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建敏 李春燕 +1 位作者 师煜博 艾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经CTPA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201例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与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并经CTPA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201例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组38例。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血清PCT、Hs-CRP血浆DD与治疗组和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Hs-CRP浓度的变化与PE有相关性,其水平与DD浓度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层鉴别诊断指标,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级与多项指标的临床相关性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建敏 李春燕 +1 位作者 师煜博 艾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17-4121,共5页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DD)等血凝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气分析等在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例PE患者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组38例。分析多项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DD)等血凝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气分析等在肺动脉栓塞(PE)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例PE患者其中高危组52例,中危组88例,低危组61例,治疗组67例,正常对照组38例。分析多项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 PE者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DD、纤维蛋白原(Fib)、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氧分压(PO_2)与治疗组和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除低危组外,高危组与中危组的肌钙蛋白I(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呼吸指数(R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_2)仅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酸激酶(CK)和血氧饱和度(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多项指标不仅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分层鉴别诊断指标,其浓度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D-二聚体 血凝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外周血中CD_4^+ CD_(25)^+ T细胞的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丹丹 贺永文 +1 位作者 潘延凤 王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7-348,共2页
为了探讨肝病发病机制中CD4+CD25+T细胞的作用,本文采用全血裂解的方法得到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乙肝、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变化。实验测得重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 为了探讨肝病发病机制中CD4+CD25+T细胞的作用,本文采用全血裂解的方法得到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乙肝、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变化。实验测得重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分别为7.53%、7.39%和6.4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06%(P<0.01或0.05);而重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分别为30.44%、38.12%和39.6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5.07%(P<0.01或0.05)。结果表明CD4+CD25+T和CD4+T细胞的变化可能与这些肝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 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重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