 王伟 孔祥泉 徐海波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8期761-76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6例不典型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后颅窝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髓母细胞... 目的:总结分析6例不典型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后颅窝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髓母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四脑室内;星形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明显囊性改变,大部分肿瘤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的后颅窝肿瘤有其好发部位,MRI可显示各种肿瘤的不同特征,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准确率,是诊断后颅窝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增强扫描能提高定性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